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阴文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阴名胜古迹》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294
颗粒名称: 平阴文庙
分类号: K879.1
页数: 2
页码: 39-40
摘要: 平阴文庙,位于旧县城东南隅,新县城府前街的西端,东距县政府约1公里。始建于北宋元符年间,历经元、明、清各代修葺扩建,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如今,庙宇虽部分倾圮,但主体建筑保留完整,仍为一碧瓦红墙、飞檐斗拱、布局合理、结构严谨的建筑群。文庙,坐北向南,南北长198米,东西宽80米,占地1.3公顷。近千年来,平阴文庙虽经历次修葺,至今仍保留了宋代建筑的风格。文庙东、南两面有锦水河环绕,绿树掩映,十分幽静。现平阴博物馆设在文庙内,众多文物收集于此,成为文物保护管理的场所。平阴县文庙1995年被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键词: 平阴县 名胜古迹 平阴文庙

内容

平阴文庙,位于旧县城东南隅,新县城府前街的西端,东距县政府约1公里。始建于北宋元符年间(1098-1110年),历经元、明、清各代修葺扩建,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如今,庙宇虽部分倾圮,但主体建筑保留完整,仍为一碧瓦红墙、飞檐斗拱、布局合理、结构严谨的建筑群。
  文庙,坐北向南,南北长198米,东西宽80米,占地1.3公顷。建筑布局分三路:中轴线上自南向北有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等。东侧建有忠义祠、名宦祠、文昌庙、三代宫、东斋。西侧有节孝祠、西斋。四周砖砌花墙,前有柏林照壁,后有林园花圃,石碑林立,庭院井然。主体建筑大成殿,面阔5间长22米,进深3间宽11米,高11.8米,斗拱式建筑,重梁起架歇山式九脊顶,上覆琉
  璃瓦。大殿正面有6根八棱高浮雕盘龙石柱,配以云朵,十分精美。殿内金柱(明柱)8根,泥柱(半在墙内)10根,结构紧严。整个建筑群布局合理,宏伟壮观。1983年政府拨款,对大成殿进行了鼎新维修,恢复了它的原貌。近千年来,平阴文庙虽经历次修葺,至今仍保留了宋代建筑的风格。
  文庙东、南两面有锦水河环绕,绿树掩映,十分幽静。现平阴博物馆设在文庙内,众多文物收集于此,成为文物保护管理的场所。平阴县文庙1995年被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平阴名胜古迹

《平阴名胜古迹》

为了弘扬平阴的悠久历史文化,让历史遗存放射出灿烂的光芒,为改革开放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发展旅游事业服务,为历史研究服务,以适应当前各方面的需要,让读者和海内外的人士更多的了解平阴,关注平阴,政协平阴县委员会特编辑出版了《平阴名胜古迹》一书,这本书含重点名胜、山水风光、古今建筑、石刻造像、古墓遗址、古树名木、革命遗址等七个部分,并有彩照33幅及旅游景点分布图等。该书本着史料性和可读性相统一的原则,以丰富翔实的资料、简洁精炼、通俗易懂的文字,向人们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平阴的历史变迁、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文化遗存,颇具文化内涵和史料价值。

阅读

相关人物

鲁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平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