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县城修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阳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119
颗粒名称: 三、县城修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4
页码: 67-70
摘要: 《续山东考古录》载、济阳“县系析临邑、章丘于标竿镇置”指明济阳县城建在标竿镇。金人何弼《创修县衙记》一文中也说。“标竿之名移于职方氏实天会七年冬十月七日也。”在这里,“标竿”一词是用县城的名子指代济阳县的,可见也是说济阳置县时县城是在标竿镇的。标竿镇原为章丘县地,至今在章丘县仍有“济阳县大堂修在了章丘地上”的说法。也有说标竿镇是今曲堤镇的。此说不确,一者,曲堤在宋代已经置镇,《宋史·地理志》中即名“曲堤”,不见又有标竿镇的称说;二者,济阳自置县以来县城从未迁徙,既然开始是在标竿镇,今天仍是在故地,那末今天的济阳城就应当是金代的标竿镇。阜昌七年,徐弼出任济阳第二任知县,于次年才开始修建县衙。
关键词: 县城 修筑 济阳县

内容

《续山东考古录》载:济阳“县系析临邑、章丘于标竿镇置”指明济阳县城建在标竿镇。金人何弼《创修县衙记》一文中也说。“标竿之名移于职方氏(济阳县的名字载入国家的史册——笔者注)实天会七年冬十月七日也。”在这里,“标竿”一词是用县城的名子指代济阳县的,可见也是说济阳置县时县城是在标竿镇的。标竿镇原为章丘县地,至今在章丘县仍有“济阳县大堂修在了章丘地上”的说法。也有说标竿镇是今曲堤镇的。此说不确,一者,曲堤在宋代已经置镇,《宋史·地理志》中即名“曲堤”,不见又有标竿镇的称说;二者,济阳自置县以来县城从未迁徙,既然开始是在标竿镇,今天仍是在故地,那末今天的济阳城就应当是金代的标竿镇。
  济阳城始修于置县的当年(1129)九月,这在《新修县城记》中有明确记载:天会七年九月,康端出任济阳县第一任知县,下车伊始就“稽匠人之法,考宫隅之制,肇筑崇墉,以限中外。经之营之,越四旬而告竣。”四十天的时间修建一座县城,仅是草创,主要是筑起了一堵城墙,使县城有了个里外,城内其他建筑则寥寥无几了。当时的城墙周长四里,高、宽都不甚宏伟。城墙外有护城壕一道,深八尺。城墙的东、西、南三面各有一座城门,分别名为“仁风”、“泰和”、“清阳”,城门上各有一座城楼。又经二百余年,至明成化年间张镗任知县时,才将城墙加高到二丈八尺,加厚到基宽二丈,顶宽一丈。张端任知县时,疏通水道,将城内积水引入城壕,并在城旁植柳树数千株。至明万历三年(1575)知县秘自谦将土城墙易之以砖。万历十九年为了防备倭寇(日本的海盗集团)袭掠,知县蔡惟忠环城建起敌台十五座,台上各筑一座碉堡。万历三十七年,知县侯加乘又修葺城墙,挖浚城壕。
  县衙的修建始于建县后的第九年,即伪齐阜昌八年(1137)。济阳置县的第二年,金太宗立刘豫为儿皇帝,国号称“大齐”,年号称“阜昌”,都于大名府(今河北省大名县),与南宋政权对峙,就如以前的张邦昌汉奸政权一样。至金天会十五年,即伪齐阜昌八年,金即废掉了这个傀儡政权。阜昌七年,徐弼出任济阳第二任知县,于次年才开始修建县衙。对此,《创修县衙记》中记载说:“县既构成,治署未备。徐候莅政之明年,按籍叹曰:‘吾邑环四镇,列二十寨,总万八千四百余户,郛郭肆市咸为可观,独无县署俨群目之望。正如一人,身衣裳,剑佩,前后襜如,独未冠也。吾何敢后!’”于是报请州官批准,于十月间调集工匠,经一个月的时间将县衙修建得“吏舍宾〓、狱区库局无一不具,公堂燕室意象轩轩,直出邻境之右。”古代以右为上,看来当时的县衙已是修得相当不错的了。后来又经元代的杜溥、董珍、马天铎,明代的张镗、张端、侯加乘,清代的解元才等几任知县或修葺或扩建,即更具规模了。其位置偏城内东北部(约在今县府、人大、政协住址),座北朝南。主要建筑有:谯楼五间,高四丈六尺,上悬钟鼓。仪门三间,正堂三间,问事厅一间,大小库房各一座。吏、户、礼房共六间,在正堂后,向西;兵、刑、工房共六间,与吏、户、礼房相对。茶房三间、倾销房三间。另有知县宅一所,共房二十余间;主簿宅、典史宅各一所,分别在知县宅东、西两边;布政司、按察司又分别在主簿、典史宅的东、西两边。监狱在仪门外以东,寅宾馆在仪门外西南。
  城内及城外附近还有文庙(县学驻地)、演武场、医学、僧会司及祠、坊、亭楼等建筑,不能一一细举。

知识出处

济阳文史资料

《济阳文史资料》

本书为济阳县的抗战史料,包括抗日战争期间的济阳县大队纪实、济阳掌故杂谈、义和团玉皇庙战斗始末、革命烈士陵园介绍、回忆与怀念苏耕夫同志、张子谦的起家与下场、英雄传略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济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