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攀登的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城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624
颗粒名称: 勇于攀登的人
分类号: K820.8
页数: 6
页码: 191-196
摘要: 改革开放的大潮孕育了一批又一批时代精英,开拓者们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崛起的颂歌。在这当中,有名不虚传,功绩显赫的企业家们;有任劳任怨,为社会主义大厦增砖添瓦的奠基者;也有默默无闻,不知疲倦,勇于攀登的实干家。本文所记述的是袁桥乡亨通机械加工厂厂长刘丙南,现年53岁。刘丙南毕业于石家庄技工学校,1964年刚满20岁便进入了乡办农机修造厂,当一名电焊工。刘丙南看着好端端的企业将毁于一旦。为让农民尽快富裕起来,刘丙南四处奔波,传经送宝,帮助德州、陵县、二屯建起棉油加工厂,因而成为当时农村乡办企业的一面旗帜。一切迈上正式轨道后,刘丙南便实施已规划好的方案。
关键词: 德城区 袁桥乡 勇于攀登

内容

改革开放的大潮孕育了一批又一批时代精英,开拓者们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崛起的颂歌。在这当中,有名不虚传,功绩显赫的企业家们;有任劳任怨,为社会主义大厦增砖添瓦的奠基者;也有默默无闻,不知疲倦,勇于攀登的实干家。
  本文所记述的是袁桥乡亨通机械加工厂厂长刘丙南,现年53岁。就是他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为了民族的振兴,为了乡镇的富强,不知疲倦的勇敢攀登。他的精神,他的企业,他的成功,他的经验,或许对于同道有所启发和鼓舞。
  刘丙南毕业于石家庄技工学校,1964年刚满20岁便进入了乡办农机修造厂,当一名电焊工。1972年,由于厂主要领导指导思想有误,企业管理混乱,车间被迫停产,工人成了产品推销员,企业变成了“商业”。刘丙南看着好端端的企业将毁于一旦。他在忧伤、在质疑,然而,他没有沮丧,他主动找到领导自荐当了厂长,并大胆地推出旧房改造,设备更新,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举措,先后创办起棉油加工、钢窗制作项目,年创利税8万元。为让农民尽快富裕起来,刘丙南四处奔波,传经送宝,帮助德州、陵县、二屯建起棉油加工厂,因而成为当时农村乡办企业的一面旗帜。
  1986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面对“无工不富”,大力发展工业的大好机遇,刘丙南瞄准了铝合金产品的制造。他在一次职工大会上讲:“百业待兴,事在人为。上铝合金是个方向,无论农村还是城市,需求量大、用途广,我们不上,等待何时?”刘厂长的一番话,打动了干部职工们的心。不久,他们便与航天工业部新光机械公司和沈阳动力机械厂签定了联营合同。有大企业做为依托,凭全厂干部职工的齐心协力,很快生产出合格的铝合金产品,产品投放本地市场并远销丹东、沈阳、大连等城市。1988年,仅铝合金产品创产值100余万元,实现利税15万元。
  “只有不断地开发新产品,适应市场的需求,企业才能得以生存”。企业有了转机,然而,刘丙南与全厂的干部职工,为了企业的兴盛,不知疲倦地向更广阔的领域进取。1989年,他们又大步迈进了轴承集团的行列,与产品外销俄罗斯、欧美等国家的鲁德轴承厂联营,加工轴承配件,年产轴承配件240万件,产品在市场占有相当的比重,深受用户的好评,同时得到省、地、县及行业部门的赞誉。正当企业蓬勃向前发展之时,由于常年的奔波和劳累,刘丙南这位从不知疲倦的汉子病倒了。疾病对他来说都无所谓,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由于全国性的紧缩银根,市场的过度疲软,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滑坡现象,自己与企业干部职工苦心经营的事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到1992年,企业终因“三角债”的困扰,被迫转让。
  1996年,改革开放的呐喊声,个体私营企业的迅速崛起,不时的撞击着刘丙南的心灵,他总觉得心里空荡荡的。经过几年的调养,身体日渐康复,“就此平平淡淡的过舒适安逸的生活,还是东山再起,大干一番事业,实现和完善自我……。”面临着生活的重新定位,刘丙南没有退怯,没有消极等待,凭着几十年创业经验的积累和所学专长,他认定创办机械加工业,前景依然光明。没资金,没场地,办企业谈何容易!刘丙南信奉这样一句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他与长庄乡王景田四处奔波,求亲告友,筹资15万元,租赁长庄乡敬老院200平方米的场地与厂房,从烟台购置3台油压半自动车床,招聘了13名熟练工,为德州轴承厂加工制造轴承套圈。企业建立了。起初,刘丙南与他的合作伙伴们,一方面稳步生产,求得暂时低额利润,逐渐积累;一方面进行有目的,有重点的市场调查与预测,不断的修正和完善企业的发展方略。1997年4月,根据市场的变化和需求,他们千方百计,多渠道筹集资金,购置了24台较为先进的仪表车床,进而,改变了企业的生产方式,企业由建厂初期的来料加工型,一跃转变为直接生产经营型,产品远销山东、河北等地,企业形势日趋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前进的道路是曲折坎坷的。正当刘丙南踌躇满志,企业充满希望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由于市场经济的急速发展,刘丙南与合伙人在事业发展认识上的不一致和生产经营管理方式方法的各抒己见,企业再度陷入“分化瓦解”的境地。怎么办?就此偃旗息鼓还是激流勇进,刘丙南彻夜不眠,苦苦的思索着……。人们常说,开弓没有回头箭,企业发展到今天,如此规模,是创业者们用血汗换来的,不能就此毁于一旦,要挺得住,要鼓足勇气闯下去,刘丙南决心已定。
  事不宜迟,刘丙南跑遍整个袁桥乡,几经考察,在袁桥乡杨庄村选择了适宜建厂的场地,并按标准化技术设计出施工方案。同时,采取了一边施工建设,一边组织恢复生产的办法,艰难而又发奋地、执著地向前走着。这期间,他以企业的信誉,取得银行贷款,从浙江新昌购进10万套锻压轴承毛丕套圈,充分利用合作企业分散解体后的生产设备,组织工人搞起精加工,第一批产品10万套精制轴承套圈全部脱销。
  1997年5月,新厂房建成了,刘丙南有了自己的企业,工人们心喜若狂。这一切,是对刘丙南及其创业者们付出艰辛后的丰厚回报,展现的是历经坎坷后的坦途。然而,刘丙南与他的工人们没有被成绩所陶醉,仍然觉得企业刚刚起步,需要更多的劳动汗水培养、扶持,并发展和壮大。为了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必须打破产品单一的生产格局,刘丙南反复考虑决定,利用自己的技术专长和长年积累的生产经营经验,并根据市场的需求,开辟钢窗、铝合金产品生产和加工项目。功夫不负苦心人,产品投放市场后,供不应求,从起初的送货上门,很快变成了订货到厂。
  一切迈上正式轨道后,刘丙南便实施已规划好的方案。在企业内部实行定额记件制,定岗定责,按劳取酬;狠抓职工的业务和技术培训,人人持证上岗;建立起质量管理制度,设立专职质检员。刘丙南既当厂长,又当工程师和技术员,同职工共甘苦,与企业共命运。到1997年底,企业已有固定资产26万元;流动资金10万元;生产加工轴承套圈40万套,钢窗、铝合金产品800平方米;销售收入60万元;创利税10余万元。
  历史上,许许多多建功立业的人都是在沉重的压力下崛起,在成绩面前,刘丙南没有骄傲,他是一个在困难面前不甘低头的人,他仍然在思考着,打算着。问起今后的计划,他情绪激动,对未来充满信心。在今后的企业发展中,我们将牢牢抓住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深挖生产潜力,不断扩大再生产;突破产品单一的格局,打破行业界限,发展多种经营,充分利用袁桥乡的经济优势,建设新的果品批发市场;要在企业管理上作文章,在经济效应上下功夫,争创袁桥乡的利税大户。
  时代呼唤着敢作有为的强者,成功属于勇于攀登高峰的人。刘丙南和他的创业伙伴们虽历经磨难,使企业成功的崛起在鲁北大地上,但他们脚下的路仍漫长而又艰难,在他们面前,还有更高的山峰需登攀。

知识出处

德城文史

《德城文史》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德州市德诚区文史资料等情况。例如袁桥乡概况、政权建设、乡村往事、历史回顾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杜文祥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袁桥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