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久文明的古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城文史第十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646
颗粒名称: 悠久文明的古城
分类号: K295.2
页数: 9
页码: 1-9
摘要: 德城区,距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从那时起,勤劳、智慧、朴实、勇敢的德城人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广袤无垠的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夏暑冬寒,栉风沐雨,用勤劳的双手,在野坡荒原上,求得衣食、生存,营造了美丽的家园。德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明清以来就一直以“神京门户”“九达天衢”而著称。1950年曾一度取消德州市并入德县为城关区。德城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素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为使这一文物延续后世,现省市政府已有意筹款复建。工艺美陶系防古工艺品,雕刻细腻,型体端庄,古朴典雅,富有民族色彩和明显立体感。
关键词: 德城区 历史发展 地理位置

内容

德城区(原德州市下同),距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从那时起,勤劳、智慧、朴实、勇敢的德城人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广袤无垠的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夏暑冬寒,栉风沐雨,用勤劳的双手,在野坡荒原上,求得衣食、生存,营造了美丽的家园。
  五千年的风风雨雨,既留下了大禹治水的足迹,也记载了后羿射日的史诗,这里曾经是“少康中兴”的舞台,更是董仲舒孜孜求学的所在,刘备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是她忠厚、仁义的美好见证,御制“九达天衢石坊”显示了交通枢纽的重要地理位置,皇建“苏禄东王墓”印证了她的博爱胸怀与友好外交,“凤都”与“鸡城”的美誉又令她拥有了几分神秘与传奇。德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明清以来就一直以“神京门户”“九达天衢”而著称。
  建国五十年来的德城,青春焕发,光彩照人,50万勤劳智慧的德城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战天斗地,以不屈不挠、顽强奋进的革命精神,为古城添砖加瓦、增色争光,谱写了州城人民迈向二十一世纪的新篇章。
  德城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早在传说中的尧舜时代即有史料记载,夏、商、周三代更有史料可查。自秦汉以来,便为历代封建王朝的州、县治地,秦并六国统一华夏,德州史称鬲县,延称至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鬲县为长河县。宋时,易长河县为陵县。元宪宗二年(1252)将陵县改制为陵州。明洪武七年(1374)改陵州为德州,并领德平、平原二县,隶属济南府。清雍正三年(1725)将德州改为散州。民国元年(1912)又改为德县,至民国三十五年(1946)德县解放,定为德州市。1950年曾一度取消德州市并入德县为城关区。1951年夏,恢复德州市。1995年,德州地区改为德州市,原德州市撤市建区,改为德城区至今。
  德州市德城区位于鲁北平原冀鲁交界处,是德州市政府驻地,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跨东经116°13′——116°25′,北纬37°19′——37°34′之间,西与河北景县、故城县接壤,北与河北省吴桥县毗邻,东与陵县隔马颊河相望,南与平原县、武城县相连。
  全区辖10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580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33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
  德城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素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她北依京津塘,南靠省会济南,西临石家庄,东接胜利油田和沿海开发区,是环渤海经济圈重要的开放城市。京沪、德石铁路在此交汇,104、105国道,京福高速公路纵贯南北,是华北、华东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德城区通讯设施先进,资源丰富、能源充足,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投资环境十分优越。
  德城区地属黄河平原,历史形成了地形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西有京杭大运河,中有叉河,东有减河,三河纵贯全市,总长91公里,是农业灌溉及城市用水的重要资源。
  德城区为暖温带亚温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风向多西南,次东南,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雨雪较少。一般年平均气温13℃,极端高温43.4℃,最低气温-27℃,气温大于0℃的农耕期280天,大于10℃的作物生长期270天,年平均降水量在590毫米左右,其中70%集中在七、八月份。年平均日照2729小时,无霜期201天,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是华北重要粮食作物及蔬菜生产基地。
  历经几千年的沧海桑田,置于高科技快速发展中的德城区,不光拥有先进的现代文明,还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点缀于现代都市中,这座历史名城更是别有一番风韵。
  德城历史悠久,古迹颇多。加之解放后几十年的城市建设,城市风景名胜更添新姿。
  苏禄国王墓 苏禄古国位于今菲律宾苏禄群岛,国有东、西、峒三王,而以东王为尊。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苏禄三王亲率眷属及侍从前来我国友好访问,辞归途中,东王巴都葛·巴答剌于九月十三日病逝于德州安陵,讣告传京,明成祖朱棣亲撰祭文,于十月十三日以王礼葬于德城。东王妃葛木宁、次子温哈剌、三子安都鲁及侍从10人留在德州守墓,钦定供给粮饷所需及祭田238亩,并明文永免赋税。至清雍正九年(1731),经东王八代孙温崇凯、安汝奇申请并获准,所有王裔加入中国国籍,现德城区北营村温、安二姓皆为其后代。永乐十六年(1418),明成祖朱棣为表达对东王的哀思,于东王墓前修祭庙,树御碑,立翁仲、石狮、石马、石羊,石豹等石雕,所有这些石刻文物,至今保存完好。自1977年起,山东省政府将东王墓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后十年来,原德州市人民政府对东王墓进行了一系列建筑与修整。现已建成正殿,东西配殿,长廊、正门、牌坊、围墙和通往市里的北陵桥。经过整修,现王墓全貌既庄严肃穆,又清幽典雅,远远望去,十分壮观。1986年,为表达中菲两国人民的友谊,北京电影制片厂还以王墓为背景,取名《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拍成电影,1988年1月,国务院又将王墓升格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董予读书台 德城西门外,有一董子读书台。董子乃西汉时著名哲学家、思想家,董仲舒(公元前179年一公元前104年),今河北省景县董古庄人,他自幼潜心研究孔子学说,他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用,自此,以儒家学派为正统的局面统治了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并把神、政、族、夫四权为一体,形成封建神学体系,认为天是主宰一切的,即使皇帝也系君权神授,对百官和平民竭力推行“三纲”、“五常”的封建思想体系,以掩盖阶级矛盾的激化;其代表作有《春秋繁露》和《董子文集》。明弘治八年(1495)为纪念董子,在近董子台处兴修了董子祠八楹和厢房十二楹。明万历年间,德州知州马明瑞再修董子祠,并筑“柳湖书院”一处,其中珍藏了董子《春秋繁露》及诸子百家经典。
  董子读书台是一处既有祠堂又有书院富丽堂皇的古建筑群,然而很可惜,这一全国闻名的古迹自民国以后,因连年战乱,无人维修,早已成为一片废墟而不复存在。为使这一文物延续后世,现省市政府已有意筹款复建。
  德州新湖 德州新湖原是位于市中心的一个废水塘。1979年,原德州市人民政府决定投资在这里开辟风景区。当年便使用人工和挖泥船拓宽塘面,加深塘底,形成了一个面积178.5亩,容量45万立方米的水面,从此定名“新湖”。次年,市政府继续投资建设,四周筑起石砌护岸,建成了近水台,莲步町,购置了20余只游船,修建游船码头。同时,为美化新湖环境,又在湖的西南面筑起了人工石山,名曰“叠翠山”。山上修筑了隧道,幽洞,小桥和通往山顶的石阶;山顶有雕梁画栋,绿瓦飞檐的药王亭,叠翠山下有小花园,园内曲廊回转,水流潺潺,植满了各种树木花草。现在的德州新湖可谓山水相映,花木葱郁,景色十分秀丽,是德城最美的风景区之一。
  特产 德州土特产很多,当今最著名的有德州西瓜、工艺美陶和五香脱骨扒鸡。
  德州西瓜约有300年的种植历史。清康熙年间,在江南巡抚田雯的《古欢堂集广种瓜说》中即有“斑青更有西洋种,剖之如乳倾壶浆”赞美德州西瓜的诗句。德州西瓜汁多、皮薄、果肉细腻,纤维少,瓤脆甜,因而扬名省内外,远销东北三省。德州西瓜主要有喇嘛、犁皮、运粮子、五月鲜等20多个品种,近年来又引进了庆丰、旭东、蜜宝等新品种。
  工艺美陶系防古工艺品,雕刻细腻,型体端庄,古朴典雅,富有民族色彩和明显立体感。陶器有黑、红、黄之分,而以黑色最受称赞,在不同角度观赏,光彩煜煜,黑紫灰兰色色相映。目前花色品种有盒、瓶、罐、笔筒、挂盘等150多种。用此陶点缀家庭很是相宜,将其陈于室内,表观文雅大方,置于庭院,更显得浑朴隽永,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中国著名画家刘文西为美陶挥笔赞书“美的创造”。目前这些产品远销英、法、西德、日本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广交会上甚为畅销。自1983年起,已列为定型出口产品,1984年获山东省全国旅游工艺品优秀奖,国家还数次以德州工艺美陶馈赠外国元首和友人。
  五香脱骨扒鸡已有70余年产销史。其特点,型体优美,熟烂脱骨,浓香馥郁,营养丰富。因制作以砂仁、桂皮等多种中草药为配料,故有理气、益肾、开胃之功能,不失为宴会和馈送亲友之佳品。德州扒鸡闻名遐迩,1950年运至朝鲜作为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重要礼品,1956年在全国食品展览会上获得很高评价。以后,北京、青岛、大连等城市均派人来学习制作技艺。1981年在山东省同类产品评比中,被评为全省之冠,并获全国优质产品称号。此后,多家报刊争相介绍,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还把德州扒鸡搬上银幕,并于1984年载入全国食品年鉴。从此,德州扒鸡名扬国外,美国、日本相继来人考察。日本的《花好月园》杂志还以“老饕”为题作了详细报道。
  德城在改革,德城在开放。她用博大的胸怀及其崭新的面貌去回报党和人民的厚爱,她用优惠的政策和舒适的投资环境招俫外商,吸引一切外资促进经济的发展,她用发达的交通与通讯设施联系祖国及世界各地,她用繁荣的市场经济与正在飞速发展的工业、商业、企业及个体私营业来回答时代赋与的命题。
  “千年古城儒风在,齐鲁明珠门扉开。”而今的德城,雄资英发、高楼叠起、仪态万千,已成为鲁西北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的中心。
  在州城人民的大胆开拓下,这颗璀璨的明珠必将会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知识出处

德城文史第十六辑

《德城文史第十六辑》

本书复设了《古今人物》、《古迹寻踪》、《历史足音》、《春秋随笔》、《名老字号》、《文史长廊》等栏目,续写了一些很有代表性的珍贵资料,又展示了德城区政协与广大的政协委员,不负历史重任,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为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推动德城区两个文明建设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而风雨同舟的历史画卷。

阅读

相关人物

张闵文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德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