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第一部新编《历城县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466
颗粒名称: 建国后第一部新编《历城县志》
分类号: K295.2
页数: 5
页码: 147-151
摘要: 历城历史悠久,有史以来,《历城县志》有九次编修,共形成县志五部,县志资料长编一部。县乡土调查录一部。这九次编修的成果是:1.明朝《历乘》,2.崇祯《历城县志》,3.清朝《重修历城县志》,4.乾隆《历城县志》,5.光绪末年《历城县志》的编修,6.民国《续修历城县志》,7.《历城县乡土调查录》,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城县志资料长编》,9.新编《历城县志》。新编《历城县志》1984年开始编修、历时六载,五易其稿,于1990年交付印刷,同年底成书,是建国后历城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志书。新编《历城县志》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附录五部分组成。
关键词: 历城区 地方志 历史

内容

历城历史悠久,有史以来,《历城县志》有九次编修,共形成县志五部,县志资料长编一部。县乡土调查录一部。这九次编修的成果是:1.明朝《历乘》,2.崇祯《历城县志》,3.清朝《重修历城县志》,4.乾隆《历城县志》,5.光绪末年《历城县志》的编修,6.民国《续修历城县志》,7.《历城县乡土调查录》,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城县志资料长编》,9.新编《历城县志》。
  新编《历城县志》1984年开始编修、历时六载,五易其稿,于1990年交付印刷,同年底成书,是建国后历城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志书。
  新编《历城县志》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附录五部分组成。全志共设28篇,142章,301节,74万字。志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全面地记述了历城自1840年至1985年(个别章节下限1987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
  新编《历城县志》突出了经济部类的记述,特别是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记述,具有显明的时代特点和地方特点。
  概述部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概括总叙了历城的历史发展进程,对历史发展变革和社会矛盾作了较明确的记叙,并对建国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社会发展作了重点记叙。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对现实存在的问题也作了客观记叙。
  大事记部分从宏观的角度全面记叙了历城自1840年至1987年所发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大事。特别对建国后每个历史时期历城发生的大事作了较为详尽的记述,掌握了详今略古为现实服务的原则。
  专志部分是县志的主体,记叙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发展过程。政区篇主要记叙历城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域,建县2000多年来隶属关系的演变和1840年以来区划调整及政区现状,对1985年政区内城市和乡镇作了较为详细的记述,自然地理篇从地下到地面,客观地记录了历城的地质构造,地貌状况、水文、土壤、植被和气候变化,较准确地记录了历城的自然资源、即水、土地、矿藏、植物、动物资源的拥有量和分布情况。并对历史上发生的水、旱、风、雹等自然灾害设了记实表,作了系统记述。人口篇主要写历城人口变化情况和人口年龄、文化、劳动构成,民族构成,同时计划生育也在本篇中作了记述。农业、水利、工业、交通、邮电、商业、粮食等篇详细记叙了兴衰起伏的发展过程和现状。经济管理篇从宏观的角度记述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管理机构,管理内容和管理政策,内容包括经济计划、工商管理、物价管理、审计监督和计量器具管理,对当前经济建设有一定的资政作用。城乡建设、财政税务、金融、科技等篇叙述各个事业发展过程和现实状况。党派团体、政权、司法三篇是志书政治部类的主体。以马列主义的政治观点,记叙了中国产党、中国国民党和各群众团体在历城县的组织机构和重要活动,记叙了人民政权的建立、发展、巩固,记叙了人民公安、法院、检察、司法的组织机构和主要工作,以及旧政权的司法机构。民政、劳动人事、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篇记叙了各项事业的发展过程。军事篇主要写了境内人民武装和重大军事行动。文物篇对历城丰富的文物宝藏、古建筑、遗址、墓葬、石窟造像和出土文物等,详细地进行了记述。社情民俗篇是体现历城地方特色的重要篇章,内容广泛、资料丰富。包括人民生活、风俗人情、宗教传播、姓氏、方言、民间传说等。人物篇分人物传、革命烈士简介、革命烈士英名录三部分。主要收录了对社会发展起过重大作用和知名度较高的历城籍人物,重点收录了在中国人民解放斗争中做出卓越贡献的革命烈士、功臣和党的领导干部。附录为县志最后部分,收录其他篇章不宜记叙,但在历城历史上有代表性的历史文献,碑文石刻和部分文学作品。
  整部《历城县志》以文为主,辅以照片、绘图、表格等。其中有配合文字的彩色照片50余幅。
  新编《历城县志》在编纂过程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依靠党委领导,坚持政府修志。为完成一代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编修任务,1982年2月,中共历城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县志编纂委员会,由县委副书记任主任,副县长、人大副主任、组织部长任副主任。修志办公室设在政府办公室,由办公室主任兼任修志办主任。1984年7月,抽调专职人员组建了县志办公室,发动县直各有关单位建立起编志班子。从成立机构到志书出版,给终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怀,在许多关键时刻,如组建班子,组织志稿审定,解决出版经费等,都得到了县主要领导的支持,在财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坚持留出20万元作为县志出版经费,从而保证了《历城县志》的出版问世。
  二、发动群众,众手成志。编修县志,是一项浩繁的文化建设工程,纵贯古今,横及百科,单靠志办本身工作人员是不够的。为此,从一开始,就坚持了众手成志的原则,首先是广泛发动群众提供修志资料。在社会上,编委会分发张贴了1000多份征集资料广告,广开材路;在机关中,发动53个承编单位建立健全了编志班子,在全县形成了一支由140余人参加的编志队伍,其间,许多老同志不辞劳苦、辛勤笔耕,一些部门领导积极参与、亲自安排编写,经过上下左右全体修志工作者的共同努力,1987年全部完成了部门志任务,即《历城县志》初稿,总字数达400多万,加上面上汇集、征集的资料,总数近1000万字,为县志稿的形成、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三、坚持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修志方针。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处理编志所遇到的问题,在记叙建国后历次政治运动时,编纂者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实事求是地作了记叙。“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给历城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失,但在某些方面,也有发展,如水利建设上,历城37座大中小水库几乎全部是在这两个时期建成的。如何记叙,既不能违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精神,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我们经过讨论和分析资料,认为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左”的影响,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损失。但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其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是高涨的。这种热情是在“左”的错误下使生产建设仍能发展的真正原因。另外,还必须看到,由于盲目上马,一哄而起,部分水库的建设质量较差,留有隐患。如狼猫山水库大坝发生滑坡就是例证。对上述实事,编纂者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作了实事求是地记述。
  四、强化了政治部类的记叙,体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社会主义新方志,其“社会主义”决定了它的性质,新方志本应歌颂社会主义,歌颂共产党。为此强化政治部类的记叙,是历史赋于我们的职责,党派群团、政权政协、司法三篇是政治部类的主体,在内容上、篇幅上都进行了强化,尤其是对“中国共产党历城地方组织”一章,先后多次增加篇目,扩充内容。增设了“主要活动”一节,重点记叙了建国后如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合作化运动、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时期党的主要活动和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重要会议”一节,没有简单的记录会议时间、地点、人员,而是增加会议决议内容、会议基本精神和今后工作方针、任务。以求体现党的领导作用。
  五、强化经济部类记叙,为经济建设服务,地方志的三大作用为:“资政、存史、教育”。资政就是为党政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当今的政。如何使地方志为历城的经济建设服务,是编志者考虑的重点问题,为此在自然地理志中加强了自然资源的记叙,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植物资源、动物资源的种类、储藏量和开采、开发情况作了详尽的记叙,充实了农牧渔业、林果业、水利、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商业、粮油等篇的内容。为从宏观的角度把握经济发展规律,增设了经济管理篇。在整部县志中,经济部类的篇幅约占40%。
  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全体编志人员的共同努力,新编《历城县志》做到了“观点正确,资料翔实,体例完备,特点突出,文风端正”,体现了“三新”(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要求。1990年获山东省历史学会优秀成果奖。1993年在由中国地方志领导小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的全国新编地方志成果展览会上再获优秀成果奖。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历城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本书资料多为亲闻、亲历、亲见史料,有文章《闪光的历城 辉煌的成就》、《绿色长城展风采》、《军民共育文明花》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赵延君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历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