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地名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190
颗粒名称: 德州地名考
分类号: K250.652
页数: 12
页码: 111-122
摘要: 德州的历史非常悠久,其地名也变换了多次,每一次变换无不体现出深远的历史背景。本文试就本境地名的产生及演变聊作小考,并愿与有识者探讨。据史籍记载,德州最早称为有鬲氏。也就是说,鬲是新石器时代较有普遍意义的产物,而不是一时一地所独有的特产。由此看来,族以器名的观点是不确切的。远古先民临河而居,目的是为了最方便的利用水源以维持生存。另外需要附带说明的是绎幕和安德这两个地名。绎幕县置于西汉初,其命名的含义史书并未见记载,然而就其时其地的地理特点来看,似乎也是和古黄河有关的。有关史料证明,西汉立国后分鬲县西境另置绎幕县,以黄河为界,与鬲隔岸相望。绎,《论语正义》中说它有连续不断的含义。
关键词: 德州 文史 地名考

内容

德州的历史非常悠久,其地名也变换了多次,每一次变换无不体现出深远的历史背景。本文试就本境地名的产生及演变聊作小考,并愿与有识者探讨。
  据史籍记载,德州最早称为有鬲(gé音格)氏。有的资料上讲,古东夷族的一支定居于此,因其善于制鬲(一种古陶器)故以此做为族名,后又沿用为地名。鬲字多音多义,作器皿解其音读lì(音力)。倘若族以器得名,地因族而名,这是一义相承,字义既没有变化,字的读音似乎也不应该有什么变化,制鬲者何以变成有gé氏呢?况且,历年的考古发现告诉我们,鬲这种古陶器并非本地独有,在全国各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发掘中都有出土。史料研究证明,做为人类文明的产物,所突出体现出来的是那一特定历史时代的物质文化所具有的共性特点,而决非明显的迥异于它处的个性地域特点。也就是说,鬲是新石器时代较有普遍意义的产物,而不是一时一地所独有的特产。由此看来,族以器名的观点是不确切的。若坚持族以器而名,一定要称之为有lì氏,这实际上又忽视了鬲(gé)津河这一重要的地理特征,以及由之而产生的人文社会影响,因此,笔者认为上述观点并不是十分恰当的。根据《尔雅·释水》和《汉书·沟洫志》等书记载,本境为九河故道所在,其中之一即为鬲津河,《禹贡锥指》中更指出,鬲津河就在今德州市附近。关于“鬲津”一词的含义,汉代李巡所著《尔雅疏》中讲得是比较清楚的,书中说此河“水多厄狭,可隔以为津(意为渡口)”。《古今韵会举要》及《说文通训定声》等书中均明确指出“鬲”与“隔”通义,这也就是说,鬲津河是因河道多有狭窄之处,可在其两岸建立渡口而得名。远古先民临河而居,目的是为了最方便的利用水源以维持生存。此河兼有利生(维持生存)利行(便利交通)的多重方便,在人类生存能力非常低下的远古时代,这无疑是很有吸引力的。禹疏九河时率众极多,功成后部落四处散居,能为人类提供那么多方便的鬲津河,当然是人们理想的定居之地。定居既久,鬲津河自然就成了在它周围繁衍生息的那些部落的标志,因此而被命名,以至于建国封邑,应该说是顺理成章的。
  有鬲氏立国后多有功勋,最著名的大概是《左传·襄公四年》中所记载的:有穷氏的国君寒浞(原为有穷君后羿的家臣,后杀羿而自立)杀夏帝相,夏的遗臣伯靡出逃投奔到有鬲氏。有鬲氏帮助伯靡聚集力量消灭了寒浞,并拥立帝相的儿子少康为帝,这件事,历史上称为“少康中兴”。正因为有鬲氏为夏立下了拥君复国的不世之功,所以他们的封国延续很久,据《续山东考古录》记载,其国至东周时尚见存。有鬲氏何时亡国,历史上未见记载,但据现有史料进行研究,似应是在春秋时期。这时的中国,社会动荡不已,诸侯间争战兼并十分激烈。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即位后,内修国政外尊王室,齐国声誉很快提高,实力也大大增强,史书上说他曾“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在国力和声誉不断提高的同时,齐桓公对外大力扩张,兼并了周围的一些小诸侯国,荀子说他“并国三十五”,有鬲氏灭亡于这个时期,应该说不是没有道理的。秦统一天下后,大约也是为了纪念这“少康中兴”以鬲为名于此设邑,西汉初仍以鬲为名于此置县。此后自东汉、三国、西晋至东晋十六国,鬲地或置县或封侯,名称一直相沿不变,境域亦基本未变。到了南北朝时,战乱不息民生凋敝,天下各州郡户口严重不足,各地豪强勋贵为扩充个人势力,也纷纷滥置州县,有的地方甚至百余户人家亦自称州立县,国家行政建置十分混乱。北齐文宣帝高洋为整顿建置,打击地方豪强,维护中央集权,于公元556年12月(北齐天保七年十一月)布诏省并天下州县,鬲县即于此时被裁撤。至此,自夏初开始,延续达3000年左右的“鬲”这一地名便被废止了。
  公元586年(隋文帝开皇六年),鬲县故地重新置县。大约是因为其地距汉代的广川县(今河北省枣强县东北)旧址非常近,而且正好又位于汉代屯氏河的旧道,所以也命名为广川。公元600年(隋文帝开皇二十年)杨广(即后来的隋炀帝)被立为太子,既为嗣君,其名姓自然是要避讳的,于是便于第二年(公元601年,即隋文帝仁寿元年)将广川改名为长河。公元954年(五代周太祖显德元年)县降为镇,辖地并入将陵县,而长河做为镇名仍沿用不变,直到1034年(宋仁宗景祐元年)撤镇,并移将陵县治于此,长河之名才最终被将陵代替。
  将陵之名取代长河,事情虽然发生在宋代,但其名称由来却要早得多。关于“将陵”一名的含义,《尔雅》、《方言》等书讲得很明白。《尔雅·释诂》说:“将,大也”,而《方言》中又进一步说明:齐楚等地称大为“将”,《尔雅·释地》中又讲:“大阜(义即土山)曰陵”,足以证明“将陵”的含义就是大土山。据有关史料记载,“将陵”做为地名,最初可能是秦汉之际(也许更早)乡、亭一类基层行政建置的名称,其地在安德县北界,也就是今天山东省陵县的北部。起先它并不著名,只是在汉武帝“巫蛊之祸”以后,其名才渐著于世。公元前91年(汉武帝征和二年)“巫蛊之祸”发生,戾太子(亦称卫太子)刘据被迫起兵反抗,兵败后自杀,太子妾史良娣及其所生的史皇孙人等也遭株连,只有皇曾孙刘病已因年幼免遭不幸,后来由史良娣母亲贞君、哥哥史恭将其收养。公元前74年(汉昭帝元平元年)辅政的大将军霍光迎立皇曾孙刘病已(刘询)为帝,就是汉宣帝。此时贞君及史恭已死,汉宣帝便推恩封史恭子孙数人为侯,其中史恭的次子史曾被封为将陵侯,封邑就在前面提到的将陵这个地方,这是“将陵”一名见诸史籍的最早记载。史曾没有后代,他死后封邑被废除,其地的沿革也就不得而知了。公元596年(隋文帝开皇十六年)在史曾封邑的故地置县并命其名为将陵,这似乎又象是为了纪念“巫蛊之祸”这一历史事件了。
  隋至宋代,将陵县治地虽有更易,但县名相沿不变。1253年(蒙古汗国宪宗元年)将陵县升改为陵州,后来降升复改屡屡不断,至明初,将陵变成了陵县(此时的县志仍在长河镇旧址,并不是今天的山东省陵县)。1374年(明洪武七年)撤销陵县建置,并将德州治所移至此地,地名也随之改变。
  德州之名原出于古黄河。据《史记·封禅书》记载,秦文公曾在黄河中猎获黑龙,以此为祥瑞之兆,秦因而以黑色为贵崇尚水德,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更将黄河改名为德水。据《尚书·禹贡》、《尔雅》、《水经》等书记载,本境为九河故地,是古黄河的下游,其间地势低洼沟壑纵横,夏以前经常有洪水泛滥。禹疏九河时顺势利导,借黄河以引纳洪水,又疏通九河水道以行洪入海,境内因此得保安宁。汉于本境以东置县,便是取借德水而安澜之意命名安德。公元589年(隋文帝开皇九年)设州后命名德州,既点明了本境的地理特点,也有借黄河水德以保境安民之意。不过,那时的德州辖地虽然包括今德州市境,但其治所却在安德县(即今陵县),与今天的德州不是一回事。1374年(明洪武七年)德州治移至陵县(即原将陵县)故址,其名称相沿不变,这才是今德州的开始。
  另外需要附带说明的是绎幕和安德这两个地名。绎幕县置于西汉初,其命名的含义史书并未见记载,然而就其时其地的地理特点来看,似乎也是和古黄河有关的。有关史料证明,西汉立国后分鬲县西境另置绎幕县,以黄河为界,与鬲隔岸相望。绎,《论语正义》中说它有连续不断的含义。《释名·释衣服》中说:“幕.络也”,意思是说象网络一样张开或缠绕。顾名思义,“绎幕”也就是连续不断的网络的意思。古黄河下游九河纵横盘曲,河道间分合穿插,的确象是一张巨大的网,绎幕县就位于这大网的一隅。由此看来,这一命名倒是颇为形象贴切的。需要指出的是,绎幕初置时其地虽包括今德州市的部分地区,但县治在今山东平原县境内,此后至南北朝初期变化不大。公元467年,北魏灭燕尽据其地,绎幕大致于此时被废。此后至北齐、隋,绎幕旋复旋废更易频繁,但地域都在今山东平原、武城一带,与今德州市的沿革变化再无关连。安德置于西汉初,与鬲县东西为邻,公元556年12月北齐文宣帝高洋下诏省并州县,鬲县废入安德,至公元586年置广川,本境又与安德分开,就今市境的演进过程来看,安德与本境的联系并不是太紧密的。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本境命名多与水有关,这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德州的历史地理与文化特点。认真的研究和利用这些特点,对我们今天的经济生活也许是不无裨益的。
  宋太祖爱书尊士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即位后,非但重用读书人,而且还鼓励“寡学术”的臣下认真读书。《资治通鉴长编》卷七,记载有这样一件事:蜀宫人有入掖廷者上因阅其奁具,得旧鉴,鉴皆有“乾德四年铸”字样。时值太祖乾德二年((964),焉有预先铸鉴之理?遂召宰相赵普讯问,“普不能答”。又召学士陶谷、窦仪。仪曰:“此必蜀物,昔伪蜀主衍有此号,当是其岁所著也。“其岁”是指前蜀王衍乾德四年(922)。“太祖乃悟”,因而感慨地说:“宰相须用读书人。”从此,每劝以读书,普手不释卷”,成为一代名相。宋太祖平时重视对臣下的考察,不拘一格用新人。他“察内外官,有一才一行可取者,密为记籍之。每一官缺,则拔籍选焉,是以下无遗才,人思自效。”
  (编者摘)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德州文史》

本书记述了德州文史,内容包括州城往事、名人轶事、古迹寻踪、今古人物、文史长廊、名老字号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洪波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