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城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673
颗粒名称:
页数: 4
页码: 1-4

内容


  新湖街道办事处位于德州市德城区西北部,地处鲁西北冀鲁交界处,为德州旧城区的全部。东依德城区东地街道办事处,西与运河街道办事处隔河相望,南接新华街道办事处,北与天衢街道办事处接壤。辖区南北最大纵距3.75公里,东西最大横距2.75公里,总面积10.3平方公里,人口74519人。
  新湖街道办事处辖区,史悠物丰,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上,伴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凭籍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曾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繁盛的封建城市经济。早在宋朝,辖区内已有了烧瓷手工业和红炉锻造业。
  到明永乐年间,已是“车舟所会,名士所往,食货集散”,走进全国33个著名工商城市之列,因此,始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誉称。清朝中期,境内集市活跃,商贾云集,各行各业竞相发展,成为鲁西北、冀东南物资集散中心。
  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文化的昌盛和城市建设的发展。西汉年间儒学大师董仲舒在此帷下读书三年不窥园庭,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主张载入史册。清初时期的“三李”(李浃、李源、李涛)、以田雯为代表的田氏家族和卢氏“五代七进士”,或研经、或写史、或为文留下许多传世名篇。清乾隆年间,境内建筑蔚为壮观。城内有庙、寺、观、庵、祠、宫、楼、坛、驿70多处;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的德州文庙,气势恢宏,成为历代风儒雅士、达官贵人拜遏游览胜地;永乐十年(1412)移建于境内的唐代古刹永庆寺,殿堂巍峨,气度宏伟,有佛千尊,是冀鲁两省佛事的活动中心。
  新湖街道办事处辖区人民豪爽正义,勤劳勇敢,富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半个多世纪以来,辖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不少惊天动地的业绩。在反帝反封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这里的人民充分显示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慨;为救亡图存,劳苦大众同仇敌忾,浴血奋战,英勇的抗击日本侵略军;为了民族的彻底解放,辖区人民积极响应党和政府“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号召,竭尽全力,不怕牺牲,为全国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中国的成立,德州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在新中国成立的各个时期,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推动着共和国的历史车轮驶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昔日的古城,今朝的新区正是靠着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引,凭着运河儿女锲而不舍的意志,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塑造自己崭新的风姿。如今新湖街道办事处辖区的经济建设已充满着勃勃生机,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正孕育着腾腾活力;以商业、饮食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多种经济成份、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的购物中心、大中型商场、中小型专业商店、个体摊点遍布大街小巷;居办以上工业企业,全方位改制,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日趋合理,企业活力明显增强,工业园区蒸蒸日上;城市建设综合治理、综合开发日臻完善,居民住宅小区鳞次栉比;文化、教育、体育、卫生设施和娱乐、游览场所星罗棋布;城区交通四通八达,形如网络;城区绿化、邮电通信和生活服务设施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的生活。
  德城区新湖街道办事处,曾以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而崛起,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而兴盛,我们坚信,明天的新湖,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依靠辖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定会以崭新的雄姿,腾飞于齐鲁大地。
  以史为镜,可知兴衰。由德城区政协主编,撰写的《德城文史》新湖街道办事处专辑,内容丰富,史料浩繁,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粗览和了解新湖街道办事处的历史和现在,又鼓舞辖区人民为振兴新湖街道办事处而奋斗。
  本书的出版是辖区人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在此,仅代表新湖街道办事处党委及全体同志,向支持、参与《德城文史》新湖街道办事处专辑编撰、出版和发行的各级领导及挚友们表示谢意。同时,衷心地欢迎海内外各界朋友来新湖街道办事处观光考察、共谋发展,与勤劳朴实的辖区人民携手共进,共创美好的未来。

知识出处

德城文史

《德城文史》

本书记述的是新湖街道办事处位于德州市德城区西北部,地处鲁西北冀鲁交界处,为德州旧城区的全部。东依德城区东地街道办事处,西与运河街道办事处隔河相望,南接新华街道办事处,北与天衢街道办事处接壤。辖区南北最大纵距3.75公里,东西最大横距2.75公里,总面积10.3平方公里,人口74519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