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阴名胜古迹》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275
颗粒名称: 概述
分类号: K295.2
页数: 8
页码: 1-8
摘要: 平阴西濒黄河,南靠东平湖,东连肥城,北接长清。县城迤南迤北,山峦起伏,翠峰幽谷相连,茂林佳木,泉池小溪互挽,为钟灵毓秀之地。境内古迹荟萃,名胜众多。可谓:奇山秀水,浮清展翠;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名花佳木,点缀园林。
关键词: 平阴县 概述

内容

平阴县位于鲁西南,是济南、泰安、聊城三地市的结合部,自古就是华北与中原,山东半岛与西部地区进行通商贸易的必经之地。平阴历史悠久,环境宜人,风光秀丽,是著名的玫瑰之乡和圣药阿胶的始产地。现全县总面积827平方公里,辖7镇4乡,人口35.9万人。
  平阴西濒黄河,南靠东平湖,东连肥城,北接长清。县城迤南迤北,山峦起伏,翠峰幽谷相连,茂林佳木,泉池小溪互挽,为钟灵毓秀之地。境内古迹荟萃,名胜众多。可谓:奇山秀水,浮清展翠;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名花佳木,点缀园林。
  一
  平阴县西、北部临黄河,地势低洼,东南部是一片旷阔的汇河冲积平原,中部山区,属岱宗西支。峰岭错列的群山,横贯东北,绵亘西南。北起安城乡的天堂山,经栾湾乡的馒头山,平阴镇的文笔山,至孔村镇的孔子山和孝直镇的九峪山等诸山,陂陀漫延,蜿蜒迤逦,形成了平阴广大的丘陵地带。南从玫瑰镇的翠屏山,云门山到东阿镇的黄石山、少岱山、虎窟山,再到洪范镇的大〓山、云翠山和李沟乡的大荆山、晒经山。群峰列峙,巉峦巍峨,势如龙马。虽无名山大川,却挺拔峻秀,碧岩幽谷,风景秀丽。明代阁老于慎行曾用“岱岳西来如万马,千峰云气总相迎”的诗句形象的把平阴的群山比喻为如万马奔
  腾之势。
  平阴诸山,几乎山山有泉,泉泉淙涌溢流。诸泉之水,与涓涓细流的条条涧溪汇纳一起,使境内形成了南部的浪溪河,中部的玉带河和锦水河,东北部的安栾河。一道道明澈的小河,流淌着一泓清水,山水相映,景象秀逸。如果说平阴山奇水秀,那就当数洪范了。
  位于县城西南部的洪范池镇,在群峰环抱之中,象一幅硕大的山水画卷。高出群峰的大〓山,峰岚深秀,耸翠藏幽,巍峨磅礴,沟壑深邃。一柱擎天的云翠山,峰峦竞碧,林烟隐屋,嶙峋怪石,相摞相拌。这里明媚如画的旖旎景象,可使游人移步换景,举目生趣。
  山依水而灵,水傍山显秀。正是这里的山姿水态,给人们营造了一个悦目赏心的美好环境。苍岩叠峙,森罗万象的洪范山乡,可谓山高水长。就象天造地设似的,处处有泉。历来有“洪范九泉”之称,尤为著名的是洪范池、东流泉、扈泉、白雁泉、拔箭泉、丁兰泉等。诸泉虽形状不一,均涓涓澄莹,各具风韵,独成一景。其中洪范池为“洪范九泉”之首,最负盛名。洪范本为《尚书》的篇名。洪意大,范为规,此名大概是水大而规范之意。洪范池又名龙池。座落在洪范池镇驻地的高地突起之处,用青石砌就,边长7米,深6米的方池。池内形如珠玑的泉水涌溢而出。水面清湛平静,不显趵突。将硬币戏掷水面,飘浮良久不沉,妙趣横生,谓之“洪范浮金”,堪称一景。
  清醇的九泉水,将这一方沃土滋润成形胜之地,养育了世世代代的洪范人,使洪范山乡花草葳蕤,林木茂密,稼禾茁壮。九泉水不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水质甘洌,含有钙、氯、钾、钠、镁等丰富的矿物质。有健身
  强体之功效。用九泉水炮制的“福”字牌阿胶,誉为圣药,驰名中外,历经千年不衰。勤劳的洪范人,把九泉水视为琼浆玉液,修塘、筑坝,欲拦截在境内。而九泉水却喷珠溅玉,漫溢泉台,穿嶙峋怪石,绕苍松翠柏,或湍流于幽谷,或潺湲于溪涧,或飞瀑于悬崖,跳越于堤坝,经九峪十八沟,波翻浪涌,汇聚为蜿蜒曲折的一泓碧水,形成了一道水流湍激的浪溪河。流程15公里,穿古东阿县城,注入九曲黄河。
  二
  平阴县西部是黄河冲积平原,田肥水美,林茂粮丰。县境内西南部是古东阿县治,有历史文明的渊源。加之境内山灵水秀,历史环境优越,因此古今建筑与人文景观众多。解放前,庙宇、祠、殿几乎各村庄都有。在邑城、重镇和峻峰、灵境之处的层岩叠翠之间,碧峰苍峦之处,茫茫云海或苍松翠柏之中,规模宏敞壮观,建筑形制与结构古朴典雅,庄严肃穆的庵、观、寺、院、庙宇、宫、殿和塔、坊、亭、阁等古建筑群体,星罗棋布。据志书和碑刻记载,唐、宋、元、明、清,历代都有创建与重修。唐代鲜见,宋渐多,明中期至清朝后期为盛。道教、佛教传入年代无考,据史书所记,道教先于佛教,佛教从唐即有,宋后渐多,明、清时代僧侣居盛。
  天主教传入平阴已400余年,以平阴镇胡庄村最早。全县有规模不一的天主教堂7处,以胡庄教堂最为宏阔。胡庄村西,尖山顶端的“露德圣母堂”,建筑风格独特,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与上海“佘山”,吉林“江南圣母堂”并列为全国三大宗教圣地,闻名中外。
  璀璨的名胜古迹,是平阴光辉历史的见证,也是珍
  贵的文化遗产。有大批名胜古迹被淹没于历史所造成的战乱兵燹。“文化大革命”中又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新中国建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对历史留下的文化遗产非常珍重,不仅对原有的名胜古迹加以保护,整修和开发,还增加了许多新的名胜景点。春秋齐桓公时,政治家管仲相齐,推行改革,按等征税,减轻役力,禁掠家畜。并用官力办盐铁业,铸造和管理货币,调剂物价,致齐,国力大振。齐桓公尊称其“仲父”,封邑“谷邑”(即今平阴县东阿镇)以嘉其功。原有“管仲井”和“三归台”,其景早已无存。1988年东阿镇在风景秀丽的少岱山,建起了宏丽壮观的“管仲亭”,使这位历史上的政治家,改革家的功德传之有绪。矗立在翠屏山顶峰的“多佛塔”,始建于唐贞观四年(630年),明嘉靖元年(1522年)重修。共13层,呈八棱形。每层四周佛龛内同嵌石雕佛像,原有104尊,现存84尊。故名为“多佛塔”。全塔皆用当地青石构筑,虽选料粗犷,简洁古朴,却结构严紧,交错相连,塔形素雅,雄阔壮观,属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80年政府拨资加固维修,使宝塔不失原有的神韵。县文庙,始建于宋元符年间。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扩建,是一处以大成殿为主体的儒家建筑物,殿宇三重,气势轩昂,规模宏敞壮观。1983年政府拨款进行了鼎新维修,仍保持了宋代建筑风络。迄今年代之久远,保护如此完整的县级文庙实属少有。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城乡建设突飞猛进,先后在县城建了烟波浩淼,绿柳如荫的“玫城公园”和翠柏蓊郁,坊亭宏丽的“环秀公园”。在盛产玫瑰花的玫瑰镇,还建起了繁花似锦,香芳流溢的“玫瑰园”。各乡镇也在各自的风景名胜
  区建起了具有经济和观赏价值兼备的各种花卉园林。为平阴县现代园林化的山城增光添彩,使平阴的名胜又添新景点。
  三
  平阴县地势优越,土地肥沃,温暖湿润,林木茂密,奇花异草繁多。许多艳丽多姿的花草散生于坡峪之间。平阴玫瑰花,久负盛名,平阴县素有玫瑰之乡的誉称。平阴栽培玫瑰花历史悠久,面积大且集中。玫瑰、平阴、李沟三个乡镇共栽培玫瑰花万余亩,以玫瑰镇居多。平阴的玫瑰,具有花大、瓣厚、色艳、香浓的特点。品质优异,驰名中外。
  由于古迹荟萃,名胜众多,古树名木遍布庙宇寺院,陵园内外,泉旁池畔和深壑幽谷之间。不仅有龙蟠凤逸的唐槐,斜柯横枝的宋柏,华盖擎天的古榆,绿荫如伞的黄连木,还有植于明代的珍贵名木白皮松。在洪范镇风景秀丽的明代阁老于慎行的墓园(即于林)里,有明万历年间所植白皮松59棵,现尚有44棵。树高10余米,枝干银白,合抱皆粗,针叶苍翠,生机勃发,庄雅美观。白皮松据说在国内名园胜地也有所见,如斯地集中储量之多者罕见。洪范白皮松,闻名遐迩,远道慕名来此探胜者甚多。
  古树名木,不但是历史兴衰的见证,也是发展林业,改善自然环境的重要资源。平阴县山峦环绕,气候宜人,林木资源丰富。在新中国建立前的战争年代里,许多古树佳木遭到严重破坏。新中国建立后,政府领导人民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取得了卓越成效。到1999年,全县有林面积达到1.5万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25.8%。山区
  基本实现绿化,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防护林带的效益日趋显著。有观赏价值的园林到处可见。因此,平阴县于1999年底荣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的荣誉称号。
  四
  平阴这方古老的土地,土质肥沃,气候温和,是适宜人类生息繁衍之地。在洪范池镇浪溪河和玫瑰镇玉带河两岸出土的生物化石证明,这里在有人类以前,就有哺乳动物生存。从南部浪溪河,中部玉带河流域,多处古遗址中出土的遗物,已发现有北辛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遗存,足以证明平阴已有四至五千年的文明史。商、周以来的古遗址,遍布全县。经过近几年的实地挖掘和勘察,全县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就有42处。在浪溪河流域的十几公里的地段之内,就有古遗址15处之多。其中周河遗址是时代早,面积大,延续时间长的部落遗址。从采集到的标本考证,从新石器时代早期,一直延续到奴隶社会的商、周和封建社会的秦、汉时期。臧庄遗址出土的商代鼎、觚、爵等各种铜器,被定为国家二级文物。从石门山下挖掘的石门邑故址和邿邑故城址,均为商代的采邑故址。从此证明,平阴从奴隶社会的商周前期,不仅有大量的群居部落,也有部落首领居住的邑城。
  平阴县古墓葬的遗址也很丰富。据已发掘的古墓葬考证,从商周奴隶社会,到秦汉封建社会各代,都有一些中、小型墓葬遗存。商代晚期的墓葬出土物,多是鼎、觚、爵等铜制品。战国时期的墓葬内多见鼎、觚、戈、箭和铜制或陶制生活用品。汉代墓,多追求墓室的奢华。东阿镇孟庄村暴露的汉墓,形制为大型石结构,由墓门、前厅、中厅和棺室组成。墓的门、壁、柱、梁均饰浮雕和线刻图
  像百余组。据考究,这是一座墓主人身份很高的东汉画像石墓。
  平阴县境内,古墓葬不但多,而历史久远,延续时间长,内涵丰富。墓主人既有平民和中上层人士,也有奴隶社会的奴隶主和封建社会的贵族。已收集的各种文化遗产,为研究平阴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和资料。
  五
  平阴乃山川壮丽,钟灵毓秀之地。自古贤哲辈出,文人逸士云集,历代政不乏人。庵、观、寺、院和名胜古迹遍布县境,碑刻甚多。凡寺庙与名胜之创建或重修,大抵都有碑记石刻,以冀之永久。金明昌进士侯挚,官累拜尚书右,平章政事等职。于金代末主持创建洪范池北的龙祠,并立建祠碑记。明宣德进士师逵、嘉靖进士侯钺、何海晏,隆庆进士于慎行、孟一脉,万历进士乔学诗、孙珫、张鲤等,人称明朝八进士。其府第和陵墓均有流芳传世的碑记,也不乏为故里彰贤颂德之杰作。可惜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除湮没于历史和天灾之外,多半被毁灭于“文化大革命”中,使一些有价值的碑记史绪断于一旦。有些珍贵的石碑或用于修渠,或化作桥石,或弃在坡峪,或溺于溷浊之中。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名胜古迹和历史文物的搜集和保护工作。文物工作人员,尽职尽责,不辞辛劳,跋山涉水,追踪寻迹,穷源溯流,进行抢救和搜集,给被埋没和蒙垢的珍贵文物开创新境,重展峥嵘。北宋龙图阁大学士,大文豪、书画家苏轼、于宋熙宁十年撰文的“荐诚禅院罗汉浮图记”碑,已埋没许久,现已搜集到东阿镇铁
  杨村内保存。这是平阴现存碑刻中,绝无仅有的一通年代最早,又出于大手笔的珍贵文化遗产。明万历年间由于慎行撰文,孟一脉篆额,乔学诗书丹的“张公生祠记”碑,是为时任东阿县令张凤彩歌功颂德,弘扬清官廉吏的德政碑,称为“四进士碑”。现存于县文庙。明嘉靖年间,平阴城东,东岳庙岁久倾圮,修葺庙宇,重塑神像期间,际遇雪蓑道人游至平阴,遂撰书重修东岳庙神像碑记。据传,雪蓑河南杞人,姓苏名洲,性情怪诞,玩世不恭,嗜酒常醉,琴棋书画卓异超人,为一代书法怪杰。民国初期的一位平阴县长,欲将此碑运走,因遭县学师生阻拦未得逞,现存于文庙。于慎行墓志铭,是“文化大革命”中掘墓暴骨而出土的,幸由于氏族人掩匿,免于浩劫。于慎行平阴县东阿镇人,17岁中举,23岁(隆庆二年)中进士。官至大明资政大夫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赠太子太保,谥文定公。墓志铭采用上等汉白玉石料,由进士出身资善大夫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叶向高撰文,赐进士出身嘉议大夫刑部左侍郎吕坤篆盖,赐进士南京通政史,南京陕西巡按直隶监察御史孟一脉书丹。撰者以豪放犀利的笔触,褒扬了于慎行刚正不阿,清正自持的政治品格,和忠贞不渝,治国佑民之志,实属志铭中一则文化珍品。
  遍及全县的名胜古迹,真实地反映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是一批很有价值的珍贵历史文物。它既是历史的见证,又为人们了解平阴,认识平阴,研究平阴,开发平阴,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依据。相信,对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开发平阴的旅游事业将会起到应有的作用。

知识出处

平阴名胜古迹

《平阴名胜古迹》

为了弘扬平阴的悠久历史文化,让历史遗存放射出灿烂的光芒,为改革开放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发展旅游事业服务,为历史研究服务,以适应当前各方面的需要,让读者和海内外的人士更多的了解平阴,关注平阴,政协平阴县委员会特编辑出版了《平阴名胜古迹》一书,这本书含重点名胜、山水风光、古今建筑、石刻造像、古墓遗址、古树名木、革命遗址等七个部分,并有彩照33幅及旅游景点分布图等。该书本着史料性和可读性相统一的原则,以丰富翔实的资料、简洁精炼、通俗易懂的文字,向人们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平阴的历史变迁、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文化遗存,颇具文化内涵和史料价值。

阅读

相关人物

孔令才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平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