邿邑故城遗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阴名胜古迹》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367
颗粒名称: 邿邑故城遗址
分类号: K878
页数: 2
页码: 228-229
摘要: 邿邑故城,位于东阿镇小屯村西,距县城15公里。原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遭受人为破坏,1973年文物普查中,改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西1500米临黄河,即古济水古道。东紧靠亭山,是在依山傍水的险要地带。同时,也是古代水陆交通枢纽,群雄争战之地。据《平阴县志》古绩卷中载:“春秋襄公十八年,栾盈以下军克邿。杜注,平阴西有邿山。续考古录云,今名亭山,在城西南三十里。”故遗址谓之邿邑故城。遗址处东邿山的顶部,遭受人为破坏严重,已看不出城址的痕迹。遗址西北部因开山取石,破坏掉大部分,其他三面也辟为梯田,将文化层多数破坏掉。现存遗址东西长130米,南北宽100米。文化层南部向阳坡较厚,深约2米。
关键词: 平阴县 古遗址 邿邑故城遗址

内容

邿邑故城,位于东阿镇小屯村西,距县城15公里。原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遭受人为破坏,1973年文物普查中,改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西1500米临黄河,即古济水古道。东紧靠亭山,是在依山傍水的险要地带。同时,也是古代水陆交通枢纽,群雄争战之地。据《平阴县志》古绩卷中载:“春秋襄公十八年,栾盈以下军克邿。杜注,平阴西有邿山。续考古录云,今名亭山,在城西南三十里。”《康熙字典》释“邿”字:“……山名,魏绛栾盈以下军克邿。平阴西有邿山。”故遗址谓之邿邑故城。
  遗址处东邿山的顶部,遭受人为破坏严重,已看不出城址的痕迹。遗址西北部因开山取石,破坏掉大部分,其他三面也辟为梯田,将文化层多数破坏掉。现存遗址东西长130米,南北宽100米。文化层南部向阳坡较厚,深约2米。断崖上暴露有灰坑、灶坑、红烧土块、红灰陶器残片、兽骨、蚌壳等物。并偶可见磨制石器。采集到的标本有:石斧,素面尖细红陶足,口沿平直,浅腹外饰凸弦纹的灰陶豆盘,饰绳纹和附加堆纹的红灰陶片,红陶鬶腿,扁凿形红陶鼎腿等物。据此考证,此居住遗址的年代上限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下限在战国。

知识出处

平阴名胜古迹

《平阴名胜古迹》

为了弘扬平阴的悠久历史文化,让历史遗存放射出灿烂的光芒,为改革开放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发展旅游事业服务,为历史研究服务,以适应当前各方面的需要,让读者和海内外的人士更多的了解平阴,关注平阴,政协平阴县委员会特编辑出版了《平阴名胜古迹》一书,这本书含重点名胜、山水风光、古今建筑、石刻造像、古墓遗址、古树名木、革命遗址等七个部分,并有彩照33幅及旅游景点分布图等。该书本着史料性和可读性相统一的原则,以丰富翔实的资料、简洁精炼、通俗易懂的文字,向人们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平阴的历史变迁、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文化遗存,颇具文化内涵和史料价值。

阅读

相关人物

杨书杰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平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