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高真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183
颗粒名称: 德州高真观
分类号: K928.7
页数: 6
页码: 80-85
摘要: 道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观称为道观,是道士修行、供奉、祭祀神灵和实行斋醮祈禳等宗教活动的场所。介绍历史上道教在德州的有关活动,这对于研究民族传统文化,了解德州的过去,都具有一定的价值。笔者根据父亲的有关叙述和本人幼年的记忆,近又走访了原居住在高真观附近的古稀老人,经过认真考证,整理成此文,以供有关人士研究参考。德州城内北门里西侧,历史上曾座落着一组中国传统宫殿式古建筑群,这就是德州最大的道教庙宇——高真观。三清大殿内,坐北朝南一字形并排三尊站立式彩塑神像,高达八米以上。为死者诵经,超度亡灵,给生者以精神慰藉。
关键词: 德州 高真观 道教

内容

道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观称为道观,是道士修行、供奉、祭祀神灵和实行斋醮祈禳等宗教活动的场所。介绍历史上道教在德州的有关活动,这对于研究民族传统文化,了解德州的过去,都具有一定的价值。
  笔者根据父亲的有关叙述和本人幼年的记忆,近又走访了原居住在高真观附近的古稀老人,经过认真考证,整理成此文,以供有关人士研究参考。
  德州城内北门里西侧,历史上曾座落着一组中国传统宫殿式古建筑群,这就是德州最大的道教庙宇——高真观。
  高真观坐北朝南,北倚城墙,西靠水溏,东临城内通往北门的通衢官道,交通方便,环境幽静。高真观始建于何时,现尚无详细史籍可考。但《唐六典·祠部》就有“凡天下观总一千六佰八十七所”的记载,《德县志》和清代康熙朝大文学家户部侍郎德州人田雯在其《长河志籍考》中都有关于高真观的记述。
  德州高真观建筑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巍峨壮观。观南正中部三开间,前有高大山门一座,当中门楣上嵌镶着“高真观”正楷金字门匾。山门顶部装饰着黄、绿二色相间的琉璃瓦,门前平台宽阔,东西二侧摆放着一对高大石狮,观内古柏参天。
  高真观内的建筑格局,大体可分三部分。以山门子午线为中间部分,这是高真观的主体建筑,其特点是庄严、宏阔、高大,装饰比较富丽。殿内供奉着道教最高神灵和道教祖师。东、西二部分为庭院式建筑,古朴、典雅,其殿堂中供奉着数尊道教神灵泥塑。
  走进山门,在门洞二侧塑有彩色门神二尊,右为秦叔宝手握双锏;左为尉迟敬德手提钺斧,形象逼真,威严肃立,仿佛注视着进出高真观的每个行人。山门过后,是一座规模不大但造形别致的殿堂,称为“灵官殿”。“灵官殿”前后开门,殿内供有彩塑“护法天神”。灵官殿后,是高真观中最高大的建筑,其形式为重檐、斗拱、歇山式,系砖木结构。殿顶全部是金黄色琉璃瓦,殿前有宽阔的月台,大殿正门上横匾行书“三清殿”,字体雄浑苍劲。殿内明柱四根,殿顶藻井中心有木雕金漆团龙,周围绘有三清祀。可谓雕梁画栋、气势非凡。三清大殿内,坐北朝南一字形并排三尊站立式彩塑神像,高达八米以上。当中为三清之首,称为“太清道德天尊”,也称“太上老君”。东侧为“上清灵宝天尊”,俗称“通天教主”。西侧是“玉清元始天尊”,这三座塑像是道教最高尊神。在“三清”神像东西两侧还有四尊神像,称为“四御”,它们分别平持法器,相对站立,更衬托出“三清”尊神无限威严。“三清”尊神之前,设有长桌,称供案,摆放着道教各种经卷、法器、烛台及各种供品。长桌前设有铸铁大青炉,供案前铺有跪垫。“三清大殿”是高真观道士们接待香客和隆重进行各种法事活动的主要场所。“三清殿”北侧为祖师殿,其规模略小于“三清殿”,主要供奉着道教“全真派”祖师王重阳。祖师殿后是“七真殿”,在殿内供奉着“北七真人”的塑像,相传王重阳祖师收弟子七人,诚心修练后均得道成仙。
  高真观内除座北面南的大殿群外,东西两侧也有风格不同的殿堂建筑,供奉着神灵。西侧,前部为“六辰殿”,殿内和东西厢房中,供奉着按“天干、地支”相配合而形成的六十位“本命神”。如“甲子神”、“乙丑神”等,均是彩塑站姿,造形各异,栩栩如生,艺术价值极高。“元辰殿”后是“吕祖殿”,供奉的是“八仙”。东西厢房塑有雷神、火神、天公等神像。
  高真观东路建筑,前部为“元君殿”,也称“子孙堂”。传说“碧霞元君”是泰山神的女儿,她的职责是明察人间善恶,帮助人间消灾、除祸、生男育女。当年,“元君殿”香火最旺,来此进香许愿者多是妇女,她们求医、求嗣、保平安,祈求神灵的保佑,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元君殿”后是观内道士和远程香客居住的地方,也是观内道士生活和练功的场所。
  德州高真观,这一民族文化遗产,经历代劳动人民的保护和修葺,直到民国初年仍保存完好。本世纪二十年代初,“元辰殿”失于火灾。不久,直奉战争祸及德州,高真观多次驻扎军队,由于军饷困难和军纪不严,观内许多珍贵文物被抢,殿堂多次被拆,高真观遇到了严重地破坏。尤其是日本投降以后,进驻德州的土顽部队和国民党先遣军,对高真观的破坏就更严重了。直到德州解放,高真观内完整建筑仅存“吕祖殿”一处。当时,“吕祖殿”内还居住有道士十多人,院内住持名王公权,道号“全熙”。随着时代地变迁,这些道士们为了谋求生活,也就各奔东西了。“吕祖殿”因多年失修,到一九六〇年也全部倒塌。
  历史上,德州高真观道士们的生活主要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香火收入。农历每月初一、十五以及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仲秋、重阳、冬至等,一些道教信徒和善男信女们都要到观中烧香、许愿和施舍,有时观中还要接受一些官绅、富豪的捐赠。二是庙产的收入。历史上高真观庙地很多,道士们不直接种地,而是租给当地农民种植。现今造纸厂、化机厂和玻璃厂北宿舍一带均属庙地。三是斋醮收入。斋醮又称打醮,其形式过程主要是在道教节日前,如农历正月初七是本命节,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生日,二月十九日是老子生日,六月二十四日是关羽生日,腊月十二日是王重阳生日等,由观中住持出面,邀请地方官绅、商号及当地热心于此项事业的人,协商确定道场地点。届时城乡附近善男信女以及说书人、唱戏人、杂技艺人、各路商人云集道场附近。这时高真观道士们在住持带领下开始打醮。其形式是,第一步由道士们集体诵经;第二步称“吟表”、“禹步”,类似舞蹈表演;第三步,道士们集体演奏道教音乐;第四步由观中住持或年老道士“传道”,当地人称“讲善”。主要内容就是规劝人们弃恶从善,讲求信义和孝敬父母,宣扬唯心主义的因果报应。最后,由观中道士们进行气功和武术表演,不时博得围观者的阵阵喝彩。另外,观中道士还要外出“打醮”。州城附近那些富贵人家遇有丧事,可邀请道士们到丧主家作道场。至时,道士们身穿道袍,头戴道冠,足穿长筒自布袜,外着“云履”,手捧乐器,主要是吹奏乐,进行演奏表演。为死者诵经,超度亡灵,给生者以精神慰藉。平时,还有部分富贵人家的太夫人、夫人把道士请到家中,为其祈福、禳灾、求寿、保平安等迷信活动。以上诸方面,高真观所得甚丰,是道士们的主要生活来源。
  随着时代的变迁,千百年来,德州道教的这一传统胜地——高真观不复存在了,但是,高真观这一古代建筑,作为德州的重要遗迹,给予记述,留于后人,就显得更为必要了。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德州文史》

本书记述了德州文史,内容包括州城往事、名人轶事、古迹寻踪、今古人物、文史长廊、名老字号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徐剑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高真观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