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阴名胜古迹》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346
颗粒名称: 亭台
分类号: K928.71
页数: 3
页码: 143-145
摘要: 百福亭建于1997年夏,坐落在平阴县城北侧,清新环秀的会仙山顶峰。山阴有“碧峰仙迹”景点,为平阴八景之一。亭为民族古式建筑,八角重檐,金瓦覆顶,栋梁斗拱,百福彩绘,造型古朴、典雅大方。立在亭中,举目四眺,娱目骋怀。遥瞻东方,群山起伏,东岳泰山若隐若现;放眼西望,黄河两岸,杨柳如烟;往南俯瞰,新型城市,街路纵横,楼台栉比。百福亭涵福寿长存之意。环秀亭 位于平阴城东文笔山上。1997年建环秀公园时,文笔山划入公园,在山顶建环秀亭。亭基外周18米,檐高3米,6根亭柱均为钢管水泥浇铸,六角重檐,雕梁画栋,亭上六面,彩绘平阴名胜,令人神往。登亭远眺,仰观俯察,游目骋怀。南有金斗峪和烈士陵园。
关键词: 平阴县 亭台 百福亭

内容

百福亭建于1997年夏,坐落在平阴县城北侧,清新环秀的会仙山顶峰。山阴有“碧峰仙迹”景点,为平阴八景之一。亭为民族古式建筑,八角重檐,金瓦覆顶,栋梁斗拱,百福彩绘,造型古朴、典雅大方。立在亭中,举目四眺,娱目骋怀。遥瞻东方,群山起伏,东岳泰山若隐若现;放眼西望,黄河两岸,杨柳如烟;往南俯瞰,新型城市,街路纵横,楼台栉比。百福亭涵福寿长存之意。
  环秀亭 位于平阴城东文笔山上。兖州府志文曰:“一峰突起,状如卓笔,乃环邑群山至极。”故名文笔山,俗名尖山。1997年建环秀公园时,文笔山划入公园,在山顶建环秀亭。亭基外周18米,檐高3米,6根亭柱均为钢管水泥浇铸,六角重檐,雕梁画栋,亭上六面,彩绘平阴名胜,令人神往。亭下以花岗岩石柱石板修成围栏,游人可依栏远眺。东西两侧各有石凳相连,供游人休息。登环秀亭,俯瞰新城,山环水抱,街路纵横,市井繁荣。亭周翠柏蔽日,草木繁盛,鸟鹊声喧,令人思清目爽,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五凤亭 地处平阴县城东南郊五凤山上,于1997年夏落成。亭为古式建筑,天圆地方,六角重檐,红柱擎顶,青石围栏,古朴庄重,精美典雅。四周翠柏簇拥,远望如浮空中,实乃游览之佳境。登亭俯瞰县城,黄河北临,滚滚东逝,群山环拱,翠柏层林,似带锦水由桥口经五凤山下曲折穿城北去,楼房错落有致,街路林荫覆盖,山水园林城之风光,一览无遗。环眺东北至西南方,峰峦起伏,远接天际,令人心旷神怡。 位于平阴县城南部青龙山上,于1997年夏落成。建筑风格仿江浙双亭,珠联璧合,画栋雕梁,斗拱飞檐,四周汉白玉护栏,雕刻精美。掩映于翠柏丛中,似青龙身上的一颗明珠,熠熠生辉。
  登亭远眺,仰观俯察,游目骋怀。西北望滔滔黄河奔流东去。公路上车流滚滚,熙来攘往。东望群山,峰峦起伏,连绵不断。南有金斗峪和烈士陵园。亭下引黄电灌工程二级站的扬水管道,如条条巨龙腾空而起,雄伟壮观。俯瞰县城,街道纵横,楼房鳞次栉比,山水园林互相辉映,一派秀丽风光。

知识出处

平阴名胜古迹

《平阴名胜古迹》

为了弘扬平阴的悠久历史文化,让历史遗存放射出灿烂的光芒,为改革开放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发展旅游事业服务,为历史研究服务,以适应当前各方面的需要,让读者和海内外的人士更多的了解平阴,关注平阴,政协平阴县委员会特编辑出版了《平阴名胜古迹》一书,这本书含重点名胜、山水风光、古今建筑、石刻造像、古墓遗址、古树名木、革命遗址等七个部分,并有彩照33幅及旅游景点分布图等。该书本着史料性和可读性相统一的原则,以丰富翔实的资料、简洁精炼、通俗易懂的文字,向人们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平阴的历史变迁、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文化遗存,颇具文化内涵和史料价值。

阅读

相关人物

鲁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平阴县
相关地名
百福亭
相关作品
环秀亭
相关作品
五凤亭
相关作品
龙泉亭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