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长城展风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432
颗粒名称: 绿色长城展风采
其他题名: 历城林业建设五十年
分类号: F323
页数: 5
页码: 32-36
摘要: 平原沿黄以农田防护林网为主,辅以用材、经济林的全区林业综合防护体系已初具规模。历城的林业资源遭受到空前的破坏,当时的柳埠林场及彩石宅科邢攸吉私有之山林占很大比重。
关键词: 历城区 农业经济 林业建设

内容

建国五十年来,历城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万众一心,锲而不舍,为构筑绿色长城而艰苦奋战,顽强拼搏。目前,从山区丘陵到平原沿黄,营造起片片林海绿涛,构筑起若干道防护林带,栽植了数以百万计的村镇树木,一个以国有林为骨干,集体、个人所有林木为主体的林木产权结构,南部山丘地区以生态防护林为主,辅以经济、风景林,平原沿黄以农田防护林网为主,辅以用材、经济林的全区林业综合防护体系已初具规模,崛起的绿色长城已初展风采。正因为这绿色长城的崛起,建设了抵御自然灾害的绿色屏障,减轻了风沙及干热风危害,调节了气候,涵养了水源,保持了水土,进而保证了农业丰收,同时还培植了绿色产业资源,为民众拓宽了致富之路,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大大改善了生存环境,促进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一、绿化进程有曲折
  五十年前,历经日寇和国民党反动军队的烧砍滥伐和地方豪强的抢掠摧残,历城的林业资源遭受到空前的破坏,浩劫之余,山荒岭秃,穷山恶水。据资料记载及知情人回忆,林木仅见之于城镇村落及深山寺庙,成片林地仅为1.8万亩,当时的柳埠林场及彩石宅科邢攸吉私有之山林占很大比重,数量少且多为疏残林,林相不齐。
  建国后,党和政府为恢复林业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贯彻了“个人、集体、国家造林并举,用材林与防护林、经济林并重”的方针,掀起了植树造林的高潮,林业资源得到了迅速增长。期间涌现出了一大批林业英模人物:柳埠镇南田村田立柱同志带领群众治山治水,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于1958年荣获“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唐王镇柴家村的张书泰同志于1956年发动群众营造了15华里长的防风林带,植树30多万株,建果园50亩,于1957、1958、1965年先后被授予“山东省农业建设积极分子”,1962年又荣获“华东地区劳动模范”称号;港沟镇西坞村的萧连贵同志带领群众发展林果,封山造林6500亩,栽果树5万株,荣获“山东省农业建设积极分子”称号……历城县枰柳嫁接核桃的经验在全省推广,为此1957年荣获国家林业部奖锦旗一面,造林绿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到1958年大炼钢铁、以粮为纲,毁林造田,林业资源失去管理,受到了一定的破坏,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林业发展停滞不前。尤其在“文革”期间“左”倾错误路线的一定影响,大片山林放弃管理,乱砍滥伐,群放滥牧十分严重。国有林场的林木与土地也遭到了附近村队的蚕食,林业资源遭受了一定破坏,这种“杀鸡取蛋”的错误做法带来了大自然的无情惩罚,导致了意想不到的恶果,农业生产环境急剧恶化,水土流失面积不断增加,水库淤积库容减少,风沙、干热风日趋严重,自然灾害加剧:
  ——1965—1968年连年干旱,1968年全年降雨仅为314毫米,河干塘枯,水源奇缺,受灾面积达49万亩,粮食亩产仅146公斤;
  ——1970、1972年又两年大旱,受灾农田共56万亩;
  ——1972年7月连降暴雨,小清河沿岸4.5万亩农田积水成灾;
  ——1976、1978年西营、柳埠突降暴雨,山洪毁田4000余亩,冲毁桥梁3座,倒房474间……
  面对这严峻的现实,不少有识之士在焦虑,在担忧,心在流血,这种严酷的现实决不能长此以往地持续下去。
  二、春风唤醒万人心
  改革开放以来,造林绿化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植树造林,绿化祖国被列为三大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出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定。开展了林木确权发证工作,稳定了林权、树权,稳定了人心,逐步落实了林业政策,尤其是制定并落实了绿化荒山的一系列政策,在推行大户承包收效显著的基础上,于1994年初,全区以拍卖荒山为突破口,探索建立多元化造林营林新机制,按山头、流域拍卖荒山使用权,只用于造林绿化,公开拍卖,公平竞争,仅一年的时间就拍卖荒山10万亩,年底就已基本完成了造林绿化任务。随着林业政策的逐步落实,广大干部群众的造林绿化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形成了集体、个人、国家及机关企业四轮驱动造林绿化的新局面,掀起了造林绿化的新高潮。为树立样板突出了重点工程建设。在组织资源清查,科学制定绿化规划的指导下,先后实施并按期完成了保泉绿化、省委万亩绿化区建设、大环境绿化工程、平原绿化达标、市长二号工程、军民共建“八一”园林等重点工程项目。基本消灭宜林荒山,完成了平原绿化及“八五”绿化达标。在绿化工程的实施中,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实行了全党动员,全民参战的重大举措。区每年都与乡镇签定绿化责任状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乡镇与村层层实行目标管理,严格检查验收,确保绿化进度与质量。我区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强化了义务植树的实施措施,省、市领导多次来我区参加植树劳动,极大地推动了我区这项工作的开展。区委、区政府除积极组织区直机关职工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外,还主动协调省、市机关、驻济部队、厂企包山头绿化,参加义务植树运动,大打造林绿化的歼灭战。全区各乡镇每年都发动三次规模较大的会战,一是春季山丘地区以治山整地为主,发展梯田堰边果树为重点,平原沿黄以建设农田林网,开展沟、渠、路植树为重点;二是雨季山丘各乡镇以荒山造林为主,集中时间,集中人力、物力,对绿化难度大,集中连片的荒山,大打荒山绿化的突击战;三是秋冬季山区乡镇以治山整地、植果、补植绿化为重点,确保年度造林任务完成,每次会战的劳力都在10万人以上。为了提高造林质量,各乡镇还分别制定了岗位责任制、层层检查验收制度,对于造林成活率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而按时按质量要求完成了预定任务,并顺利地通过了国家计委、林业部及省市组织的平原绿化、保泉绿化一期工程、基本消灭宜林荒山以及“八五”绿化达标的检查验收,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
  为了管护好林业资源,进一步巩固绿化成果,我区强化了林业资源管理,坚持依法治林,建立并健全了护林防火制度及队伍,加强了护林防火队伍素质建设与装备建设,实行了护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柳埠、黑峪林场还与附近乡镇、村落实了护林联防制度,充实健全了护林及体系人员。与此同时,我区还坚持封山育林,推行了牛座槽羊圈养的措施,严禁在林区内放牧,从而有效地控制了林地火灾和毁林案件的发生,有力地保护了我区的林业资源,巩固了绿化成果。
  在营造管护这绿色长城中,十六里河镇北康村赵保顺老人,自1966年起任林业队长,带领6名老人自采种、自育苗、自造林,一年就植树10万株。1968年林业队解散,赵保顺仍吃住在山场,造林护林。为保护幼林,他用一年多的时间,修起了一道高1米,长2000多米的护林石墙,数十年如一日,直到1986年病危时仍念念不忘护林,并安排好护林接班人,留下遗言,将其遗体葬在他看护过的西山上。现他苦心栽植,精心管护的600亩柏树已苍郁成林。风吹松涛,让我们永远记诵这位护林老人的动人业绩。
  三、绿色长城展风采
  当前我区的林业建设已初具规模,绿色长城的建设已具框架。据1997年底林业资源清查结果,全区有林地面积已达43.4万亩,是50年前的24倍,疏林地5万亩,经济林面积为18.4万亩,果粮间作折实面积4.7万亩,果品总产已达1.25亿斤,是50年前的26倍,农田林网化面积已达25万亩,且林种树种结构和林分质量也有了相当大的提高。山区处处山头松柏戴帽,山间果树缠腰,上下层层梯田行行果树,平原沿黄田成方,树成行,农田防护林带交错纵横,间以丛丛灌木,片片果树,可谓“春天鸟语花香,夏日浓荫遍野,秋来硕果累累,冬至松柏苍苍”,全区林果总产值已达1.87亿元。林果业已成为山区农民勤劳致富的“铁杆庄稼”,振兴山区经济的支柱产业。
  绿色长城初具规模,为我区农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且保持水土,控制了水土流失,保证了农业产量的稳步提高,至1995年,全区控制水土流失面积已达50年前流失面积的62.6%,且涵养了水源,卧虎山、锦绣川两大水库的淤积日渐减轻,蓄水量增加,不仅满足了库区的生产及生活用水,而且向济南市区供水,对于省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在此同时,绿色长城丰厚、优越的资源也受到了我区各级领导的重视而被充分利用。仲宫、彩石等乡镇充分利用本地区梨及桃的资源,举行赏花盛会,通过这项活动提高知名度,招商引资,促进本乡镇经济的发展。柳埠林场充分运用本场人文及林业资源优势筹建并报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了国家级森林公园,得到省市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市政府在该场修建了“四季村”宾馆。又投巨资筹建“济南野生动物世界”,今年国庆节将接待游客。柳埠国家森林公园凭借其森林资源优势即将成为省会南部的一颗璀灿夺目的绿色明珠。
  实现“八五”绿化达标,基本消灭宜林荒山,绿色长城已具框架,这仅仅是起步,是开始,但还有少数造林难度大的高山远山尚未绿化,农田林网也需进一步完善提高,林木管护和经济林品种更新任务还很重。建设高标准、高科技、高效益、高质量的绿色长城,全面、高标准绿化历城是我区百万干部群众的奋斗目标,这就需要我们戒骄戒躁,加倍努力,依靠科技,持之以恒,艰苦奋战,以期实现。这绿色长城将会大放异彩。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历城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本书资料多为亲闻、亲历、亲见史料,有文章《闪光的历城 辉煌的成就》、《绿色长城展风采》、《军民共育文明花》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谢兆有
责任者
王振厚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历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