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解放前后的医药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五)》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893
颗粒名称: 德州解放前后的医药业
分类号: F426.7
页数: 29
页码: 78-106
摘要: 清末和民国年间,由于帝国主义在中国势力范围的扩大,宗教文化的不断渗透,加之西洋医学的传入也逐渐发展,而祖国的医药学也在承前启后,不断发展和完善,从而我邑中西医药业出现兴盛局面,名医辈出。虽然如此,但因旧政府腐败,内忧外患,迭遭兵燹战乱,国家多故,致使许多珍贵医史资料,在硝烟和战火中湮没,实为医界之巨大损失。近年来,笔者在搜集、整理、编写《德州医药卫生志》的过程中,征集医史,询访轶事,草拟此文,专述德州解放前后之医事。粗疏浅陋乃至差谬之处,尚祈阅者指教。长于眼科,兼理各科,日门诊量在20—30人次。配制眼科用药如普鲁卡因、阿托品、硫酸锌、硝酸银、ST膏等多种。
关键词: 德州 医药业 解放前后

内容

清末和民国年间,由于帝国主义在中国势力范围的扩大,宗教文化的不断渗透,加之西洋医学的传入也逐渐发展,而祖国的医药学也在承前启后,不断发展和完善,从而我邑中西医药业出现兴盛局面,名医辈出。虽然如此,但因旧政府腐败,内忧外患,迭遭兵燹战乱,国家多故,致使许多珍贵医史资料,在硝烟和战火中湮没,实为医界之巨大损失。近年来,笔者在搜集、整理、编写《德州医药卫生志》的过程中,征集医史,询访轶事,草拟此文,专述德州解放前后之医事。粗疏浅陋乃至差谬之处,尚祈阅者指教。
  一、医院
  德县卫氏博济医院:系美驻天津基督教公理会,于1916年(民国五年)由恩县庞庄(现武城县郝王庄乡庞庄村)迁来。地址在德县城东郊(现游泳池附近)。医院设有综合门诊、病房(内、外、妇、儿等科)等,设置齐全,规模较大,带有耶稣教色彩。全院中外医护人员100余人,设病床100余张,附设苏氏护校,为我邑最早设立的西医院,亦为护校之始。1941年12月8日,日、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该院被迫停止(详见《德州文史》1986年11月第4辑《德县卫氏博济医院》全文)。
  贺大夫医院:1920年前后,由贺绳长(字墨村,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创办。院址在枣市街路东(现解放南路)。设有综合门诊(内、外、妇、儿等科),术精内、外科,能做下腹部一般手术,技术水平较高,深受病家信任,时曾被卫氏博济医院中外医师多次聘邀会诊,在德县医学界享有盛誉。1950年前后停业。
  广济医院:河北省景县人杨书琴于1931年创设。院址初设在马家溜口街(今商业街),1937年移至济南老东门瓮城街,开办广济医院两年。1939年迁返本邑自强街;1946年德州解放后,又迁至司令部街(今和平街)。设有综合门诊和简易病床,规模较小,只限处理一般性疾病,时有茂源一人学徒。于1956年参加中西医联合医院。
  大中医院(药房):该院由齐敬修(系德县卫氏博济医院护校毕业)为发起人,与刘仙洲、侯曰武、王金池于1935年2月合资创办。院址设在城内南门里街(现解放北路)。设有门诊与药房两部分,门诊可处理内外妇儿等科常见病多发病,兼针剂注射,外伤、疮疡换药及出诊治疗等;药房如片、粉、酊、针剂、制剂等药品齐全,既自诊自销,又对外零售药品。医护人员历年增减在4—6人间。1946年齐敬修去天津开办医院后由其弟齐树藩(系河北省枣强县肖张施医院护校毕业)、齐树仁继办,至1956年参加市中西医联合医院。
  李大夫医院:1942年5月7日由李庭光、陈青莲、王洪树合资创办。该院位于市场街3号(原中山市塲西邻)。设有挂号室、综合门诊、专用手术室及病房(病床10张)等。医护人员11人,其医疗设置,略具规模,医术在当时较优。1947年10月停办后,院址改为市工农医院(即现市立医院前身)。
  博爱中西医院:1949年潘庆云(曾在东北日本陆军医院学医)由长春返回原籍河南省武安县(现属河北省)途中,因其妻生子,在德暂住,经朋友王吉祥、刘曰峰劝说留德。由王凤桐(原籍河北省景县,商人)投资并任院长,地址设在桥口街(今煤建分公司),于同年3月正式建立博爱中西医院。参加人员还有黄庆霄(河北省北留智人,中医)、王凤阁(学徒)、沈静(学徒)等。院址有东房(3间)、北房(8间)共11间,设有门诊、病房。门诊分中西医诊室(各科兼顾),内科以针剂注射、输液、药物疗法为主;外科备有常用手术器械,可做腹外、截肢、良性瘤、乳腺癌等手术,其消毒采用蒸煮法、麻醉药用氯仿等,可进行全麻、局麻;中医临床经验丰富,尤擅长妇科;药房备有多种中西药品,兼对外零售。病房设有简易病床,无护士,病人自带被褥和生活用品,并跟随陪伴,一切自理。药品及其它费用,均酌情收取(当时无统一价格)。1949年12月,因医院人员工资分配不当,而发生纠纷自行解散①。
  潘大夫医院:该院由潘庆云、沈静于1949年12月合资开办。院址设在城西关竹杆巷(今三联街)。因地处偏僻,房舍不足,于1950年2月迁至太平街路南。院址分东房(5间)、西房(6间)、南房(3间)共14间。医护人员另有潘庆祥(牙医)、郑培荣(学员)、傅松华(学员)、荣广来(学员)等。设有综合门诊(包括各科应诊)、换药室、检验室、注射室、手术室及药房等。主要医疗设备有小型X光机和显微镜各一台,以及外科、牙科手术器械。医疗以潘庆云大夫为主,并兼做检验四大常规等;药房由学员轮流管理(进出药品、配方制剂等);病房病床8张,床铺设施俱全,由医院学员护理。附设有伙房就餐,但要病人自带陪伴以照顾生活。1951年5月潘庆云回原籍后,潘庆祥因发生医疗事故被判刑②。1952年沈静参加联合医院,余者自散。
  二、诊疗所
  天德诊所:于1939年由史领峰开办,地址在马家溜口街。时有徒弟张延明、赵书红2人。以诊治花柳病为特长,备有多种西药,兼对外另售。1946年史去天津后,该诊所停诊。1949年继由张延明开办,迁至旭升街。1954年参加联合诊所后,于1956年加入中西医联合医院。
  齐鲁诊所(药房):1940年7月由张仲言(原德县卫氏博济医院化验室主任,系齐鲁大学医疗系毕业生)创办。地址在太平街路北(现太平街理发店)。租用(房主安树德)带地下室房屋四间,投资600元(伪币),购置医疗器械、药品,其子张云吉、外甥王从礼为学徒。分设有门诊、药房两部分(悬挂两块招牌)。药房常备药品多达500余种,均由天津药商处购进。自行配制的膏剂如硼酸软膏、氧化锌软膏、鱼石脂(亦称“伊克度”)软膏、鱼石脂甘油剂等;酊剂如复方樟脑酊、海葱酊、姜酊等,以及散剂、注射用水等多种制剂。除自诊自用外,并对外零售。门诊检验设备如显微镜(西德进口)、电冰箱、恒温器、离心机等,较为齐全,可做四大常规化验及少种细菌培养,其生化检验技术于德县独树一帜,颇有名气。医疗以内、儿科为主,兼顾各科。日门诊量在20—60人次之间,其诊断确诊率与治愈率较高,深受病家信赖。1946年县城解放后(张仲言去天津马大夫医院,稍后病故),由张云吉继办,至1956年秋参加市中西医联合医院。
  冯玉符诊所:山东省平原县人冯玉符(原德县卫氏博济医院护士长,系该院苏氏护校毕业)于1942年4月自建诊所。地址在本邑枣市街80号(今前进街),房舍五间,分设候诊室、诊室、药房、手术及住房。只其本人应诊,家人协助。擅长儿科、综合治疗,备有少量药品、手术器械,外科可做一般性腹外术。医疗技术较好,待病人和蔼,小儿就诊者颇众。至1955年参加联合诊所后,1956年加入中西医联合医院。
  仁人诊所:河北省营镇人张济卿(原在河北省大名瑞德医院学医,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医院和哈尔滨大北医院医生)于1949年4月携眷至本邑开办。地址在太平街路北。时有其妻王玉梅(护理)、侄子张守春(学徒)和尹同义(学徒)共4人,资金1,000元(系北海币,折合小米500斤)。设有综合门诊、手术室、药房及简易病床(4张)。长于眼科,兼理各科,日门诊量在20—30人次。备有常用手术器械,外科只做小手术如粉瘤、异物等;眼科如角膜溃疡、沙眼、倒睫、胬肉、泪囊炎等手术高明。药房有常用药如SP、ST、SU、青霉素等,以及片、粉、水制剂。配制眼科用药如普鲁卡因、阿托品、硫酸锌、硝酸银、ST膏等多种。病房床位以眼科为主,患者自带被褥和生活用品,只供饮食,每日收住院费伍角(人民币)。1956年参加市中西医联合医院。
  新民会诊所:始建于1939年,地址在南门里街路东(现解放北路)。该所系日伪组织“新民会”附设,由日本人小川贯一任所长,并为德县医学会会长,另有王成功、井蕴章、李××3人组成。在日伪统治时期,诊所具有管理德县卫生医药业权力,他们不务正业,只给妓女做所谓“定期检查”。1945年日本投降后,小川贯一回国,诊所被关闭。
  中兴诊所:本邑人罗汉兴于1937年开办,地址在市府街路北(小营胡同内)。西医内科为主,备有少量药品,自诊自销。于1951年停业。
  爱群诊所:由王厚仁于1938年创设,地址在维新街。从事西医诊病,销售西药,时有2人。1950年停业。
  此外,尚有博爱诊所(由王岫卿开办,地址在桥口街)、石建心诊所(在市场后街)、王金尧儿科诊所(在柴市街路南)、师兆奎诊所(在德中街)、李亚阁诊所(在吕家街)、陈(永达)大夫诊所(牙科,在维新街)等西医(牙)诊所;国医诊所(由周自毅、杨锦堂合办,地址在市府街)、胡荫南诊所(在市府街)、刘华明诊所(在新生街)、张志远与范文达合办的诊所(在柴市街)等中医诊所。上述中西医诊所,均以医疗或自诊自销(中西药)为主,其规模较小,药品亦少,但各自具有医学专长特色,深受群众欢迎。
  三、镶牙馆
  最美镶牙馆:河北省吴桥县人李希圣与其弟李希禹于1929年(民国十八年)合资创办,是我邑最早的一所镶牙馆。馆址在南门瓮城(现人民影剧院),租赁房屋4间。营业后,医疗繁忙,“买卖”兴隆。曾先后招收冯进禄、张宝德、卢宝信、郑长庆、郑乃散、刘连福、郑占庆、董怀贤8人为学徒。于1938年为扩大营业分设马家溜口街(商业街东首路南);南门外(现市贸易中心)两处镶牙馆,各由一人应诊和收活——做牙,并定期轮换。医术以拔牙、镶牙为主,兼治牙病。设有脚蹬牙钻车、镶牙椅,各类钳子及多种牙科器械。药品如普鲁卡因,止痛类药等,其牙料均为日本、德国产品,由天津代理商购进。。镶牙可分固定和活牙两种,质量高,顾客较多,在德县一带享有声誉。
  1946年县城解放,李希圣弃医,改营行商,镶牙馆由此分为最美镶牙馆(在原地址)由董怀贤主持;华美镶牙馆(在南门外)由郑长庆开办;华美镶牙馆(在商业街)由卢宝信主办;新美镶牙馆(在南门里路东)由冯进禄设立,这4家镶牙馆各立字号,重新营业。稍后,最美(董怀贤办)、华美(卢宝信办)镶牙馆停业,另外两所至1956年参加市中西医联合医院。
  隋禹洲镶牙馆:隋禹洲(河北省沧州人)于1929年创设。地址在南门外路西,临街门脸1间,时有徒弟曹××1人。设备有脚踏牙钻车、刀、钳等牙科器械。以镶牙、拔牙为主,亦治疗牙病。采用奴夫卡因局麻,其镶牙料由天津、济南购进,均系日本、德国产品。于1956年参加市中西医联合医院。
  维新镶牙馆:1931年由渠炳文设立。馆址在南门里路东。设有一般牙科器械和工具,只做拔牙、镶牙业务,规模甚小。于1956年加入市中西医联合医院。
  张维三牙科门诊所:1948年由张维三(曾在北京齐兴中牙科门诊所学徒)创设。所址在市场街(沿街门脸一间),以医治牙病为主,兼做镶牙、补牙工艺。备有牙科器械、脚踏牙钻车和少量药品。1949年张维三去北京后,转由陈青云接管,至1952年加入联合医院。
  健康牙室:王盛存(河北省桑园人)于1949年3月开办。地址设在永春堂药店内(和平街路东),名曰健康牙室。稍后迁至南门瓮城,临街房舍两间,治疗牙病与镶牙。设有脚踏牙钻车及一般牙科器械,其牙料购自济南。于1956年加入市中西医联合医院。
  四、药店(房、栈、庄)
  颐寿堂:始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由河南省沁阳县北关村游医徐道同创设。地址在顺城街路北(现三联街)。清光绪二十七年(1902)后,在南门外路西(今黎明街)设分号,经理为樊殿高。主营中药饮片和自制膏丹丸散数种,雇有从业人员20余人。为扩大营业,广造声势,先后邀有王××、苏虎臣、金洞臣等坐堂医生,该药店为我邑最早设立的中药店。1956年参加公私合营。
  广德堂:开业始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由山东省章邱县人刘、周、陈3人合资经营,店址在枣市街路东。经理刘传辉兼医开方,前店后厂,医药结合。至1950年前后,坐堂医先后有周汝×、孙汉杰、孙鲁川、黄芝芗、杨金明、马巨川等。由于医术高明,声誉颇大,业务亦随之扩大。雇员由初期的五人增加到20人。1946年德州解放后,周华廷任经理。1956年参加公私合营。
  保元堂:创办于清嘉庆四年(1799),地址设在顺城街。该药店为蔡家独资经营,世代相传。如民国年间的蔡月坊、蔡云生等,均以自诊自销中、成药兼零售门市。至1930年(民国十九年)关闭。
  延寿堂:开办于清光绪六年(1880),由河北省故城县人李恒昌独资经营,地址初在南门外路东,旋迁太平街路北,由其子李华章经营,营业日趋兴隆。1933年又在城隍庙街(市场街)路南自建2层楼房12间,平房13间,开设分号“北延寿堂”药店,医药结合,零售兼批发,从业人员(两处)共18人。药材齐全,尤精心自制膏丹丸散多种,疗效显著,深受群众欢迎。1946年县城解放后,由店员李宝恒,胡同善任正副经理,至1956年参加公私合营。
  林德堂:由王绶卿于1911年创办,地址在南门里路西(现解放北路)。经营中、成药,为零售门市部。于1946年停业。
  济德堂:创建于民国元年(1912),由山东省章邱县人韩永明、周少淳合资经营,地址在南门里街路东(现解放北路),依街门脸3间,为中、成药零售门市。经理韩永明和周友三诊病开方,并邀有中医马超千坐堂。后院内设有仓库、药品加工房,可配制多种丸丹膏散,时有从业人员王德昌、邱子明等5人。由于买卖古板、守旧,业不抵债,于1952年关闭。
  普春堂:河北省景县人刘锡三于1924年独资创设。地址在马家溜口街路北(今商业街),临街房屋四间,主营中、成药,兼治疗疮疡(花柳病)疾病。精研各类丸散,效显且久存不霉。经营注重广告宣传,如门前挂有各种自制品招牌。时有从业人员吴宝珍、周克宽、刘利章、张福臣、刘荫贞等7人。于1956年参加中西医联合医院。
  杏林堂:由孙××于1926年独资创办。地址在二郎庙角(今解放北路),经营中、成药,为零售门市部。于1936年关闭。
  保合堂:由王××于1927年独资创办。地址在马家溜口街路北(今商业街),为零售中、成药门市部。1937年关闭。
  华阳中西药房:天津市人何应洲于1928年独资创设。地址在马家溜口街路南(今商业街),专中西医内科,时诊费为一块现大洋,名声颇高。除自诊自销中西药品外,兼对外零售(停业时间和原因不详)。
  恒德堂:始建于1929年,由山东省章邱县人李子明(曾在广德堂当店员)独资创设。地址在当铺街(今市防疫站),临街自建1座2层楼房,楼下(3间)对外营业;楼上为店员宿舍,楼后(3间)设有药品加工及仓库。时有从业人员万天恕、牛恩荣、李乃凤、刘可进、李凤池5人。该药店除自制成药和零售中、成药外,还兼有少量药材的批发,其药材来源于济南、天津、祁州等地。由于经营无特色,生意逐渐萧条,遂于1952年自行关闭。
  仁德堂:创设于1930年,由河北省清河县人李汉杰等合资经营。地址在南营街路南(今星火街),经营中、成药,中医刘吉臣(山东省高唐人)坐堂诊病,时从业人员4人。1950年停业。
  永生堂:由史法文于1931年独资创建,地址在南门西街(现青年路)。从事中医针灸治病,只经销中成药,无中草药。除在家应诊外,有时上街在繁华市场摆摊看病,于1950年自行停业。稍后,参加市中西医联合医院。
  集众药房:由卜××于1932年独资设立,地址在马市街路西,为零售西药门市部。1938年关闭。
  燕庆堂:始建于1933年,由本邑清末秀才李福庭独资经营。地址在当铺街路西(今解放北路),临街房舍3间,为零售门市部。门前悬挂“燕庆堂”、“儒医李福庭”招牌,时有其子李绍庭与俞洪庆两人学徒。该药店除经销中、成药外,还自制多种丸散膏丹,由于医术高明,且免取诊费,故在同等药店中,就诊、取药者较多,买卖兴隆。1952年参加中医联合诊所,1956年又加入市中西医联合医院。
  真德堂:创建于1935年,地址在当铺街路西(现人民药店)。由山东省章邱县人李忠泰(系中医)独资经营,并坐堂诊病开方。时有宋学农(副经理)、李星元(会计)、韩宪元(店员)、韩立星(店员)4人。该药店沿街门市3间,另有库房3间,除经销中、成药外,还自制多种膏丹丸散,其药源分别购自济南、天津等地。因精研经营,销售量较大。于1956年参加公私合营(药材总店)。
  德生堂:山东省陵县人刘紫东于1935年独资创办。地址在马家溜口街路北(今商业街),沿街北房4间,其中3间经售中、成药;1间为诊室,房后半间为药品加工炮制室。他专中医儿科,自拟方配制的“清肺散”及儿科多种成药,疗效显著,在德颇有名气。由于地处繁华,精研经营,其药品销售量较大。时有从业人员王玉顺、夏福善、刘金铎3人。至1956年参加市中西医联合医院。
  同济堂:本邑人张俊谦于1936年独资创设。地址在南门东街路北,经营中、成药,为零售门市部。于1950年关闭。
  双生药房:于1937年由赵传仁、管子明合资创设。地址在马家溜口街(今商业街)路北,沿街北房1间,以零售西药为主,兼诊病治疗,时有矫汉英、王朝声2人学徒。1946年赵、管去天津开办德光药房,该药房由矫汉英经营,1956年加入市医药公司。
  成仁(同兴)药房:创办于1937年,由河北省景县人李九成独资经营。地址在線市街路南(今黎明街),租赁房屋1间(房主张文彬),以零售西药为主,亦诊治病人,曾先后收留赵庭耀、周玉赞、俞荫梓、刘希堂、周锡五、马培武6人为学徒。1946年李去天津后,由周玉赞接管,马汉臣、周锡五扶助,改名为同兴药房。1948年李九成返德后,继续经营,至1956年参加市中西医联合医院。
  同春堂:河北省故城县人孙子莲于1937年独资创设,地址在马家溜口街路北(今商业街)。专中医妇科,自诊自销,兼零售中、成药。1945年停业。
  民生药房:由本邑人李锐华于1938年独资创办。地址在南门里街路西(今解放北路),临街1间门脸,零售少量西药品。1950年停业。
  宏仁药房:由本邑人许梓才于1938年独资创办。地址在市场街路南,沿街1间门市,诊病和零售西药。于1950年停业。
  新亚药房:由本邑人刘仙洲(曾在大中医院学医)与崔超千(山东省陵县完庄人)于1939年合资创设。地址在南门外路东(今黎明街),沿街两间门脸(租赁原德大杂货铺房),为西药零售门市,兼诊治内外科疾病,备有少量外科医疗器械,可做普通外科小手术,时有学员杨瑞年1人。其药品主要来源于天津的五洲和济南的东西药房。于1956年参加市中西医联合医院。
  永记药庄:河北省景县人任印堂于1940年独资创设。地址在太平街路北,经营中药批发业务,于1950年关闭。
  育生堂:始建于1940年,由山东省平原县人郑文信独资经营。地址在司令部街(今和平街)路西,沿街房屋3间,为中、成药零售、批发门市,房后设有仓库。其药材主要来源于天津、济南、祁州等地,时有从业人员李君棣、郑朝树、候学善3人。由于药价偏高,而生意逐渐不佳,遂于1953年关闭。
  广生药栈:由赵凤岩于1940年独资创办。地址在南门外(今黎明街)路西,经营中药批发,时有从业人员2人。于1950年停业。
  万育堂:山东章邱县人韩子杨于1940年独资创设。地址在柴市街路北,沿街门脸3间,为零售中、成药和批发门市;店后设有3间仓库,雇有张道远、孟立亭、戴进峰、刘合新、刘东鲁店员5人。于1950年停业。
  文源堂:由本邑人林清波于1940年独资创设。地址在当铺街路西(今新生街),1人诊病兼对外零售,只限成药和自制丸散膏丹,无中草药。1951年因犯法被处决,该堂关闭。
  永和堂:由李仲阳于1940年独资创设。地址在当铺街路东(今解放北路),经营中、成药。1951年停业。
  谦益药房:由本邑郊区人邹书谦于1941年独资创办。地址在马家溜口街(今商业街)路北,临街门脸两间,诊病兼零售西药,时有阎松波、邹雨君2人学徒。于1957年4月参加中西医联合医院。
  增记药房:开设于1941年,由山东省武城县人解希增(系原卫氏博济医院工作人员)独资经营。地址在市场街路北,房屋3间,诊病兼零售西药,时有从业人员2人。于1956年参加中西医联合医院。
  庆仁堂:河北省景县人张宝琪于1942年独资创办。地址在当铺街路东(今新生街),沿街房屋两间,经营中药批发,其药材来源于济南、天津等地。时有从业人员2人。1954年参加人民药庄。
  康华药房:创办于1942年,由徐昭桐(系原卫氏博济医院药师)独资经营。地址在南门里街路西,临街门脸1间,诊病兼零售西药门市部,从业人员2人。1946年关闭。
  泰康药房:由徐××于1942年独资创设。地址在南门里路西,为零售西药门市部,时有从业人员2人。1946年停业。
  瀛春药房:创办于1944年,由山东武城县人于贯一独资经营,地址在马市街路东。专中医正骨按摩,除经销少量中草药外,还自配有多种丸丹膏散,时有从业人员2人。1956年参加中西医联合医院。
  聚兴药庄:创建于1946年,由河北省枣强县人王汝琪独资经营。地址在太平街路北,房屋3间,经销中草药,兼中医诊病。1956年参加中西医联合医院。
  鸿济药房:于1947年由赵汉章创设,地址在南门里街路西(今解放北路)。经营西药,为零售门市部,有从业人员3人。1956年停业。
  永春堂:创建于1949年3月,由河北省吴桥县人王意存独资经营。地址在和平街(房舍3间),同年10月迁至南门甕城路西,零售中、成药,亦诊病治疗。1950年4月停业。
  广益药庄:本邑人朱增福于1950年合资创建。地址在太平街路南,经营中药批发,从业人员有五人。1952年停业。
  全盛昌药店:本邑人魏荣波于1950年独资创设。地址在枣市街(今前进街)路西,经营中、成药,为零售门市部,时从业人员2人。1956年参加公私合营。
  生茂药店:河北省清河县人韦迪生于1950年独资开办。地址在太平街路南,为零售西药门市部,时从业人员2人。1956年参加公私合营。
  兴华药房:本邑人李文起于1953年合资创设。地址在太平街路北,为零售西药门市部,从业人员2人。1956年参加公私合营。
  东亚药房:山东陵县人田雨琴于1953年独资创办。地址在南门里街路东,为零售西药门市部,从业人员2人。1956年参加公私合营。
  此外,还有济生堂(地址在喧哗角南)、道生堂(地址在当铺街)、福生堂(河北省故城县人袁雁彬开办,地址在马家溜口街路北)、仁和堂(刘金成开办,地址在枣市街路西)、寿民药房(地址在南门里街路西)及兽医药店(黄友林独资开办,地址在司令部街)等。此类多以售药为主,医疗为副,医药兼顾。
  五、医界人物
  (一)中医
  罗止园,名文杰,字亦才,号未若,别号止园,邑之城内大营街(今进步街)人。幼承家训,精读医籍,博览群书。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20,举秀才,名列第一。稍后,从学于章丘邵敬甫先生,尽得其心传。复受西医业于恩县姜子全(系协和医学院毕业)和无锡丁福保门下。他中西医理精通,主张“不唯中,不唯西,但唯实”的科学态度。1926年定居北平(西四牌楼大拐棒胡同21号),行医鬻画为生。1935年任北平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画教授。1938年复任华北国医学院教授(讲授《内经》)。解放后,任北京中医学会筹备委员,并上书卫生部,为发扬祖国医学作出贡献。先生长于治疗危急重症,尤擅治肺痨病。理法方药有理论、有经验、有创新。对寒、温、杂症,均有独特见解。画、文精湛,有着较深的造诣。生于光绪五年(1879),卒于1953年,终年74岁。生前著有《止园医话》、《止园医话续集》、《新伤寒证治庸言》、《肺痨病自疗法》、《麻疹须知》、《恫瘝集》、《实验药物学》、《松雨楼画课》、《止园山水画集》、《经史子集要略》、《国医讲习录》、《止园诗草》、《罗氏家规》等。未经出版的手稿有《结核证治发凡》、《骨结核实验谈》(详见《德州文史》第二辑88页)。
  黄芝芗,名尧祯,号庆芳,以字行,生于光绪廿七年(1901)。原籍河北景县安陵刘庄。幼读经史,博览群书。16岁入景县单级师范,名列前茅。任教后,因其父死于庸医,遂立志攻读中医经典。1930年弃教业医,声蜚乡里。1951年应友人之邀,来德广德堂药店行医。此后,历任中医联合诊所所长、市卫生科副科长、卫生院副院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主任、地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等职,被选为市人民代表、市政协常委、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多次评为省、地、市先进工作者。先生精究古典医籍,无门户之见,认为“读古书必先读原文,反复揣摩,领会其精神,写出自己的体会,而后再读各家注解,汇古今各家于一炉,勿听一家之言。”术精杂病,尤擅治寒温病。深悟辨证选方之灵活性,尝曰:“治一病会用百方,用一方会治百病,方可谓‘圆机活法’。”治病宗“天人合一”之旨,每据岁运时令,辨证施治,进退有度。1956年德州地区脑炎流行,时值暑湿之令,先生运用芳香化浊,利湿清热法,取得治愈率60%、有效率80%的显著效果,其论点受到北京脑炎专题会议的普遍赞同。生平勤俭朴实,为人正派,团结同道,切磋学问,为振兴中医不遗余力。生前撰有《梅氏丛书新解》、《读易经记》、《读医随笔》、《古筹通考新解》、《自制膏丹丸散方》、《阴阳象言》、《黄歧圆机》等(于战乱年代遗失)。卒于1969年,终年68岁,子锡鼎继其业。
  孙鲁川,又名文源,生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幼承家传,悉心潜学,医文并茂。年20,本邑师范毕业。在执教中,自修诸古典医著。“七·七”事变,烽火连绵,疫疠流行,人民涂炭,遂弃教从医,悬壶于广德堂药店。1952年创办中医联合诊所、任所长,1956年组织市中西医联合医院、任副院长。被推选为市政协委员和副主席。主办中医学习班、中医学校等,辟蹊径,广植后学,振兴祖国医药学。素治学严谨,尝谓:“为医者,必明诂训,昔秦汉文字,勿谓难读,课于生徒,必令熟读,方可为学习中医打下基础。《内经》、《伤寒》、《金匮》必令背诵如流,省其旨意,而后再参考各家注释,不拘一家之言,不为文饰所惑,有比较,能鉴别,唯善是从。”临床辨证,审慎周详;处方用药,加减灵活。对心胆之病,每用温胆汤化裁,于调脏腑气化中,辄取妙效。中风之证,疏经活络为先导,每至调补肝肾,滋濡奇经而收全功。他以“中风一症,多经络为病,不可强分左血右气,左瘫右痪,疏经活络为第一要着,不然经络湮淤,筋脉拘挛,虽有神丹,勿能为也。”启迪后学。先生术精内、妇科,尤善治杂病。运用酸枣仁治疗夜半子时发病,都气丸之熟地、五味子治愈妊娠哮喘等,均具创新特色。临床创有“鸡血藤汤”、“石斛饮”……显效之方剂。先生一生,不尚空谈,立论有据,每以平淡之方,而获捷效。临诊时,无分贵贱,望闻问切,一视同仁。待病人和蔼可亲,无疾言厉色。卒于1979年,时年73岁。著有《孙鲁川医案》,由其子朝宗整理,并继其业。
  刘华明,字宽成,山东省陵县避雪店人,生于光绪廿三年(1897)。幼喜医学,善研疮疡,1941年迁本邑行医。1951年于邑办中西医学习班学习,1956年参加中西医联合医院,专中医外科。秘方“蛤蟆丹”治疗窦道瘘管等疾病,效果显著,求医者颇众。此方于1958年、1964年、1971年分别在省、地、市中草药展览会展出,并在1963年省外科学会学术交流。他精研散、膏外敷剂,经临床验证改进的有拔毒散、生肌散、止血散、烫伤膏、五枝膏等。辨证善于整体与局部结合,把局部之形、色、脓、味,视为整体失和之外在表现,常以内服外敷而取显效。与病人交,和蔼可亲,体贴入微。因患胃癌卒于1964年1月9日,终年67岁。授业弟子许玉蓖,女秀英继其业。
  苏兆仪,生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原籍河北省衡水苏闸村。少时攻读《内经》、《伤寒》、《金匾》等,继从学于衡水老中医李先生门下,得其心传。嗣即应诊,就诊者渐多,誉满乡里。1938年迁本邑盐店口街行医,1951年在邑办中西医进修班学习,1957年参加中西医联合医院,并被推选为市政协委员。先生精于针灸,治疗急危重证,大胆果断,审慎周详,收效卓著。临床辨证精细,针药并用,组方严密,酌古斟今,匠心独运。针刺手法、取穴,遵古而从不泥古,力求精新,颇有创举。生前忙于应诊,无暇著书,仅遗存《针灸自经录》手稿一册,附有验案百余例。先生平易近人,体贴患者,爱护备至,曾多次被评为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卒于1981年,终年79岁。受业弟子孙朝宗、宋文然等多人,女静敏继其业。
  杨锦明,字崇武,生于光绪十五年(1889),邑之三联街人。早岁喜读医籍,攻读《内经》、《伤寒论》、《医宗金鉴》、《本草纲目》等,应诊数年,业乃大进。德州解放前后,应“广德堂”药店之邀为坐堂医。1952年9月与同道成立中医联合诊所,1956年参加中西医联合医院。对近代《衷中参西录》一书,悉心钻研,深有心得,每在临床中灵活运用,得心应手。先生长于妇科,尤擅治内伤杂病,就诊者颇众,活人无算。1970年病逝,终年81岁。入室弟子马培武、丁云兰继其业。
  于贯一,字维东,河北省故城县坟台村人,生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治病宗《医宗金鉴》之旨,辨证选方用药。1944年携眷至本邑马市街开办“瀛春药房”,1956年参加中西医联合医院。术精正骨、按摩,操作手法熟练,常配合中药内服外洗;而所用之药,多以琥珀、硃砂等金石类组方,又辄有奇效。受业弟子马培武、候兆礼。卒于1973年,终年68岁。
  盖其钧,邑之东长庄人。早年从父学医,1952年9月参加市中医联合诊所,复从黄庆霄先生习内科。1956年加入中西医联合医院,1960年入省中医学院进修一年。临床细心诊察,辨证虚实,方可处方用药。对患者态度和蔼,曾多次评为市与医院先进工作者。生于1919年,于1966年病逝于工农医院,时年47岁。
  邱子明,字学亮,原籍山东省历城县太平村人。早年来本邑“济德堂”药店(地址南门里路东)学徒,得到该店中医韩永明赏识,收于门下。1956年参加中西医联合医院。对中药真伪的鉴别、加工炮制认真细心,经验丰富。如炼制膏丹丸散,辄亲自操持,可谓诚笃。一生颇多运用民间验方,治疗疾病,价廉效捷,深受欢迎。生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卒于1981年,终年80岁。入室弟子丁云凌继其业。
  张嘉修,生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邑之柴市街人。自幼攻读医著,及长,业进问世。1956年参加中西医联合医院。术精妇科,尤擅水臌病的治疗。精研《寿世保元》,素善用升麻、细辛,且量大(量至18克)久服,每多配伍理气药物(如川朴、只实之类),审证配方,明晰果断,每收显效之功。于1964年病逝于联合医院第一门诊部,终年56岁。
  赵崇芳,生于清宣统元年(1909),邑之曹村人。解放前,串乡游医为生;解放后定居胜利街行医。1952年与同道成立中医联合诊所,1956年参加中西医联合医院。长于治疗癫狂症(精神病),采用针灸配合内服中药,辨证施治,进退有度。卒于1961年,终年52岁。
  杨绍先,生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原籍河北省吴桥县杨家村人。早年在桑园、景县药店学徒,继去安陵拜师学医、行医。1952年9月应友人之邀,来德加入中医联合诊所,1956年参加中西医联合医院。精通中药产地、性味、功能,尤对药品真伪辨别、炮制加工苦心研求,颇有创新。一生长于儿科,诊治有新方。1979年病逝,享年72岁。
  李逸民,号露峰,字润林,又名一民,邑西郊五里庄村人。幼通经史,攻读《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医学经典,探索医理。曾访盐山张锡纯为师,赠《衷中参西录》七期留念。19岁行医,医术日益提高,誉满乡里。1945年应友人之邀,赴北京设诊于北城辛寺胡同7号。其间经“国民党中央考选部”考取为中医师。1952年返回乡里,发起建立中医联合诊所,团结同道,振兴中医。1957年参加中西医联合医院。一生长于内、妇科,尤擅内伤杂病。宗《金匮要略》等各家之说,辨证圆括,每用经方损益二三剂,即霍然而愈。在长期医疗实践中,曾撰写《小儿保健》、《痢疾条辨》、《阴阳类论观》等手稿(文革遗失)。现遗存的有《戊寅年画集》1册及《临床验案记录》。医、文、书、画均有造诣。生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1964年病逝,时年59岁。子其信继其业。
  马巨川,字安超,生于光绪廿年(1894),原籍北京市郊人。1950年应友人之邀,来本邑“广德堂”药店行医,1956年参加中西医联合医院任副院长,兼任市卫生工作者协会秘书等职。在熟谙中医经典、诸家医著中,独崇叶天士医籍,治病每宗其法,善用轻清淡渗透泄之剂。立一方,必极意经营;而所投之方,又辄有奇效。时受业弟子马玉菁。生前医学理论、训诂及书法均有造诣。卒于1972年,享年78岁。
  刘锡三,生于光绪十六年(1890),原籍河北省景县广川北杨木村人。1924年携眷至本邑马家溜口街路北(今商业街)定居,创设“普春堂”药店行医。长于疮疡疾病,治疗花柳病经验丰富。尤精于膏、丹、丸、散的炼制,如六味地黄丸等,质量优,且久存不霉。1956年参加中西医联合医院,1957年病逝,终年67岁。子荫贞继其业。
  毕玉田,满族,邑之石卢街人。生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青年时,于旧军队中从事西医,后复攻读《医宗金鉴》及多家医著、医案。1952年9月倡议与同道成立中医联合诊所,1956年参加中西医联合医院。长于妇、儿科,治法多采中西医结合,颇显有效验。诊余,博览各家医籍,精究医史,且玩赏名人字画。卒于1977年,终年78岁。
  马超千,字钟雋,生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邑之马家溜口街(商业街)人。幼承家学,精究经典医籍。尤对《神农本草经》及历代医家药学的研究,从其形、色、气味、功能特点,具有系统化理论与实践经验。1952年与同道创中医联合诊所,1956年参加中西医联合医院。一生长于妇科,擅理杂症。每宗张仲景、傅青主之术,审证用方,周详果断,学验俱丰。于1962年病逝,终年59岁。女玉菁继其业。
  孙华堂,原籍河北省景县留智庙西王庄人。年20岁,攻读《伤寒论》等医著,行医为生。解放后,来邑业医,1956年参加中西医联合医院。先生精研《衷中参西录》,在临床中,以善用生石膏而闻名。其用量多达半斤,大小方剂,生石膏必备。组方配伍,颇具特色,疗效显著,故群众称孙氏为“石膏先生”。他生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卒于1960年,终年76岁。
  朱福祥,生于光绪十八年(1892),邑之北厂街人。早年攻读《本草纲目》,长于中药炮制加工。1956年参加中西医联合医院。擅治疮疡,外用配方,颇有研究。尤对“阴阳五行学说”阐发旨义精通。于1964年病逝,享年72岁。
  王子良,字光佑,原籍山东省平原县红庙村,生于宣统元年(1909)。教书为业,喜读方书。日寇侵华后,不愿为敌伪服务,遂弃教从医。通读四部经典及部分历代方书,对《医宗金鉴》有研究,而对费伯雄《医醇賸义》功夫最深。1956年在本邑中医院,1962年4月在市立医院应诊,德州市三届政协委员。长于内、妇科,处方用药,一丝不苟,别具慧心。对外感疾病,善察时气,以祛邪为要,其治疗经验概之为“时时不忘发表,步步引邪外出”。平生俭朴,身虽残而志坚。待病人和蔼亲切,体贴备至,医精德高,深受时人尊重,名噪一时。卒于1973年,终年64岁。受业弟子谭秀敬(现为山东省中医院中医师)。
  姜文华,生于1920年,原籍山东省齐河县柳官村人。幼承家学,攻读《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医籍,旋游学于友人门下,侍诊数年,业乃大进。1956年参加市中医院,1957年在山东省中医师资进修班学习1年,1958年出席全国劳模大会,1962年在市立医院任中医师。长于内、妇科,精研脉学,尝云:“医生之于脉,犹如听讼之于情,讼得其情,则刑不妄施;得其脉,则方不混施。”诊余博览诸家医籍,精究《妇人大全良方》、《傅青主女科》,用之临床,其经验概之为“调经要以理气、补心为主;胎前要以清热、补脾为要;产后要以大补气血兼行消瘀滞为先。卒于1974年,终年54岁。及门弟子陈秀琴继其业。
  高春熙,山东省齐河县高桥村人。幼喜方书。及长,医名誉满乡里。移居本邑后,于1956年参加市中医院,1957年,赴省中医师资进修班学习1年。1962年在市立医院,历任中医科主任,德州市人大代表等职。精通经典医籍,善用经方。审证立法,明晰果断,如以大承气汤重用川军120克,治疗躁狂证,收立竿见影之效。推崇金医张子和,取攻下祛邪法,常以1剂瓜蒂散立起沉疴。1975年在农村巡回医疗期间,他亲自探察本邑药源3次,以眼见、手模、嘴尝实地查清234种药品,撰写了《德州中药材》手稿,对当地药材颇有新解。生于1915年,卒于1976年,享年61岁。
  刘暮韩,山东聊城林家庙村人。年20岁,任教为业,兼习方书。曾受名医耿大光之影响,后弃教行医,悬壶德州。研读《伤寒论》、《金匮要略》功夫颇深。诊病细心,必望闻问切备至。擅用经方,选药精当,组方严谨,每立1方,必获显效。生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卒于1980年,终年81岁。晚年遗著有《治疗经验》1册。
  王克宗,山东省乐陵县单家村人。中医基础理论扎实,长于针灸,精研《甲乙经》、《针灸大成》及《十四经发挥》等名著,深得其旨。临床辨证,审慎精确;立法取穴,有自己特点。指力灵巧,手法娴熟,疗效显著。曾自拟“针灸鉴”以自戒。作风端正,深受群众信任。以针灸治疗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经验丰富。受业弟子岳秀兰等多人。生于宣统元年(1909),病逝于1974年,时年65岁。
  史瑞河,山东省平原县大史庄人。幼承家传,勤学方书。专内科,兼理妇科。诊病治疗,以《医宗金鉴》为指南。每宗其法,灵活变通,而取显效。生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卒于11974年,时年78岁。
  刘元浩,生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幼承祖传眼科,兼习妇、外科。精通医理,善于辨证施治,治疗经验丰富。业医50年,尤喜用验方、小方,每每取得价廉效捷之功,惠及乡里,时人颂之。卒于1972年,终年69岁。
  田华轩,生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本邑吕家街人。幼承家学,娴于方书。应诊之余,研读经典医著。1956年为本邑中医院医师,1962年在市立医院。一生长于内科杂病,辨证审慎,处方用药不逾规矩。为人端正廉洁,待患者如亲人,深受群众爱戴。卒于1974年,终年67岁。
  王庆芝,生于光绪三十年(1904),原籍山东省齐河县人。早年喜读医籍,精研小儿疾病。1956年在本邑中医院,1962年于市立医院专中医儿科。认为小儿特点,多脾气不足,易生食滞;多肺气不足,易招致外感。并根据朱丹溪所创“阳有余、阴不足”的论点,运用于儿科临床实践中,指导儿科病证的治疗。对小儿疾病有经验、有总结,具有系统性的理、法、方、药。经临床验证,颇具效验,深受广大群众称赞。卒于1979年,终年75岁。
  (二)西医
  冯一民,又名冯振声。河北省故城县北化村人,生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七岁时(1925年),在河北省枣强县肖张施医院(英国基督教开设)习医后,任医生。1943年8月,参加我冀南军区五分院卫生处,担任手术室主任,为抢救伤员,作出贡献。嗣后,在河北省故城县卫生院任院长等职。于1950年至本邑市立医院任外科主任、主治医师。术精外科,长于急救手术。医疗态度严谨,技术水平高,深受病家信任。曾于1953年、1954年先后成功地进行了我市第一例剖腹产及眼科白内障手术,对外科的技术发展做出了成绩。1986年病逝,终年78岁。
  冯玉符,又名怀璋,生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原籍山东省平原县看水庄人。于1932年在德县卫氏博济医院苏氏护校毕业后,任该院护士、护师长等职。1942年在本邑第五镇枣市街(今前进街)80号自建诊所,专小儿科,求治者颇众。1954年倡导成立市第二联合诊所,并任所长。1956年参加中西医联合医院后,任第三门诊部主任。曾任德州市第一、四、五届人民代表。擅长儿科,兼理内、外、妇科。诊断细心,态度和蔼。每于诊后,宣传疾病之护理、预防。由于医术精湛,服务周到,深受广大群众赞誉。1980年病逝,终年74岁。
  世界最早的麻醉药
  早在公元二世纪后期,东汉名医华佗就发明了口服的全身麻醉药——“麻沸散”,对于针药所不及的病患者,华佗以酒调和“麻沸散”让病人服下,然后施以手术,“一月之间皆平复。”华佗在世界医学史上的杰出成就,比欧洲使用全身麻醉剂领先一千六百多年。

附注

附注:①该医院解体后,王风桐去行商;王风阁开办煤厂;潘庆云与沈静合办医院。沈静同志于1952年参加联合医院;黄庆霄在原地址改为诊所,并于1952年参加中医联合诊所。 ②潘庆祥在给一女孩做阴外瘤切除时,因麻醉过量,并超出市卫生科所规定的医疗范围,而致死人命,被法院依法判刑四年。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五)

《德州文史(五)》

本书收录了德州文史资料,其中包括了回忆德县抗日斗争二、三事、忆德县二区队抗日活动片断、德州满洲驻防兵情况及后裔之兴衰、我所知道的德县日本宪兵队、北海银行概述、德州市人民踊跃认购胜利折实公债、德州市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记实、德州解放前后的医药业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其信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德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