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舍人镇夯实教育发展基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453
颗粒名称: 王舍人镇夯实教育发展基础
分类号: G520
页数: 4
页码: 111-114
摘要: 1998年9月1日,是王舍人镇教育发展史上又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占地22亩、建筑面积4380平方米、总投资500余万元的现代化镇实验小学胜利落成了。这是一所完全按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设计建造的学校。它的建成标志着王舍人镇的办学水平又攀上了一个新高峰。济南市委副书记沈建国视察该校后不无自豪地说:“这样的农村小学在济南市是一流的,在山东省也是一流的。”截止1987年底,全镇累计投资450万元,全部完成了校舍改造任务,实现了“六配套”。校舍“六配套”达标后,镇党委、政府又适时提出了“建城区化强镇,办一流教育”的响亮口号。
关键词: 历城区 教育 事业

内容

1998年9月1日,是王舍人镇教育发展史上又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占地22亩、建筑面积4380平方米、总投资500余万元的现代化镇实验小学胜利落成了。这是一所完全按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设计建造的学校。它的建成标志着王舍人镇的办学水平又攀上了一个新高峰。济南市委副书记沈建国视察该校后不无自豪地说:“这样的农村小学在济南市是一流的,在山东省也是一流的。”
  翻开王舍人镇的教育史,你会很快发现这样一组数据:先后有14项工作跨入全省先进行列;全镇24处中小学有19处建有标准较高、设施一流的教学办公楼,总建筑面积48000平方米,学生人均面积6.1平方米,累计投资4300万元,仅1987年以来的校舍投资总额和建筑面积分别是建国后前40年的15倍和6.1倍,所有中小学技术装备全部达省定标准,其中11处中小学达一类标准。这一组数字真实生动地记录了王舍人镇人民艰苦办学的一串串足迹,包含了他们的光荣与自豪……
  八十年代初,王舍人镇28处中小学绝大多数使用的是五、六十年代甚至是解放前的旧房子,校舍破旧不堪,有的甚至成了危房,教学设施少得可怜,教学条件极其简陋,要想大力发展教育,改变校舍落后的状况已刻不容缓。当时百业待兴,改造校舍的资金严重短缺,是坐等观望,维持现状,还是创造条件,知难而上,镇党委、政府一班人从造福子孙后代的百年大计出发,高瞻远瞩,召开教育工作会议,果断决定:不惜代价,创造条件,改造校舍,改善办学条件。全镇上下齐动员,从1983年开始,揭开了王舍人镇校舍改造的帷幕。镇政府成立了由镇长挂帅,人大、政协、教委、财政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校改领导小组,具体协调校改工作,实行了校改工作责任制,分片包干,任务到人,从规划、施工到验收,都有专人负责,一包到底,在镇党委、政府的带动下,全镇干部群众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了校舍改造的热潮中。路家村多方筹集资金20万元,于1983年率先建起了一幢新颖、别致的教学楼。路家小学教学楼交付使用后,镇政府不失时机地召开了校舍建设现场会,号召全镇各办学单位学习路家村敢为人先办教育的气概和广大群众关心支持教育的奉献精神,尽快改善学校面貌,为造福子孙后代建功立业,在他们的带动下,尹陈村、王舍人村、赵家村、张马屯村也不甘落后,相继建起了标准较高的教学楼,镇中心小学的干部教师为了建好学校,他们节假日不休息,吃住在工地。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沙河、南滩、曲家、冷水等北部偏远地区,想尽千方百计,多方筹集资金,建起了一座座高标准的平房。截止1987年底,全镇累计投资450万元,全部完成了校舍改造任务,实现了“六配套”。1987年,省政府组织校舍“六配套”达标验收时,以全镇平均12.5分的优异成绩被省政府命名为“山东省校舍建设先进单位”。
  校舍“六配套”达标后,镇党委、政府又适时提出了“建城区化强镇,办一流教育”的响亮口号。为使校舍建设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确立了“高标准、高起点、上档次、上水平”的校舍建设新目标,进一步明确了镇办中学、村办小学的办学体制,打响了校舍建设的攻坚战。1989年至1992年,在完成全镇学校“四室”(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电教室)建设任务的基础上,投资400余万元,先后建起了滩头中学、冷水中学等6座教学楼,扩建了冷水、沙河、南滩等6所学校的校舍,又掀起了校舍建设的新高潮。毛主席两次视察过的大辛村,经济发达,原校舍是砖石结构的平房,随着教育的发展,出现了校舍不足的突出矛盾,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大辛村的干部群众横下一条心,筹措300万元,盖起了一座高标准的4层教学办公综合楼,大理石墙裙,马赛克墙面,铝合金门窗,冬有暖气,夏有电扇,彻底改变了学校的面貌。梁一村和梁三村合作投资200万元,裴家营村投资180万元分别兴建了造型美观、设施一流的教学办公楼,假山喷泉,迎路花坛,大型马赛克壁画,为校园增添了欢乐活泼的气氛。到1995年底,全镇累计投资2700万元,先后建起了18座教学楼,改造了一批校舍,全镇中小学的校舍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校容校貌焕然一新。走进校园,假山、喷泉、雕塑、画廊等错落有致,景色迷人,三季有花,四季长绿,构成一道道优美的校园风景线。
  校舍建设的巨大成功,振奋了王舍人镇人民的精神,进一步激发了全镇人民投资办学的热情。1991年至1995年,又掀起了教育技术装备的高潮。1993年投资320万元,全镇实现了国家教委颁布的内部设施配套标准。到1995年“两基”达标验收时,又投资120万元,新添理科仪器10153件,音体美劳器材23670件,医疗器械213件,彩电、高规格录放像机34套,钢琴4架,图书111700册,仪器橱架430个,实验桌凳556套,两处学校配备了语音室、微机室,全镇的办学条件发生了质的飞跃。全镇中小学的技术装备全部达到省定标准,其中11处学校达到了一类标准。1995年11月,王舍人镇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省政府的“两基”达标验收。
  辛勤工作换来了丰硕的成果。王舍人镇先后荣获“山东省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山东省校舍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实验室和仪器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义务教育示范乡镇”、“山东省基础教育先进乡镇、“山东省农村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成人教育示范学校”等14项省级荣誉称号。国家教委教育督导团两度视察均给予高度评价,省、市新闻单位多次做过专题报道。王舍人镇已成为教育园地的一颗明星。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历城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本书资料多为亲闻、亲历、亲见史料,有文章《闪光的历城 辉煌的成就》、《绿色长城展风采》、《军民共育文明花》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克森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历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