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历程 光辉的篇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城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681
颗粒名称: 艰难的历程 光辉的篇章
分类号: K295.2
页数: 37
页码: 13-49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德州市新湖街道办事处艰难的历程光辉的篇章情况包括典当业、商贸、市场、创一流业绩的迎宾大市场、蓬勃发展的城隍庙市场等。
关键词: 德州市 艰难 历程

内容

江泽民总书记在《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的信》中指出:“学习理论要同了解历史实践、总结历史经验结合起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是一部蕴含和体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活生生的教科书。”
  新中国成立前后,新湖街道办事处党组织的建设与发展,是在中共德州市委、德城区委领导下带领辖区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奋发图强,艰苦创业,进行艰难的探索,创造辉煌业绩的历史。了解和总结其历史,对资政、育人、存史都具有重要意义。
  党组织的建设与发展
  德州市党的早期活动始于1926年,但由于德州为鲁西北反动势力聚集地,党组织始终未能建立。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敌后抗日武装根据地的建立,党组织得到较快发展。1941年,中共德县工作委员会成立。1942年,中共德州敌占区工作委员会成立。1946年1月正式成立了中共德州市委员会。
  德州解放后,中共德州市地方组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保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核心。
  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1926年,共产党员王凤歧受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派遣来德州,以博文中学教员的身份宣传进步思想,介绍进步书刊,以唤醒民众,声援北伐革命。1933年,共产党员王力全利用仓廒小学校长的身份,在博文学小、师范讲习所秘密组织读书会,编印《南风周刊》,宣传马列主义和抗日救国道理。1941年夏,共产党员张大中秘密发展德县中学进步学生参加民族解放抗日先锋队,投身抗日救国运动。期间,皆因白色恐怖严重,党组织始终未得建立。
  1941年10月,经中共冀鲁边二地委批准,中共德县工作委员会成立。1942年初,中共冀鲁边二地委决定,将共产党员、平北县(今平原县)各救会主任刘子光调来德州,任德县工委宣传部长兼七区区委书记。同年9月,刘子光利用同学关系,团结教育有志青年,将魏国光、吕子诚、徐晓峰吸收入党,并在县城东土桥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刘子光任书记。
  1943年9月,为加强敌占区党的工作,冀鲁边二地委决定成立中共德州敌占区工作委员会,书记刘子光,委员魏国光、徐晓峰,工委驻土桥一带。1944年1月,中共渤海区党委成立,敌占区工委改属渤海区二地委。
  中共原丰华街道办事处和建设街道办事处地方党组织活动始于抗日战争后期,党在辖区内的革命斗争首先在店员和手工业者中发展。1944年,上级党组织派遣张佃俊同志来辖区进行党的地下秘密组织活动。张佃俊以拉洋车、当店员为掩护,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政策,分化瓦解敌军,发动组织手工业者和店员同日伪军、奸商、恶霸作斗争。1946年德州解放前夕,金凤阁同志受上级党组织委派,与张佃俊单线联系,协助张佃俊做党的工作,秘密发展党员12名;发动群众除奸、防特,为党提供敌军情报,为德州城的解放做出了很大贡献。
  德州解放后,党组织由秘密转为公开。新建立的中共德州市委迁入城内,改属渤海区二地委,同时增设一、二、三、四区党委。原建设街道办事处分属于一、二区范围内,一区区委书记武善敬、二区区委书记张佃俊;原丰华街道办事处分属一、二、四区,四区区委书记张学文,后由孙朴任职。
  1947年10月,各区党委又合并为商业区、桥口区、城关区党委,原建设街道办事处属城关区党委。此时,在街道居民中已发展党员31名,建立了5个党小组,直属区党委领导。原丰华街道办事处分属城关区、桥口区,并建立3个党小组,发展党员12名。城区区委书记张佃俊,副书记武善敬,桥口区区委书记范书金。
  1948年9月,各区党委撤销,改设5镇党总支。1949年12月初,市委决定公开党的基层支部。1950年5月,德州市委撤销,改设城关区委,所辖基层组织未变。1954年6月,各镇党总支撤销,改设6个居委会党总支。1956年3月,德州地委撤销,市委改属聊城地委,并将6个居委会合并为4个街道办事处,建立了党总支。原建设街道办事处分属于一(丰华)、二(南门东)办事处范围;原丰华街道办事处分一(丰华)、四(金城)办事处范围。第一(丰华)办事处党总支书记卢希荣(女)、马海岭、王万福;第二(南门东)办事处党总支书记赵玉潭,副书记程淑兰;第四(金城)办事处党总支书记陈友诚、张俊田(1959年离职)许长岭(女,1959年任职),副书记解国强、王桂香(女)、张均(女,1957年10月离职)。
  1960年5月,在农村人民公社化的推动下,市内将四个办事处合并为两个人民公社,即花园人民公社、旧城人民公社,并成立公社党委,原建设街道办事处、丰华街道办事处分属旧城人民社会范围。旧城人民公社党委书记傅文达(1961年3月离职)、康连雨(1961年3月任职);副书记许长岭(女)、郑家亮。1963年3月,市内两个人民公社因规模太大划分为4个公社,即:花园公社、胜利公社、旧城公社、金城公社,撤销原公社党委,各公社建立了党总支委员会。原丰华街道办事处分属旧城、金城公社,建设街道办事处属旧城公社。金城公社党总支书记刘连泉(女);旧城公社党总支书记翟德新。
  1966年9月,旧城、金城、花园、胜利四个人民公社分别改称红卫、红星、向阳、东风人民公社。1968年各公社建立了革委会,取代了公社党委职权。1970年1月,各公社革委会建立了党的核心领导小组。1971年5月,又陆续恢复建立党委。1976年4月,新建一个四新人民公社,同时建立了中共德州市四新人民公社委员会。1966年9月至1976年10月,此期间,原建设街道办事处是为红卫人民公社,原丰华街道办事处是为红星人民公社。
  红卫人民公社
  党委书记:刘兆水(1969年11月离职)
  刘兆超(1971年5月任职)
  副书记:赵明忠(1971年5月任职)
  薛玉玺(1972年11月任职)
  李恩实(1973年11月任职)
  王春兰(女,1975年7月任职)
  杨希荣(1975年7月任职)
  红星人民公社
  党委书记:张金旭(1967年2月离职)
  陈瑞祥(1971年5月至1972年5月)
  王殿顺(1972年5月任职)
  副书记:郭秀芹(女,1971年4月任职)
  田新海(1971年5月任职)
  吕长岭(女,1975年5月任职)
  1977年至1984年,在此期间中,于1980年12月红卫公社改为建设街道办事处;红星公社改为丰华街道办事处。随之,市委决定将公社党委改为街道办事处党委。
  红卫人民公社
  党委书记:刘兆超(1976年12月离职)
  杨希荣(1977年4月任职)
  副书记:李恩实、赵明忠、张学岭
  刘观众(1978年1月任职)
  建设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杨希荣(1984年5月离职
  )董玉奎(1984年5月至8月)
  副书记:李恩实(1984年5月离职)
  赵明忠(1984年5月离职)
  张学岭(1984年5月离职)
  刘观众(1984年5月离职)
  杨子秋(1984年5月任职)
  张武杰(1984年5月任职)
  红星人民公社
  党委书记:王殿顺(1978年11月离职)
  张述茂(1980年4月任职)
  副书记:郭秀芹(女)、田新海
  吕长岭(女,1977年12月离职)
  邢宝升(1977年3月至1980年5月)
  刘登豹(1980年4月任职)郑吉彬(1980年4月任职)
  丰华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张述茂(1984年5月离职)刘登豹(1984年5月至1987年4月)齐玉柱(1987年4月任职)
  副书记:刘登豹(1984年5月离职)郑吉彬(1984年5月离职)郭秀芹(女,1987年5月离职)李凤芹(女,1987年6月任职)
  1990年3月10日至12日,中共德州市第十次代表大会在市委礼堂召开。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要求,十届市委把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摆到重要位置,坚持党中央提出的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对干部实行动态管理,使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部脱颖而出。1993年初,市委对市直各部、委、办、局及街道办事处的领导班子成员作了较大调整。
  建设街道办事处党委
  党委书记:王树瑜(1988年2月至1992年11月)任爱国(1992年11月至1993年7月)李文勤(女,1993年7月任职)
  副书记:张书杰(1991年5月任职)杨子秋(1990年5月离职)李凤芹(女,1990年5月至1993年3月)侯学臣(1991年5月至1992年11月)范素云(女,1991年11月至1992年11月)吴建新(1992年11月至1993年7月)杨文明(1993年3月任职)董连水(1993年7月至1994年11月)
  丰华街道办事处党委
  党委书记:齐玉柱(1993年11月离职)赵清华(1993年11月任职)
  副书记:王笃祥(挂职,1990年4月离职)李凤芹(女,1990年4月离职)韩立功(1991年8月离职)于克来(1990年5月至1992年10月)伍新天(1991年8月至1993年7月)王玉兰(女,1991年11月至1993年5月)阎恩贤(1992年10月至1993年2月)翟建国(1992年11月至1993年3月)
  郁希宽(1993年3月任职)王志(1993年8月任职)董连水(1994年11月任职)
  1994年12月17日,国务院下达了《关于同意山东省撤销德州地区设立地级德州市批复》,批复决定:撤销德州地区,设立地级德州市;撤销县级德州市,设立德城区,行政区域和驻地不变。据此,1995年2月15日,中共德州地委决定撤销县级“中共德州市委员会”,成立“中共德州市德城区委员会”。随之,德城区对所属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进行调整。
  建设街道办事处党委
  党委书记:李文勤(女,1993年7月至2000年6月)
  副书记:王连奎(1994年12月至1995年8月)盖学金(1995年6月至1998年2月)贾毅明(1995年8月至2000年6月)张国庆(1995年11月至2000年6月)谢连增(1998年2月至2000年6月)刘金华(1998年12月至2000年6月)
  丰华街道办事处党委
  党委书记:赵清华(1993年11月至1995年11月)
  夏福庆(1995年11月至1998年12月)王怀勇(1998年12月至2000年6月)
  副书记:王志(1993年8月至1998年12月)董连水(1994年11月至1995年11月)吴海霞(女,1995年11月至1998年12月)赵永起(1996年12月至2000年6月)毕宜成(1998年12月至2000年6月)徐玉军(1998年12月至2000年6月)任刚(1998年12月至2000年6月)
  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和奔小康步伐,中共德城区委、德城区人民政府,根据省、市委、政府的总体要求,以及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德城区部分乡镇、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划方案批复,将德城区1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调整为3镇2乡5个街道办事处,据此,原建设街道办事处、丰华街道办事处调整合并为德城区新湖街道办事处,随之,对新湖街道办事处党委班子进行了调整。
  新湖街道办事处党委
  党委书记:吴建新(2000年6月任职)
  副书记:毕宜成(2000年6月任职)
  贾毅明(2000年6月任职)
  赵永起(2000年6月任职)
  谢连增(2000年6月任职)
  刘金华(2000年6月任职)
  任刚(2000年6月任职)
  徐玉军(2000年6月任职)
  党组织的主要活动。中共原丰华街道办事处和建设街道办事处地方党组织活动始于抗日战争后期,党在辖区内的革命首先在店员和手工业者中开展。1944年,上级党组织派遣张佃俊同志来辖区进行党的地下秘密组织活动。张佃俊以拉洋车、当店员为掩护,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政策,发动组织手工业者和店员同日伪军、恶霸作斗争。1946年德州解放前夕,金凤阁同志受上级党组织委派,协助张佃俊做党的工作,秘密发展党员,发动群众除奸、防特,为党组织提供敌军情报,为德州城的解放做了大量工作。
  德州解放后,市委机关迁入城内,党组织由秘密转为公开,召开了德州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德州市民主政府,增设了一、二、三、四区党委,原建设街道办事处、丰华街道办事处分属一、二、四区。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人民积极开展参军支前活动,建设与丰华街道办事处辖区内有177名青年应征入伍,为支前做军鞋、军袜、慰问袋5168件。同期,辖区党组织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大力扶持私人资本,发展工商业、文教卫生及社会福利事业。有力支援了全国的解放战争。此时,党的组织也有了较大发展,青年、妇女、民兵、工会等群众组织也相继建立起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任务发生了根本变化。新的任务给党的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形势的需要,中共德州市委领导全市各级党组织,进行了整党运动,并对党员和干部逐个进行了审查。通过整党,全辖区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抗美援朝运动于1950年10月展开,辖区党组织首先在全区广泛进行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1951年6月,抗美援朝运动达到高潮,通过开展签订爱国公约和义务捐献活动,原建设街道办事处、丰华街道办事处辖区共捐款28220元(旧人民币),有35名青年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1年12月和1952年2月,辖区根据市委的部署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和反行贿、反偷税、反盗窃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三反”和“五反,,运动分别于1957年5月、1952年8月结束。“五反”“五反”运动的开展,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树立了廉洁朴素的工作风尚,打击不法行为,巩固了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的组织建设主要是稳定党员队伍,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的战斗力。为此,辖区党组织加强了对党员的思想教育,全辖区党员的社会主义觉悟显著提高,党的领导力量进一步加强。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运动波及德州,各级党组织一度陷入瘫痪,党员被迫停止组织生活。1967年,大上海“一月风暴”的影响下,德州市各群众组织联合夺了市委、市人委的权,1968年6月,经山东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了德州市革命委员会。原建设街道办事处(原红卫公社),丰华街道办事处(原红星公社)也相继成立了革命委员会。1969年11月,开始在各级革命委员会内陆续建立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并进行整党建党。因这次整党建党是在“左”的影响下进行的,所以未收到好的效果。1971年3月,红卫公社、红星公社党的核心小组撤销,经党员大会选举,经上级党组织批准,成立了公社党委。
  1976年,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时期,辖区内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及时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轨道上来,坚决而积极地实行拨乱反正,清除“左”的错误影响,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党的各项政策。1985年以后,按照中央的决定,全面进行了市、乡、村三级整党,各级党组织较好地完成了“统一思想,整顿工作,加强纪律,纯洁组织”的任务。党的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吸收了一大批优秀知识分子入党。到1992年底,原建设街道办事处与丰华街道办事处共有党员156名。
  1995年2月15日,中共德州地委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山东撤销德州城区设立地级德州市的批复》,决定撤销县级“中共德州市委员会”,成立“中共德州市德城区委员会”。随之,德城区对所属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党组织进行了调整。原建设街道办事处、丰华街道办事处党委,面对市改区后的困难局面,带领辖区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大、十五大精神,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群众,积极地转变观念,艰苦创业,顽强拼搏,扎实工作,使辖区内两个文明建设取得新的成就。
  2000年6月,中共德城区委、德城区人民政府,根据省、市委、政府的总体要求,以及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德城区部分乡镇、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划方案的批复,将德城区1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调整为3镇2乡5个街道办事处。据此,原建设街道办事处、丰华街道办事处调整合并为德城区新湖街道办事处,同时,对新湖街道办事处党委进行了调整。区划调整以后,办事处党委按照“新机构、新班子、新措施、新业绩、开好局、起好步”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关于实践“三个代表”,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决议》精神,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有效途径。建立了以街道办事处党委为核心,以居委会党支部为基础,以党员干部为主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健全了党委议事规则、民主评议党员、民主生活会、廉洁勤政、干部诫勉、离任审计、党政成员包街道等制度,健全完善了党委集体领导下的领导成员分工负责制。强化对党员和基层支部的教育与管理,注意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不断发展新党员。截止2000年底,全辖区内有基层支部45个,有党员595名,街道办事处党委及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加强。针对行政区划以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街道办事处党委确立了“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贸,突出抓骨干,关键抓投入”的工作思路,抽调精兵强将,强化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全处上下形成了经济发展的巨大合力,开创了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可喜局面。到2000年底,全辖区共实现地方财政收入955万元,比上年增长26%;组建了个体民营企业工会联合会,个体工商户达到6255户,民营企业达到202家,从业人员达到16392人,实现营业收入73625万元,上交税金1338万元。外经外贸越上新台阶,2000年合同利用外资81.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6%;实际利用外资56.75万美元,增长38%;合同利用区外境内资金18120万元,增长27%;实际利用区外境内资金15840万元,增长31.5%;园区建设有新突破,组建了丰华经济园有限责任公司,先后投资350万元,征地116.2亩,工业园初具规模。“一把手工程”创出新业绩,2000年,全处工业上交税金260.1万元,比上年增长43.2%;实现利税316.2万元,增长25.4%;完成工业投入7822万元,增长28.6%;实现工业增加值1342万元,增长56%。市场建设管理又有新飞跃,到2000年底,全辖区市场达到17处,实现市场建设投资6609万元,比上年增长33.4%,商品交易额62278万元,增长27.8%,上交税金355.4万元,增长24%。全辖区房地产开发项目已达7个,当年实现投资6473万元,开发建设面积达到11万平方米,实现税金140万元。
  新湖街道办事处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曲折过程,她每前进一步,都是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带领全辖区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结果。目前办事处党委正在中共德城区委的领导下,带领辖区人民,齐心协力,勇于改革,艰苦创业,励精图治,为振兴辖区经济,为开创办事处两个文明建设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政权建设
  概述
  清朝末期,德州地方行政机构为德州州署,德州州署总揽地方行政、司法权力。民国初期,德州州署改为德县县公署。1931年,县政府推行乡镇自治,将区以下街市满百户以上者编为镇,村庄满百户以上者编为乡(不满百户者合数村为一乡),乡镇以下25户为闾,5户为邻。全县9区共编31镇229乡,各设区公所、镇公所、乡公所及区长、镇长、乡长、闾长、邻长。1934年12月裁撤区公所及区长,形成县乡镇闾邻之制。日伪时期,行政区划仍沿旧制,德县全境共分9区,各设伪区公所。城内为一区,区公所辖8镇,镇下为街,街下为保甲。伪区公所及所辖街分别设伪区长、伪镇长、伪街长和伪保甲长。
  1946年6月11日,德州解放。6月29日,德州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会议选举了德州市行政委员会,成立了德州市民主政府,通过了德州市民主政府施政纲领。1946年7月2日,市行政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例会,决定于7月5日在城区内4区成立区公所,区公所设正副区长,辖各村、街。原建设街道办事处分属于一、二区范围内;原丰华街道办事处分属一、二、四区。1947年10月,城区各区合并为商业区、桥口区、城关区,原建设街道办事处属城关区,原丰华街道办事处分属城关区和桥口区。1948年9月撤销各区建署,改设镇,镇设正副镇长。1954年6月,镇改居委会,居委会设正副主任。1956年3月,德州地区撤销,德州市改属聊城地区,并将市内6个居委会合并为4个街道办事处,原建设街道办事处分属于一(丰华)、二(南门东)办事处范围;原丰华街道办事处分属一(丰华)、四(金城)办事处范围。1960年5月,在农村人民公社化的推动下,市内将4个办事处合并为花园人民公社和旧城人民公社,原建设街道办事处、丰华街道办事处属旧城人民公社范围。1963年3月,花园、旧城两个人民公社划分为花园、旧城、胜利、金城4个人民公社,原建设街道办事处属旧城人民公社,原丰华街道办事处分属旧城、金城两个公社。1966年9月,旧城、金城、花园、胜利4个人民公社分别改称红卫、红星、向阳、东风人民公社。
  自新中国成立后到1966年,原建设街道办事处与原丰华街道办事处辖区人民在市人民政府的带领下,顺利地进行了土地改革,发展生产,恢复经济;开展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三反五反运动;完成了对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有计划地、全面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但是,由于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扩大化,1958年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以及1959年的“反右倾”、“拔白旗”,出现了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加上1960年的严重自然灾害,使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损伤。尽管如此,从1949年到1966年的17年中,德州市以及办事处辖区内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仍然取得很大成就。
  1966年6月,全国掀起了“文化大革命”运动。市内各公社辖区学校成立了红卫兵组织,后发展到工厂企业,并成立了各种战斗队。9月,市区旧城、金城、花园、胜利4个人民公社分别改称红卫、红星、向阳、东风人民公社。1976年1月,受上海“一月风暴”的影响,红星公社(原丰华街道办事处)、红卫公社(原建设街道办事处)“革命造反派”组织,相继夺了公社党政大权,并成立了老、中、青三结合的公社革命委员会。至此,德州市的各级政权系统组织机构遭到严重的冲击和破坏,领导人被迫停止工作。1968年6月6日,经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正式成立了由干部、群众代表和解放军代表组成的山东省德州市革命委员会,取代了市人民委员会的职权。接着,全市各个公社相继成立了新的革命委员会,其组织形式一直延续到1980年。
  1976年10月,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历经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结束。1978年党中央召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各公社辖区人民认真贯彻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逐步解决了干部、职工、群众在十年动乱中形成的混乱思想,使党的中心工作和企业的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此期间,辖区党政领导班子带领辖区人民认真贯彻中央“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等一系列方针和政策,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开始突破旧有的僵化的经济体制。积极的执行《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围绕增加企业活力这个中心环节,积极搞活流通,研究并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商业开始打破独家经营的局面,建立起多形式、多成份、多渠道的新体制。此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金融、物价等方面,也从实际出发,进行同步改革。经济体制的改革,冲破了僵化体制的束缚,促进了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城市的综合功能作用得到发挥。
  1980年5月,德州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的规定和中央、省有关指示,实行市级直接选举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市级人民政府,加强地方政权建设,同月召开了德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会上正式决定撤销德州市革命委员会,恢复德州市人民政府,同时撤销各公社革命委员会,恢复公社管理委员会。1980年12月,根据上级指示,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向阳公社改为马市街道办事处,东风公社改为盐店口街道办事处,红卫公社改为建设街道办事处,红星公社改为丰华街道办事处,四新公社改为东地街道办事处。
  在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中,建设街道办事处、丰化街道办事处的党政领导班子,始终把学习贯彻邓小平南巡讲话、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四大、十五大精神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各项工作。积极地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使辖区内的经济建设超常规、跳跃式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进入九十年代,辖区人民在上级的领导下,认真的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团结一致负重奋起,顽强拼搏,深化政策,在组织建设、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辖区内的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事业进步,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大好局面。1994年原建设街道办事处完成工业产值8600万元,其中,处办企业完成产值3700万元,完成销售收入19000万元,实现利税1500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入2005万元。原丰华街道办事处完成居办以上工业总产值15914万元;实现企业总投入2099万元;实现利税181.4万元;实现固定资产投入2000多万元。
  1995年2月15日,中共德州地委根据上级有关指示决定撤销县级“中共德州市委员会”、“德州市人民政府”,成立“中共德州市德城区委员会”、“德州市德城区人民政府”,随之,德城区对所属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进行了调整。面对改区后的新问题、新情况,原建设街道办事处和丰华街道办事处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文明一起抓”的工作方针,并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以工业为基础,市场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为重点,快速发展民营经济为突破口,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强化实施“外向带动”和“科技兴处”战略,推动了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健康的发展。1999年,原丰华街道办事处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88万元;固定资产投入9860万元;处办企业产值1100万元;销售收入1080万元。民营企业发展到95家;个体工商户达到2460户,从业人员4200多人。原建设街道办事处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67万元,固定资产投入近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3621万元,实现利税2484万元;民营企业发展到89家,个体工商户达到3540户,从业人员6691人。两个办事处辖区内的计划生育、社区服务、创建文明城市等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全区的前列。
  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和奔小康步伐,中共德城区委、德城区人民政府,根据省、市委、政府的总体要求,于2000年6月,将德城区15个乡镇、办事处调整为3镇2乡5个街道办事处,据此,原建设街道办事处、丰华街道办事处调整合并为德城区新湖街道办事处。针对行政区划后出现的新情况,办事处党、政领导班子,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这个主题,紧紧围绕“财政增收、企业增效、职工收入增加”这个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地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全面实践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团结带领全处干部职工,振奋精神抢机遇,自我加压求发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开创了两个文明建设欣欣向荣、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可喜局面。
  政权机构
  1946年7月2日,德州市行政委员会在崇德小学召开第一次例会。会议决定7月5日成立一、二、三、四区公所。原建设街道办事处分属一、二区范围;原丰华街道办事处分属一、二、四区范围。1947年3月将一、二区合并为城区,三区改称商业区,四区改称桥口区。1948年9月,城区、商业区、桥口区撤销。原建设街道办事处属城区,原丰华街道办事处分属城区、桥口区。
  1946年7月至1947年3月
  第一区公所
  区长:陈桂堂 副区长:杨云山 陈捷
  第二区公所
  区长:(无)副区长:董成之
  第四区公所
  区长:蒲春和 副区长:武善敬 李金田
  1947年3月到1948年9月
  城区区公所
  区长:陈桂堂 副区长:陈 捷 石连珍
  桥口区区公所
  区长:蒲春和 副区长:李金田 潘尚朴(1948年1月离职)王朝元(1948年1月任职)
  1951年,城内有五个镇,是年将吴桥县的桑园镇划归德州市,1953年6月,城内五个镇划为十个居委会。1954年5月将十个居委会合并为六个居委会,同年将桑园镇划归吴桥县。1956年4月,城内六个居委会改为四个街道办事处。原建设街道办事处分属一(丰华)、四(南门东)办事处;原丰华街道办事处分属一(丰华)、四(金城)办事处。1960年5月4个街道办事处又改为花园人民公社和旧城人民公社。1963年3月城内两个人民公社划分为花园、旧城、胜利、金城4个人民公社。1960年,原建设街道办事处、丰华街道办事处属旧城人民公社,1963年,原建设街道办事处属旧城人民公社,原丰华街道办事处分属旧城、金城人民公社。
  1956年至1960年6月
  第一(丰华)办事处
  主任:金凤阁 卢希荣 张恩泉
  第二(南门东)办事处
  主任:黄宝文
  第四(金城)办事处
  主任:陈友诚 韩宝璋 张均(女)马麟祥 徐梦德 董少华
  1960年5月至1963年3月
  旧城人民公社
  社长 傅文达 翟德新
  副社长 卢希荣 郑吉彬 孙洪吉 胡继英
  1963年3月至1966年9月
  金城人民公社
  社长:金凤阁
  副社长:陶云奇(女) 张新明(女) 张之汉
  旧城人民公社
  社长:石连珍(女)
  副社长:胡继英(女) 赵明忠 赵艾荣(女)王秀珍(女)
  1966年9月,旧城、金城、花园、胜利4个人民公社分别改称红卫、红星、向阳、东风人民公社,1968年各公社建立了革委会。1966年9月至1976年10月,原建设街道办事处是为红卫人民公社,原丰华街道办事处是为红星人民公社。
  1968年6月至1976年10月
  红卫人民公社革委会
  主任:刘兆水 张金旭 刘兆超
  副主任:王秀珍(女) 常桂圣 薛玉玺 赵艾荣(女) 邢宝升 杨希荣 翟德新 王春兰(女)
  红星人民公社革委会
  主任:张金旭 陈瑞祥 王殿顺
  副主任:张述茂 张之汉 王殿顺 郭秀芹(女)
  1976年10月至1987年10月,在此期间中,于1980年12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将红卫公社改为建设街道办事处,红星公社改为丰华街道办事处。
  1976年10月至1980年12月
  红卫公社革委会
  主任:刘兆超 杨希荣
  副主任:薛玉玺 杨希荣 赵艾荣(女) 邢宝升 刘观众 李恩实 赵明忠
  红星公社革委会
  主任:王殿顺 张述茂 刘登豹
  副主任:张之汉 邢宝升 田新海 金凤阁 石仲琴(女)孙元录
  1980年12月至1987年10月
  建设街道办事处
  主任:李恩实 张武杰
  副主任:赵明忠 刘观众 赵艾荣(女)赵玉荣(女) 路洪新
  丰华街道办事处
  主任:刘登豹 韩立功
  副主任:张之汉 田新海 金风阁 石仲琴(女) 孙元录 陈凤岐 赵月荣(女) 周淑德 孙庆华(女)
  为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经济,1987年以来,德州市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在机构、人员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调整。1995年2月15日,根据省、市撤销县级德州市、建立德州市德城区的有关规定,德城区对所属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又进行了全面调整。
  1987年10月至1990年3月
  建设街道办事处
  主任:张武杰
  副主任:路洪新 赵玉荣(女) 张海良 于华(挂职1989年5月任职)
  丰华街道办事处
  主任:韩立功
  副主任:陈凤岐 赵月荣(女) 孙庆华(女)尹国柱
  1990年3月至1993年1月
  建设街道办事处
  主任:张武杰 候学臣 吴建新
  副主任:路洪新 张海良 于华
  鲍怀军 张振兴 尉华
  丰华街道办事处
  主任:韩立功 伍新天
  副主任:陈凤岐 孙庆华(女) 尹国柱 徐长明 郁希宽
  1993年1月至1994年12月
  建设街道办事处
  主任:吴建新 董连水
  副主任:路洪新 张振兴 王宪清李荣元 沈秀珍(女) 盖学金
  郑继新 妥雄智
  丰华街道办事处
  主任:伍新天 郁希宽 董连水
  副主任:孙庆华(女) 尹国柱 徐长明 郁希宽 赵国义 吴海霞(女)时忠友 付忠革 翟胜魁
  1994年12月至2000年6月
  建设街道办事处
  主任:张国庆
  副主任:盖学金 李荣元 沈秀珍(女)郑继新 奚雄智 时忠友 谢连增 胡丽秀(女) 苗战
  赵泉源
  丰华街道办事处
  主任:董连水 王志 毕宜成
  副主任:翟胜魁 赵国义 吴海霞(女)田润民 刘吉祥 李晖 朱道斌 孙秋香(女) 徐才德 冷新京 孙巨义 武向阳 时忠友
  2000年6月,中共德城区委、德城区人民政府根据省政府关于调整德城区部分乡镇、办事处行政区划方案的批复,将德城区15个乡镇、办事处调整为3镇2乡5个街道办事处。据此,原建设街道办事处、丰华街道办事处调整合并为德城区新湖街道办事处。
  2000年6月至今
  新湖街道办事处
  主任:毕宜成
  副主任:刘吉祥 郑继新 翟胜魁 孙巨义 胡丽秀(女) 徐才德 苗战 赵泉源 孙秋香(女)
  人大、政协
  人大
  解放后,德州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先后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和人民代表大会。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于1949年9月建立,1951年后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1954年6月27日,德州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民主选举产生了德州市人民政府。从首届人代会到1966年4月期间,共召开了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议因“文化大革命”开始,大会未能开成,被1968年的“革命委员会”代替。“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得以恢复,行使了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到现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完善,地方权力机关的作用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原建设街道办事处(旧城人民公社)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于1960年5月召开;1978年4月27日(红卫人民公社)举行了第二届人民代表会议,选举出席德州市第七届人代会代表。
  原丰华街道办事处(红星人民公社)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于1978年4月29日,大会选举了公社革委会主任。1980年12月,市委、市政府决定撤销公社革委会,建立街道办事处,属市政府派出机构,不再行使公社政府级权利,办事处行政干部由市委、市政府任命,不再由人代会选举产生。
  1987年7月1日,为加强基层人大工作,进一步拓宽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根据上级部署,市委、市人大常委会研究确定,各乡、街道办事处建立人大工作联络室(简称:人大联络室,正科级单位)。1989年6月,山东省人大常委会为统一全省人大基层机构名称,决定自1989年初全省各乡、镇召开人大工作会议开始,撤销人大工作联络室,建立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正科级单位),设常务主席、常务副主席,下设办公室(副科级单位)。
  1987年10月至1990年3月
  建设街道办事处人大联络室
  主任:赵明忠
  丰华街道办事处人大联络室
  主任:(空缺)
  副主任:何德荣
  1990年3月至1993年1月
  建设街道办事处人大联络室
  主任:赵明忠 张林芝
  副主任:杨子秋
  丰华街道办事处人大联络室
  主任:陈凤岐
  副主任:何德荣
  1993年1月至1994年12月
  建设街道办事处人大联络室
  主任:张林芝 李凤芹(女)
  副主任:杨子秋 路洪新
  丰华街道办事处人大联络室
  主任:陈凤岐 徐长明
  副主任:何德荣 翟建国
  1994年12月至2000年6月
  建设街道办事处人大联络室
  主任:李凤芹(女)李荣元
  副主任:李福海 朱元山
  丰华街道办事处人大联络室
  主任:徐长明 高学忠
  副主任:田润民 冷新京 武向阳 朱道斌
  2000年6月至今
  新湖街道办事处人大联络室
  主任:李荣元
  副主任:时忠友 冷新京
  政协
  1949年9月26日,德州市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会议。1951年10月召开的德州市第二届各届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开始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同时,选举产生了德州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的规定,于1955年11月29日,召开德州市政协第一届第一次会议。经过山东省委批准,正式成立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德州市委员会。1990年1月,为加强基层政协工作,原德州市委、市政协常委会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研究确定,各乡、街道办事处建立政协工作委员会。
  1990年3月至1993年1月
  建设街道办事处政协工作委员会
  主任:赵玉荣(女)
  丰华街道办事处政协工作委员会
  主任:(空缺)
  副主任:张学兰(女)
  1993年1月至1994年12月
  建设街道办事处政协工作委员会
  主任:赵玉荣(女) 路洪新
  副主任:刘新潮
  丰华街道办事处政协工作委员会
  主任:孙庆华(女)
  副主任:张学兰(女) 张炳文
  1994年12月至2000年6月
  建设街道办事处政协工作委员会
  主任:路洪新 时忠友
  副主任:王秀禄 王景雪(女)
  丰华街道办事处政协工作委员会
  主任:孙庆华(女)
  副主任:张炳文
  2000年6月至今
  新湖街道办事处政协工作委员会
  主任:高学忠
  副主任:朱道斌

知识出处

德城文史

《德城文史》

本书记述的是新湖街道办事处位于德州市德城区西北部,地处鲁西北冀鲁交界处,为德州旧城区的全部。东依德城区东地街道办事处,西与运河街道办事处隔河相望,南接新华街道办事处,北与天衢街道办事处接壤。辖区南北最大纵距3.75公里,东西最大横距2.75公里,总面积10.3平方公里,人口74519人。

阅读

相关人物

杜文祥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江泽民
相关人物
德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