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在庞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784
颗粒名称: 基督教在庞庄
分类号: B979.2
页数: 10
页码: 292-301
摘要: 美国基督教公理会于1880年在庞庄设立了基督教站。此教站,是公理会在华北开设的第六个据点,也是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内地农村居住最早的且是唯一的据点。于是山牧师会同刚来中国的马威廉前往河北第七屯进行访问。此后数年,山嘉利不时前往该村,曾将协助他的中国布道员贾景瑞留住该地区一段时间。贾景瑞于此地布道时,在庞庄遇到了侯圣清,侯圣清对过去的宗教信仰感到不满足,乐意听道,乃愉快地听信了基督福音,并十分注意属灵的事。侯圣清乃请山嘉利牧师调查,山嘉利见有机可乘,便以办理救济为名,接连来山东,广泛收买人心。于1878年2月12日开始救灾。理会所办的贝满女校一名丰满肥胖的学生。
关键词: 基督教 庞庄 传教

内容

美国基督教公理会于1880年在庞庄设立了基督教站。此教站,是公理会在华北开设的第六个据点,也是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内地农村居住最早的且是唯一的据点。
  来庞庄之前
  早在1866年,公理会传教士山嘉利在天津布道时,遇到几个从德州附近去的人,其中有个叫吴长泰的(吴因被当地政府拘拿,说他利用秘密会社进行迷信活动,骗取钱财,故去天津购买洋枪、洋炮等以对抗当地政府)。当他进到教堂里,听见山牧师宣讲上帝爱人的福音,改变了思想,乃邀请山牧师前往他的故乡。于是山牧师会同刚来中国的马威廉前往河北第七屯进行访问。此后数年,山嘉利不时前往该村,曾将协助他的中国布道员贾景瑞留住该地区一段时间。
  贾景瑞于此地布道时,在庞庄遇到了侯圣清,侯圣清对过去的宗教信仰感到不满足,乐意听道,乃愉快地听信了基督福音,并十分注意属灵的事。以后侯圣清又同贾景瑞去天津仓门口公理会学道,并在那里受洗入教。不几年又回到庞庄。
  1877年,山东遇到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侯圣清乃请山嘉利牧师调查,山嘉利见有机可乘,便以办理救济为名,接连来山东,广泛收买人心。于1878年2月12日开始救灾。接着博亨理、明恩溥和谢卫楼于同年的冬天和翌年春天利用几个月的时间继续进行救灾。给分散居住在115个村庄的4000余户、约计22000人发放了将近12000元(中国银元)。使传教工作大有进展。在此后一年里,有150余人入了教,当时庞庄入教人数较多。
  明恩溥在一次沿大运河的旅程中,曾有这么一段论述:
  “我们发现一个小闺女躺卧在河边,只穿一件衣服,显然是遭受了水淹、冻僵和饥饿三层致死的威胁,经采用急救措施,终使这个奄奄一息的生命复苏过来。这个僵尸变成为北京公理会所办的贝满女校一名丰满肥胖的学生。她这种令人怜悯的故事,使得许多美国慈善家申请参与养育这个女孩的权利,使她得到比其他更安全途径进入该校的女生更好的照顾。”
  同时,明恩溥在总结这次救济效果时说:“救灾结束之时,事情变得很显然,我们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传教时代。许多反对外国的偏见已经不见了,或是被压了下去。”
  救灾经验所造成的实际结果,就是在传教士、特别是博亨理的心里产生了一种信念——必须在庞庄开设一个新的教站。
  依此,不难看出,美国公理会派来山东所谓救灾,实质是进行传教收买人心,其目的是为了侵入中国内地,压迫中国人民。
  占领庞庄
  美国公理会为了在山东扩大势力,乃于1880年公理会的年会上将这个问题提出来进行辩论。有的人认为象庞庄这样的农村,若将来遇到暴乱时,很容易暴露传教士,受到干扰。但那些新受派遣的传教士们却甘心情愿冒这种危险。为此,公理会便正式决定:以庞庄为据点。派明恩溥、博亨理二人驻扎。明、博二人立即前往开展送药和布道工作,着手经营这一新的根据地。1882年在庞庄村东南,围子墙外,占地约有百余亩盖起了一座西式楼房。住宅落成后,他们便携眷从天津搬到庞庄居住。同时把博美瑞(博亨理的妹妹)也带来了。这时,庞庄便成为公理会在中国农村的第一个有传教士驻扎的地方。博亨理原在美国学过两年医学,所以便由博亨理在庞庄行医。1884年裴智理医生由保定调来庞庄,医院平房才开始修建。1885年卫三畏将字典版权收入捐赠给公理会,公理会又以该字典的收入拿到庞庄来建医院,于是“卫氏医院”(以卫三畏命名)便在庞庄建成了。1886年由本地教友捐献建筑材料和劳力,建成教堂,由本地第一个信徒侯圣清主持。堂的形状是中西合壁五间中国大房子,在山墙上建造了一座三层钟楼,钟楼顶上还竖起了一个石头的十字架。
  教堂建成后,在堂外的布道工作,多由本地布道员到人烟集中的地方,如集市、庙会等处讲道。堂内多是明恩溥讲道。1883年,平原县李炉村村长朱光魁来庞庄探望亲戚,明获悉李是村长后,即百般劝说他入教,并送他圣经一部,朱光魁信教之后,便在村里发展教徒,将四间房屋和一段地基捐给公理会作教堂,引起了全村对基督教的兴趣。一时,竟有四、五十人也跟着入了教。
  由于传教士和中国布道员到处游行布道,结果产生了许多小教会,分散在史堂、恩县、旧城等地。史堂村一名道士由于听到明恩溥的讲道,而改变了他的生活道路。在1877年至1878年间的大灾荒后,他把负责主持的庙宇和庙产20多庙土地,都给了教会使用。在举行捐献会后,明恩溥写道:
  “这里是一个异教的乡村,来开会的人也绝对都是异教群众,他们公决将庙宇和土地捐赠给洋教,这洋教的道理,他们中大多数人在半年以前,从来没有听见过,他们这样做是出于自愿,而不是由于我们劝导说服。”
  庞庄教站所负责布道的地区达六个县。1893年他们又把教会设到临清。原恩县所属的若干村庄设堂13处。1905年增至38处,教徒也由1890年的366人增加到1259人,大大地开拓了美国公理会的在华势力。
  公理会向来重视文化侵略,传教士在庞庄住下来不久,就开始兴办学堂。当初,是找一个教员带几个教徒的子弟在一间借用的房子里开办起来的,学校性质和私塾差不多。后来骗取了村绅士们的信任,同意将村里的一个破庙(村中义学故址)改作校址。到1895年学校由北通州协和道学院毕业生张风祥负责,并骋平原张甲乙协助,始成为两等小学。虽然班次增多了,但学生人数仍然不多。在办学的同时,公理会很注意招收女子入学。早在1882年,博亨理的妹妹博美瑞来庞庄之后,就企图办女校,以后也真的招收了几个女生,由博美瑞开办女塾,入学的条件,主要是放脚。四、五年之后,才得到本地人的足够认识,使学校迁入新的院子里去。
  庚子年后,传教士为了选送学生到公理会在通州办的“大学”受教,培养为自己服务的较高级的代理人,乃在庞庄原有男校扩建了一座两层大楼,定名为“崇正学馆”,“改行四年制中学”,并附设小学。女校也改名为“培贞阁”,程度也由蒙学改为两等小学。学生人数逐渐发展到80多人。但两校仍然着重宗教传授,《福音合参》、《旧约历史》等都是必修课程。后来,增添了英语和科学常识。
  美国公理会为什么要在中国办医院、办学校、慈幼、救济等所谓“慈善”事业?美国基督教差会负责人司弼尔有最明白的供认,他说:“我们的慈善事业,应该以直接达到传播基督福音和开设教堂为目的。”“作为一种传教手段,慈善事业应以能被利用引人入教的影响和可能为前提。”其用意,传教士爱菲尔说得很清楚:“只有使哲学和科学的研究浸润于基督教的教义之中,才能使人们的内心谦卑。使人们在宇宙的创造主面前低头。”
  毫无疑问,公理会把办医院、办学校、办报、译书,作为文化侵略政策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当作它们在中国传教和搞精神麻醉的手段,但在客观上,却给中国引进了某些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政治学说,“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对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新陈代谢、知识分子的认识世界和后来的变法维新运动,产生了一定的启蒙作用。这个效应,与公理会和传教士们的初衷并不相符。
  义和团时期
  帝国主义为了侵略和传教的必要,为了“造就服从它们的知识干部和愚弄广大的中国人民”,美国教会在“热心布道”——向受尽压迫和剥削的中国人民灌输“忍耐、保守和受苦受难的基督精神”,赞美西方入侵是上帝“福音”,用歌颂“天堂”幸福来麻醉中国人民革命意志的同时,还无理干涉我国内政,因而激起了广大人民的义愤。
  1899年至1900年义和团(拳)揭竿起义,掀起了席卷全国的农民反对洋教、反对官府对外屈辱的革命风暴。
  鸦片战争以前,传教士就叫嚣以“十字架征服中国”。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侵略者通过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取得了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建立教堂和自由传教的特权。因而美国教会传教士们大批涌进中国边疆、腹地,穷乡僻壤。通过渗入中国内地的教堂,传教士积极收集情报。美国公使田贝,在1887年曾情不自禁地吹嘘:“这些先锋队(按:指传教士)所搜集有关(中国)民族、语文、地理、历史、商业,以至一般文化的情报,将其送回国内,对于美国的贡献是很大的。”这就从反面照出了手捧《圣经》的洋教士不光彩的原形。他们尽管满口“劝人为善”、祈祷“灵魂得救”,但这种“慈善”的外衣、“圣洁”的面纱,掩盖不了教会的侵略本质,相反,更激起了中国人民的仇恨。公理会传教士明恩溥、博亨理、金发兰等,看到人民风起云涌的起义运动,吓得心惊胆战,“叹息痛恨”之余,则千方百计地企图扼杀我国人民的爱国正义行动。在明恩溥的带领下,这一群传教士象疯狗一样,到处乱吠,血口喷人,他们控告山东巡抚毓贤、鲁西道台吉灿升、平原县令承泗、高唐县令李恩祥、夏津知县屠乃勋、恩县秦应逵等,“惩办拳民不力”,应即撤职查办,要求另派屠户,残杀义民。明恩溥还亲自执笔为报纸写社论狂妄叫嚣各国(帝国主义国家)应联合起来,对付手无寸铁的农民群众。诬蔑义和团运动是“毁灭性的火灾”,“若不从速扑灭,则全帝国(按:指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将无外人可居之地。辛丑条约签订后,明恩溥又重返庞庄,继续收集有关中国的情报,又编凑了有关义和团运动的书,如:《中国在动乱中》、《今日的中美关系》等。
  1899年12月2日,北京美国公使馆接到明恩溥等在庞庄的传教士发出的电报。
  电文如下:
  “拳民暴乱在山东、直隶的二十个县份迅速蔓延。抢劫、放火、暗杀之事有增无减,其明显目标在杀害基督教徒,驱逐所有外国人,除非四国公使联合起来使用压力,则庞庄——临清——济南府的美国人认为形势几乎绝望”
  其事实并非如此。庞庄的教会院宇几乎是南至长江北至鸭绿江,天津商埠以外唯一未遭破坏的差会院落。当传教士们被允许返回的时候,发现房屋立时可以搬进去。因临清洋教士无房可住,都先集中住在庞庄。庞庄传教部周年报告里明白指出:“虽时有可怖之恐惧,然丝毫无生命之伤害。”临清传教部报告里也说:“约三分之一的基督教徒蒙有损失,总计也不过430余元,个人之伤害未见发生。”
  1916年至1917年间,美国公理会在德州东地买了一片土地。兴盖了规模较大的学校、医院和住宅楼房。为了建筑学校,传教士将庞庄学校的楼房全部拆掉。砖瓦、门窗等材料全部运到德州使用。随着公理会传教士们的活动中心由庞庄转移到德州。庞庄教会便由本地侯信之(于1980年病逝)操持。
  1927年后,随着美帝国主义经济危机加深,教会经费逐渐减少,乃至终断,传教人员多改从他业,教堂随之关闭,教友减少,公理会进入衰弱时期。1937年“七·七”事变后,英美传教士被关进了集中营,至此公理会在山东只剩德州、临清、平原三处教堂。解放后,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才结束了他们在中国的使命。庞庄基督教会也随之消失,教徒各求专业谋生,活动自行绝迹,教堂逐年失坍,至1975年秋尽废。
  附:美国公理会派来庞庄的传教士名单:
  明恩溥,原名阿瑟·司密斯,1872年来华,1880年至1905年在庞庄。1905年后调通州专任文字工作。
  博亨理,牧师兼医士,妻亦是医士。1872年来华。1880年与明恩溥同时侵入庞庄,1900年义和团运动时逃回美国。
  博美瑞,女,博亨理的妹妹。1882年至1902年在庞庄办女学房。
  悲智理,医士,与其妻1884年至1901年在庞庄。
  卫曙光,女(卫大),1887年至1915年在庞庄,任女校校长,后移驻德州。
  卫恩光,女(卫二),与卫曙光为孪生姊妹。后移驻德州。
  法福兰,医士,与其妻1902年至1915年在庞庄。
  山理,牧师,山嘉利之子,在天津生长,与其妻1904年至1915年在庞庄。
  林兴瑞,女,1905年至1912年在庞庄。
  韩爱瑞,1905年至1915年与其妻在庞庄。
  苏文瑞,女,护士,1911年至1915年在庞庄。
  和爱卿,女,1913年至1915年在庞庄。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德州文史》

《德州文史》第一辑共筛选了28篇史料,分设9个栏目。包括抗日英烈、、人物春秋、历史足音、血泪史痕、伪匪乡霸、名人轶事、史海钩沉、往事追怀、德州揽胜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魏风祥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明恩溥
相关人物
博亨理
相关人物
博美瑞
相关人物
悲智理
相关人物
卫曙光
相关人物
卫恩光
相关人物
法福兰
相关人物
山理
相关人物
林兴瑞
相关人物
韩爱瑞
相关人物
苏文瑞
相关人物
和爱卿
相关人物
德州
相关地名
庞庄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