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广电小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493
颗粒名称: 我的“广电小史”
分类号: TN949.299
页数: 3
页码: 236-238
摘要: 我的“广播史”是从1951年开始的。那时我还是个孩子。学着村里比我先行一步的大孩子们,房顶上架根天线,扯到枕边的耳机子上一手扶耳机,一手不停地拨弄矿石儿,找那最响、最清晰的灵敏点。索来侯宝林、郭启儒、刘宝瑞、郭全保等人的相声和高元钧、杨立德的快书,还有歌曲、戏曲等,来消除疲劳和寂寞。他的耳机子大、矿石儿也大。他把耳机子放到一个大茶缸子里,只要屏住气,比我那扣到耳朵上的耳机子还清楚。屋黑无光,只有旱烟袋的烟锅里烧的滋滋喇喇,那火时亮时闪,不影响听戏。后来,我比韩盛能,学会了绕线圈。再过5年,儿子的广电如何,我相信我的广电也必将如何。
关键词: 历城区 广播电视 发展

内容

我的“广播史”是从1951年开始的。那时我还是个孩子。学着村里比我先行一步的大孩子们,房顶上架根天线,扯到枕边的耳机子上一手扶耳机,一手不停地拨弄矿石儿,找那最响、最清晰的灵敏点。索来侯宝林、郭启儒、刘宝瑞、郭全保等人的相声和高元钧、杨立德的快书,还有歌曲、戏曲等,来消除疲劳和寂寞。
  我的耳机子不如韩盛的耳机子好。他的耳机子大、矿石儿也大。他把耳机子放到一个大茶缸子里,只要屏住气,比我那扣到耳朵上的耳机子还清楚。所以,每到晚上,他那不到8平方米的茅屋,圪塔地面上、桌前、瓮侧、土炕上都坐满了人。人多无声、静静地听。屋黑无光,只有旱烟袋的烟锅里烧的滋滋喇喇,那火时亮时闪,不影响听戏。
  后来,我比韩盛能,学会了绕线圈。我做的耳机子放到歪倒的茶缸里也很响。同时,我换上了二极管,比用矿石儿方便了许多。
  再后来,韩盛又比我强。他买来二极管的小喇叭,和戏匣子一样,一直用到安上有线广播。七十年代,我和韩盛率先抱上了半导体收音机,有线广播才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再后来,连摆也不摆了。
  195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本画报上看到美国时兴了电视。那电视图样是立式的,上面是电视屏框,下面象是音箱和调节部分,屏框里还有中国的梁山伯、祝英台的舞蹈画面。回家我对酷爱戏曲的老爹说,美国时兴电视,象小电影一样,坐在家里能看到戏园子里唱戏,唱梁山伯、祝英台。老爹骂我胡说八道,咱中国的戏,美国懂个屁!说我识几个熊字,就云山雾罩的玄人。老爹倔,在他面前是不容辩解的,否则会招来更凶的痛骂。在他的意识里,人已经够能的了。耳机子、小喇叭,象鬼话似的,能听到千里以外的人说话,再要看见人,那简直是“活见鬼”。老爹知足,能听到喇叭里唱戏,老爹的老爹连想也不敢想。
  老爹也知道,人在不断的“能”。那幻灯那电影从无声慢慢地有了声。不过,他很少去看。不象那些人,为了看场电影,“傻乎乎”地跑出好几里地去。再好的电影也不如在家里享受儿子那“小喇叭”。
  光阴荏苒,转眼逝去了30年。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老爹也年逾八旬。此时电视流行了中国。为使体弱多病的老爹在有生之年真的能坐在炕头上看到“小电影”,看到戏园子里唱的戏,在电视演武松的那年春节,我节俭攒钱,托人买了台泰山牌的12寸黑白电视机,让病入膏育的老爹看看武松打真虎。等啊、等啊,没想到演播时间拖了再拖,拖的老爹实在也无从恭候,便有气无力地骂了句“净他妈胡弄人!”赌气地蒙头而睡,再也别想惊动他看电影了。年后,他那病已是弥留之际,到死也没看一眼电视上的模样。
  过了5年,我玩上了录音机,录下了“母亲讲述的故事”,还有“小孙孙唱的歌”等等。
  又过了5年,儿子给我买了18寸的彩电,看到银屏上的彩色画面,和我1956年看到画报上那电视画面一样。我讲给儿女们听,他们半信、半不信。
  又过了5年,儿子换了29寸的大彩电。他那25寸的彩电替换了我这18寸的彩电。并把他那先进过一时的录放机也给了我。自己用上了组合式的VCD。不仅如此,还玩上了摄像机。看看儿子的先进玩艺,望望我这落后的玩艺,我想,去世的老爹也是连想也不敢想!
  再过5年,儿子的广电如何,我相信我的广电也必将如何。轮到孙子的兴盛时期,其广电究竟啥样,恐怕我也是连想也不敢想噢!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历城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本书资料多为亲闻、亲历、亲见史料,有文章《闪光的历城 辉煌的成就》、《绿色长城展风采》、《军民共育文明花》等。

阅读

相关人物

丁卯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历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