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至清代初叶,德州城西侧大运河走向,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而是从城西南方豆腐巷村,拐向东北,向古城靠拢,流至聚秀门(大西门)前转北,顺城下古驿道西侧北流,经城垣西北角又向西北流去,这一弯曲河道呈“U”字形。
明万历40年(1612),德州知州孙森大人,为城西优美风景所陶醉,在西城垣上建“振河阁”,作为登城观赏河景的去处。选址在聚秀门以北,广川门(小西门)以南约100公尺处。为建阁将城墙加宽5公尺,长30公尺,城头顶部呈“凸”字形平台,振河阁就建在这块加宽的台面上。振河阁,砖木结构,二层方形,四周环廊,廊内绕以木栏。由阁内底层登木梯,可达上层,站在廊栏内,眺望大河、古城、驿道……美景尽收眼帘。振河阁从整体外观看:斗拱重檐,筒瓦方攒尖顶,小巧玲珑,挺拔秀美,造型别致,绮丽多姿,屹立古城之上,遥望如瑶台琼阁、海市蜃楼,仙境一般,为游城赏河之最佳所在。站在振河阁上,眺望那奔流不息的大运河,从西南方向古城顺流而下,河面上一行行长蛇阵般的漕粮船,摇橹鼓桨,白帆片片,百舸争流,向德州城驶来,近而又绕城北去。码头停泊着画舫舷窗的官船,竹篷瓦盖的客船,南北货运的商船,舟樯如林,密密麻麻,联接如指,衔尾相连。沿河街道的店铺、客栈、饭馆鳞次栉比,酒旗高挑,幌子醍目,冲天招牌,白天熙熙嚷嚷,夜晚灯火万点。特别是在晨光微熹或艳阳夕照时分,城堞楼阁,古道驿马,大河桅樯,融为一体。堤岸绿荫,长河落日,霞光如画,景象万千,那高远奇丽,空阔奇幻,淡妆浓抹,别有一番风韵、情趣。眸前仿佛一幅名家绝妙的《城河驿道图》,令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
寒暑交替,春秋轮回。一晃100多年过去了,历史翻到了清代雍正年间。清廷在治理京畿河道的同时,考虑到大运河汛期和长久冲刷,将会危及古城德州的安全,于雍正4年(1726),将城西弯曲河道挑直,从此古城与大运河相隔3里之遥,由于振河阁远离河道,逐渐冷落荒凉。从此,古城德州西侧,如锦似画的美景而消失了。振河阁好像一位体弱多病、蹒跚在人生之路上的百岁老人,送走了他那美好的青春年华,在孤独无助的暮年,挣扎着走向无可奈何的毁灭之路。当人们偶然忆起他时,已成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