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艺人行话和忌讳简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021
颗粒名称: 戏曲艺人行话和忌讳简述
分类号: K820.52
页数: 4
页码: 74-7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戏曲艺人行话和忌讳简述情况。其中包含:舞台、日常生活、称呼、姓氏、忌讳。
关键词: 德州 戏曲 艺人行话

内容

行话是各行各业的专门用语。戏曲艺人也有他们的行话。它是旧社会艺人用来对付官绅的压迫,恶霸的侮辱,班主的剥削,匪首的诈骗,而师徒相传的一般人不易懂的语言,也是用于艺人与艺人之间的交往和对外密而不传的行业用语,用“行话”来说也叫“春点”。
  骆宝珊同志一生经历了曲艺和戏剧两个行当,故对戏曲艺人的行话,所知甚多,但因年老体弱,记忆减退,现就其口述整理成文,供历史研究之参考,但因执笔者并非内行,错误遗漏之处在所难免,望知情者匡正。
  一、舞台
  下剪子或马前——减少马后——延长演出时间。
  演出时间。铆上——卖力气。
  吃栗子——词不熟出了错。
  拦丝——拉弦。
  空鼓老——打鼓的。
  下海——票友转为演员。
  碰了——和别人没对上词。
  柳丝——唱的。
  捏眼——吹唢呐、笛子的。
  泡汤——不认真表演。
  二、日常生活
  执公执令——规矩认真。
  前啦或后眼——对老或对少说了越轨话。
  八何朵——看证明。
  水——困难。
  夯牌——本着脸。
  榻条或入窑——睡觉。
  走穴——到别处搭班。
  闷子—茶壶。
  搬高啦——喝多了。
  着路——眼。
  拆掉子——牙。
  挑龙——面条。
  上啃——吃饭。
  雨淋子——雨伞。
  卖椅子——收入不好。
  老搁——摆地摊的。
  舌边——骂人。
  边托——打人。
  抛素——哭。
  拦头——钱。
  扒合—看看。
  火山子——喝酒。
  草棵——烟卷。
  金钢——腿。
  思容——笑。
  安平——吃饱了。
  叉栅——阴天。
  摆金——下雨。丢子——刮风。
  年恳——病了。念召——瞎子。
  关帐子——被褥。容翘——偷跑了(曲艺演
  员称)。
  三、称呼
  老何——曲艺演员。老唱——戏剧演员。
  空子——外行。老帅——师傅。
  老欠——爸爸。苍裹——老太太。
  戳朵——写字。牌儿尖——漂亮。
  牌儿拙——不漂亮。裹氏——女的。
  瓢把子——掌班的。刮将——偷跑了(戏剧演员称)。
  四、姓氏
  什么弯——姓什么。虎头弯——姓王。
  扎脚哇——姓马。犄角哇——姓牛。
  撅犄角哇——姓杨。跟头哇——姓张。
  规矩哇——姓李。生铁哇——姓郭。
  哼哼哇——姓朱。脖子哇——姓骆。
  梯子哇——姓高。
  五、忌讳
  五大家——狐、黄、白、柳、灰。
  十快——龙、虎、梦、角、牙、神、鬼、桥、庙、塔。
  关于“五大家”和“十快”如何解释?
  在学艺时,老师告诉徒弟:演出时要忌讳“五大家”,在生活中要忌讳“十快”。据老师说“五大家”能变成人,不可提到“五大家”和“十快”,一旦提到会在演出中或生活中容易出差错,这主要是旧社会戏曲行当用封建迷信约束艺人不要说及“五大家”和“十快”,以保证顺利的演出成功。
  戏曲行话,是过去戏曲艺人,在演出和日常生活中一些暗语,它的语调,难以用恰当的文字来形容。
  1990·7·9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德州文史》

本书收“苏禄国东王德州后裔简述”、“解放前后德州文化机构记略”、“曲艺杂技艺从行业术语”、“德州市京剧团纪实”、“旧戏班中的习俗和忌讳简述”“记德州市工商业余剧团”“北厂街狮子老会”“敌伪时期德县的话剧活动及《雷雨》排演经过”“一列式高缆拖带法首创于德”等20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骆宝珊
责任者
王振营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