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颊河其及治理的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841
颗粒名称: 马颊河其及治理的概况
分类号: K250.652
页数: 5
页码: 123-127
摘要: 马颊河为历史上“禹疏九河”之一。今之马颊河,发源于河南省濮阳县金堤以北,流经河南、河北、山东三个省的十七个县,经山东省无棣县流入渤海,全长四百四十公里。据考为唐大河之支流。分泄黄水而开挖的一条河道,因主流河道上宽下窄,形如马脸,故称为马颊河。这是黄河北岸主要排水骨干河道之一。流域面积约九千六百平方公里。据一九六三年统计的材料共有耕地九百八十万亩,人口三百三十万。马颊河自唐代疏浚以来,历代统治者不重视河道的管理,未进行过统一的治理,长年泥沙淤积,河道变窄,下游地区遇雨泛滥成灾,盐碱严重,有时天旱无水,多种自然灾害交替发生,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危害。
关键词: 德州市 马颊河 治理概况

内容

马颊河为历史上“禹疏九河”之一(九河即:徒骇、马颊、太史、覆釜、胡苏、简、洁、勾盘、鬲津九条河)。今之马颊河,发源于河南省濮阳县金堤以北,流经河南、河北、山东三个省的十七个县,经山东省无棣县流入渤海,全长四百四十公里(一说四百八十公里)。据考为唐大河之支流。分泄黄水而开挖的一条河道,因主流河道上宽下窄,形如马脸,故称为马颊河。这是黄河北岸主要排水骨干河道之一。流域面积约九千六百平方公里。据一九六三年统计的材料共有耕地九百八十万亩,人口三百三十万。
  历史回顾
  马颊河自唐代疏浚以来,历代统治者不重视河道的管理,未进行过统一的治理,长年泥沙淤积,河道变窄,下游地区遇雨泛滥成灾,盐碱严重,有时天旱无水,多种自然灾害交替发生,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危害。
  《唐史》载:“太和二年(公元828年)无棣河水溢。夏,河阳平地五尺,河决环棣州城”。
  《庆云县志》载:“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简河水溢害稼”,又载:“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
  年)六月大雨,经甸,卢舍多倒,陆可行舟,行人口断”。
  除了涝灾外,遇到旱灾,情况也是十分可怕。《无棣县志》载:“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大旱,秋八月,陨霜大饥,人相食,群居为盗。”
  据不完全的资料,从唐朝贞观七年(公元633年)到今,史书、县志有记载的旱、涝灾害达一百八十次之多。马颊河决口二十九次。
  无棣县孙马村大队老支书孙祖轩介绍说:民国九年大旱,赤地千里,颗粒不收,全村乡亲无法生活,外出逃荒,流落他乡。一九三七年发大水,马颊河上游流下水,天上下大雨,海里潮水又上涨,田野一片水汪汪,高粱泡在水里,全淹死了。下游沿河的村庄,由于盐碱严重,土壤贫瘠,草木不生,地上光秃秃的,难以看到一棵树。群众中流传着这样的俗语:“黄泊岭的‘小小’(指蝉),飞去再飞来。”意思是说,这儿就有一棵树,飞来飞去还得落在这棵树上。
  孙祖轩同志所说的一九三七年闹大水,就是指马颊河的马桥、马方等七处决口,不仅陵县、德平、乐陵、庆云受淹,而且也造成了下游无棣闹水灾。
  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关怀马颊河下游地区的人民,截止一九六三年前对河道进行了一些初步治理,但工程规模较小,排洪能力较差,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下游的乐陵县地势低洼,大小洼地三十九块,最大的一块是铁营洼,群众都说:“鲁北七十二洼,铁营是它姥娘家”。一九六一年七、八月份降雨集中,达七百六十八点六毫米,河水外溢成灾,一百零二万九千三百亩土地被淹,七十二万四千二百亩土地绝产。由于自然条件差群众中流传着这样的歌谣:“旱了收蚂蚱,涝了收蛤蟆,不涝不旱白花花。”同年,庆云县境七月份连续大雨三天,八月份又连续降大雨三天,大水包围了马颊河流域,河内仅八十个流量(立方米/秒),河水即外溢,从县城到北岸,南北十里,大水汪洋,遍地行舟,位于任桥的马颊河管理段办公室被淹,搬上大堤。全县有五十五万亩土地被淹。
  治理概况
  一九六三年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根治海河”的伟大号召,属海河南系的马颊河流域人民无不欢欣鼓舞,人民盼望已久的全面根治马颊河的工程终于开始了。
  同年,水电部北京勘测设计院派出技术干部和工人奔赴鲁北,在进行现场勘测的基础上,对马颊河干流河道的治理进行了初步设计。
  不久,根据水电部的决定,位于福建省南平市的闽江水力发电工程局半数左右的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奉命北调,在山东德州市三里庄建立基地,组建了全国第一支规模较大的机械疏浚河道的队伍——马颊河疏浚工程局,后改名为水电部十三工程局,水利部第四工程局。为壮大施工力量,除吸收地方干部参加,在德州市、济南市招收新学员外,还从水电部所属单位密云水库、卫河工程局调来了大批干部和工人。当时,全局共有职工四千二百多名,其中干部六百余名,工人三千六百余名。陆上、水下施工的机船、车配套成龙。
  为了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一九六四年又动员全局力量,对河道进行了大勘测。下半年机船正式投产。当时设计要求,从陵县义渡口开始,至无棣县麦河干沟以下五公里,机械施工全长一百五十四公里。总土方量三千九百七十五点零二万立方米,其中河道疏浚二千八百三十六点六一万立方米(包括施工超挖五百三十零点四二万立方米)。分别在乐陵县善化桥、庆云县任桥、无棣县大山,设立一、二、三工程处,下分七个工程队,外有安装队、动力队、汽车队。
  第一工程队在陵县张司桥设点,修了排泥场,准备用国产八十方挖泥船进行水下施工,后因上游无水,而没有开挖。后陵县和鲁北其他各县人民一道,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对马颊河进行了改道,在原河道的南部洼地,从仙人桥到马家桥,人工开挖了一条宽一百米、长六十五公里的新河道,并修闸四座,一九七〇年全部竣工。
  在乐陵县境内的马颊河,是横贯全县的主要河道,直接影响全县的排涝、灌溉。一九六三年冬至一九六四年春,机械开挖就在这里开始。在六十多公里的河道,河岸上摆了八十方/小时国产挖泥船,一立方索铲,按“三年一遇”的标准施工,用了五年时间完成设计要求。但这个标准不能适应一九六四年的排涝需要,又用了近两年的时间,按“六四型”标准,进行自下而上的人工开挖,在原施工的基础上加深加宽,现排涝流量达五百六十立方米/秒,防洪流量八百五十四立方米/秒。历史上设计的马颊河南岸的铁营洼,采用了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方法,取得了初步成效。洼地上长出喜人的好庄稼。具体做法是:南边前进沟送客水,直送马颊河;北有敲亭沟挡高水;中部赵滩子沟提洼水。各部位置的水都有了去处。
  原十三局一〇四工程连在乐陵县马颊河上修建的孟家闸,在行洪、蓄水发挥了效益,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
  庆云县境内的马颊河,在一九六四年全面勘测后,于一九六五年动工,施工河道长度三十六公里。先用一立方索铲、四立方索铲、推土机和铲运机进行陆上施工(包括修建排泥场),后用国产八十方/小时、一百二十方/小时挖泥船进行水下疏浚,技术指标将达到河口宽一百二十米,深八米,一九六九年机械施工结束。一九七〇年由原十三局三队修建的大道五闸竣工。由于有一些遗留问题,庆云县又组织了民工,按“六四型”标准,进行河道加宽、加深工程,前后搞了三次(包括配套工程),行洪流量可达一千四百九十立方米/秒。
  无棣县位于马颊河入海处,每到雨季排洪任务很大,但旧河道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沟已经失去行洪、排涝能力,成了全县一个大包袱。从一九六四年冬开始扩大治理,每年挖土方二百万至三百万,上河民工一万余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马颊河的行洪、排涝经过一九六四年的勘测决定对老马颊河改道,用国产三百五十方/小时挖泥船将麦河干沟加深加宽,成为新马颊河直接入海。开始按“三年一遇、十年防洪”设计标准施工,后调整为六四两型。从一九六五年开始动工,于一九六八年上半年结束。
  水电部十三工程局全体干部、工人,技术人员在条件比较简陋的情况下,发扬了自力更生的精神,经过数年奋战,完成了马颊河的治理工程,在鲁北平原上创造了千秋业绩。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德州文史》

本文记述了德州文史资料等发展历史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建礼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德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