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而纪实二三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488
颗粒名称: 高而纪实二三事
分类号: F123
页数: 4
页码: 227-230
摘要: 高而乡出泉村村北,有一座新型工程,连拱坝水库,即出泉水库。这是继大寨田后,公社的第二大工程。这个工程分两个阶段施工,第一阶段施工于1974年冬,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公社从各大队调集了几百名能工巧匠,开山凿石,备料加工,工匠们一丝不苟,细琢着每一块尺寸不一的拱石。突击队员更是精神抖擞,运送水泥,搅拌灰浆,弄的浑身水泥、满脸泥浆,有时认不清真面目,不分昼夜,配合技术员钻眼压浆。料场上,一块块料石编着号,似长城围了半个山。以民兵,共青团组成的突击队分为男女两个队,女队敢于挑重担,首先提出向男队挑战。大干70天,提前20天完成清基任务,紧接着打响了筑基砌坝主战场的攻击战。
关键词: 历城区 社会经济 发展

内容

出泉水库
  高而乡出泉村村北,有一座新型工程,连拱坝水库,即出泉水库。这是继大寨田后,公社的第二大工程。这个工程分两个阶段施工,第一阶段施工于1974年冬,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公社从各大队调集了几百名能工巧匠,开山凿石,备料加工,工匠们一丝不苟,细琢着每一块尺寸不一的拱石。突击队员更是精神抖擞,运送水泥,搅拌灰浆,弄的浑身水泥、满脸泥浆,有时认不清真面目,不分昼夜,配合技术员钻眼压浆。料场上,一块块料石编着号,似长城围了半个山。
  第二阶段施工于1976年冬天。出泉水库开始清基。以民兵,共青团组成的突击队分为男女两个队,女队敢于挑重担,首先提出向男队挑战。东西两个突破口,顺着象迷宫似的拱型灰线,进攻中间,争夺那面优胜红旗。你打钢钎叮〓响,我打钢钎火花溅,挑战场上互不相让,你追我赶,热火朝天。大干70天,提前20天完成清基任务,紧接着打响了筑基砌坝主战场的攻击战。公社领导亲临坐阵、大队领导一马当先,突击队员冲锋陷阵,技术员严格把关,一号挨一号,精心地砌垒着连拱坝圈。背面吊板上,突击队员来往穿梭,运料、运灰劲步矫健。经过7个月的奋战,一座似桥非桥的全长百米的五拱大坝胜利落成。天作合,一场秋雨,把个水库灌的满满当当。
  出泉人尝到了蓄水甜头,随即在大的山沟里筑起小堤坝,修起连环塘,防洪抗旱,这个传统至今在出泉相传。去年在村支部的带领下,在田间地头开挖旱池上百个之多,旱井几十眼,度荒抗旱,同时也减轻了水库的负担。水库的鱼儿成群结队,水库的碧水映着蓝天,水库是出泉人改造历史的有力见证。
  吹不灭的灯
  高而的电是分几批上的。1975年出泉上电的时候,全村沸腾了。老区人民彻底地摆脱了油灯的时代,进入无烟的光明世界。
  我深深记得那油灯时代,用一个小碟或一个破碗,滴上点棉油,放上一根象火柴棒一样粗细的棉线,浸泡后点燃,那火头还不如萤火虫的亮光大,就这样,也只是有事情或妈妈做针线时点燃。漫长的冬夜,老人们聚集到某家去玩,也只是守着用木柴生起的一堆火,闲扯瞎谈,后来有了煤油灯,光亮倒是增加了,可油烟受不了,我深有感受。暑假里,晚上在煤油灯下做作业,第二天早上咳嗽吐的痰全是黑的,鼻孔里好似烟囱一样,全被油烟熏染,连鼻涕都是黑的,洗不净,抠不完。
  那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时刻,家家围坐在桌前,等候那一刹那
  间。晚上八点,那小小的玻璃圆球,闪了两闪,一片光明照亮了千家万户。当时我在想,管手电筒叫“神火”的奶奶如果活着,该有多好!
  年近80的李老汉老两口,目不转睛地盯着小小的灯泡,手舞足蹈起来,嘴里喃喃自语:“真怪,没有油怎么亮的呢?”老伴补充说:“老头子,你看!没烟,还没味呢!”李老汉赶忙按上一锅旱烟,对着灯泡吸起来,怎么也吸不着,嘴里嘟囔着:“这点不好,不能借火吸烟。”坐到半夜,该休息了,李大妈连吹了数口,也没能吹灭,李老汉又吹,同样结果。老伴说:“老头子,这灯要是光亮着,咋能睡得着觉哎!”哪有吹不灭的灯?老两口对望着,还真犯难。正在这时,支书和电工到各家查看情况来了,老两口舒了一口气,把刚才的情况说了一遍,支书和电工听了,笑的前仰后合,电工拉住开关绳,说:“机关在这里呢,一拉就灭,再拉又亮。”咔哒一声,灯灭了,咔哒一声,又亮了。老两口争着连拉几次,连笑带说:“真灵,真灵!”随即把开关绳扯到床头,老人家欣慰地笑了。“没想到,老了老了,掌上了电灯!”
  沥青路通进南五村
  历城南部边沿的高而乡,底子薄,是个穷乡。位于高而乡的南五村,更是多见石头少见人的地方,出门就爬山,种地就遇沟,三步一坎,五步一洼,蚰蜒小道,曲曲弯弯,别说二人并行,就是一人走,有的地方还得窄棱着身子。一根扁担,两只筐,两根绳,这是唯一的运输工具,连个独轮车也行不通。这是六十年代以前的状况。
  人们多么盼望有一条路啊!可是当时的状况不允许,人们连温饱都解决不了,哪有钱修路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强劲东风吹遍了祖国大地,全国动了,高而也动了,要改变山区的落后面貌,摆脱贫困,必须先修路。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高而人民挺身奋战,于1984年开修了通往高而的第一条沙石公路,从此公共汽车开进高而,结束了到仲宫坐车的时代。
  随着社会的发展,那条沙石路已不适应新的时代,承受不了繁忙的运输重担。一个新的规划,在上级和当地政府的决策下出台了。这就是贯穿南北的518线和历泰路两段,518线从仲宫至石帽子岭,历泰路从石帽子岭绕过一大圈,经过花坦口、陈家、十八盘,通过绵长的驴脖子岭,直接历城、泰安分界线。60里长的战线全面铺开,气势磅礴。特别是历泰路一段的开拓者,不畏艰难。石帽子岭往南,一片群山,悬崖峭壁、沟深谷寒,开拓者们面对悬崖而不惧,面对深谷不打软,挺起腰板,上!凿山岭,修桥涵,垒大堰,折断了多少锤把,用尽了多少根钢钎,磨穿了多少双鞋子,吃尽了多少苦辣辛酸,都记不清了,只有一条崭新的沥青路摆在眼前。历泰路都有分支,直通南五村每个村前。千年的愿望实现了,人们跑上沥青路,蹦跳狂欢。
  汽车通了,轻骑、摩托车跑的更欢,南五村的土特产品再不愁运不出去了,一直享有盛名的核桃、栗子,在外贸市场成了抢手货。人们腰里有钱了,南五村再不是旧石烂草小窄屋,而是红光闪闪,新居一片。
  两年的奋战,投工数万个,搬运土石上万方,汗没白流,血没白淌,一条南北纽带给高而人民带来了希望。
  有了路,人也变得潇洒了。
  为了迎接二十一世纪,以崭新的道路,快捷的步伐,跨入新时代,目前,高而人民在政府的带动下,又进行着518线拓宽工程的修建,干劲猛,动作快,分工包段,责任分清,把质量关,现场办公,经过去年一冬的奋战,路基首战告捷,现在正用地瓜石铺基,一条崭新的沥青路,拓宽后的518线即将投入运行。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历城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本书资料多为亲闻、亲历、亲见史料,有文章《闪光的历城 辉煌的成就》、《绿色长城展风采》、《军民共育文明花》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力弓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历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