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杂技艺人行业术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019
颗粒名称: 曲艺杂技艺人行业术语
分类号: J826
页数: 6
页码: 68-7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曲艺杂技艺人行业术语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衣食住行、称呼、姓氏、演出、忌讳。
关键词: 德州 珍妃 厚葬

内容

古德州,乃九省驿路,水旱码头,自然形成艺人荟萃之地。聚集的艺术门类纷纭繁杂,俗称有:说书的、唱戏的、打拳的、卖艺的、变戏法的、玩杂技的……几乎北方的艺术种类都能见到。故而流传在本地艺人中的行业术语,也是极为丰富的。
  艺人的行业“术语”也就是所说的“行话”,它是过去艺人们谋生所必须掌握的。如外地艺人初来德州,先拜四方,求得当地同行的帮助铺平垫稳,才能“脚踏千重浪,摇橹过江湖”。“行话”叫“春点”或“切口”。“春点”是不轻易传人的,故有“能赠一串钱,不把艺来传;能送一锭金,不吐一句春”之说。学徒“拜了万儿”(老师),称为“有窗户有门户”,到了相当深的程度,才传授“春点”。艺人们闯州过县,若能说出一口流畅的“春点”,不认识的艺人也会当成“自己人”看待,如对方有困难,可以帮助解决吃住路费等。
  另一方面是行业性质的需要,过去江湖艺人,没进剧场之前,多在街头巷尾,集市庙会,观众围一圈儿,平地为场子,行话叫“撂明地”或称“划锅”。这一特定环境,艺人们之间使用“春点”对话,无论谈及业务还是其他内容,极为方便,观众听而不懂,免去许多麻烦,这好像是“春点”存在的主要原因。新中国建立后,艺人们加入了国家团体,进了剧场,演出条件起了变化,有些“春点”也就不使用了,业务方面的还继续存在生命力。由于“春点”语言精炼、言简意赅、概念明确、毫不含糊,很有必要将其记述保存下来,便于后人了解过去江湖艺人的历史。
  “春点”,各种艺术门类又略有不同,但是“老江湖”都能听懂。如京戏艺人称外行人为“老斗”;山东梆子艺人称外行人为“凉胡子”;曲艺、魔术艺人称外行人为“空码”等。本文不能面面俱到(门类之间大同小异),曲艺、魔术艺人的“春点”是最为丰富的,现把常用的排列如下:
  一、衣食住行
  上啃——吃饭。啃头儿——吃的东西。火山儿——酒。草山儿——烟。柴林子——茶。搬山——喝酒。
  闷子——茶壶。桃花散——高粱米饭。星星散——小米饭。挑龙——面条。顶天——帽子。衫子——上衣。赖头儿——钱。苗——头发。扫苗——剃头。照儿——眼。扯伙——走。转轮子——自行车。海轮子——汽车。相分地——内行的住处。窑——演出时住的地方。窑鸡子——房主。盘儿——脸。作——好。念作——坏。墨阳盗切——东西南北。留月汪摘中申星张爱足——1、2、3、4、5、6、7、8、9、10(每个字代表1个数)。
  二、称呼
  龀棵子——小孩。斗花子——姑娘。减斗花——小姑娘。裹氏——媳妇。苍裹——老太太。苍吗——老头。海青——爱好者。翅子——当官的。减翅——小官。海翅——大官。冷子——当兵的。刺子——警察。相分——内行。
  三、姓氏
  顺水——刘。千斤——陈。虎头——王。憨子——唐。扎脚子——马。抄手——李。灯笼——赵。跟头——张。行者——孙。梯子——高。钻天——杨。
  四、演出
  柳——唱。丝儿——弦子。烘子——鼓。简子——鼓槌。柳蔓儿(万儿)——说书。銮丝——弹弦。春口——相声。使活——演出。滚土碾子——在农村演出。粘学——艺人在——块演出。摆子——宣传广告之类。朵子——书及信件。数子——快书类。板凳头儿——才开书。灯碗儿——正书前边的段子。踹裹腔——说大书。马前——快些。马后——慢些。高柳——戏。吐点——死。鞭托——开打。吃栗子——不熟的词说唱出错。迎头彩——上场观众就来好。池子——观众坐的场子。梁子——书的主要情节。扣子——悬念。外插花——书外书。按瓜造点—往书中加人物。纂拢纂——自己编词。
  门子——魔术的秘密机关。抛托——失手变漏了。不钻——不懂。起丢子——起风。利子——中国戏法。老河——专业演员。票友——业余演员。使活的——主演。量活的——助手。瓤子——在巨型魔术中被变幻的人。声点——乐队。活——节目。托——彩物。粘托——把彩物挂在身上。出托——把彩物变出来。回托——把彩物变没了。失托——变幻不成功,但观众没看破。收托——收场。海——桌子和台板上开的窟窿。把子——铁棍一类道具。符子——用布或丝绸做的方巾。囊子——布袋。滚子——鸡蛋。花花——纸。摇风——扇子。开花子——伞。过梁——彩桌。摆风——旗子。亮子——灯。穴眼——剧场。汉——药的总称。转不转——懂不懂。得不得——会不会。播演——指导演出、排练。过活—把门子告诉别人。漂托——交代的意思。响——演出效果好。温——演出效果差。刚条——道白。尖——真的。惺——假的。捋叶子——偷别人的门子。瓢把子——头。尖哨子——鸡。云哨子——鸽子。月哨子——兔子。扁哨子——鸭子。摆啦——下雨。汗条——小手帕。文活——魔术。武活——杂技。洋利子——外国魔术。落活——古彩戏法。卡活——演出魔术前的准备工作。
  五、忌讳
  旧社会,艺人有些犯忌讳的话不说,如果不注意说出口叫“犯快”(也有的叫“放快”)。忌讳“盘道”,如问对方“多大数岁?挣了多少钱?”之类的话。有的忌讳可用别的语言代替,如:蛇——柳大爷。刺猬——白二爷。狐狸——胡三爷。黄鼠狼——黄五
  爷。老鼠——灰八爷。狼——青皮子。虎——坐山威。画——墙皮子。梦——闯亮子。
  1990·4·20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德州文史》

本书收“苏禄国东王德州后裔简述”、“解放前后德州文化机构记略”、“曲艺杂技艺从行业术语”、“德州市京剧团纪实”、“旧戏班中的习俗和忌讳简述”“记德州市工商业余剧团”“北厂街狮子老会”“敌伪时期德县的话剧活动及《雷雨》排演经过”“一列式高缆拖带法首创于德”等20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晨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