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城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461
颗粒名称: 历城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分类号: G127.52
页数: 6
页码: 131-136
摘要: 素以齐鲁首邑著称的历城,历史悠久,英才辈出,文化蕴藏丰富。解放后,党和政府重视文化工作,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群众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全区上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注文化,取得丰硕成果。1993年我区被命名为“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区”,1998年通过复评,再次保持荣誉称号。全区文化机构设施健全,三级文化网络完善。1951年建立历城县人民文化馆。群众文化活动深入普及,创出了前所未有的业绩。历城流传久远而丰富的民间文化遗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到极度重视。妥善保护历史文物成果显著。
关键词: 历城区 地方文化 发展

内容

素以齐鲁首邑著称的历城,历史悠久,英才辈出,文化蕴藏丰富。解放后,党和政府重视文化工作,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群众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全区上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注文化,取得丰硕成果。1993年我区被命名为“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区”,1998年通过复评,再次保持荣誉称号。
  全区文化机构设施健全,三级文化网络完善。1951年建立历城县人民文化馆。1955年政府拨出专款征地5亩,建起拥有馆舍20间的历城县文化馆,如今区文化馆已经拥有创作、美术、戏曲等多种活动室和一批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辅导力量,成为全区社会文化活动的核心。同时,我区在七十年代建成的区工人文化宫,1997年落成的区老干部活动中心,由这三位一体构成面向社会各界的群众文化活动中枢。全区20个乡镇都建立了文化站,其中拥有影剧院、图书室、业校、活动室等多种文化活动场所的文化中心站有13处。农村文化活动中心465处,大多数拥有宽敞的活动场所,完善的设施,使农民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充实的文娱生活;前王村业余剧团编演的舞蹈《欢乐的果园》,荣获我省首届农民艺术节舞蹈比赛银奖。
  群众文化活动深入普及,创出了前所未有的业绩。节日和各类专题、大型集中性文化活动,一年到头连续不断,形成系列,越办越精。进入九十年代连续举办8届迎春花灯会,过春节到历城观灯已成为济南节日一大景观。通过戏剧汇演、卡拉OK青年歌手大赛等活动,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文艺人才,仅输送到省、市吕剧院(团)的就有7人,遥墙姑娘李萍已成为省吕剧院中青年业务骨干。董家镇农民女歌手侯庆香在全省农民歌手大赛中获民族唱法第二名;出生于彩石乡玉龙村的农民女歌手贾堂霞以一曲《唱唱俺唐王的大白菜》荣获1986年济南市文艺汇演表演一等奖,此后在省、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赛和华东六省、市民歌汇演中频频获奖,成长为国家武警总队文工团歌唱演员;区文化馆郭晓燕于1996年全国第三届“和平杯”京剧票友邀请赛中评为一等奖,并荣获“中国京剧十大名票”殊荣。
  由区文化馆耿辉君创作、华山镇少儿艺术团表演的少儿舞蹈《带银铃的小马驹》在荣获全省“小飞天”和全国部分城市少儿舞蹈两个大赛创作、表演双一等奖后,于1991年参加山东省“小飞天”少儿艺术团晋京汇报演出,历城农村娃娃的舞蹈跳上了全国人大会堂舞台,这是我区群众文化史上前所未有的光辉先例。
  文艺创作蓬勃开展,精品佳作不断涌现。作为辛弃疾、李攀龙的故乡,自古历城名士多。解放后人民翻身作主人,文艺创作逐渐活跃,1955年唐王村王安亮(野葵)创作,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鬼算盘》(原稿由省博物馆收藏)和《交易》两部中篇小说。其后创作队伍日益壮大,张汉云、桑田、孙永慈、关涛、韩映红、李全仁、赵延君、徐笑等人的曲艺、戏剧、小说、诗歌等作品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在汇演中获奖;其中孙永慈(车夫)创作的快板《一小点》、话剧《红松》分别被《曲艺》杂志及农村读物出版社刊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迎来了文艺创作的春天,1986年我区在全市率先成立文联,如今区文联已拥有作家、美术家、音乐家、戏剧家等8个协会,联系着近500名业余作者。区文化局自1986年起连续11年举办全区业余文艺创作评奖,累计有300多人(件)作品获奖。区文化馆封玉斗创作的戏剧小品《二百五》、《豆付脑、热的》先后在“南开杯”全国戏剧小品大赛和华东地区戏剧小品比赛中获奖;颜廷之、李全仁、李圣元、王功梅、刘克锋、郭永顺等6位作者自1986年以来,先后出版“华苑文丛”8集,包括小说、故事、诗歌、散文等专集,共100余万字。刘继文、李兴夏、王淮桂先后有《迎春图》、《步步高》等10多幅作品在《摄影报》、《大众摄影》等报刊发表或获奖;桑田、张振武、刘怀勇、张德新的《风雨五千年》、《梅花》等多幅书画作品在全国性展览中获奖,或选送国外展出;李恭临于1991年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成功地举办个人书展;李兆彩的国画、戴月的书作于1996年全国人大收藏。韩映红的歌曲《山河格外美》、《改大门》,李钦英的歌曲《请到俺家乡看一看》在文化部、全国音协举办的评奖中获奖。1988年以来先后有《满目青山》(王一民等作)、《姑嫂情》(张顺峰作)、《选地基》(何希清作)等三个剧本,被省电视台拍成电视剧并播出。
  民间文艺得到继承发扬。历城流传久远而丰富的民间文化遗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到极度重视。50年代搜集的历城民歌《十七八多》、《四季歌》被收入《山东民歌集成》,一度成为省歌舞团上演曲目;1962年原济南市郊区农民代表济南市参加山东省首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表演了“牛斗虎”、“狮子”、“四蟹”等民间舞蹈。
  改革开放以来,根据国家艺术科学规划要求,动员文化馆、站干部全力以赴,发动和依靠广大民间艺人,对民间文艺进行认真普查和抢救性的挖掘、记录、整理。
  1985年春用7个月时间,有计划地对民间器乐进行普查和搜集整理,从27个民间乐队163名老艺人手中搜集到民间乐曲255首,经过录音、记谱、整理,编辑成《历城民间器乐曲集》,其中被中国民乐集成山东卷选用6首乐曲。
  1986年对民间舞蹈进行普查摸底,对重点节目作了记录、拍照、绘图、整理,其中《蛾子灯》、《竹马灯》、《旱船》、《牛斗虎》等4个民间舞蹈收入《济南市民间舞蹈资料集》,港沟镇郭家村、华山镇桃园村被命名为“济南市民间艺术村”。
  1987年按国家要求,如期圆满完成全区民间文学三个集成的普查、采录、整理,共采录各类民间文学作品1600多件,先后编辑出版了《历城民间文学集成》(资料本1、2)和《少数民族民间故事专辑》,共收入民间故事170个、民间歌谣123首、民间谚语181条,总计43万字,其中“资料本”(一)和“少数民族民间故事集”在我市都是率先出版的。“资料本”(一)被评为全省民间文学三集成资料本范本。区文化局于1989年至1991年先后三次被评为全省民间文艺集成工作先进单位,关涛荣获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妥善保护历史文物成果显著。在历城锦绣山川中,遗存了大量的珍贵历史文物,解放后这批民族文化瑰宝得到认真的研究,科学的维护,70年代对全区文物进行认真普查,评估定级,全区现有文物保护单位54处,其中国家级4处,省级5处,市级6处,区级39处,全部立档并设立保护标志。
  为了切实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研究,1964年建立了四门塔文物管理所,1992年新建“历城区博物馆”,拥有1085平方米的办公大楼,设有展览大厅、文物仓库等。
  多年来国家拨出专项经费,先后对四门塔、龙虎塔、千佛崖、九顶塔、大佛寺石窟造像、佛峪村革命遗址、龙泉寺等文物进行维修保护。
  1988年9月,济南战役山东兵团指挥所纪念地(仲宫镇尹家店村)经过维修后对外开放。
  1998年10月16日,辛弃疾纪念馆一期工程竣工揭幕,实现了稼轩故里父老乡亲的夙愿。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1700多平方米,包括石坊、塑像、三座展厅,东西碑廊及办公室、接待室等附属建筑,纪念馆展厅内布置有辛弃疾生平事迹展和当代书画家有关辛弃疾的书画展,碑廊内展出启功、沈鹏等当代书法名家的稼轩词书作刻石42件。
  对于出土文物和流散社会的文物及时进行征集、保管,聘请专家修复重要文物,1992年经过省、市专家鉴定,现藏文物中有国家一级文物1件、二级4件、三级112件,都得到了妥善的保护。1994年区文化局荣获省文物科技管理奖。
  图书和电影工作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1955年历城县文化馆迁至王舍人庄,当时的图书室,仅有阅览室4间,藏书3000册。1990年将原第一文化馆改建为区图书馆,设有图书阅览室、儿童阅览室、图书借阅室、文献资料库等,馆舍面积2062平方米,藏书11.5万册。年接待读者1.3万人(次),年书刊流通量2.7万册(次),辅导的全区各类图书馆(室)163个,总计藏书50万余册,1994年区图书馆被国家文化部评估为县(区)级三类图书馆。
  解放初期历城没有自己的电影放映单位,1954年省电影1队下放历城,1955年成立历城县电影队,仅有一个放映小队;1958年与郊区电影队合并,成立历城县电影中队,有6个小队。1972年建立历城县电影事业管理站,1982年改为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电影事业一度有大幅度发展,除区直有洪楼、黄台两座影剧院外,各乡镇普遍建立电影放映队,有部分乡镇还建立集镇电影院,村办电影组也发展很快,1991年全年放映11225场,平均每村年看电影13场,专题影片汇映、科教电影放映都收到很大成效。幻灯宣传工作取得好成绩,张绍、王启文等人绘制的幻灯《九条人命》、《只要一个》等在省、市幻灯片汇映中获奖。随着电视的普及,我区电影事业和全国一样走入低谷,大部分电影放映单位停顿,洪楼电影院因为兴建广场被拆除,面对困难,电影工作者正在积极探索,闯出一条适应当前形势的新路子。
  文化市场繁荣有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区群众文化需求不断扩展,文化市场逐渐形成规模,1987年底全区文化娱乐业发展到113处。为了引导文化市场健康发展,我区从1988年开始在全市率先对文化市场进行规范化管理,依照国家有关法规,在全省较早地建立了文化娱乐业经营许可证制度和文化市场检查制度,组建了专兼职结合的文化稽查队伍,配备专用交通工具和通讯设备。为了加强以法治文,先后派出220人(次)参加全国、省、市举办的文化市场管理干部培训班,并自办培训班3期,有59人(次)参加培训。
  1995年经区编委批准,正式建立了“历城区文化市场稽查队”,1988年以来,与工商、公安等部门配合,先后组织集中“扫黄打非”行动220次,文化市场稽查队经常性检查800多次,在行动中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清除文化垃圾,纠正违章现象,净化了文化市场,1990年以来,我区先后5次被评为全市文化娱乐市场管理先进单位,并被省文化厅授予全省文化市场管理先进单位。
  在建国后的五十年里,我区文化事业,沿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不断发展,逐步壮大,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在许多方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业绩,今后我们要再接再厉,拼搏创新,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二十一世纪。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历城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本书资料多为亲闻、亲历、亲见史料,有文章《闪光的历城 辉煌的成就》、《绿色长城展风采》、《军民共育文明花》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关涛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历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