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 看今朝新湖商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城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682
颗粒名称: 忆往昔 看今朝新湖商贸
分类号: K295.2
页数: 16
页码: 50-65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德城区新湖街道办事处地处德城区中心忆往昔看今朝新湖商贸情况。
关键词: 德城区 新湖 商贸

内容

德城区新湖街道办事处地处德城区中心,紧靠运河东岸,津浦铁路穿境而过,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早在明、清时期,就形成了较发达的工商业。起初,由于生产关系等多种原因,辖区内产业结构多为工商不分,自产自销型,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逐渐分离出了一些专门从事流通行业的商家。
  商会 据民国二十四年(1935)李树德编修的《德县志》中有关商会的情况有如下记载:
  “商会于清末成立,初设之时以南门城关帝庙为会址。其组织形式为正副会长及文牍、会计、庶务等员,凡商号入会者皆为会员。民国十八年改为委员制,有执行委员、监察委员。于执行委员中推选主席一人,均任期二年,期满更迭。又有候补执行委员、候补监察委员为递补缺额之设。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在南门西空基建筑房舍为会址焉。”
  商会是各商号联合组织的一个群众团体,也是沟通政府与各商号之间的桥梁。成立之初,其组织宗旨及职责范围已无资料可查。但根据《商会法》之规定,商会之成立应以图谋工商业及对外贸易之发展,增进工商业之公共福利为宗旨,办理有利于发展工商业的有关事项。但事实证明,旧商会除调处各商号之间的业务纠纷之外,其主要任务是替政府和军队征集各商号应缴之各捐税。“七.七”事变后,商会逐渐成为敌伪掠夺我战略资源的帮凶;军警、宪特对商民敲诈勒索的爪牙,也是官僚、劣绅、特务、翻译们特设的娱乐场所。一些商号被特务、翻译敲诈时,即托他们为其说合调解,他们实际成了敌伪搜刮我商号的帮凶。在他们的控制下,旧商会完全背离了《商会法》的原则,根本起不到扶植工商业的作用。随着德县的解放,旧商会彻底垮台。
  钱庄 德州在清末民初的钱庄,只经营存放款业务,其对象主要是商号,也吸收城市居民的存款。市民急需贷款时,则必须有殷实铺保或凭房地契约作抵押。
  德州最早的钱庄是德州大寺街(今辖区内新生居委会德中街)东平王家出资于道光元年间开设的“日升恒”、“日升长”两家钱庄,到清朝末年停业。民国建立后,又出现过几家大钱庄,都出钱贴子,拿贴子到本号兑换银元、铜元等硬币。由于几家钱庄乱发钱贴子,无力兑现,在民国二十年(1931)前后钱贴子被禁止,这几家钱庄也随之停业。
  在日军占领德州期间,当时辖区内还有一家银号,名大隆银号,经理王英才,地址在德州南门里街路东,于1942年开业,到1945年停业。银号以存款业务为主,外埠汇兑为辅,由于德州南北交通便利,商业发展甚快,坐商与行商的成交多由“跑合的”(经纪人)介绍。这些人熟悉情况,了解行情,与当地商号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时在市场上起到一定的桥梁作用。跑合的成交一笔交易,一般由卖主付给百分之几的佣金,但买方需购紧俏商品时则由买方负担佣金。有时还“吃价”,但这种情况甚少。银号的业务还有汇兑,又分电汇、信汇、票汇三种,钱业大者与银行同,小者仅用票汇或代客商买卖汇票,汇水涨落不定,其手续费一千元需要五角。德州较早“跑合的”是容大银市的许永顺。容大银市开业于清朝光绪初年,经理许璞,地址设在德州喧哗角南路,东庆禅昌后院。开业之初,以熔化银子为业,即将散碎银子熔化后,铸成银锭子,多为当时的县衙及豪绅富户加工,从中收取手续费,同时经营零星银子的兑换业务。在1911年后,银元、铜元、制钱等硬币代替了银子成为市场流通的货币,其熔铸业务停止。许璞死后,其子许洪伶担任经理,其业务转为代人办理汇票和现金的兑换,即银钱业的“说合人”,从中收取佣金,由店员许永顺到各商号和货栈招揽业务,到1937年容大银市停业。
  1945年日军投降后,德州解放在即,一些较大的商号由于不了解我党的经济政策,多数将资金抽调至济南、天津等国民党占领区。从此德州的银钱业随着货栈业的改行也全部停业。因行商的大为减少,“跑合的”也随之失业。
  典当业 典当业是旧中国商业中的一种特殊行业,其经营的方式为零星抵押借款、周转社会金融,与银号周转工商业资金有同样效能,为当时民间“借贷”的一种金融行业。德州的典当,详情无从考察。据一些老人回忆,德州原有三家当铺。有一家在城里喧哗角北路西,业主是河北省吴桥县张家洼的张家。字号是“德恒当”,它的资金雄厚,经营持久,其所在之街道因而称为当铺街(现为新生街)。民国十四年(1925)军阀混战,德州驻军六十二团战败后,勾结土匪“八王爷”进攻德州,进城后大肆抢掠,较大商号被劫一空,“德恒当”亦损失严重。至民国二十年(1931)左右,该当铺重新改组,经理张瑞颖,字号改为“裕鲁当”,于1937年迁到喧哗角东路北。“七.七”事变爆发后,该当铺将贵重物品迁至济南,侵华日军占领德州后,该当铺被日军查封,于1938年7、8月间,将当铺剩余的抵押品卖于同新成百货店,德州旧典当业彻底结束了。现今辖区内有典当行一家,即位于解放北路与三八路交叉口处南侧的德兴典当行。
  商贸、市场 早在明永乐年间,德州城南门外及运河一带就先后形成了马市、羊市、柴市、绸缎市、线市、米市、锅市等集贸市场,在新湖街道办事处境内的有北小市粮食市场、米市、锅市。现今由于城市建设等原因都已不复存在。米市街即为现在的工农一居委会,锅市为现今的小锅市居委会。
  清朝时期,辖区内有过城隍庙庙会,于每年农历腊月举办一次,会期1个月。会间万商云集,竞相推销自己的商品。特别是卖年货的,打把式卖艺的,算卦相面的,更增添了庙会的热闹气氛。1928年,德县县政府将城隍庙辟为中山市场,城隍庙庙会至此消失。
  清末民初,辖区内零售中心市场有两处:一处是桥口街,该街傍临“九达天衢”坊,又是县城中心。州道县衙及官僚乡绅多住在城内,因而较大商号多集中于此;另一处是城隍庙中心市场。
  1928年,德县县政府将城隍庙辟为中心市场,将84间房屋租给40家商号,综合经营百货、绸缎布匹、鞋帽、文具、五金、首饰、刻字、印刷、饭馆、茶庄、理发、照相等业务,遂成为全县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市场。
  建国初期公私合营后,人民政府建设了一批平房式零售门市,其中1960年,百货公司租用原德州展览馆开设百货第一零售商店,综合经营百货、文具副食品、针织品、棉布、服装、鞋帽、五金、交电、化工等项目,是德州市第一家大型零售中心市场。1966年,展览馆被有关部门收回,百货一零在展览馆东侧新建门市部。
  1978年后,辖区内各种体制的批发市场日渐增多。1990年,先后建成胜利街农副产品、东方红旅馆纺织品、城隍庙工业品等近20处集贸市场。
  目前的三八西路商业街,即原城隍庙旧址,于1995年辟为步行商业街。以这条街为轴线,南侧有城隍庙小商品市场、东方红布匹批发市场、经纬家俱城,北侧有迎宾大市场,是鲁西北、冀东南最大的物资集散地。
  创一流业绩的迎宾大市场
  德州市迎宾大市场,地处辖区内光荣街、建设街、和平街三个街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交易活跃,知名度高,是市政府规划的十大便民市场之一,由新湖街道办事处投资4600万元,于2000年7月18日建成正式营业。
  迎宾大市场总占地面积35.5亩,总建筑面积3万M2,现有营业用房320套,大棚摊位400个,个体工商户800个,从业人员1500人,年交易额5亿元,实现各种税收250万元。
  市场开业以来,经济效益良好,名优品牌云集。许多客商纷纷在市场内建立办事处和直销网点,共引进百年糊涂酒、草原兴发等名优品牌80余个。(目前,市场内营业用房和经营摊位承租率已达到95%)。
  市场的繁荣稳定离不开优惠的政策和规范的管理。市场除对经营者的税赋及摊位租赁制定优惠政策外,还建立了物业、工商、治安队伍,从入场、安置、办证到日常管理实行一条龙规范扎口服务。并对市场内部分行划市,规划了农贸、水产、调料、酒水、副食品等经营区域,还对市场房屋进行统一定价、租赁,严禁乱收费、乱罚款、炒卖房产等不良现象,树立文明、整洁、规范的市场形象。
  2001年,办事处还将投资500万元,完成迎宾大市场三期工程,使迎宾大市场布局和规划更加合理完善。为把迎宾大市场建设成管理一流、设施一流、服务一流、效益一流的现代化市场进行不懈努力。
  蓬勃发展的城隍庙市场
  城隍庙市场位于德城区中心,座落于明朝末年古城隍庙原址。于1989年7月开始规划拆迁,至1990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市场为封闭式,阻燃玻璃钢瓦结构,经过十年的运行现已不能满足市场各个方面的需要,于1999年9月以来对城隍庙市场相继进行了改建、扩建一、二期工程,改建后的市场为框架式、全封闭结构,2000年8月城隍庙南区正式投入使用。营业面积2200M2,固定摊位4300个,经营房间190间。市场装有现代化监控系统和完整的通讯照明设备,配置齐全。该市场以批发零售小百货、小电器、小塑料制品、小针织、小文化用品等工业品为主,日交易额60万元,年交易额2.16亿元,日客流量平时2.5万人次,节假日3万人次。1993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市场,1995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市场并被定为全省规范化管理样板市场。由房管局投资1000万元改建的城隍庙西区已于2001年3月投入营业。由市财办投资2000万元的城隍庙北市场,将于2001年8月投入营业。西市场增加营业面积4090M2,北市场将增加营业面积4100M2。城隍庙市场将以优质的服务、规范化的管理笑迎八方来客。
  现在的城隍庙批发市场一派繁荣景象,购、销两旺,市场辐射二十余个邻近县、市及河北省等周边地区。城隍庙市场大力推行市场巡查制,通过实行市场巡查制规范了市场的交易秩序,净化了交易环境。
  市场在加大执法力度的同时,提高了管理水平,在服务上下功夫,想经营户所想,急经营户所急,处处想在经营户之前,充分让经营户体会到在市场内能够放心、安心的经营,使经营者感到市场就是自己的“家”。
  市场设立了消费者投诉台,当消费者在购物遇到麻烦时,能够及时有效的解决,最终使消费者满意。州城人民也更加希望城隍庙市场在不断完善和规范中走向繁荣、兴旺。
  东方红布匹批发市场的演变
  昔日经营惨淡的一家小型旅馆,如今已发展成为占地50余亩,容纳客户1100余家,从业人员达4000余人的鲁西北最大的专业性布匹批发市场。商品辐射河南、河北、东北、内蒙及周边县市。年交易额达10多亿元,上缴税费100多万元。
  德州市东方红布匹批发市场(原东方红旅馆)位于市区商业中心的东方红路西段,位置优越、交通便利。1989年,隶属德州市饮食服务公司的东方红旅馆有职工80多人、床铺156个。当时德州共有旅馆101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东方红旅馆在经营上陷入了困境,每月只能完成65%的营业额。然而,城隍庙市场的建设开发,给东方红旅馆带来了生机,从此跨出了由旅馆改市场的第一步。当时,德州市对外招商,使浙江、温州、江苏、河北等地的个体私营大户到城隍庙市场经营。经过市个体劳动者协会牵线搭桥,他们住在东方红旅馆。几个搞布匹经营的个体户,在此承包房间居住,逐步形成了小型布匹批发市场。它的形式,启发了旅馆管理层。东方红旅馆决定把经营方向由经营食宿转向市场开发,经过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在市个体劳动者协会协调支持下,终于使布匹批发市场有了合法地位。就这样,东方红布匹批发市场的第一个名称——德州市个体劳协服务中心就这样诞生了。
  1991年,德州市个体劳动服务中心加快了招商进度。黑龙江、浙江、内蒙等地的客商纷纷看好这里。不仅因为东方红旅馆西临火车站、南临汽车站,交通四通八达,而且该旅馆上宿下营的条件得天独厚。于是他们纷纷入驻,开始了初期的创业生涯。
  随着布匹批发生意的日渐红火,东方红市场的营业面积由原来的3000平方米增至1996年的5000平方米,整个东方红旅馆所有的房间及仓库、后院、西院平房被客商订购一空,而要求预订摊位的客商仍源源不断。此时,东方红布匹批发市场已初具规模,并更名为“德州市纺织品批发中心”。随着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高,旅馆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有了大的转变。于是,他们抓住机遇,于1996年提出了扩建东方红布匹市场的申请。在上级领导的大力关怀与支持下,申请报告于1997年被正式批复。他们采取自筹与贷款集资相结合,投资380万元,拆迁面积4.62亩,建成了面积2000M2、可容纳客户110家的东方红新区市场,房间摊位在建设之前就被抢购一空。1998年8、9月又投资30万元,改造了原红旗旅馆的房间,从东方红市场客户内和光明街市场又招商80余家搞布匹批发,并于10月8日正式营业,经营状况良好,从而在全市闯出了一条旅馆改建市场的新路子。
  为了培育市场、广引客户,市、区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市场管理层还积极与有关部门配合,规范健全了各种设施,广播喇叭,消防器材,专业银行,保安、卫生室、美发厅、小卖部、浴室、餐厅、台球厅,一应俱全。市场内还设立了货物专业运输队,与外地市场托运处联营,凡是进入德州的布匹,均由市场托运处运输搬运,为客商提供了理想的经营环境。
  东方红布匹市场的成功运作,带动了市场两侧商业企业的发展。随着东方红市场名声的扩大、市场生意的红火,市医药部门于1995年借助东方红市场优势,审时度势,转轨经营,腾出闲散房屋,开拓了布匹经营的项目,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单位于1998年再次将平房仓库完全拆除,建成了近5000平方米的东方红东区市场。市五金站、商业局也同样借助东方红市场的优势共建了东方红布匹西区市场。市场建成后,与市场配套服务的餐饮、运输、旅馆等服务行业随之兴起,从业人员近万人,从而为社会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解决了部分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
  东方红布匹批发市场的发展、繁荣不失为“三产兴城”的有力典范。以科学的管理为依托,必将更快更好的发展,为辖区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经纬家俱城
  经纬家俱城位于德城区市场西街5号,隶属于德州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是一家集家俱批发、零售为一体的专业大型家俱商场。经纬家俱城东连城隍庙小商品市场、西接东方红布匹批发市场,所处地域为德城区最繁华的商业经营区域,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历来是商家必争之地。
  经纬家俱城的前身是1996年11月建成开业的西市街纺织品市场。1998年3月根据德州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城隍庙以西工贸市场的指示精神,决定对原纺织品市场进行拆迁、改建。1998年7月底原纺织市场完成拆迁任务,8月份经纬家俱城正式动工兴建。经过200多名建筑施工人员的连续三个月的奋战,于1998年11月底顺利完成了一期工程的建设。经纬家俱城占地面积7300M2,规划建筑面积10000M2,已建成投入使用的一期工程建筑面积5000M2,总投资300万元,是目前鲁西北地区单层营业面积最大的家俱商场。
  经纬家俱城一期工程建成后,于1998年12月16日正式营业。开业伊始,经纬家俱城就确立了“以中档产品为主,高低档产品为辅”的总体经营思路,坚持质优价廉的经营方针,注重开发广大工薪层消费市场,并取得很大成功。1999年,经纬家俱城在德州家俱流通业界率先推行了“统一服装、统一挂牌、统一收款”的三统一制度,制定了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标准,并全面推行顾客购物全程服务,初步实现了管理的规范化和服务的标准化。经过一年多的经营运作,1999年共引进家具经营客户60余户,当年实现销售总额1500万元,同时解决了100余名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进入2000年,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家俱流通市场,经纬家俱城在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方面又迈出新步伐。在硬件建设方面,先后投资30余万元进行了院内路面硬化、大厅玻璃钢顶棚改造、大厅内部装修等工程,全面改善了家俱城购物环境。在软件建设方面,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先后完善制定了《经纬家俱城管理规章》、《经纬家俱城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经纬家俱城文明服务规范》等十几个管理制度,全面实现了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积极引导广大营业员牢固树立“顾客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深入开展了文明服务岗位创建活动,涌现出一批文明服务标兵,由此全面树立了经纬家俱城良好的外部形象。同时,为广大顾客开通了质量和服务投诉热线,并实行了首问负责制和第一人接待制。针对家俱质量及售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如出现质量问题,三个月内包换,一年之内无偿保修;所售商品一律免费送货上门,按要求摆放到位。2000年,经纬家俱城的知名度迅速扩大,信誉度不断提高,已成为德城区乃至鲁西北地区较具影响力的家俱商场。2000年,经纬家俱城实现家俱销售额2000多万元,共安排了140余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充分发挥了再就业中心的吸附安置功能,减轻了社会负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经纬家俱城现拥有入场经营客户80余家,来自济南、淄博、天津、石家庄、北京、广东等地的三十多家名牌厂家已入驻经营,其中包括济南宗氏家俱、餐厅家俱、淄博凤阳家俱、浙江花为媒家俱和北京京通家俱等国内知名品牌,初步实现了“名店引名品、名品进名店”的经营战略目标。经纬家俱城经营种类齐全,经营范围涉及卧房家俱,办公家俱、客厅家俱、厨房家俱、儿童家俱六大系列三千多个品种,是目前鲁西北地区经营品种最全、知名度最高的家俱商场之一。
  面对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经纬家俱城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了“严格管理、热情服务、稳定发展、争创一流”的总体工作思路和要求。按照这个总体思路,2001年经纬家俱城将进一步加强管理,加强服务。重点做好服务这篇大文章,力求稳定发展,并继续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知识出处

德城文史

《德城文史》

本书记述的是新湖街道办事处位于德州市德城区西北部,地处鲁西北冀鲁交界处,为德州旧城区的全部。东依德城区东地街道办事处,西与运河街道办事处隔河相望,南接新华街道办事处,北与天衢街道办事处接壤。辖区南北最大纵距3.75公里,东西最大横距2.75公里,总面积10.3平方公里,人口74519人。

阅读

相关人物

刘艳
责任者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