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深町水银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762
颗粒名称: 在门深町水银矿
分类号: K265
页数: 8
页码: 187-194
摘要: 轮船在海上飘泊了十一个昼夜,终于在一个小码头靠了岸。1800名难友被赶下船。大家走出码头,发现这里房舍与中国完全不同,来往行人的服装打扮也不象中国人,特别是脚趿木屐与汉民不同,难友们都惊呆了。一个日本兵见到大家惊异的神色,就奸笑着说:“这是大日本的门寺海港,你们到家了。”人们一听都怔住了,继而有的落泪,有的谩骂,人们绝望了。第二天,人们被逼着照了单人相,以后又在贴了相片的“印表”上摁了手印。“印表”上虽然是日文,但也有一些汉字,有几个识字的看出是“日本劳工协会合同书”,最后写的是“昭和十八年十月二十五日。”
关键词: 抗日时期 水银矿 禹城县

内容

轮船在海上飘泊了十一个昼夜,终于在一个小码头靠了岸。1800名难友被赶下船。大家走出码头,发现这里房舍与中国完全不同,来往行人的服装打扮也不象中国人,特别是脚趿木屐与汉民不同,难友们都惊呆了。一个日本兵见到大家惊异的神色,就奸笑着说:“这是大日本的门寺海港,你们到家了。”人们一听都怔住了,继而有的落泪,有的谩骂,人们绝望了。来到异国他乡,地理不熟,语言不通,怎么办?有的说:“日本鬼子真狠,把咱弄到这天涯海角,比充军发配还厉害呀!”有的说:“再也跑不了啦,听天由命吧。”也有的说:“只要咱能活下去,有这条小命,总会有出头的日子。”大家议论着,歪歪斜斜地被赶进一个大院子的检疫站,要人们都把衣服脱光,到药池里洗了澡,身上再涂了药,然后按十人一班,每三班一个小队,每三个小队一个中队,每三个中队一个大队,加上队长伙夫,每大队300人。第二天,人们被逼着照了单人相,以后又在贴了相片的“印表”上摁了手印。“印表”上虽然是日文,但也有一些汉字,有几个识字的看出是“日本劳工协会合同书”,最后写的是“昭和十八年(即1943年)十月二十五日。”
  摁过手印的第三天,就由门寺坐上闷罐货车北去。这是一列刚刚运过牲口的货车,到处是粪便,臭气熏天。火车开开停停,走了五个昼夜,到了一个叫“青森”的车站下了车。这也是一个港口,大家又乘船渡海,到了一个叫“函馆”的地方,再乘火车继续往北开。走了一天一夜,禹城人的这个大队就到北海道的“门深町”下了车。没下车的那部分人有的去“明治矿业株式会社”挖煤,另有100人被派到农场去干活。禹城大队去的是门深町水银矿。
  已经被折磨得虚弱不堪的难友们,爬出火车就被一股刺骨的寒风吹了个透心凉。雪粒象砂子一样随风打向脸庞,刀刺一样的疼。抬头四望,一片白茫茫,都是被大雪覆盖的群山。难友们抱头缩颈,东倒西歪地被带到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山坳里。这里地处北纬45度,相当于我国的大兴安岭地区。因为北海道四周环海,风雪特大,气温常低于摄氏零下40度。山脚下有一个大雪堆,雪堆的向阳处有一个黑洞,那就是工棚。门口的周围用稻草和席帘子围着,以防大雪堵门。工棚完全用木板搭制,每个中队住一个工棚。这时难友们还穿着在青岛换上的那身薄棉囚服,每人一床小薄被,怎能抵御如此的寒冷?晚上人们就两人通脚睡,把铺草堆厚一点。两床被子摞在一起。开始大家都睡不着,低声谈论着,盼望日本鬼子被打败,好回家团圆。终因多少天来的困乏,后来都睡着了。但由于天气寒冷,不少人又被冻醒了,大家挤在一起苦熬着这漫漫寒夜。
  第二天刚放亮,刺耳的哨子就吹响了。大家起来围坐成一个圆圈,点过了名,每人发给一双大草鞋,这是为适应白天外出干活踏雪用的。然后由伙夫在每人面前摆一只碗,每人一勺稀粥,喝完了再添一勺。大家都嚷着吃不饱。伙食管理员是日本人,他说:“咱们矿上粮食是按生产矿石的数量配给,你们还没干活,哪有粮食?现在有吃的就不错了,你们以后生产量大了会多给吃的。”大家还是乱喊,“吃不饱能干活吗?”却也无济于事。大概难友们的不满引起了日本人的警觉,这天中午饭时,来了个身穿军服留着通鼻胡子的瘸腿鬼子,向大家训话。他叫宇宫,日文音是“乌勾”,大家就叫他“母狗”太君。这个军人气派十足,一脸凶相,据说是从侵华战场上退下来的伤员,是一个饱蘸中国人民鲜血的刽子手,他退役后就当了水银矿的作业所长。他用不规范的汉语说了一些“日华亲善”、“干活为建设大东亚共荣圈”等骗人鬼话之后,又说:“你们来到大日本干活是走运的,在这里干活多粮食多,大日本不会亏待你们的。”他最后说了些水银矿的作业程序和必须服从命令的话,“不服从也逃跑不了,北海道是个大岛,四周环海。全岛大山多,人烟稀少,山里花脸狗熊、野狼成群结队,即使让你走,你们只能饿死冻死,或被野兽吃掉。凡逃跑抓回来的,统统死了。”中午饭的粥中又加上了一些糖渣,还有两片马铃薯,这也算是大发慈悲了。当时日本施行配给制,一个日本监工每顿一盒饭,半边大米半边青菜马铃薯,虽然比劳工吃得好些多些,但也吃不饱,所以就克扣劳工的口粮。
  第三天开始干活,先由日本人爆炸矿山,然后让华工用土篮挑水银矿石。从矿山挑到火车道旁有15町(日制长度单位,一町109米,36町为一日里),这是水银矿上最脏最累的活。干活以后不喝稀粥了,换成了玉米、马铃薯粉和橡子面混合的窝窝头,每人每顿两个。300人每顿20公斤粮食,每人只有1.4两多,小饭量的半饥半饱,大饭量的只能挨饿。有时每人给一片萝卜咸菜,有时每人一箸子叫“海宝狗”的野生海藻咸菜。春节那天,也不过用相当于两个窝窝头的面,包上些“海宝狗”馅,做成大蒸包让大家吃。
  日本军国主义的对外侵略造成本国劳动力不足,管理人员也太少,一个300人的大队,只有三个日本监工。他们懒得呆在矿上受冻,就采用了“以华制华”的办法,从华工中找一个识字的为他们记数落账,禹城人程绍鲁被他们选中了。程绍鲁考虑到这对难友们有利,就满口答应下来,当了副大队长。难友们挨饿受冻,谁愿意给日本人干活。从程绍鲁记帐以后,他们就用消极怠工来对抗,不管土篮里挑了多少矿石,过去一趟就记一担,有时干脆挑着空篮来回走,只要日本监工不在,大家就这样应付。
  北海道冬季夜长昼短,白天只有八小时,矿山又无照明设备,所以无法延长工时,因此天天欠产,日本人就想出了规定任务的办法,确定每天的工作量,完不成不给饭吃。人们的工作加重了,但粮食并未增加,饭食质量又差,饭量大的顶不住了,身体弱的熬不过了,渐渐地一个一个倒下去。越是病号多,粮食越少。病号每顿只给一个窝窝头,有的病号饿得只剩下一副骨头架子。去看病也只给几粒极贱的西药片,根本治不好病。病号只吃粮食不生产,成了日本人的累赘。于是他们想出了一条毒计,设了一个重病号房,说是给病号打针,有几个重病号进去打针,刚拨出针头人就咽了气,这显然是让其速死。后来人们情愿在工棚里也不去病号房了。就这样今天死一个,明天死一个,一个冬季就死了百十个人,其中禹城籍的就有30余人。为了让华工服服贴贴地干活,每当死一个劳工,日本人还要假装出一副慈善面孔,请僧侣诵经祈祷,最后每个死者用一公斤煤油点着木柴烧掉算完。
  春节时刻,难友们倍加思念家中亲人,背地里就商议逃跑。但是,在冰雪封地时逃跑会留下足迹,也跑不快,很容易被抓回来。到春季冰雪融化,矿场周围的电网就通了电,更难以逃跑了。有两个难友在想,若不逃跑,早晚也得折磨死,跑出去或许能找到条活路。他俩想趁冬季走,为了避免留下足迹,就从铁路上顺着走。两个难友,其中有一个姓刘的禹城人,就于一天夜里逃出矿场,顺铁道奔跑。那北海道的风雪扑到脸上,打得生疼,又睁不开眼,透不出气,能见度也只有20米,所以他俩走的并不快。当矿警发觉时,也不知他俩的去向,由于矿上人员少,他们没有去追。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矿业所长让矿警严密把守工棚绝不能因小失大。这一夜大伙也没睡好,第二天日本人又威吓了大家一番,也就算了事啦。
  两难友顺铁路往北跑,遇到车站绕道而过,有火车过路就躲避,艰难地走了半夜。眼看就要天亮了,两人合计:“咱俩穿着这身囚服,被人看见就得抓起来,咱得想办法换衣服。”他俩看见附近有个值班房,就壮着胆子过去,抓住值班员。值班员见是两个蓬头垢面的大汉就吓懵了,“嗷嗷”地呼喊。他俩先塞住值班员的嘴,然后脱下他的外衣,把他绑起来。又抓住另一睡觉的值班员,他俩一人换了一身标制服,穿上毡靴,就逃走了。
  两人换了衣服就大胆了,心想往北走或许能走出日本地,就能到关外了,日本人不是有很多在关外的吗?就是走不到关外,走到苏联也好,也许能转回家去。可是走了一天也没走到尽头,问路吧,又语言不通。一天没吃到东西,饿得实在难受。傍晚,他俩走进一个村子,想讨顿饭吃,村头一家门上挂着“军国之家”的牌子,标明这一家是在侵略战争中死亡的士兵家属。他们走进房门,在土间(日本贫民的外室无地板,是土地面,故称土间)听到室内一个妇女和孩子一边吃饭,一边讲话。他俩一人在外了望,一人进屋去讨饭。因为是穿着铁路标制服,那女人还不十分害怕。他俩不会说日语,只能打着手势说“米西米西”。那妇女给他俩各盛了一碗掺有马铃薯的米饭,这在日本称“菜饭”。当时日本人民也是粮食不足,同是侵略战争的受害者。他俩虽然没有吃饭,也不忍心再要了。因为这家只有妇女和孩子,不便久留,他俩就告辞走了。
  他俩没走多远,就遇见一个50多岁的老汉,即搭讪着想再讨些饭吃,老汉满口答应,把他俩领回家去,安排吃饭住宿。他俩吃完了饭,躺下还没睡着,就有两个警察持枪闯进来,不问青红皂白,就把他俩抓走了。原来他俩换衣服不久就被铁路当局发现,铁路沿线通过电话布置搜查两个穿铁路标制服的支那人。日本农村也通电话,那老汉就是该村的村长,所以村长一见到他俩,就知道是逃亡华工。他先把他俩稳住,然后通报了当地警察署。经警察署审讯,他俩被押解到扎幌厅(北海道首府)警察本部,以抢劫罪判处徒刑三年,被关进刑务所(大狱)。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德州文史》

《德州文史》第一辑共筛选了28篇史料,分设9个栏目。包括抗日英烈、、人物春秋、历史足音、血泪史痕、伪匪乡霸、名人轶事、史海钩沉、往事追怀、德州揽胜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程绍鲁
责任者
徐吉春
责任者
韩文渊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禹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