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我的老师——许效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五)》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919
颗粒名称: 缅怀我的老师——许效农
分类号: K827
页数: 7
页码: 189-195
摘要: 我敬爱的许效农老师与世长辞已经一年多了。回忆往事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多半个世纪以来,许效农老师对人民、对祖国、对党满腔热情,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党的革命事业。建国后,历任德州市政协副主席,并被选为山东省第一、二、三、四、五届人民代表和市人民代表。1957年3月他光荣地出席了全国政协二届三次会议,并列席了最高国务会议。1958年任德州市人民委员会副市长,1980年任德州市八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6年8月8日因病医治无效而与世长辞,终年88岁。为防止德州珍贵文物的外流做出一大贡献。许效农老师一生把个人的学识,才智全部献给人民的精神,是我学习的楷模,许效农老师虽然与世长辞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依然时时
关键词: 德州 许效农 革命事业

内容

我敬爱的许效农老师与世长辞已经一年多了。回忆往事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一
  多半个世纪以来,许效农老师对人民、对祖国、对党满腔热情,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党的革命事业。我没资格来介绍许效农老师的全部成就,只能说一点同他接触中所得到的印象,也可以显示许效农老师的人格和风貌。
  [=此处为插图=]
  许效农老师生于1898年,本市宋官屯乡段庄人。1917年他在德县博文中学毕业后,考入了山东省立师范。在学校学习期间,正值“五·四”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运动,他参加了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会和其创办的工人夜校,并亲自上课堂给工人讲课。1922年师范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历任冠县、德县、蒲台、渤海(在惠民)、临邑、平原等师范学校的教师、主任、校长等职。1943年在德县吕家街小学任教,在1944年他离开了学校而到解放区参加了抗日活动,任德县抗日民主政府督学。
  建国后,历任德州市政协副主席,并被选为山东省第一、二、三、四、五届人民代表和市人民代表。1957年3月他光荣地出席了全国政协二届三次会议,并列席了最高国务会议。1958年任德州市人民委员会副市长,1980年任德州市八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6年8月8日因病医治无效而与世长辞,终年88岁。
  二
  我认识许效农老师是在1943年,那时他在吕家街小学(现第四中学校址)任教。他是我们的班主任,是我十分敬重的老师。他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十分鲜明的,穿一件普通的灰布大褂,讲话慢而有力,既有热情豪爽的性格,又有学者的谦逊诚恳的风度。由于他受我国近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伟大的爱国者、社会活动家——陶行知先生的影响,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在教学中他身教重于言教,经常结合课文内容用诙谐语言来讽刺那些官僚和汉奸们,他在讲语文课时,还经常抛掉课文,给我们讲解《古文观止》,并让我们通篇背诵。
  日寇侵华期间,我们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日语,每周四节,其中一节是日本籍教员直接教日语,另外三节由中国人日语教员教课。上课时点名都是用日语呼名,日语教员点到谁的名字,谁就立即站起回答“哈依”。有一次点名点到白春铭(现在市皮鞋厂工作)同学时,他未听懂,这个日语教员便狠狠地打了白春铭一记耳光,白春铭对日本的奴化教育恨透了,在写小楷时(每隔一天写大楷一篇,小楷三行,一行三十个字)写了“打倒小日本”五个字,我们的班主任许效农老师在阅小楷时发现了这几个字,当时学校白色恐怖笼罩,作地下党工作的刘丘山(刘浩)等老师,刚被捕不久,日本特务机关又派来了以特务为职业的“教员”,在学校里时刻监视着老师和同学们的活动,如果这件事让特务教员知道了,白春铭同学不但要吃苦,他的家长也要受牵连,而我们许效农老师看到这几个字后,悄悄地把白春铭叫到了办公室,既严肃而又以慈母般的心情“批评”了白春铭,许老师说:“不能这样写,赶快把它撕掉,今后要多加注意”。话不多,但是既亲切又是爱护,许效农老师对学生表现了心连心的高贵品质。
  许效农老师对我们学生灌输了陶行知先生的“人民第一,一切为人民”的思想,他勉励我们学生不要虚度光阴,在我们临近高小毕业时,他教给了我们一个歌,歌名是《想》、歌词是:“想我将何以助人家,使人家快乐无涯;想我将何以助社会,使社会灿烂光华;想我将何以助自己,使自己品学无差,人家、社会与我都佳,岂不是极乐世界文明之花。”这个歌每天朝会时都要唱,一直唱到我们毕业。
  许效农老师的前半生,在教育战线上呕心沥血,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有专家、教授、名医、学者、工程师、部队和地方的领导干部,原山东省省长赵健民同志还是他的学生呢,可称得桃李满天下。
  三
  从1955年许效农老师离开了教育战线,调到市政协任副主席,后又任副市长和人大副主任,在30多年的工作中,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光明磊落、无私忘我,处处以普通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他甘居陋室,原住的三间平房年久失修,政府派人去修理,他说:“下雨不漏,就是好房子,这比群众住的还好多呢。”他有七个孙女,一个孙子,而且都是农业人口,别人提出让许老师说说把孙女和孙子都转成非农业人口,他婉言谢绝了。这些孙女们最后都是靠考学而转了非农业户口。1984年他的老伴逝世了,许效农老师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丧事一切从简,并给孩子们提出了约法三章:1.不报丧,2.不收礼,3.不摆酒席。
  许效农老师对党、对毛主席无限热爱,他出席了最高国务会议后,高兴的了不得,给《德州市报》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听毛主席的话”,在文章里开头是这样写的:“我能参加政治协商会议,三进怀仁堂,四见毛主席,真是想不到。咱们的毛主席身体很健康,给我们作了两次重要指示,谆谆教导、诲人不倦,分析问题不但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并且具有高度的说服力,真是“道生说法,顽石点头”,人们都感到亲切、温暖、轻松、愉快,好象家人父子会叙一堂,好象谈论家常琐事,主席之为人,可说是严父慈母兼而有之……”这时他有了入党的要求,写了入党申请,当时党组织认为他在党外比在党内发挥的作用更大,而没有批准,其心愿没有实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许效农老师受到很大的鼓舞,他看党大有希望,为此,而又一次的写了入党申请,但是,经过他反复深思,为了统战工作的需要,没有把入党申请上交党组织,一直到他逝世后,他的孩子在整理书籍时,才发现在一本书里夹着两份他生前写的申请入党书。三中全会后,迎来了解放德州四十周年,他欣然命笔写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年老逢盛世,党恩大如天。”报社把它登载在1986年6月的《德州市报》上,没有想到,这次题词竟成了绝笔。
  许效农老师作了多年的统战工作,在贯彻执行统战工作中作出了很大成绩。如在1976年揭批“四人帮”时,市委统战部召开了一次知识分子和知名人士座谈会。由于多年来极左路线的干扰,与会人员都不敢发言,当时会议气氛十分消沉,为了解除大家的顾虑,许效农老师第一个发言。他大胆的揭露了“四人帮”把知识分子说成是臭老九的罪行。他说:“如果让‘四人帮’篡权阴谋得逞,我们国家不但要复辟资本主义,而且知识分子永远得不到尊重。”他的发言对大家启发很大,都纷纷发言来揭批“四人帮”的罪行。
  许效农老师博古通今,思维敏捷,他对德州市的历史很有研究,称为德州的“活档案”而当之无愧。不但本市、本地区一些作家学者慕名访问他,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傅崇兰同志,还有外宾都曾访问过许效农老师,1985年10月一美国在我国的高级进修生,美国耶鲁大学硕士彭恭然,在我和外事办的同志陪同下访问了许老。这位美国客人主要研究中国大运河两岸的历史经济情况。许效农老师详细地解答了美国客人提出的问题。
  最值得一提的是许效农老师对保护祖国文化遗产和防止珍贵文物的外流,做了很多工作。在1961年的自然灾害岁月里,许效农老师和市委主要领导去省里开会。在会议休息期间许效农老师去古旧书店去看书,发现我市清代著名诗人田雯①所遗文物《脊令图》②,许效农立即向市委书记常玉同志作了汇报,并向市委领导介绍了此件文物的重要性和巨大价值。常玉同志听到这些介绍立即决定,不惜任何代价把《脊令图》买了回来。为防止德州珍贵文物的外流做出一大贡献。《脊令图》至今收藏在市图书馆内。
  许效农老师一生把个人的学识,才智全部献给人民的精神,是我学习的楷模,许效农老师虽然与世长辞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依然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附注

注 《脊令图》,“昔余归田之又一年,友人写余与季弟白〓小照共坐一榻,执卷相对,并与写二脊令于茂林丰草水涯之间,遂名之曰‘脊令图’。” 脊令(即鹡鸰)水鸟名。《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后比喻兄弟友爱,急难相顾。《脊令图》上有康熙至乾隆年间著名诗人的题诗。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五)

《德州文史(五)》

本书收录了德州文史资料,其中包括了回忆德县抗日斗争二、三事、忆德县二区队抗日活动片断、德州满洲驻防兵情况及后裔之兴衰、我所知道的德县日本宪兵队、北海银行概述、德州市人民踊跃认购胜利折实公债、德州市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记实、德州解放前后的医药业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安治栋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许效农
相关人物
德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