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的历程 辉煌的成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425
颗粒名称: 闪光的历程 辉煌的成就
其他题名: 历城经济与社会发展50年
分类号: K295.21
页数: 5
页码: 1-5
摘要: 建国以来,勤劳智慧的历城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牢把握历史发展机遇,团结一心,励精图治,谱写了历城50年发展的光辉篇章,迎来了经济蓬勃发展、社会繁荣稳定、百业昌盛兴旺的新时期。黄台市场成为全省样板市场,七里堡蔬菜综合批发市场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旅游事业取得较快发展,建成“五景二线”的旅游格局,东龙洞、温泉、辛弃疾纪念馆等一批人文景观相继开发,柳埠林场被列入国家级“森林公园”,济南野生动物世界、四门塔风景区保护性开发、华山公园相继规划实施,南部山区已成为济南市重要的旅游风景区。全面完成了“双基”达标任务,中小学素质教育步入法制化轨道。
关键词: 历城区 历史 成就

内容

建国以来,勤劳智慧的历城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牢把握历史发展机遇,团结一心,励精图治,谱写了历城50年发展的光辉篇章,迎来了经济蓬勃发展、社会繁荣稳定、百业昌盛兴旺的新时期。
  一、国民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1998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7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930元;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18亿元、52亿元和3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亿元;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突破5亿元和3亿元大关,连续31年保持财政收支平衡。
  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打破了单一的粮食农业的传统模式,初步建立了粮、菜、瓜、果、肉、蛋、奶、鱼等多业并举、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新格局,步入了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的轨道。初步建成商品粮、林果、蔬菜、畜牧、淡水养殖5大产业基地,形成各类专业村196个、专业户4.5万户。具有一定市场占有能力的大棚西瓜、油桃、草莓、莲藕等特色品种和反季节瓜果形成一定种植规模,农业内部粮食和经济作物面积调整到5.5∶4.5。1998年,粮食总产达8.13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林果产量1.25亿斤,肉蛋奶总量4.18亿斤。建成七里堡、仲宫蔬菜,绣川、西营果品,大涧沟禽蛋等8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和斯达乳品、伊圣牛肉、银杏加工等420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建成一大批农田水利项目,以市长二号工程为重点的南部山区综合开发和24万亩平原农业开发得到有效实施,卧虎山、锦绣川、狼猫山三个大中型水库灌区的配套基本完善,初步建成大王庙、陈孟圈两大引黄灌区,全区有林面积达到43.4万亩,占宜林山滩面积的57%,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00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78.3%,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1.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0.9%,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
  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经过50年的发展,我区工业由建国初期以手工业为主的简单生产,发展壮大为今天的行业门类比较齐全、配套能力较强、结构布局较为合理、优势较为明显的现代工业体系。区属和乡镇企业达到18517家,涉及建材、冶金、机械、化工、食品等40个门类近200个品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目前发展到18500家,有90%的村拥有村办企业。1998年全区乡镇企业实现产值210亿元,利税20亿元,成为全区工业经济的有力支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实施结构调整战略、骨干膨胀战略和名牌带动战略,加强技术改造,推动技术进步,形成了酿酒、通讯电缆、鲁东耐火、汽车车箱等一批优势骨干企业和趵突泉白酒、东港纸品、攀得达电缆、济字牌镁碳砖等一批名牌产品。全区产值达亿元、利税千万元的企业达到12家,产值过千万元、利税过百万元的企业近百家,有27家企业和4家企业集团跻身全国大中型乡镇企业和乡镇企业集团行列。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以大流通促进大发展,实行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三产各业全面发展,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城乡流通、行业齐全的格局。建成各类市场148个,市场总规模达到131.2万平方米,建设培育了山东汽车城、王舍人种子市场、济南高科技市场等一批规模大、辐射面广、知名度高的专业批发市场。黄台市场成为全省样板市场,七里堡蔬菜综合批发市场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洪楼地区各类金融商贸设施和饮食、娱乐服务设施形成相当规模,成为泉城东部的商贸中心。城乡市场繁荣活跃,199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5.6亿元。劳务、信息、人才、科技等生产要素市场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类中介组织日益健全。个体私营经济迅猛发展,个体私营工商户达到44000家,1998年完成税收3800万元,成为我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区内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58公里,形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电话普及率达到80%,全区城乡电话全部实现了程控自动交换。全区有35千伏变电站13座,110千伏变电站4座,高压线路15000公里,被授予“全国电气化先进县(区)”和“全国节电先进县(区)”称号。旅游事业取得较快发展,建成“五景二线”的旅游格局,东龙洞、温泉、辛弃疾纪念馆等一批人文景观相继开发,柳埠林场被列入国家级“森林公园”,济南野生动物世界、四门塔风景区保护性开发、华山公园相继规划实施,南部山区已成为济南市重要的旅游风景区。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外贸出口大幅度增长,出口商品达到13个大类,80多个品种,出口到日、韩、美、俄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有8家企业获得自营出口权,1998年,完成出口创汇5066万美元,批办“三资”企业229家,合同利用外资1445.9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605.3万美元。兴办海外企业13家,投资230万美元。
  二、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不断改善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乡建设日益加快,特别是近几年,我区以建立现代化新型城郊区为目标,以济南五年大变样和“双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文明城市)为动力,抓住省城济南东扩南移的有利时机,大打城乡建设总体战,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一大批城乡基础设施工程相继落成,干线改貌治理工程初见成效,七大出入口形象进一步改观,济南外环路穿境而过,历城将军广场成为目前全市最大的区级广场,济南绕城高速公路、锦阳川综合治理工程、洪家楼广场、工业北路拓宽改造工程陆续规划建设。城区重点实施了道路、造绿、灯亮三大工程,城区绿地面积达到26.53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2%,城市功能配套设施趋于完善,一个现代化的新城区正在悄然兴起。小城镇建设方兴未艾,连续多年保持了省村镇建设“十百千”活动先进县(区)称号。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
  认真贯彻党的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全区广大人民群众精神面貌和社会风气发生了可喜变化,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人物,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总结推广了不畏困难、艰苦创业的金刚纂村和无私奉献、因公徇职的陈登汉等先进典型,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发展,形成了讲文明、树新风、争先进、创一流的良好社会风尚。我区连续7年获“省精神文明先进县(区)”称号,连续多年保持市“双拥模范县(区)”称号,1998年,我区还获得全省首批交通文明行业先进区称号。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进一步巩固。
  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坚持把科技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来抓,促进了科教事业的发展,区乡科研及技术推广服务组织逐步健全,各类科技人才达到11000余人,民办科研机构达62家,加强了与驻区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和协作,实施“星火”计划和“火炬”计划45项,全区有1400位农民获得“绿色证书”。1996年,我区被命名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区)”。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发展到542所,在校学生128200人。全面完成了“双基”达标任务,中小学素质教育步入法制化轨道。文化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建设了一大批文化基础设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广播电视覆盖网络,1993年,我区被命名为“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县(区)”。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被授予“全国体育先进县(区)”称号。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建立健全了区、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达到了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有效,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51‰以内,跨入全省先进行列。群众生活显著改善,城区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0.5平方米,农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5平方米。城乡“菜篮子”、“米袋子”供应充足,商品丰富,群众收入稳定增长,1998年,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26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00元,城乡居民储蓄年末余额45.8亿元。经省政府验收,我区达到小康区标准。
  50年的历程,辉煌的50年。回顾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让我们面向新的世纪,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奋力开拓,乘胜前进,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历城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本书资料多为亲闻、亲历、亲见史料,有文章《闪光的历城 辉煌的成就》、《绿色长城展风采》、《军民共育文明花》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冯光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