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阴名胜古迹》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305
颗粒名称: 黄石山
分类号: K928.3
页数: 2
页码: 68-69
摘要: 位于平阴县东阿镇北2.5公里。因东阿镇春秋时为齐国谷邑,秦时改称谷城,东汉时谷城治所也在此。黄山的主要景点是黄石台和黄石公祠,黄石台是黄石老人在圯上授书时与张良相约十三年后见面的地方。今山巅大石方数丈如印,谷有黄石台:黄石与子房期处也“矗立山巅”上有古人磨石题咏多处,其中有六朝大文学家庚信的张良遇黄石公赞镌刻,在黄石台的西北方悬崖上凿一石窟。内有依石雕刻黄石公坐像一尊,传为黄石公隐居处,黄石台顶端建一座魁星阁:传说魁星是封建社会管理文章的官员”此建筑解放后被毁。这便是闻名遐迩的黄石公祠。
关键词: 平阴县 黄石山 山水风光

内容

黄石山,位于平阴县东阿镇北2.5公里,又名黄山。因东阿镇春秋时为齐国谷邑,秦时改称谷城,东汉时谷城治所也在此,古称谷城山。
  黄山的主要景点是黄石台和黄石公祠。黄石台是黄石老人在圯上授书时与张良相约十三年后见面的地方,即期处。《东阿县志》载:“今山巅大石方数丈如印,其色颇黄。”《水经注》载:“谷有黄石台,黄石与子房期处也。”明朝正德年间进士兵部给事中周祚在黄石赞中说:“城东北有山,上列巨石,危若高屋,世祀黄石公。”现在,黄石台依然如故,四壁陡立如削,形若云柱,矗立山巅。上有古人磨石题咏多处,其中有六朝大文学家庚信的张良遇黄石公赞镌刻:“张良取履,跽授无辞。兵书一卷,长者三期。昔称韩相,今为帝师。谷城黄石,还归旧祠。”《泰安府志》载:“在黄石台的西北方悬崖上凿一石窟,内有依石雕刻黄石公坐像一尊,同石壁联为一体。”传为黄石公隐居处。先人在洞外建盘路,供游人通行。
  黄石台顶端建一座魁星阁,内塑魁星像一尊。他左手挎斗,右手执笔,栩栩如生。传说魁星是封建社会管理文章的官员。此建筑解放后被毁。在距黄石台不远的南端,有一座古老的庙宇,由大殿和东西厢房组成。大门门楣上书“黄山寺”三个大字,这便是闻名遐迩的黄石公祠。祠内有黄石公石雕像,两边有张良、赤松子相陪。僧人普莲、李古代曾先后任该寺主持。李古代卒于黄山。
  黄石公祠大门外建有宽敞的阅台和错落别致的盘路,都是用精细石料砌成。黄山顶上的另一建筑是大戏台,和黄山寺相对映,也是一座石建筑。解放前被毁。由于黄石公历代被世人所崇敬,影响甚远,四方游人和香客、善男信女多会于此,或观光或诗咏络绎不绝。传说三月十八日是黄石公的生日,清康熙年间将此日定为庙会,唱戏、打醮助兴,热闹非凡。解放后,虽不再唱戏与打醮,但一年一度的三月十八日庙会仍延续至今。这座自汉始建,又经历代修葺扩建的文化古迹,“文化大革命”中被毁,1987年修复部分景点。

知识出处

平阴名胜古迹

《平阴名胜古迹》

为了弘扬平阴的悠久历史文化,让历史遗存放射出灿烂的光芒,为改革开放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发展旅游事业服务,为历史研究服务,以适应当前各方面的需要,让读者和海内外的人士更多的了解平阴,关注平阴,政协平阴县委员会特编辑出版了《平阴名胜古迹》一书,这本书含重点名胜、山水风光、古今建筑、石刻造像、古墓遗址、古树名木、革命遗址等七个部分,并有彩照33幅及旅游景点分布图等。该书本着史料性和可读性相统一的原则,以丰富翔实的资料、简洁精炼、通俗易懂的文字,向人们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平阴的历史变迁、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文化遗存,颇具文化内涵和史料价值。

阅读

相关人物

宋兆盛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平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