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石的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473
颗粒名称: 彩石的路
分类号: K295.2
页数: 2
页码: 176-177
摘要: 在济南市历城区彩石乡,一提及生活水平的变化,人们总要为你讲上一段路的故事,在这里,路已经成为百姓生活水平变化的重要标志。彩石乡位于泉城济南东部30公里处,是名副其实的山区,全乡10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大大小小100多道山梁,50多个村庄中有近40个挂在半山腰。这台当时来说非常先进的机械,面对着楼梯般的羊肠小路,只有望路兴叹的份了。在乡党委政府和许多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陈登汉带领全乡群众向大山开战。陈登汉去世后,全乡人民奋战一个月,修通了最后一个村的沥青公路。
关键词: 历城区 地方史 史料

内容

在济南市历城区彩石乡,一提及生活水平的变化,人们总要为你讲上一段路的故事,在这里,路已经成为百姓生活水平变化的重要标志。
  彩石乡位于泉城济南东部30公里处,是名副其实的山区,全乡10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大大小小100多道山梁,50多个村庄中有近40个挂在半山腰。直到八十年代初期,全乡只有一段4公里长的沥青公路,其余全是“晴天绊倒牛,雨天粘掉鞋”的羊肠小路,有的路甚至连毛驴都爬不上去,扁担成了这里的主要运输工具。记得有一年,县里的一个单位扶贫送给该乡石瓮峪村一台小四轮拖拉机。消息传来,全村人兴奋地一夜睡不着觉,但大家到底没能见到拖拉机冒着烟、嘣嘣叫喊开进村的动人场面。这台当时来说非常先进的机械,面对着楼梯般的羊肠小路,只有望路兴叹的份了。
  弯弯曲曲的山路象一条条锁链缠绕在大山身上,也缠住人们摆脱贫困的脚步。由于交通不便,山上成熟的水果运不出去,被人们用来喂了猪,或者让它一堆堆地烂掉,大家的心里说不出是啥滋味。人们守着金山银山却捧着要饭的碗过日子。
  1983年,陈登汉这位老乡长离休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我要在死之前让全乡村村都通上沥青路”,正是这句话,彩石人民揭开了向大山宣战向命运宣战的序幕。在乡党委政府和许多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陈登汉带领全乡群众向大山开战。耸立的山头被劈开,坚硬的山石被碾平,彩石乡的路一寸寸的变宽、变平。15年的时间里,陈登汉多方筹措资金500多万元,起早贪黑带领群众修公路120多公里,使全乡44个行政村中的43个村通上了沥青公路,在全乡形成了北接309国道,东达章丘,南通西营、泰安的发达公路网。就在陈登汉的夙愿即将实现之际,1998年6月27日,为保护国家财产和群众生命安全,他倒在了生前义务奉献了15年的修路工地上,山东省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陈登汉去世后,全乡人民奋战一个月,修通了最后一个村的沥青公路。如今走在宽阔平坦的沥青公路上,很难想象出它过去的模样。
  随着公路开通,昔日寂静的大山活跃起来,一行行果树遮住了原来的荒草坡。目前全乡形成了以省名优特产玉龙雪桃为龙头,包括苹果、杏、核桃等40多个品种的万亩林果种植基地,每年向济南市供应各类新鲜水果500多万斤,全乡人均纯收入由1984年的不足300元增加到1998年的2300元。
  山里人的口袋鼓了起来,山里的面貌如雨后彩虹般发生着变化。公路两旁低矮黑暗的茅草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崭新明亮的砖瓦房,一幢幢漂亮气派的小楼房。公路上一辆辆飞奔着的两轮摩托车、三轮农用车、四轮小汽车一天天多起来,每天十几班公交车往来穿梭,宽阔的公路开始变得拥挤起来。彩石人民的生活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路在这里曾经是人们脱贫致富的绊脚石,而今它却成了人们走向富裕的阳光大道。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历城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本书资料多为亲闻、亲历、亲见史料,有文章《闪光的历城 辉煌的成就》、《绿色长城展风采》、《军民共育文明花》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宋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历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