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路伸向远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471
颗粒名称: 长路伸向远方
其他题名: 历城区交通事业发展五十年回眸
分类号: TU984
页数: 4
页码: 169-172
摘要: 历城地处省城近郊,是济南的多棱镜,很大程度上代表着省城及省城百万人民的光辉形象。作为外界进入省城的主通道——历城的交通基础设施——公路,自然也就成为各方来客“掂量”省城的“第一印象”了。至于公路客、货运输,交通行业管理几乎是空白。五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区在坚持省、市、区公路建设统筹规划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全面加快,加强了公路建设。与其它县(区)相比,起步早、路线长、等级低是历城公路的一个突出特点。面对交通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站在世纪前沿的历城交通人并没有满足,他们又迎着困难和挑战,信心百倍地开始了新的征程。
关键词: 历城区 城乡规划 建设

内容

历城地处省城近郊,是济南的多棱镜,很大程度上代表着省城及省城百万人民的光辉形象。
  作为外界进入省城的主通道——历城的交通基础设施——公路,自然也就成为各方来客“掂量”省城的“第一印象”了。建国初期,整个历城就只有3条土路面的“小泥鳅”路,计55.5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仅3.92公里,更甭提“一脚羊肠道,路比蜀道难”的南部山区的那点零星“畜走道”了。至于公路客、货运输,交通行业管理几乎是空白。
  从1955年4月成立历城县人民政府交通科,到1960年6月成立历城县交通局,再到1976年重建历城县交通局至今,历城的公路设施建设随着交通主管部门的成立、曲折发展、壮大,一年比一年快。有道是:五十年长路,脚下渐宽阔,行来乐呵呵!
  五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区在坚持省、市、区公路建设统筹规划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全面加快,加强了公路建设。全区公路建设可分为七十年代中期以前的起步阶段,七十年代后期到八十年代中期的全面铺开、大干快上阶段,八十年代后期至今的翻新改造、上档次、保舒洁阶段。对在境内的国家、省、市重点工程,区交通部门本着服从领导、顾全大局、利用优势、发展自我大力支持、协助、配合做好征地拆迁等基础性工作,全力为施工建设单位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先后参加了北京——福州、济南——临沂以及济青高速公路、济德高速公路等11大重点工程历城段的新建、改造工作,并涌现出一大批诸如区政协副主席冯邦尧、区交通局长李永智式的加快重点工程建设的功臣。对县乡道路,他们按计划、有步骤推进,先后新建、改建前进桥——鸭旺口、郭店——章丘界、党家——大杨、西营——柳埠以及机场路、金钢纂、石瓮峪等县乡公路80条计616.8公里。对乡村道路,他们严格按照《公路管理条例》和《公路法》推行公路分级管理制度,为乡村道路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指导和援助。原交通局长郭风翥、高级工程师张建中等同志曾因修乡村道路寄宿牛棚的感人事迹被传为佳话。
  与其它县(区)相比,起步早、路线长、等级低是历城公路的一个突出特点。针对区内省市重点工程多,对县乡道路损坏严重、路况差、群众意见大等问题,区交通部门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提出全区公路工作“建养并重、以养为主”的工作方针。一方面,他们坚持对拟建、筹建公路的公开招标制度,对在建公路的质量监管制度;另一方面,他们完善建成公路的附属设施,做好绿化、养护工作,依法维护路产路权,做到“修一条,成一条”,达到“修一条公路,富一方经济”的目的。具体做法:一是改革县乡道路养护体制,于1998年2月将原来的养护科分为干线公路养护科和县乡公路养护科,强化了县乡道路养护。二是按照GBM工程标准(标准化、美化),以道路畅、舒、洁、美为原则,先后对境内所有国省道、大龙堂——虎门、港沟——九曲等大部分县乡道路进行了翻新改造,铺筑了沥青路面,提高了通车能力,区内干线高级、次高级路面达715.5公里,占列养里程的90%以上。突出抓了国道104、220、省道103线的绿化养护工程,切实塑好历城公路省城形象。三是加大文明样板路建设力度,在巩固1995年取得国道104、220两条文明样板路建设成果的基础上,1997年底又建成郭店——王辛一条县乡级文明样板路,并拟出一年建好一条县乡文明样板路的计划。四是依法治路,拆除违章建筑,整治在公路上打场晒粮、乱开沟、乱引路等破坏、妨碍公路完好畅通的现象。五是协助区、乡政府落实乡村公路建养制度,宣传推广靳家等乡镇的先进做法。目前,全区己有18个乡镇成立了养护所,并且大多数乡镇都做到不等不靠,积极筹集资金,彩石、锦绣川等乡镇将农民“五项集资”中道路建设的比例提高到25%,用于乡村公路的建设、养护,使全区380公里的乡村路好路率明显提高。“要想富,先修路”、“想快富,修好路”的观念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达成了共识,现正广为传颂的原彩石乡党委副书记陈登汉退休不退岗,,一心扑在乡村道路建设上,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就是全区人民修路、护路、爱路的杰出典范。
  截止今年6月底,全区861个行政村,村村通路通车,区内“两纵、三横、两大环”主体框架基本形成,干线公路达到89条,是建国初期的30倍,计774公里,是建国初期的14倍。加上已建好的过境济青高速公路、济德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东线以及乡村公路,全区共有通车里程1179.99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69.65公里(含乡村路),是建国初期的17倍,居全省前列。公路桥涵建设也有大发展。50年间,全区公路桥梁增加161座,达到163座,长4964.2米,涵洞增加1123道,达1131道,长17446.8米,公路设施建设得到极大完善,提高了公路通行能力。全区公路已形成设施齐全、等级较高的干支线相连、县乡道相通、村村通公路的现代交通网络。
  公路通,百业兴。公路的发展极大地拉动了全区相关产业的发展。饭店、商店、加油站、各类市场依路而建,因路而兴。外来资本商在看重历城宽松投资环境的同时,更为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所吸引,纷纷以独资、合资、兼并、控股的形式落户历城。吸引外资达2000万美元的中美合资企业山东省科宜人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选址仲宫镇就是全区“公路经济”的有力证明。
  以公路为依托,区内客运、货运、配载、搬运装卸、机动车维修、汽车配件等市场从无到有,已基本形成统一、竞争、开放、有序的格局。1998年底,全区机动车辆突破一万辆大关,各类维修厂点384家,客运线路79条,班车109辆,区客运中心日发送旅客2000人次,区内83%的村通有客运班车。全区年可完成公路客运110万人,周转量6900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1800万吨,周转量81200万吨公里,实现社会运输收入3.9亿元人民币。
  同时,区交通部门把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作为交通工作的基础抓好,现已建成区以上“文明单位”18个,市以上“文明示范窗口”4个,国家级“青年文明号”1个,市级“青年文明号”2个,局机关已连续十年保持了省级“文明单位(文明机关)”,去年底,又在全市率先跨入全省首批“文明交通行业”行列,有力地推动了全区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
  面对交通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站在世纪前沿的历城交通人并没有满足,他们又迎着困难和挑战,信心百倍地开始了新的征程。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历城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本书资料多为亲闻、亲历、亲见史料,有文章《闪光的历城 辉煌的成就》、《绿色长城展风采》、《军民共育文明花》等。

阅读

相关人物

乐志林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历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