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县兵工厂考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834
颗粒名称: 德县兵工厂考略
分类号: K250.652
页数: 6
页码: 112-117
摘要: 德县兵工厂的前身,是德州北洋机器制造局。始建于光绪二十八年,至国民十四年关闭,前后在德州(县)存在二十三年之久。中国近代军火工业,始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创办者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他们热衷于兴办现代军火工业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镇压人民的反抗斗争,进行封建割据,扩充自己的实力。分管扫地干杂活的辅助工,称工伕。对工人们上下班施行搜身制度,发现工人违章“盗窃”,轻者打骂罚款,重则关押、开除。德州北洋机器制造局,建立至今已届八十余年。
关键词: 德州市 兵工厂 考略

内容

德县兵工厂的前身,是德州北洋机器制造局。始建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至国民十四年(1925年)关闭,前后在德州(县)存在二十三年之久。
  一、诞生的时代背景
  中国近代军火工业,始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创办者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他们热衷于兴办现代军火工业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镇压人民的反抗斗争,进行封建割据,扩充自己的实力。同治六年(1867年)在天津筹办了:“天津机器制造局”,后改为天津北洋机器制造总局。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天津北洋机器制造总局被八国联军破坏而停办。①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卖国贼李鸿章死去,窃国大盗袁世凯继承李鸿章的衣钵,当上北洋大臣、直隶总督及练兵处会办大臣。袁世凯为了扩充自己的实力,于李鸿章死去的第二年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将天津机器制造总局被劫后残存的机器移到山东,在德州开办“北洋机器制造局”。袁世凯选德州办这一军火工业的主要原因:其一,天津是帝国主义的势力范围,在德州办局,可以避免与帝国主义分子的磨擦,减少麻烦;其二,德州地近京畿,在德州办局便于控制;其三,德州是水陆交通重要枢纽,便于产品分拨调运。
  二、建设规模及主要产品
  德州北洋机器制造局,地址在德州大西门外,规摸宏伟,“占地七百余亩”②。即现在南至豆腐巷,北至上码头村,东至盐店口,西至运河堤。包括地区商业局仓库、地区燃料公司、地区棉麻公司打包厂、原卫运河航运管理局、铁路公寓、德州市第一木器厂、福利院等单位所在之广大区域。北洋机器制造局附设有武库(即储存原材料和产品的仓库),地点在石家园、豆腐巷两个自然村之间,靠近运河堤。
  德州北洋机器制造局,内设提调、医务等九个处和铸造、锻工、铆工、木工、造纸、淋硝、制酸、机械加工、无烟药、快枪弹、新枪弹、杆弹筒子等十三个分厂。另外,有武库和分管警卫的军事组织——防护营。开办初,职工达五千余人。
  管理机构和职称:最高主持人称总办,总办以下设会办、提调、稽警各一人;分厂设主任,正副委员、司事、写字工(即记工员,工人称他们为师爷)若干人;生产工段设老板(即工头)三至四人。此外,工人分工匠、工手、工士、学徒四等。分管扫地干杂活的辅助工,称工伕。据一些年逾古稀的老人回忆,民国三年(1914年)总办姓王,中将军衔,回族,人称“王回回”。次年王总办调往北京,继任的总办姓谢,外号“谢虎子”。最后一个总办姓陈,兵工厂关闭前便在德州落户,购买的西公廨街(现署西胡同)吴家的房子。最后一个会办是武虎臣,天津人,英国留学生,学习制造火药专业,武的专长是制造白药(即引火药)。武虎臣在德县兵工厂工作多年,在南上崖街(即今三联街路西)盖了一所住宅,于德州解放以前去世,埋葬在河西小庄西南角自己的墓地里。民国五年(1916年)防护营的营长叫刘德山。
  德州北洋机器制造局的主要产品是各式步枪枪弹。
  三、优良产品和残酷剥削
  德州北洋机器制造局,清朝末年隶属清廷的兵部。民国初年改称:“德县兵工厂”,隶属陆军部。初办时,机器设备全部由德国进口,以内燃机为动力,工程技术人员也是聘用德国人。
  该局技术力量雄厚,工人技术精湛,产品质量优良。就连外国人对此也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们称赞说,其仿造(指中国工人仿造的生产机器和各式枪弹)极为精巧,与原物(指进口机器)无甚异点。中国人之能力,诚为惊佩。
  论产品质量,更是在全国名列前茅。据说当时德州机器制造局生产的各式枪弹,从来未发现过“臭火”。但是,工人们领到的劳动报酬很少,生活状况十分低下。德州北洋机器制造局的工人来源,绝大部分来自附近农村的劳动农民和德州城区的贫苦居民。也有一些属于流落街头、乞讨为生的穷苦人被招来做工的。他们多是青少年,年龄大一点的是十六、七岁,小的仅有十二、三岁。工人干活工时很长,早晨六点钟上工,晚上六点钟收工,每天要干十多个钟头的活。而工资收入极少。每月工资多者五、六元,少者只三元。只能勉强维持工人本身的吃饭,谈不上养家糊口。就是这极少的工资收入,还要遭受上至总办、会办,下至封建把头的层层克扣。甚至工人连续几个月领不到分文。清朝末年因重银洋轻纸币,所以,本来规定发硬币银圆,局方却借故发给工人纸币。工人干活,更谈不上人身安全,劳动保护。就连工人下班后洗去手上油污所用的去污用品,也是由工人自己掏钱购买。对工人们上下班施行搜身制度,发现工人违章“盗窃”,轻者打骂罚款,重则关押、开除。
  四、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
  有压迫就有反抗。十九世纪末,我国工人阶级已经登上了政治斗争的舞台。德州北洋机器制造局的数千名工人,是德州最早的产业工人。也曾经为反对民族侵略和阶级压迫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民国五年(1916年),袁世凯妄图称帝的美梦破灭,在全国人民的声讨唾骂中死去了。他所培植蘖生的北洋军阀,便迅速分裂为直系、皖系、奉系三大军阀势力。这些派系都以帝国主义为靠山,充当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连续爆发了长达十多年的军阀混战。这年,北洋军阀为打内战便强迫德州北洋机器制造局的工人增加夜班制造枪弹。中国人打中国人的战争激怒了全局的工人,加上增加夜班不增加班工资,如同火上加油,十二个分厂同时举行了全体总罢工。推选出新枪弹分厂工人陶文明、老枪弹分厂工人马啸(即马吟龙)为正副代表,同局方举行谈判。局方在工人斗争的强大压力下,补发了加班工资。罢工斗争取得了胜利。然而复工不久,局方突然逮捕了工人代表陶文明,押上火车解往北京。陶文明惨遭杀害。副代表马啸是德州马家溜口(今商业街路北回民糕点门市部)人。为逃避局方追捕,在广大工人们的掩护下躲在马家大井街(今旭升街路西)本家马玉如家里。然后男扮女装乘坐轿车从桥口渡过运河,又从安陵火车站乘火车外逃东北。直至三十年代才从东北回到德州和家人团聚。参加罢工斗争的各组组长,多数也被开除离局。但广大工人不畏强暴,当陶文明被捕押上火车北解的时候工人们齐到火车站为陶文明送行告别,表示非常的难过和极大的愤慨。事隔不久,德县兵工厂武库发生一次大爆炸,声振几十里。对军阀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再是一九二五年“五·卅”运动。当时虽然在德县兵工厂做工的工人工资很少,但他们仍然拿出钱来支援“五·卅”运动中受难的阶级弟兄。据民国十四年(1925年)六月二十八日上海出版的《国民日报》刊载:“山东工人于端午节(25日)发薪时汇款上海支援“五·卅”运动的,即有德县兵工厂工人三千元……”
  五、德县兵工厂关闭
  德县兵工厂关闭的时间,是民国十四年(1925年)的冬季。是张宗昌督鲁开始的那一年。
  张宗昌盘踞的据点是山东济南,把德州以南划为他的势力范围。而德州以北则属奉系军阀李景林的势力范围。所以张宗昌督鲁的当年便将“德县兵工厂”裁撤,将机器拆迁至济南新城兵工厂。裁撤后原德县兵工厂的工人被遣散,流离全国各地,自谋生计。分别去济南、汉阳、河南巩县、山西太原、东北沈阳、四川重庆等兵工厂当工人。其中,去济南新城兵工厂的约二百余人,在四川重庆兵工厂当工人的老工人为数不少。有些老工人,德州解放以后才回到自己的家乡献身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
  裁撤以后的原德县兵工厂房舍,在国民党和日伪时期一直用于兵营驻扎军队,直至一九四七年拆除为止。
  德州北洋机器制造局,建立至今已届八十余年。自裁撤起至今也有六十年的时间。创办初入局当工人的老人多已谢世,就是民国初年的工人也均年逾古稀。况且就是早在兵工厂当过工人的老人,又因所处地位不同,也难于知晓情况的全貌。此文是根据《辞海》、《德县志》、德州市总工会调查和部分老工人回忆整理的。所列述德县兵工厂的历史仅是一鳞半爪,难免发生遗漏和差错。故请通古达今、知识渊博的史学家和一些曾在德州兵工厂工作战斗过的老工人,给予补充和更正。
  注:①《中国近代经济史》。②民国二十四年李树德督修《德县志》。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德州文史》

本文记述了德州文史资料等发展历史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陈瑞林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德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