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工部尚书——程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城文史第十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655
颗粒名称: 明工部尚书——程绍
分类号: K820.48
页数: 10
页码: 97-10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明工部尚书程绍为人耿直,雄才大略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 明工部 程绍 德城

内容

程绍,字公业,生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卒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人。其先本掖县(今山东省)人,曾祖程贤,为人沈雅,刚正不阿,性格康慨雄迈,做好事不图名利,被乡邻里所重。祖程瑶,字子彬,明嘉靖十一年(1532)考中进士,授怀庆府(今河南省沁阳县)推官,廉洁正直,每做一事都认真细致,从不拖泥带水。迁兵部武库司主事,升尚宝卿,转户部主事,历四川、陕西、浙江、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参议副使;山西按察使;江西右布政使。所到之处,他锄强保弱,使那些奸胥猾吏闻风丧胆。家居时,从不讲个人得失,也不请托,如有人拿金托他一功名时,随即训斥门外。寂然勤俭洁修,到老不讲究住所,后筑一舍,起名《静轩》,日读诗书,咏乐其中。无论是严寒冬天,还是炎热的夏天,从不离去。尤喜成就学业,年八十六而终。遗有《右丞稿》行于世。父程讷,字季敏,品格端方,林泉自娱,风味翛然,累封工部右侍郎,通议大夫。
  程绍自幼天资颖敏,勤奋好学,在祖父和父亲的教导下,才识过人,熟读经书,并旁涉百家,求教于有识之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他考中举人,次年(1589)成进士,授河南司阳(今河南洛阳县治)、汝宁(今汝南县)府推官,为官清正,廉明仁恕,多所平反,断案决狱,有“神鬼破胆”之誉。由于他正绩突出,万历二十二年(1594)擢户科给事中,掌侍以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百官之事,巡视京营。副将修养正等五人行贿调动官职,都被他一一检举揭发,均受到处理。
  万历是个商人气很重的皇帝,讲究盈亏补缺。1596年(即万历二十四年),他借口乾清、坤守两宫被烧,需要大笔款子修建,自七月份开始,派遣中官开矿于河南、山东、山西、浙江、陕西等地,当时程绍被派遣到河南,领导采矿。在采矿中,面对河南实际,他两疏上奏,均因朝中奸臣当道而没能上报,随迁吏科左给事中。万历看到用中官领开达不到自己的目的,后来他干脆抽调大批太监,充为“矿监”、“税使”,分派到全国各地,搜刮民脂民膏。还特别授予矿监、税使们节制有司,专折密奏的权力。让他们充当耳目,监督地方,听其诬陷告密,甚至勾结当地流氓恶棍,土豪劣绅,大肆作恶。对于他们的劾奏,万历十分重视,朝入夕传,不问清红皂白,就立即派人将被劾者逮捕入狱,严刑烤打,或折磨而死,或削职贬官,或干脆处死。当时税使到处都是,遍及160多个州县;矿监遍布山西、山东、四川、云南、福建、广东、浙江、湖北等地,全国的主要矿区几乎都受其控制。矿务之外,还有名目繁多的杂监杂税。他们的横征暴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严重地摧残了农工商业的发展,不仅人民起来反抗,许多明智的官吏也连连上疏,停止矿税。程绍对当时的苛政、弊政表现了他的正义感,多次上疏,检举揭发那些横征暴敛的政事者,对此,政事者对他怀恨在心。矿税使者奏请皇帝下令逮捕主管负责的官吏,他再三给予抵御,提出自己的正确主张。
  万历二十五年(1597)正月,朝鲜使者前来求援,聚会时,京官御史许闻,攻击户部侍郎张养蒙等,言污吏部侍郎裴应章,恰巧被程绍听见,言“许闻这是制造事端,挟制别人。”吏部为避免此事,经周密考虑,依附会阁张位,将许闻发配边疆;主事赵世德也被贬官。次年,在宫廷讨论攻打杨应龙时,兵部推荐由赵世德带兵出征,程绍当即驳之,同时又揭发文选郎杨守峻的不法行为,守峻贬官回乡,侥州通判沈榜被贬官;夤(yín)缘税监潘相得被保留。山西税使张忠认为,夏县(今属山西)知县韩薰有违犯税收行为,奏请皇帝调之辟地。程绍置身家性命于不顾,特疏申理。后山西税监孙朝劾降韩薰,他为救镌韩薰一级,累上侧自诸津要,同朝好友相劝敛笔,程绍言:“食皇家禄,就得上报国家,下安黎民,安能顾个人生命安危。”帝怒斥,被削职为民。巡抚魏允贞为救程绍,也被罢官。
  程绍归德后,家居奉视,亲朋好友问慰,绍曰:“君不负职,无官,何病。”乃督诸藏获桑府(即濯锦园,在城北部,郭枕河流,辇石为山,峰峦洞壑,递饶奇胜。有“贻燕堂”、“启秀坊”、“咏骏亭”,与园名在立石上,皆擘案大字,明礼部尚书董华亭所书;“研浩笔精”横额,邢太仆侗书。)莳花竹,师课二子,扶危济困、修桥补路,兴修水利,广行善事,洒扫庄宇劳苦近二十年。
  直到泰昌元年(1620),皇太子朱常洛嗣皇位后,遵照万历皇帝“因上疏和矿税遭贬的官员,酌情复职”的遗嘱,程绍才被召回京,起用太常寺少卿,掌管祭祀、礼乐。
  天启元年(1621)光宗朱常洛驾崩,熹宗朱由校即位,明廷政治更加腐败,内部斗争十分激烈,大官僚、大地主和当权的宦官,专权暴虐,欺压人民。宦官魏忠贤自封“上公”,结成阉党,杀戮大臣,无恶不作。朝廷上下,被搅的乌烟瘴气。当时,以江南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东林党,主张开放言路,改良政治,一再上疏弹劾魏忠贤,展开了激烈的斗争。魏忠贤屡兴大狱,对东林党人进行打击,不少人遭到残酷迫害。天启四年(1624),程绍身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精心吏治,按时接受军队所需粮草,为防出现其他问题,并将粮草存入洞穴其内。按照军队编制,核实治理,平日里再三教育守备人员,对此粮草要加强警戒。回京后,时逢熹宗仪封自己的族人,程绍根据自己的调查,和手中所掌握的他们的残暴罪行,逐一列清呈于皇帝,停止了他们的调职等级。至使皇世家族都提心吊胆,加以戒备。汝宁(今河南汝南县)、彰德(今河南安阳县)之间群盗煽动,相继扑灭。临漳(今河南临漳县)农民耕地,漳滨得玉玺,龙纽龟形,方四寸,厚三寸。因上疏“作为玉玺,偶出河畔,以前已全部上奏,听说已经抛弃排除,如同浮烟。现诚恳乞求我主圣明,玉玺并不是什么高贵之物,但也不同于其他物品。记载任用为真宝,为的是万世社会安宁。此事,据河南布政使司呈等,将此玉玺及原因报于我,我只好按史传给于说明。秦始皇吞并六国,得到楚国玉玺卞和氏璧(卞和,春秋楚人,相传他发现了一块玉璞,先后献给楚历王、武王,都被认为欺诈,被截去双脚,等到楚文王即位,卞和又抱玉璞哭于荆山脚下,楚王使人剖璞加工果得宝玉,称为卞和氏璧)。命廷尉李斯(楚国上蔡人,是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荀况的学生,先后在秦国任过廷尉和丞相)篆文,玉人孙寿刻之,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汉明帝永平十年,置益州西部都尉,十二年为永昌郡,今河南保山县),到汉朝还在相互沿袭,为传国玺,至永嘉(东汉冲帝,公元145年)后,没于刘石,遂不可复得。到宋元符(北宋哲宗1098年),元元贞(元朝成宗,公元1295年)之朝,分段相议,对抗于朝。宋催国、杨恒之徒,迎合宁宗(元朝1332年),附会太妃,借机做诡,欺骗宁宗、太妃,连续跟随相互愚蠢。见于李徵之、杨慎所辩,加以反驳,才将此事真相大白。’掩盖秦国玉玺是不可取的,也是不会长久的。今据河北道臣张梦鲸呈称,漳河之滨得玉玺一颗,我冒生死到河南开封,仔细观察,看后确实方棱无缺,依然全璧。听说秦玺至汉朝,平世一缺一角,知此不可能是秦玺,至于浑庞莹洁,精光内藏,应是数百年之旧物。一旦风绕水浒,涌出河岸,恭诵篆文八字‘诚万年天子之吉祥’嘉兆也。我有所记载,所有的传说,确实有不在此者。过去王孙善马不珍贵,白玉珩作为宝,观察追求父之作,训辞及左史奇相之献,善政于寡君;齐威王不识宝,照乘前史,而宝照千里之四,我彼叔季候王,室得其宝,因是独能名显列国,声施未兹,斯足述耳。今圣主惜才,赐环拔滞,固宜哲人布列,野无留良。尚有一代名贤,如总宪邹无标(字尔赡,吉水人,嘉靖中进士,官至福建按察使)、冯从吾(字仲好,长安人,万历十七年进士,官御史,赠太子太保);尚书王纪(字惟理,芮城人,万历十七年进士,官刑部右侍郎,赠刑部尚书)、周嘉谟(字明卿,汉川人,隆庆五年进士,官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赠少保)、钟羽正(字叔濂,益都人,万历八年进士,官工部尚书,赠太子太保)、余懋衡(字持国,婺源人,万历二十年进士,官吏部尚书);侍郎曹于汴等,皆尤国奉公,沉沦邱壑,空赋白驹不及,今大用人,寿几何?又有一斥不还之词,林久锢不起之。台谏此皆,皇国祯祥,盛朝珍宝,我不能挽回天听,汲致明廷。乃仅执一古灵光,效七十二代之故事,我实差之。惟是玉玺之出,适在我封疆之内,事属旷异,道路谊传,邮亭驿使,恐有闻之禁闼者,既不应还瘗地下,又不敢私秘人间,欲议委的当,官员捧进殿阙,迹涉贡媚,亦非我谊所宜然,似应少缓,须叟恭候皇上之命,玉玺之世代篆之,工拙具非我所敢知也。我迂且固,愧不能歌,天保之九,如效华封之三说,惟窃自附于尊君、好君之义。谨会同巡按河南监察御史杨方盛先具奏闻,优望皇上,达观永命之真符,不在偶获之旧宝,怡神寡欲,亲贤纳谏在朝之忠直勿事,虚拘遗野之名流,急为登进,庶玉瓒瑟于清庙,瑚琏贲于明堂。蔼蔼吉人。惟天子,使共襄大器,永固金瓯。虽谓虞舜之黄,玺复禹之玄圭,至今存可也。区区传国宝,不足贵矣。况未必真乎,拜手扬言,鞠躬待命,我等不胜惶恐屏营之至。”魏忠贤方斥,遂耆硕见之不悦,遣诇事人至开封。后权阉势益张,久之无所得,乃嗾御史论,程绍借题援引门户诸臣,遂移疾归。
  天启六年(1626),浙江巡抚潘汝祯。为讨好魏忠贤,上疏请“建魏忠贤生祠,用致祝厘”。上准,各地督抚大员纷纷效法,唯恐落后,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华丽,到处都发生拆民房、拆庙宇,甚至拆学宫建生祠的事情。德州知州为巴结魏忠贤,使其尽快提拔重用,议建“魏忠词”,程绍得知后坚决反对,“率诸绅士力止之”。
  天启七年(1627),昏庸的明熹宗死后,其弟朱由检即位(即崇祯)。魏忠贤作恶太多,民愤极大。崇祯帝一即位,就革了魏忠贤的职,公布了他的罪行,又惩办了魏忠贤一批的阉党。给被魏忠贤陷害的忠臣平反昭雪。重整朝纲,大臣们纷纷上奏,请求重新起用忠臣。崇祯六年(1633),程绍被召,起用工部右侍郎,“激浊扬清,使兵民安定和睦,河工、屯田为准(安)、徐(州)地区民害,绍治之。”深受民众爱戴。越二年,以年老四疏乞休得请,卒于家,大葬于韩庄村(今德州市德城区抬头寺乡大韩村)南许。卒后晋增工部尚书。崇祯十三年(1640)遣监察御史严云京谕祭一坛。
  程绍为人严峻耿直,沉静稳重,雄才大略,蔑视权贵,亢直敢言,不徇私情,遇事果断,不以难易而回避屈服。历官中外,皆有显赫之名声。真可谓:“人间一青盻,与受俱匪轻。荀非其人者,志士恒硁硁。傥焉蒙受知,宁等悠悠情。曩予三十五,荡产游上京。白雪照东鲁,菰芦浅其声。不远七百里,走币谁邀迎。公谓予和璧,予曰公韩荆。适馆始授餐,磋磨伯仲并。临风玉树皎,耐岁青松盟。以尔歙溪涛,沃我雪酒醒。高秋一奏〓,褒尔贤书名。撤棘拜坐主,师门道相成。当时神皇季,公犹履艰贞。片言及储事,已分老投耕。光庙嗣大宝,二纪龙始亨。伤哉旧谏草,展也新国祯。肯惜区区血,而隳冥冥行。及乎阉词兴,东海方侍清。金碧焕天下,德州独与争。几不勉虎咥,会当其贯盈。州人走相庆,赖公全令评。自叹悬车年,复得睹清明。舜日重沐浴,汉寝劳经营。曷勷(ráng)圣人孝,庶竭老马诚。忆公开府日,予亦客襄城。玉玺纳封事,灯烛筹边兵。至今不楼际,神气特峥嵘。大节凛不死,公寿寿于彭。心与卫河白,梦接寒云平。絮酒将监豉(chǐ),聊荐千里羹。四朝典型失,非止私哀鸣。西州泪一洒,白杨悲风生。”(明顾允光《哭程大司空》)著有《西河奏议》、《出山三事疏草》、《澹息居遗稿》,均未得刊行。《明史》有传,《中国人名大辞典》有著录。

知识出处

德城文史第十六辑

《德城文史第十六辑》

本书复设了《古今人物》、《古迹寻踪》、《历史足音》、《春秋随笔》、《名老字号》、《文史长廊》等栏目,续写了一些很有代表性的珍贵资料,又展示了德城区政协与广大的政协委员,不负历史重任,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为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推动德城区两个文明建设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而风雨同舟的历史画卷。

阅读

相关人物

田维农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程绍
相关人物
德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