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引黄闸 造福于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430
颗粒名称: 修建引黄闸 造福于民·
其他题名: 大桥镇水利建设纪实
分类号: F424
页数: 4
页码: 26-29
摘要: 在大桥镇辖区的堤坝上,最后一次就是在1889年的伏汛期南范决口“这段民谣充分说明了解放前沿黄人民遭受的黄河风沙及无树之苦。挖渠排涝累计付出劳动工日一百多万个;沿黄河堤两侧培植大型林带。固田、防旱涝保丰收和人民的安居乐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分别在大王庙和南范两地先后建成了名为东虹吸和西虹吸。于1995年改变为15立方米/秒流量的大王庙引黄闸;建国五十年大桥镇水利建设成就从以下三个方面说明,连水面带荒洼地共计3.34平方公里”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干部都夜不敢眠,乡政府的党政干部发动群众顶住谣传。
关键词: 历城区 工业经济 引黄灌溉

内容

大桥镇是沿黄乡镇,辖区沿黄10公里的堤坝。据历史记载:黄河自从1855年改为现在的河道后至1889年,仅34年的时间里,在大桥镇辖区的堤坝上,就曾发生过大、小7次决口,最后一次就是在1889年的伏汛期南范决口。决口处就是后来神乎其神的“黑水湾”和相连的“母子洼”,这次决口其害之大,难以言状。黄河决口之害,固然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到无可抗拒的灾难,就是黄河带来的风沙之苦,也可谓苦不堪言,有几句民谣唱道:“大风吹来沙弥漫,尘沙逼你难睁眼,行人路过难拔腿,三里沙滩走半天,田间庄稼被埋没,大小树木更罕见。”这段民谣充分说明了解放前沿黄人民遭受的黄河风沙及无树之苦。
  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人民政府一期期的治理黄河,加固和增高堤坝,一期治河就一两个月,付出了极大的劳动代价;在1953—1960年期间打水井427眼,挖渠排涝累计付出劳动工日一百多万个;在根治沙害方面,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主要以植树造林为主。除发动村村户户沿沟渠植树和荒地植树造林外,沿黄河堤两侧培植大型林带,基本上控制了风沙,改变了生态环境,为防沙
  固田、防旱涝保丰收和人民的安居乐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在水利建设方面,也走了不少弯路。如在1971年,所修的西起大寺河东至香王店,长达九华里的“红旗渠”,历时二年,耗用资金40多万元,但发挥效益极不理想,成为一个劳民伤财的沉痛教训。
  1958年,分别在大王庙和南范两地先后建成了名为东虹吸和西虹吸,发挥了效益,开始了利用虹吸引黄的历史。其中位于南范的东虹吸于1973年完成了淤平“黑水湾”的使命后被拆除;位于大王庙的西虹吸经两次改变后,于1995年改变为15立方米/秒流量的大王庙引黄闸。
  建国五十年大桥镇水利建设成就从以下三个方面说明:
  一、破迷信,造良田,保人民,建乐园
  在大桥镇境内,黄河大堤北侧南范村村南,有个神奇的“黑水湾”和相连的“母子洼”,连水面带荒洼地共计3.34平方公里。这湾水看起来是黑不见底,让人一看不寒而栗。“黑水湾”的面积近2000亩,绕湾一周有六、七华里。每次的大汛期间,“黑水湾”总被视为重点防守的险要堤段,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干部都夜不敢眠,多派精兵强将专人防守,增设灯光照明,备齐备足料物,以防万一。这百年的大隐患,清政府、蒋王朝束手无策望而生叹,一直没有解决这一天大的难题。
  就在1958年,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开了,党委、政府预计用十几年的时间,决心把“黑水湾”淤平,破除迷信,消除隐患,营造良田,为民造福。这一振奋民心的消息一传开,立刻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人人喜上眉梢。然而,却有个别迷信思想严重的老年人极力阻止说:“这神湾万万不能填,得罪了海神谁来担,降灾给咱老百姓,到时候后悔也迟晚。”为了人民的利益,乡政府的党政干部发动群众顶住谣传,终于在该年正式开工了。其方法是利用大型搅泥船,把黄河水搅成泥浆,发挥东虹吸管道的威力,把含有大量泥沙的河水吸出来淤湾。整整持续了十年之久,终于把相通海
  眼的“黑水湾”淤平了,包括淤“母子洼”荒滩,共营造良田5000亩(其中包括天桥区月牙坝的2000亩),这一特大奇迹终于实现了。群众振臂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战天斗地的口号声、鞭炮声、锣鼓声响彻云霄撼山河,人们都云集在这里,欢庆这一伟大创举。淤平“黑水湾”不仅消除了隐患营造良田收益惊人,更重要的是破除了人们的迷信,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树立了党的崇高威望,增强了人民群众的科学意识,奠定了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敢于战天斗地排除万难夺取胜利的信心和决心,这是精神财富的特大收获。
  二、灌溉三乡镇
  大桥镇联合桑梓、靳家两兄弟乡镇协作配合,根据近年来经济发展新形势的需要,要黄河水更好地为民所用,为民造福,经过反复实测、研讨、论证,如实详细地向济南市委、市府和历城区委、区政府申请报告得到批准,争取到上级批拨给资金,将原来的西虹吸管拆除,修建一道15立方米/秒流量的引黄闸,来满足黄河北三个乡的十几万亩耕地灌溉用水。该闸于1994年由山东黄河工程设计院负责设计,总投资七百余万元,料物一宗,仅大桥镇投入工日就30万个,终于在1995年建成运转使用。该闸位于济南黄河以北大桥镇辖区的大王庙,设计灌溉大桥、桑梓、靳家三乡镇的18万亩耕地(其中大桥镇灌溉实际耕地3.6万亩),设计流量为15立方米/秒,灌区的骨干工程主要有:一、灌溉工程:一条干渠长14公里,东分干渠长6.8公里,西分干渠长5.3公里,北分干渠长8.4公里,配套建筑108座。二、排水工程境内齐济河、大寺河共长22.2公里,历城境内河段设计流量20—30立米/秒,灌区到1996年建成投入运转使用以来,每次放水,条条沟渠沟满壕平畅通无阻,满足了农田用水的需要。彻底改变了灌区生产和环境条件,为三个乡镇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效益。
  此闸建成后,改造了自然环境,促进了农业发展。粮食年亩产量平均达600公斤,年人均占有粮食1100多公斤。大桥镇人民实
  实在在地尝到了引黄灌溉的甜头,决心更加坚定地在党的领导下,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在不断完善水利配套建设,夺取农业更大丰收的前提下,发展第三产业,满怀信心地迈向二十一世纪。
  三、方便巧布局,开拓大发展
  我镇水利建设,经过几十年的奋战努力,现有主干渠16公里,支干渠30公里,斗干渠50多公里,纵横交错遍及全镇。有的村挖了蓄水坑塘9个约47000平方米,全镇相应的配套桥涵闸250座。每到浇地季节,沟渠里的水涓涓流淌畅通无阻,驯服地流入到全镇3.6万亩的耕地里,没有一分一厘的地浇不上水,其中自流灌溉的面积占水浇地的80%。纵横成网的沟渠,确保了旱年涝年都获得大丰收,粮食亩产量逐年上升。原来的盐碱涝洼荒滩地,结合整平植树造林等措施,再加上大水压碱,基本上都变成了高产稳产田,不毛之地变成了粮食囤。群众都认识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真理及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防沙固田的重大意义。为了更好地发挥沟渠的效能,减轻大桥镇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和劳动负担,大桥镇千方百计筹措资金140多万元,先后购买了两台挖掘机,每年的麦前秋后,镇上有专职司机巡回到各村将沟渠清淤,挖得既快又好省时省力,使全镇沟渠畅通无阻,这样腾出人手从事其他农副业生产以增加收益,为国家、为集体、为个人创造更多的财富。
  大搞机井建设 改变干旱缺水面貌
  刘学功
  港沟镇地处山区丘陵,是历史上有名的老旱区,全镇40个行政村,过去村村缺水,年年闹水荒。1971年开始,港沟镇水利水保站组织打井队大搞机井建设,经过近三十年的奋斗,解决了全镇人畜吃水困难,改变了干旱缺水面貌。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历城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本书资料多为亲闻、亲历、亲见史料,有文章《闪光的历城 辉煌的成就》、《绿色长城展风采》、《军民共育文明花》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广平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历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