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胜利果实 矢志解放中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城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602
颗粒名称: 捍卫胜利果实 矢志解放中华
分类号: K250.652
页数: 6
页码: 65-70
摘要: 1945年8月10日,日本帝国主义通电宣布接受《波茨坦宣言》,请求战胜国受降,中国人民历尽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然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却不顾全国人民渴望休养生息的意愿,从抗日的大后方下山,扑向硝烟尚未散尽的大地。8月15日,日本作为战败国宣布无条件投降,侵占德州的日伪军理应向八路军缴械。但是,蒋介石为夺取抗战胜利果实,旋即进行了蒋日伪合流,实施了抢占包括德州在内的战略要地的计划。国民党军中将王继祥坐镇德州,任军事指挥,他们勾结伪军、汉奸、武装贯匪,频频袭扰解放区,残害抗日军民,杀戮抢劫,寻衅滋事。
关键词: 德诚区 袁桥乡 解放中华

内容

1945年8月10日,日本帝国主义通电宣布接受《波茨坦宣言》,请求战胜国受降,中国人民历尽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然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却不顾全国人民渴望休养生息的意愿,从抗日的大后方下山,扑向硝烟尚未散尽的大地。8月15日,日本作为战败国宣布无条件投降,侵占德州的日伪军理应向八路军缴械。但是,蒋介石为夺取抗战胜利果实,旋即进行了蒋日伪合流,实施了抢占包括德州在内的战略要地的计划。国民党军中将王继祥坐镇德州,任军事指挥,他们勾结伪军、汉奸、武装贯匪,频频袭扰解放区,残害抗日军民,杀戮抢劫,寻衅滋事。
  为保卫抗战胜利果实,一场反独裁、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人民战争打响了……。袁桥乡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参加了反蒋救国的斗争。广大群众积极支前参战,组织担架队,护送伤员,出动大批车辆,给子弟兵运送粮食、弹药和急需物品。与此同时,乡、村广大贫苦农民纷纷拿起枪,并组织起来进行围剿土匪,打击还乡团等抗敌斗争,进而,为德州的解放创造了坚实的后方。1946年6月4日,我渤海军区司令部在驻地土桥镇召集了有渤海军区及各分区首长、各参战部队指挥员以及德州城地下党组织负责人参加的作战会议。会议决定,向盘踞在德州城的国民党反动武装发起最后的攻击。6月7日零时,德州战役全面打响,经五天五夜的激战,我军民共歼敌6000余人,国民党军中将王继祥被迫在投降书上签字,德州解放了。德州战役的胜利,拔掉了蒋伪合流大举向我解放区进犯的前进据点,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企图打通津浦铁路,扩大反革命内战的罪恶阴谋。德州的解放,把华东、晋南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从而揭开了华东、华北地区自卫战争的新的一幕。
  随着德州的解放,袁桥乡人民在政治上、经济上得以翻身。渤海军区的领导及工作组的同志们深入到袁桥乡的各个村庄,组织和发动农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的高潮,他们每到一村一户积极宣传党的政策,揭穿阶级敌人捏造的“听天由命、富贵在天”的陈词滥调,启发贫下中农的阶级觉悟。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村贫下中农小组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开展了雇工增资、减租减息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党和政府为了总结土地改革的经验,于1945年9月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中明确规定:“在消灭封建剥削、半封建半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原则下,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这一决定极大地鼓舞了袁桥乡人民,在这期间,各村农民协会纷纷建立。同时,区里建立了联防大队,各乡也相继成立了民兵联防队、民兵模范班、妇救会、儿童团,以保卫土改的胜利果实。在热火朝天的土改运动中,袁桥乡广大贫下中农高举大刀长矛,敲锣打鼓,召开声势浩大的斗争会、诉苦会,斗地主、打恶霸。在乡农会的组织和领导下,广大贫苦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衣物及其他生产资料,农民真正当家做主了……。
  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荡涤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贫苦农民诉苦水,挖穷根,扬眉吐气。在万恶的旧社会被愚弄、被奴役、被迫害的劳苦大众,总认为穷人之所以穷就是命穷,生来就是吃糠咽菜、扛活打短工的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袁桥乡人民经过血与火的洗礼特别是在土地改革的大潮下,逐渐认识到,穷并不是命里注定,而是“三座大山”的压迫和剥削,不推翻封建统治阶级,不打倒地主、恶霸,穷人永世不得好日子过。思想觉悟的逐步提高,换来了人民大众革命的行动。为解放全中国,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广大青壮年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踊跃报名参军参战。在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的热潮中,袁桥乡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组织和发动全乡人民,积极宣传共产党领导人民翻身得解放的道理,憧景解放全中国,穷苦人民当家做主人的幸福生活,传唱着“八路军来独立营,谁参加来谁光荣,骑着马披着红,你看光荣不光荣”歌谣,掀起了参军支前的高潮。此时,袁桥乡的党员、团员、民兵和青壮年干部带头报名;妻子送丈夫,父母送儿郎,彼此挑战,互相竞赛,呈现了男人参军参战,女人连夜做军鞋,壮年支前抬担架,老年赶车送军粮,个个争当模范的动人景象。据不完全统计,1947年全乡第一次大参军就有500多人,出长期担架夫240多人,临时担架夫数千人;组织运输队30多辆大车,支前长达一年之久。前方打胜仗,后方支前忙,袁桥乡人民积极响应民主政府“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号召,努力发展生产,节衣缩食,开展了劳军、捐款、捐粮、制做军用被服、保障解放大军南下,据调查了解仅袁桥大队,当时就捐款600多元,制做军鞋、军衣不计其数。同时,全乡还积极开展了拥军优属活动,为烈军属代耕、代种、代收,推碾子拉磨,使前方亲人无后顾之忧,英勇杀敌,其中有很多人荣立过战功,有的则光荣负伤致残,仅袁桥乡包庄村当年就有十余名革命烈士,为祖国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壮丽的青春。
  德州解放后,国民党反动派不甘心失败,被打倒的地主、土豪劣绅、汉奸恶霸,人还在心不死。他们内外勾结,网络国民党残余势力,暗地组织还乡团,企图颠覆新生的革命政权。“人民得到的权力,决不允许轻易丧失,必须用战斗来保卫。”(《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127页)面对严峻的形势,袁桥人民在民主政府的领导下,与团匪展开英勇的斗争。各村民兵联防队、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进一步壮大和巩固,人们手持大刀长矛,日夜站岗放哨,形成了灭敌之灾的天罗地网。团匪头子孙长顺残害乡农民协会干部后,藏匿于境内杨庄,在清队中被政府逮捕镇压。暗杀乡妇救会主任和农会干部的张原明,1958年更名改姓混入了土桥窑厂,1970年被政府查获归案判处死刑。土匪头子赵书芳,本乡牌子村人,经常贩运枪枝弹药,与反动军阀互相勾结,残害贫民百姓,罪恶累累,解放后被政府镇压。在反奸除霸、平息反革命暴动中,袁桥乡人民与国民党残余势力,团匪帮伙开展了英勇的斗争,用鲜血和生命保卫了胜利果实,捍卫了新生的革命政权。
  三伏
  三伏包括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伏的日期是按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按照农历的规定,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干克纪日法中带“庚”的日子称庚日,如庚午、庚子等)为初伏,也有称为头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有的也叫二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有的称为三伏。由于末伏必须在秋后,所以不少地区有“秋后加一伏”的说法。
  从干支纪法中,庚日到下一个庚日之间相隔十天,所以从初伏到中伏的时间固定是十天。但由于有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规定,所以从中伏到末伏的时间就有十天和二十天两种情况。
  根据古书记载;三伏创始于春秋时代的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流传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三伏天恰在小暑和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此外,三伏与农业生产也有密切关系,自古以来就流传着看“头伏萝卜,二伏菜,末伏有雨种荞麦”等经验谈。

知识出处

德城文史

《德城文史》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德州市德诚区文史资料等情况。例如袁桥乡概况、政权建设、乡村往事、历史回顾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杜文祥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袁桥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