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升三级》是著名的单口相声段子,其情节夸张离奇,语言风趣幽默,具有很强的讽刺意味。由于八十年代曾作为范文编入中学语文教材,人们对《连升三级》更是耳熟能详。故事大意是:主人公张好古是山东临清一纨绔子弟,从小游手好闲不学无术,打架斗殴,呼喝嫖赌。一天听了一蒙他钱的相面人的吹捧,说他如能进京赶考定中前三名,连自己姓名也写不了的他便信以为真,进京赶考去了。到了京城因误了考试时间,正在大街上溜达,巧遇当朝九千岁魏忠贤,魏对自吹自擂能考中前三名的张好古感到好奇,便让张好古持魏写的便条进了考场。监考官以为持其亲笔书信入考场者定是其至亲,为了巴结魏忠贤,监考官代替张作了一篇文章,并让他中了前三名。后来被人愚弄,他把别人写的一副骂魏忠贤是曹操的对联送给了魏作寿联,当天魏忠贤没看就挂了出来。最后魏忠贤篡权蠹政被除,牵连到张好古,却因对联一事成了反魏英雄,被皇帝连升了三级。
连升三级的讽刺故事属于文学作品,许多情节纯属虚构,但是在明代历史上,德州武城确有一个真实的连升三级的故事,只不过主人公不叫张好古而叫田吉。
明史记载:田吉,故城人,万历三十八年廷对怀挟,罚三科以线佐录用。已补试,由知县历兵部郎中。六年冬迁淮扬参议,加太子太保。诸逆党超擢,未有如吉者。
田吉在家乡武城名田梦吉。他的祖辈是明朝初年“靖难之役”后,由山西移民而来,先落户卫运河北岸的故城西九集街,后迁到运河南的田园村(现已无,属武城县),又迁到武城滕庄乡郑庄村。至今田吉后人仍居住在武城县藤庄北郑庄村。
田吉从小聪明懂事,勤奋好学,是当地有名的才子,他16岁中举人,18岁去北京参加会试中进士(前14名),后连升三级,其离奇经历就是从这次进京赶考开始的。
当时故城属河间府,参加进士考试的共有6人,田吉在举人考试中成绩最好,是这次进京众多学子中最有希望考中的一个,他自己也是踌躇满志。但是田吉出身寒门,囊中羞涩,东借西凑才勉强把路费凑齐,看看考期已近,便草草准备就踏上了进京的驿道。他日夜兼程,不敢有半点停留,终于在考试当天赶到了北京。可是第一次进京的田吉面对偌大的京城,人生地疏,有些茫然不知所措。他边走边打听,费了很大劲才找到贡院考场。不过当他赶到贡院时,只见大门紧闭,守备森严,显然考试已经开始了。按规定任何人不得进出考场,田吉无论怎么解释都无济于事。他焦虑不安、满面愁容地在贡院门口徘徊,此时他心灰意冷,京城的繁华对他来言毫无兴趣,金榜题名变的虚无缥缈了。
就在这时,大街上一阵骚动,行人纷纷向两边避让,一队人马向贡院驶来,田吉也急忙让在一旁。突然马队停了下来,有人喊话叫田吉过去,田吉不知何事,战战兢兢地走到前面,见一位大官员模样的人看着他,便急忙向前施礼。那人问田吉为何如此失魂落魄,田吉就把误考的事情讲了一遍,只见那位官员向随从人员说了一句,一人就拿来笔墨写了一张条子交给田吉,说持此条可进考场。田吉一看如做梦一般,持信慌忙入场,当他拿到试题才仿佛从睡梦中清醒过来。
原来田吉遇到的是当时权倾一时的九千岁魏忠贤[魏忠贤](1568——1627)河北肃宁人,宦官。熹宗时为司礼秉笔太监,兼掌东厂。因皇帝昏庸不理朝政,他组织宦官“阉党”独揽朝政。魏忠贤看到贡院考场门口的田吉虽然是贫寒书生,有些失魂落魄。但英俊潇洒,气度不凡,知是误考举子,便动了恻隐之心,让他持信件进了考场。这是田吉后来才知道的。]
魏忠贤的书信起了准考作用,但主要是田吉才华出众,果然高中了,在60名考生中,他竟是前14名。田吉欣喜非常,在仕途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对魏忠贤更是感恩戴德。按惯例,考中的举子要拜老师(主考官),田吉当然知道这些,但他为了表示对魏忠贤的感激,就先拜了魏忠贤。田吉没有钱财去买贵重的礼物,只好买了一张烫金拜师帖写好送进魏府去。当时拜见魏忠贤的帖子都是烫金制的。门子送了进去了很长时间,魏忠贤才接见。魏忠贤一看自己送去的举子竟考中了,而且是前14名,也是高兴,又多了一个有才华的门生,更利于自己的意图发展。
田吉考中后,外放山东郓城做了知县。他廉洁勤政,爱护民生,促进农耕。上任不久,赶上白莲教造反。
明代后期,政治腐败,对农民、手工业者剥削加强,田赋徭役加重。土地空前集中,社会矛盾激化,到处是饥馑死亡。激起各地农民用白莲教组织起义。熹宗天启二年(1622)郓城爆发了徐洪儒王好贤领导的农民起义。义军以红巾为号,先后共下郓城、邹县、腾县、峄县等地众至数万人。同时河北一带农民也纷起相应,也有政府军人逃回参加义军。义军切断了江南到北京的粮道。明政府不得已把镇守关外的军队调来镇压。同年徐洪儒被擒牺牲,但其余的义军坚持了三年之久才被镇压下去。作为朝廷命官的田吉在镇压农民起义中的才干被赏识。由于平定有功,喜宗六年冬由知县擢升到京城任太常少卿,升迁淮扬参政,加太子少保,又擢为兵部侍郎,又擢为兵部尚书,成了名副其实的连升三级。根据《明史魏忠贤传》记载:魏勾结客氏,结党纳奸,群小趋附,致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四十孙等,党羽遍及朝内外,时呼九千岁。“五虎”为文职官员,包括工部尚书兼左都御史的崔呈秀,一年内由太仆少卿六迁至工部尚书的吴淳夫,一年内由太常少卿升至兵部尚书的田吉,太常卿倪文焕,左副都御史李龙,主议谋。“五彪”为武职官员,有田尔耕、杨寰、崔应元等主杀戮。天启五年(1625)兴大狱,大肆诛逐东林党人,权擅天下,威福任情,使部、科直臣已空,冤号遍道。天启七年{1627}八月,熹宗病死,他的弟弟朱由检崇祯即位。十月弹劾魏党的奏折出现,上书魏忠贤篡权。崇祯皇帝对魏党的所作所为早就恨之入骨。十一月,随即清除魏忠贤及党羽,诏定逆案六等。后在魏忠贤家搜出了私制皇冠龙袍,皇帝下令满门抄斩并诛杀党羽。抄家时抄出了田吉的拜师帖,田吉也被列为魏忠贤党羽。《明季北略》卷四载:“五虎李龙、吴淳夫、倪文焕、田吉等追脏充军,“五彪”田尔耕、许显纯处决,崔应元杨寰等边卫充军——以为附权蠹政之诫。”“交结近侍秋后处决者十九人,定入逆案者两百六十余人。田吉充军到南京。皇帝怕他带兵造反,就下诏书召他入京。接到诏书后,田吉知道凶多吉少,便在起程前吞金自尽了。钦差只得把田吉的人头割下回去交差了。
后来经过对案件的复核调查,发现田吉其实并非魏忠贤死党,当官虽连升三级没有做过任何为非作歹之事,更未参加魏党任何阴谋活动,均是秉公办事。而且平定白莲教对大明朝立有汗马之功,因一封拜门帖杀头,确实有误,皇帝遂为他平反,下旨配金头、发国葬。并派员到田吉家征求意见,问其家人有何要求,其子女悲痛万分,“不要金头银头,只要俺爹的肉头。”大员禀报皇帝后,皇帝说:人死岂能复活。为挽回错案影响,抚慰田吉家人,皇帝下旨配金头、发国葬,加封为太子少保。因田吉尸体在南京,配金头唯恐盗墓,发丧时从南京至北京每四十里埋一坟墓让人真假难辨。可是后来田吉子孙们欲迁坟归原籍武城时,却难住了自己,因自家人已找不到真坟了。
大明朝因腐败而亡,田吉因上贼船而死。《明史》叹曰:“(崇祯)即位之初沉机独断,剪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势已倾,积习难挽。”
田吉的故事是根据居住在今德州市西郊的田吉第十六代孙田先生,讲述家史而整理。地方志有记载,在明史中也有记载。田吉的真实经历如此,张好古连升三级的故事是否由此演绎而来,谁能考证清呢?也许是古人们痛恨奸臣魏忠贤,杜撰出张好古的讽刺笑话来揭露鞭挞当时社会的腐败之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