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林果 振兴山区经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434
颗粒名称: 大力发展林果 振兴山区经济
其他题名: 锦绣川乡林果发展纪实
分类号: F323
页数: 5
页码: 40-44
摘要: 绣川有发展林果的历史,发动群众发展林果:认为发展林果周期长、风险大;二是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实行特别是农村改革刚刚起步,绣川乡党委、政府对林果发展现状进行了认真分析和研究。认为首要的问题是对林果生产的定位问题,群众越来越渴望致富且有生产基础等优势,林果生产必须发展成为全乡的主导产业。的林果生产总体思路,狠抓了合理规划、政策引导、品种优化、科学管理、落实管护措施和果品销售、保鲜贮藏、系列化服务等重要环节,努力改变群众自发性的盲目种植格局,逐步实现了品种集中、区域化、规模型的合理布局。
关键词: 历城区 农业经济 林业建设

内容

锦绣川地处历城南部山区。全乡36个行政村,2万余人口,总面积74.8平方公里(11.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仅有1.44万亩,人均0.73亩,其余大多是荒山和宜林荒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该乡是以种粮为主,由于耕地少,且多数挂在山腰上,土地瘠薄,加之水利条件差,只能靠天吃饭,好年景也只能养家糊口。多少年来,山村农民年复一年,只是望山兴叹,围着那几分山岭薄地打转转,过着穷日子,是名符其实的贫困乡镇。
  制约绣川经济发达的症结在哪里?发展经济的出路又在哪里?绣川乡历届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时时被这一问题所萦绕。绣川有发展林果的历史,但直到七十年代末,仍是以小白梨、核桃、柿子、山杏等适应性很强的乡土树种为主,而且数量很少,苹果树更是微乎其微。经济收入虽不高,和种地相比,农民却初步尝到了甜头。当时的党委、政府一班人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和对比,深深认识到:农民单靠生产粮食,就是达到最高水平,也只能是解决吃饭问题,要想使农业有较快地发展,就必须发展林果。发动群众发展林果,具体操作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一是当时的农民,特别是为数较多的干部生产观念陈旧,认为发展林果周期长、风险大,不如种粮现成、牢靠;二是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实行特别是农村改革刚刚起步,广大干部和农民对政策的稳定性还抱以观望态度,分了土地的农民各自为政,各有各的生产打算,谈到林果生产,他们更有活思想——担心果树长大了,政策又变了。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党委、政府进行了发动,也收到了一定效果,但由于组织措施还不是十分有力,仍处于自发盲目的种植阶段,加之品种单一老化、科学管理水平差,林果发展速度始终比较缓慢,直到1990年,全乡果品年总产量还不足300万斤,果品商品率也仅占40%左右。
  自1991年,特别是近年来,绣川乡党委、政府对林果发展现状进行了认真分析和研究,认为首要的问题是对林果生产的定位问题。绣川山青水秀,只有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充分发挥宜林荒山多,群众越来越渴望致富且有生产基础等优势,全力抓好林果生产,才是绣川经济发展的唯一出路,林果生产必须发展成为全乡的主导产业。其次是怎样发展的问题。必须搞好组织、引导和服务,变盲目被动为有组织、主动地发展。党委、政府一班人的思想进一步得到统一后,提出“以林为主,从果突破”的绣川经济发展战略,并针对发展中的问题,研究确定了“优化品种结构,扩大栽植面积,实行科学化管理、系列化服务,向规模型、产业化方向发展”的林果生产总体思路。
  按照这一思路,狠抓了合理规划、政策引导、品种优化、科学管理、落实管护措施和果品销售、保鲜贮藏、系列化服务等重要环节。在合理规划上,努力改变群众自发性的盲目种植格局,通过开发荒山,调整种植结构,逐步实现了品种集中、区域化、规模型的合理布局。组织发动群众集中会战,开发利用荒山植树造林,栽植各种干鲜果树。
  1992年2月,省委书记姜春云、省人大副主任卢洪、副省长王建功等领导同志来绣川参加义务植树劳动,振奋了干部群众的精神,推动了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开展。绣川乡进一步深入发动、严密组织,大打荒山绿化的突击战,一治一座山、一治一条峪,先整地,后造林,及时组织协调,定期检查验收,注重绿化成果,提高造林成活率,成效显著,至1994年就已基本完成了荒山绿化任务,通过了省府组织的检查验收。
  为了促进荒山绿化工作的开展,绣川乡在进一步落实并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实行大户承包,取得较大突破的基础上,又将荒山绿化推向市场,制定了《荒山拍卖实施意见》,价格低、期限长,规定50—70年不变,这一举措极大地增强了荒山绿化工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仅一次就拍卖荒山7200多亩,后均按期基本完成了绿化任务,从而推动了荒山绿化工作的开展,确保了“八五”绿化达标任务的完成。
  在此同时,绣川乡还按照市场发展的需求趋势,狠抓了林果品种结构的优化工作,一方面通过多种渠道引进名优特稀新品种,一方面狠抓老果树品种的更新换代,向高产、优质、耐存方向发展。先后多次从烟台、栖霞、莱州等地大量引进果树优良品种苗木及接穗,共先后引进火炬、黄胪、绒毛白腊及石林刺槐等优良绿化树种及长富、秋富、岩富、烟富、短枝等优良系列红富士品种和红乔纳金、新世界、新嘎啦、静香、红津轻、红将军、红巴梨、凯特杏、日本甜柿等优良果树新品种共70余个,引进优良品种苗木50多万株。目前,已建起20000亩优质苹果、7000亩良种杏、300亩大樱桃、200亩良种葡萄、3000亩良种桃、600亩良种石榴等8个优良品种基地。还建立了油桃育苗大棚,推广了“容器育苗新技术”,推动了品种的更新,保证了造林绿化的需要。在科学管理上,首先注重多形式、多渠道地组织搞好林果技术学习和培训。在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的同时,重点聘请专家进行讲课、培训。近年来,先后聘请省、市、区果树专家20余名,50余人次,到绣川进行技术讲座,指导培训果农3万余人次;自1996年开始,聘请日本著名果树专家新关行三、管井功和盐崎三郎等人担任了常年技术顾问,每年都定期讲课、指导,广大果农的林果管理水平显著提高。目前,该乡户户有明白人,有管理能手,平均每8户就有一个林果科技示范户。其次实施科技示范带动。建立了全省第一家“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园”和“高科技林果示范园”,并以此为样板,面向全乡进行技术推广,带动了果农技术水平的提高。目前,已有25处果园被确定为省级样板园,辐射面正越来越大,样板示范作用越来越突出,进一步促进了果品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宜林荒山的基本绿化、经济林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品种结构的不断优化,林木管护任务也更加艰巨、繁重,针对这一问题,绣川乡层层落实了林木管护责任,并按照林木的权属,将责任分别具体地落实到户、到护林员、护林组,初步建立起上、下相通,左、右相连的林木管护网络,加大了巡查密度与频率,严肃依法查处破坏林木案件,收效显著。并落实了封山育林措施,实行死封二十年不动摇,严禁牛羊上山放牧,有力地杜绝了森林火灾的发生,破坏林木案件也大大减少,从而进一步巩固了造林成果,保护了林果资源。
  在果品销售方面,成立了果品销售公司,建立了果品批发市场,有组织地搞好果品收购与销售,与此同时,注册了“绣川苹果”和“小白梨”商标,提高了产品知名度,打开了销路,促进了果品的销售。并注重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先后完成了通往各村的沥青路工程,实现了村村通沥青路,解决了群众卖果路难走的问题,调动了群众林果生产的积极性,为避免销售旺季价格低、销售难问题,还有组织地帮助果农搞好果品保鲜贮藏工作,努力加大果品贮藏量。针对实际,土法上马,指导建立了一批自然通风贮藏窖。这种贮藏窖投资少、建造简便、保鲜保质好,已荣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全乡基本达到每户一个,平均每户都有4000斤以上的果品贮藏能力,全乡果品贮藏量已达到2000万斤以上。在系列化服务方面,该乡建立了乡、办事处、村三级服务网络,成立了“林果技术咨询服务站”,定期发放果树管理明白纸,进行业务咨询;还通过科技赶集、电视讲座,定期、定时向群众提供服务信息,实行多层次、全方位服务,激发了群众生产林果的积极性,促进了林果生产。
  绣川乡始终坚持林果基地建设与改善生产条件同步进行,狠抓了水利等与林果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近二十年来,修生产路218条,打旱井1983眼,建塘坝8个,蓄水池150个,提水站28个,发展节水滴灌2000亩,增加和改善林果灌溉面积25000亩,有效地促进了林果产量的提高和效益的增加。据97年林业资源清查结果,绣川乡有林地面积已达4.7万亩,其中经济林2.97万亩,果粮间作折实面积0.67万亩,疏林地0.6万亩。现在,全乡果品产量已突破3000万斤,仅林果一项,1998年人均收入就超过1500元,占全年人均总收入的70%以上。林果已成为该乡的主导产品。红富士苹果,已被国家农业部鉴定确认为“省级二等优质苹果”,并已打入国际市场。
  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新形势下的农业生产的根本方向,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为此,绣川已经瞄准这一方向,以求尽快实现林果的产业化,建设高科技、高效益林果业,实现果品的再次增值。绣川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历城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本书资料多为亲闻、亲历、亲见史料,有文章《闪光的历城 辉煌的成就》、《绿色长城展风采》、《军民共育文明花》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广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历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