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四十年(1949——1989)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阴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262
颗粒名称: 文学创作四十年(1949——1989)
分类号: I209.952
页数: 11
页码: 202-212
摘要: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从此,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经济、文化,还是科学、体育,无论是人的精神面貌,还是物质生活。在祖国辽阔版图的平阴县,各行各业随着时代的步伐,也都以崭新的姿态显示于世。无论是国家级报刊还是省市级报刊,都有我县的文学作品问津。一批文学创作新人在茁壮成长,终于有了自己的作家。为今后更好地繁荣我县的文学创作,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是十分必要的。解放初,虽然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学创作活动,但由于历史所造成的原因,平阴县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文化上,都是比较落后的。
关键词: 文学 文学史 平阴县

内容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从此,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经济、文化,还是科学、体育,无论是人的精神面貌,还是物质生活。在祖国辽阔版图的平阴县,各行各业随着时代的步伐,也都以崭新的姿态显示于世。文化战线上的文学创作活动更是这样。
  回顾以往四十年,我们县的文学创作活动可以说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作者队伍由小到大,作品数量由少到多。无论是国家级报刊还是省市级报刊,都有我县的文学作品问津。一批文学创作新人在茁壮成长,终于有了自己的作家。
  为今后更好地繁荣我县的文学创作,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是十分必要的。
  从1949年到1979年
  解放初,虽然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学创作活动,但由于历史所造成的原因,平阴县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文化上,都是比较落后的。文学创作,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几年的时间里没有作品发表。
  直到1956年,安城乡农民娄玉荣创作的小戏《应征》、《女儿一心要比武》,在泰安地区汇演中,荣获创作奖,才算实现了零的突破。
  1957年秋,由外地调入平阴一中教书的教师张震,在上海的《儿童时代》上发表了一篇小小说。1959年冬,一个署名“平阴县代表队”的快板诗,刊登在《山东文艺》上。
  进入六十年代,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经济文化的发展,文学创作也日益繁荣起来。
  1966年2月,在部队服役、二十四岁的我县作者雷庆龙写的一篇短篇小说《抛雷甩电》在《解放军报》上发表了,并获得沈阳军区政治部的作品奖。这是我县作者第一篇刊登在国家级报刊上的文学作品。不久,他又在《解放军文艺》、《鸭绿江》、《辽宁日报》、《黑龙江日报》、《大众日报》上发表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
  农民作者席传博,在劳动的业余时间,也挥笔讴歌农村生活。不断有民歌风味的诗作刊登在省市级报刊上。1968年,他写的《饲养室里安喇叭》一诗,发表于《农村大众》报上。以后,又有不少诗发表在《大众日报》、《农村大众》上。
  一直任职于宣传、文化部门的孙世贵,忙里偷闲,也不断写诗,并有作品发表于《济南日报》。
  进入七十年代,平阴县的文学创作又有了新的进步。为进一步加强对文学创作的领导,县文化馆还设置了文学创作组,并让从事多年语文教学的鹿荫焕调来负责辅导。1971年,文化馆开始编印《大众演唱》、《文艺习作》等不定期油印刊物,刊登业余作者们的习作。这对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培养作者,都起了良好的作用。
  回到家乡的雷庆龙,继续创作,年年有诗歌、小说、散文作品,发表于《山东文艺》、《大众日报》、《济南日报》上。
  席传博的诗作有了较大的进步,不仅发表的数量多,质量也有新的提高。在《农村文艺》、《大众日报》等报刊上都有作品刊登。他三次参加泰安地区举办的创作学习班。并于1976年、1979年,参加山东人民出版社编印的《农村演唱》、《泰山晨曲》的编辑工作。由于他的诗作诗风淳朴,乡土气味浓厚,多被农民喜爱,一时被誉为“农民诗人”。
  另一个农民作者孔宪才,从小爱好文艺。编戏演戏,写小说,写快书小段。还在《山东文艺》上发表了山东快书。由他创作又经多人参与编写的《黄河岸边》,在泰安地区戏曲汇演中,获创作奖。
  1978年,由李庆余、孔令才、孔宪才、雷庆龙共同创作的小戏《让新房》,在平阴和泰安地区汇演中,获得好评。在此基础上,又经泰安艺术馆窦致平的精心改编,剧本于1978年8月在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广播,10月发表于《山东文艺》上,同年获山东省革委会文化局颁发的创作奖。
  另外,还有鹿荫焕、尹祥的作品在报刊上发表。
  为繁荣创作,1978年9月,正式把雷庆龙从国棉厂调到文化馆创作组,和韩子奎一起创作文学作品,辅导业余作者的创作。
  据统计,在七十年代,共举办了十余次大小不等的文学创作学习班,有近五百人次参加了学习、改稿,聆听上级文化部门领导、专业工作者辅导。这对于培养、壮大作者队伍,都起到了良好作用。
  1979年,共有十五篇作品发表在省市级报刊上。数量、质量都是前所未有的、突破性的,也为八十年代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新时期的十年文学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打破了束缚人们思想的枷锁,文学创作真正呈现出一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平阴县的文学创作事业,也和其它行业一样走上了日趋繁荣的道路。
  在我县驻军服役的夏晶南,从部队转业后来文化局工作的裴建华,在平阴的时间虽说不过数年,但对平阴县的文学创作繁荣却尽了最大努力。夏晶南的诗作在《解放军报》、《山东文艺》、《大众日报》不断发表;裴建华的散文《花魂》,在《山东文学》上刊登,获得好评。
  他们先后调出平阴,常有佳作问世。对于平阴的山川风物、特产、人情,常在作品中予以讴歌。对于平阴的文学创作事业,更是予以关注、支持。
  在县文化部门工作过一段时间后又调入县领导岗位的韩子奎,写的小说、故事、报告文学作品,先后在《群众艺术》等报刊、中央电台上刊登、广播。从事新闻工作的甲吉泉、翟子恒、孙世贵,在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也写了不少散文作品。
  一直创作勤奋的孔宪才,不仅写快书,也创作小说,不少曲艺作品、小小说发表于省内报刊上,《天津演唱》、《当代小说》、《故事家》等刊物上也都曾有作品发表。由于创作突出,山东文联曲艺家协会接收他为会员。
  繁忙工作缠扰而又挥笔不止的席传博,更满腔热情地歌唱农村,描绘田园风光,不少诗歌在省、市报刊上发表。并被吸收为中国乡土诗人协会会员。
  农民作者马文平,劳动之余,坚持戏曲剧本的创作,他创作的《她们的心愿》、《集上的喜剧》曾在省级刊物《戏剧丛刊》上发表。1988年创作的《发财之后》获得泉城文艺创作二等奖。1989年10月,他又获得济南市文艺创作1984-1989年三等奖,还被选为济南市剧协理事,是近十年来我县涌现出来的优秀作者之一。
  为适应大好形势的发展,加强措施,促进文学创作更大发展,县文化局长方炳彪、文化馆长刘善锐,亲自负责创作方面的工作。一、办创作学习班,十年里共举办了八次,参加人数大约在六百人左右。二、请名家辅导,李存葆、梁兴晨、任远、方南江、窦志平、夏晶南等先后来讲过课,做过辅导。三、实行奖励措施,从1985年起,凡在报刊上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县文化局奖给作者所得稿酬的一半。从1987年起,每两年评奖一次。四、编刊物,从1980年起至1989年底,先后铅印过两期,油印过十四期《平阴文艺》。总印数在一万份以上。五、材料辅导,由于平阴经济文化较落后,提高作者的素质很重要。十年间,文化馆先后为文化站和作者订阅报刊,赠送书籍达万元之多。
  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县文学创作事业的发展。
  县文化馆创作组的雷庆龙在韩子奎调走后,面临辅导、创作的双重任务,仍笔耕不止,在《人民日报》、《民间文学》上发表了杂文等十五篇,并在《中国诗人》、《山东文学》、《大众日报》、《当代小说》等报刊上,发表了百篇诗歌、杂文、小说、故事、歌谣等作品,并获得省文联、文化厅、民族事务委员会颁发的关于编辑县民间文学集成资料本的荣誉证书和《济南日报》征文一等奖。雷庆龙于1980年5月加入中国作协山东分会,是我县第一个加入作协的会员,1989年5月又加入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领导的重视,创作组的及时辅导,使一批作者茁壮成长,赵峰、李雪征、宋俊忠、董宪云、廉德忠、展恩华、尚清奎等一批青年作者,先后在省、市级报刊上发表了几十篇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作品。农民作者李桂金、刘键、刘少泉、刘庆法、孔庆安、张兴琦、张善金等同志在劳动之余,也挥起创作之笔,写出不少诗歌、故事等文学作品,发表在市级报刊上。
  由于近十几年来的努力,在创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因而有十几人被吸收加入省、市级作家协会。
  平阴县解放四十年,尤其是近十年来的文学创作,应该说,取得了可观成绩。有了队伍,有了作品。但是,有影响的作家还没有一个,有份量的大作还没有一篇。骄傲的同时,更应冷静地思索:这与时代的发展、人民的期望是不相称的。
  八十年代即将过去,九十年代很快到来。我们要快马加鞭,奋力拼搏,争取在下一个十年的时间里,取得更大的成绩。

知识出处

平阴文史资料

《平阴文史资料》

本书为平阴县综合性史料,分为济南军区舟桥营抗凌抢险事迹,多位烈士、英雄人物传略,山东平阴县阿胶厂发展历史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宋俊忠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平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