半边井遗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阴名胜古迹》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372
颗粒名称: 半边井遗址
分类号: K878
页数: 1
页码: 237
摘要: 半边井遗址,在县城南35公里的李沟乡半边井村南,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处在群山环抱的山谷中,西、北、东三面临沟的高台地上。遗址的南、西两面开辟成几层梯田,将文化层大部破坏掉。现存遗址呈直径30米的圆形地。从四周断崖上看,文化层深约2-4米不等,暴露有灰坑、红烧土块、红灰陶器残片、蚌壳、兽骨等遗物。采集到的标本有粗短袋状红陶鬲足,圆唇外侈绳纹灰陶夹砂鬲口沿,圆唇长直而外侈红陶甗口沿,细绳纹灰陶罐口沿,粗短灰陶豆柄及灰陶纺轮等物。据此分析,此处多是商代晚期和西周时期遗物。但陶鬲残片的含量较少,素面陶较多,并见盖豆出现,已具春秋战国时期的特征。因此,此处应是商代晚期至战国时期的居住遗址。
关键词: 平阴县 古遗址 半边井遗址

内容

半边井遗址,在县城南35公里的李沟乡半边井村南,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处在群山环抱的山谷中,西、北、东三面临沟的高台地上。台高10-15米。遗址的南、西两面开辟成几层梯田,将文化层大部破坏掉。现存遗址呈直径30米的圆形地。从四周断崖上看,文化层深约2-4米不等,暴露有灰坑、红烧土块、红灰陶器残片、蚌壳、兽骨等遗物。采集到的标本有粗短袋状红陶鬲足,圆唇外侈绳纹灰陶夹砂鬲口沿,圆唇长直而外侈红陶甗口沿,细绳纹灰陶罐口沿,粗短灰陶豆柄及灰陶纺轮等物。据此分析,此处多是商代晚期和西周时期遗物。但陶鬲残片的含量较少,素面陶较多,并见盖豆出现,已具春秋战国时期的特征。因此,此处应是商代晚期至战国时期的居住遗址。

知识出处

平阴名胜古迹

《平阴名胜古迹》

为了弘扬平阴的悠久历史文化,让历史遗存放射出灿烂的光芒,为改革开放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发展旅游事业服务,为历史研究服务,以适应当前各方面的需要,让读者和海内外的人士更多的了解平阴,关注平阴,政协平阴县委员会特编辑出版了《平阴名胜古迹》一书,这本书含重点名胜、山水风光、古今建筑、石刻造像、古墓遗址、古树名木、革命遗址等七个部分,并有彩照33幅及旅游景点分布图等。该书本着史料性和可读性相统一的原则,以丰富翔实的资料、简洁精炼、通俗易懂的文字,向人们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平阴的历史变迁、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文化遗存,颇具文化内涵和史料价值。

阅读

相关人物

杨书杰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平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