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古城遗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阳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125
颗粒名称: 九、古城遗址
分类号: K878.3
页数: 3
页码: 78-80
摘要: 据有关资料记载,在今济阳县境内有三座古县城遗址,即著县、归德县、临邑县故城遗址。秦代置著县,至南北朝时期,此齐将著县并入临邑县,著县存在了约七百余年。仁风街也有古城遗址,清光绪十二年之后还曾重修过城隍庙,但究竟是何县治,至今查考不清。《山东通志》及乾隆《济阳县志》都指为马坊城故城,其实是讹误的。此说的由来,大概是因为马坊城本在临邑县境内,济阳县又系析临邑、章丘二县地所置,仁风又有古城遗址,即将仁风附会为马坊城。殊不知马坊城虽在临邑县境内,但却不是在南朝宋所置临邑县境内,而是在汉置临邑县境内,即今东阿县内。汉临邑与今济阳毫无疆土瓜葛,汉临邑的马坊城绝不会跑到仁风街来。
关键词: 古城 遗址 济阳县

内容

据有关资料记载,在今济阳县境内有三座古县城遗址,即著县、归德县、临邑县故城遗址。
  著县故城址:在今庙廊乡邿城村。秦代置著县,至南北朝时期,此齐将著县并入临邑县,著县存在了约七百余年。
  旧志对邿城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古代邿国的都城,并说“春秋鲁襄公取邿即此”(见明万历《济阳县志》)。此说实属讹误。按:邿是周代小国,春秋时期被鲁国兼并。但春秋时期,著县地属齐国疆域,齐是大国,鲁也属于小国,历次齐鲁之战中鲁国并未攻到齐国的济水之北,著县(当时为著邑)一带并未曾为鲁国所占领,更未成为鲁国地。所以鲁国所兼并的邿国不会在著邑境内,当然也不会在今济阳县境内。邿国究竟何在?晋人杜预注《左传》时指出:“(邿国)小国也,任城亢夫县有邿亭。”意即县国的都城邿城在亢夫县(今济宁市东南)。这种说法应该是符合历史实际的,任城一带靠近鲁国,邿国应当在那里,说济阳的邿城是邿国的都城,误传而已。《续山东考古录》中根据邿城村所在的位置断定它是著县故城是有道理的,是可信的。另一说法邿城是临邑县故城(清乾隆《济阳县志》据《山东通志》说),此说也不准确,下文即将讨论到。
  归化县故城址:在今新市乡新市街。唐元和十三年(818)析安德、安平、平原三县地置归化县,城于福城(今新市街)。唐太和四年(830)撤销归化县,归化县存在了十二年。以后,归化县地入临邑县,元代至元二年(1265)新市由临邑县划入济阳县,所以唐代归化县故城即在今济阳县内。
  临邑县故城址:临邑县故城之一在今济阳县孙耿镇孙耿街。今山东省境内历史上曾有两个临邑县,一个是汉代所置的临邑县,至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撤销,故城在今东阿县城北;一个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孝武帝(刘骏)于孝建二年(455)所置,即延续至今的临邑县。此临邑县当时的疆域很大,南至鹊山,今济阳县的大部疆域原属该县地。临邑县始置时的县城在今济阳县境内,但究竟在什么地方,至今尚未查明,按有关资料所记载的方位推断,应在回河乡南部。宋太祖(赵匡胤)建隆元年(960)黄河于公乘渡决口冲毁临邑县城。建隆三年,临邑县城遂迁至今孙耿街,不久,又迁至今临邑县境内。因此,孙耿街曾一度为临邑县城,邿城不曾为临邑县城。
  仁风街也有古城遗址,清光绪十二年之后还曾重修过城隍庙(旧时县城中都有城隍庙),但究竟是何县治,至今查考不清。《山东通志》(康熙十三年本)及乾隆《济阳县志》都指为马坊城故城,其实是讹误的。此说的由来,大概是因为马坊城本在临邑县境内,济阳县又系析临邑、章丘二县地所置,仁风又有古城遗址,即将仁风附会为马坊城。殊不知马坊城虽在临邑县境内,但却不是在南朝宋所置临邑县境内,而是在汉置临邑县境内,即今东阿县内。即使仁风原为临邑县地(其实仁风很可能原是章丘县地),也不是汉临邑县地,也仅可能是宋临邑县地。汉临邑与今济阳毫无疆土瓜葛,汉临邑的马坊城绝不会跑到仁风街来。

知识出处

济阳文史资料

《济阳文史资料》

本书为济阳县的抗战史料,包括抗日战争期间的济阳县大队纪实、济阳掌故杂谈、义和团玉皇庙战斗始末、革命烈士陵园介绍、回忆与怀念苏耕夫同志、张子谦的起家与下场、英雄传略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济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