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谦的起家与下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阳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149
颗粒名称: 张子谦的起家与下场
分类号: K825
页数: 7
页码: 153-15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张子谦的起家与下场、其中包括了张子谦名张永让、济阳县曲堤区龙王庙村人、农民家庭出身、高小毕业、后受编于历城的岳伯芬部、称山东省保安第十一旅第二团、兵力扩充至近千人、张茂卿建起这一武装团伙以后、时而扬言抗日、时而与日寇合作、随心所欲、反复无常、对其所占地区的老百姓、烧杀抢掠、逼款逼粮、霸占民女、无恶不作、为了争夺地盘、他经常与盘据于章丘的翟毓蔚部交火、使那一带的百姓更不得安生、1942年夏天、张茂卿在一次与日军作战中阵亡、他部下的一些头目、拥立了他的弟弟——该部二营营长、二十五岁的张子谦为团长、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关键词: 张子谦 济阳县 伪军

内容

张子谦名张永让,济阳县曲堤区龙王庙村人,农民家庭出身,高小毕业。1940年,他的哥哥张茂卿(张永森)打着抗日的旗号,网罗了一些人,建立了一个武装团伙,盘据于章丘、齐东、济阳三县交界之处。后受编于历城的岳伯芬部,称山东省保安第十一旅(旅长岳伯芬)第二团,兵力扩充至近千人。张茂卿建起这一武装团伙以后,时而扬言抗日,时而与日寇合作,随心所欲,反复无常。对其所占地区的老百姓,烧杀抢掠,逼款逼粮,霸占民女,无恶不作。为了争夺地盘,他经常与盘据于章丘的翟毓蔚部交火,使那一带的百姓更不得安生。1942年夏天,张茂卿在一次与日军作战中阵亡。他部下的一些头目,拥立了他的弟弟——该部二营营长,二十五岁的张子谦为团长。
  张子谦当了该部团长以后,继承了他哥哥的衣钵,仍打着抗日的旗号在原处(主要是现在章丘的黄河乡和邹平的码头乡)为非作歹。并且为了争夺地盘,与翟毓蔚的交火也更加剧烈。1943年以后,张子谦与翟交战渐渐失利。加上他周围的一些日伪军也经常向他进攻。他的上层头目岳伯芬已被翟部控制在胶济铁路以南,根本无力对他进行策应与支援。这样,张子谦在章丘、齐东一带不能立足,于是拉着他的队伍进入了济阳曲堤一带。不久,他在曲堤又遭到济阳日伪县大队与其他几个县的日伪县大队的联合围剿。张子谦闻讯后拉着他的队伍仓皇脱逃,他本人几乎被捉。
  张子谦处处挨打,走头无路,便于次年(1944年)5月,趁济阳伪县长徐维群刚刚上任之际,托有关人物(主要是刘相谦)疏通,投降了济阳的日伪政权。经协商,议定他在曲堤驻防。张子谦投降日伪后,暗地里仍与岳伯芬联系,属岳伯芬编制,一些人仍称他为团长,日本人对此是睁一眼,闭一眼,不加过问。
  张子谦在降日以前,从来没与共产党、八路军打过交道。共产党、八路军对他也不予理睬。但他降日以后,便坚决与共产党、八路军为敌,有一个八路军的工作人员陈海泉(济阳城里人),就是在曲堤被他的人逮住杀害的。
  张子谦投降日伪在曲堤驻防未满半载,我八路军渤海军区第二军分区部队与济阳县大队即对他进行了进击。战斗不满两天,张子谦便支持不住。最后舍命突围,带领他的残兵败将,狂奔三十余里,溃退于济阳城内。不久,盘据在白桥的高占亭部伪军,也被八路军打跑,逃避于济阳城内。长期住在刘家营的伪济阳县保安大队大队副白玉亭,怕受到八路军的围攻,未经接战便放弃刘家营据点,也率部退于济阳城。一时伪军满城,更是一片混乱。
  这时县城以外的伪军据点还仅有稍门一处,由一个伪军小头目(第十三中队队长)王协和领着百多个伪军在那里苟延残喘。另外,在济阳城内还住着一部分叛徒邢仁甫所组织的汉奸队伍——挺进军。
  张子谦虽在曲堤被八路打败逃入济阳城内,但他的势力在济阳的各股伪军中,还是最大的。他从曲堤逃入城里以后,还有部众六、七百人,他的这些部众又都是些经过多次战斗的,其中还有一些“策谋之士”和亡命之徒为他效忠、卖命。他的部众所使用的步枪,除了日本三八式就是九八式或套筒子。有轻机枪二十多挺,匣子枪一百五十多支。他还有一个小型的兵工厂,能制造轻机枪和步枪。另外,他还有一件人所罕见的精锐武器——俗称“紧急快”的机关枪。这种机枪每分钟能发弹六百五十发,能连续射击数小时枪筒不热。它既轻便,又威力大。比马克新重机枪或日本使用的“歪把子”机枪还要强之数倍。使用他这件武器的人名叫董玉祥,是一个十发八中的机枪射手。张子谦把这件武器配置在了他的机枪连。这个机枪连的连长名叫张永有,是一个既有作战经验又生死不怕的家伙。在张子谦对翟毓蔚的一次战斗中,他这个机枪连把翟毓蔚派来的十三个团的人马打得大败,主要就是张永有和这件“紧急快”起了作用。后来曾流传着一句俗话:“老翟家来了十三个团,没打过张团的机枪连”。张子谦还有一个特务连,战斗力也特别强。这个连的连长名叫王汝堂(曲堤街人)外号叫“王疯子”,也是一个与张永有不分上下的勇悍之徒。张子谦降日不久,有一次他被指令配合其他伪军下乡扫荡,在勺子李家村的一次激战中,八路军济阳县大队未能按原计划取胜,主要就是因为张子谦的这个特务连参加了战斗。
  张子谦败入济阳城内不久,便用尽了一切办法,把济阳伪军保安大队副白玉亭(大队长由伪县长兼任)挤下台,张子谦当了伪济阳县保安大队大队副。白玉亭把军权交给了张子谦,便带着他的家属和几个亲信匆匆离开了济阳,奔走章丘,后来又到了商河,投靠了田秃子和李光明。高占亭也带着他仅有的三百多人离开济阳,投靠了商河李光明。驻稍门的伪军小头目王协和,也因与张子谦从来不是一伙人,不愿受张子谦统辖,在白玉亭、高占亭走后不过三天,便在一个深夜里放弃稍门据点,率部偷渡黄河,投靠了章丘的翟毓蔚。张子谦闻讯后,随即派了他的嫡系连队进驻了稍门据点。从此张子谦便成了济阳县最大的(伪县长也不如他的权力和势力大)伪军头目。
  张子谦任伪县大队副,前后整整一年。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他派兵到处抓丁拉伕,逼款逼粮,并连续不断地扒民房、修据点、增修城墙。他经常派兵下乡扫荡,每到一村非抢即夺并调戏妇女。弄得老百姓叫苦连天,日夜不宁。1945年2月,张子谦大征民工,在城西南十里之舒家村修建新据点。动工一开始,即将该村村民全部赶走。据点修了一个多月,修完以后,张子谦派马云亭(原先是白玉亭的人)、齐光华两个中队(连)在那里驻守。
  张子谦当了伪县大队副以后,通过抓兵,连同白玉亭下台时交给他的几个中队以及他原带来的嫡系兵,共有部卒一千五百余人。他将这些部卒编成了十四个中队,这些中队的队长分别是刘传新、梁××、王庆堂、赵宪德、王汝堂、焦玉生、齐光华、马云亭、苗可忠、李家和、孙德修、黄宪臣、庞××等。(后来还又接收了叛徒邢仁甫军队的两个连)。不久,他又将这些中队分编为四个大队(营),每个大队辖四个中队。第一大队长王子贞,第二大队长王北辰,第三大队长李冠亭,第四大队长张永有,其中王子贞、王北辰、李冠亭三人是他原来的团副,张永有是他原来的机枪连连长。他还有一个原来的团副名叫杨仪塘(齐东人)分管后勤。另外,他还有一个百余人的传令队(警卫连)未编入以上四个大队之内,这个传令队的队长名叫李卓甫。
  在张子谦任伪大队副期间,济阳城内已经没有日本兵,只有几个日本顾问和一个日本指导官在这里应付局面,一切大权都在张子谦身上。有时日本人也从别处调来大批日军来济阳帮助张子谦进行扫荡,战斗一结束,日军便马上离去。
  张子谦降日以后,在曲堤一战,便知八路军的厉害。他的精锐部队机枪连、特务连,对八路军也望而生畏。后来他的精锐武器“紧急快”,也因坏了撞针不能修理而无法使用。所以他当了伪大队副后下乡扫荡,只局限于县城周围二十华里以内,二十华里以外,他是不敢轻意问津。况且这时济阳的垛石、新市、孙耿、仁风、曲堤等九个区,已成为八路军的地盘。张子谦下乡扫荡只是虚张声势,趁机抢夺。为了保存实力,他尽量避免与八路军作战。偶尔到远处打几仗,也必须有日军配合。有一次他派他的精锐部队特务连到仁风寻战,这个连在仁风以西碰上了八路军,战斗没有两小时就被八路军击溃,这个连的连长——号称“王疯子”的王汝堂几乎被八路军活捉。
  张子谦在任伪大队副期间,搜刮了大量民财,在北京、济南等地置办了房产,开办了商店。仅在北京所购买的一幢楼房即花了金条二十五根(每根重十两)。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张子谦接受了国民党上层的命令,仍盘据于济阳城内原封不动,等待改编。
  9月2日,八路军渤海军区第二军分区部队在参加了章丘的旧军、张家林战斗之后,即配合济阳县大队,在赖金池、曾旭清、朱宝承、张宝珊等首长的指挥下,对张子谦进行了全面出击。9月3日,攻克了张子谦的外围据点稍门。稍门守敌头头李冠亭、苗可忠等带少数部卒窜回城内。其他守敌除死亡及被俘者外,皆四处逃散。傍晚七时左右八路军逼近县城。当日夜间,张子谦同伪县长李翰章以及他的主要部下头目王北辰、李冠亭、王子贞、张永有、杨仪塘、王汝堂、李卓甫、还有伪警察所所长“王迷糊”等,带领在城所有伪军及伪县政府各机关人员仓皇逃跑。驻守另一个外围据点舒家村的伪军也放弃据点随其窜逃。次日清晨,八路军开进县城,济阳全部解放。
  张子谦离城以后,当日逃至崔家寨、姚赵店一带。次日(9月5日)由邢家渡窜过黄河进入历城境内。接着与岳伯芬取得联系,被指派于大辛庄、王舍人庄一带驻扎待命。几天后,张子谦加入了国民党,成为国民党党员。
  时山东伪政权已经垮台。以何思源、李延年为首的部分国民党军队已进入济南。张子谦到历城不久,其队伍即被改编。张子谦被任命为胶济铁路警备总队第一战队第一大队队长。半年后,又调为第五师第五团第一营营长。后又调为该师第四团副团长。张子谦在任以上职务期间,经常带兵或派兵下乡骚扰,并杀害了不少革命干部与百姓。在济阳,要数曲堤、仁风两区受其残害最大。
  1946年10月,张子谦由于嫌国民党给他的官职小,又因为与他的师长、团长不和,便先将其家属妻小移于北平,后又向其师长请长假,最后不辞而别,逃至北平经商。
  北平解放后,张子谦改名张俊卿,冒充良民,继续经商。“镇反”运动开展后,张子谦于1951年2月在北京(前称北平)被公安机关逮捕。继解回济阳,当年7月23日,在济阳城被人民政府枪决。
  一九八八年十一月

知识出处

济阳文史资料

《济阳文史资料》

本书为济阳县的抗战史料,包括抗日战争期间的济阳县大队纪实、济阳掌故杂谈、义和团玉皇庙战斗始末、革命烈士陵园介绍、回忆与怀念苏耕夫同志、张子谦的起家与下场、英雄传略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高培春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张子谦
相关人物
济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