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母校与教书育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科技卷》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093
颗粒名称: 重回母校与教书育人
分类号: K825
页数: 3
页码: 398-400
摘要: 抗日战争胜利后,吴先生回到济南,筹划母校齐鲁大学的恢复工作。他看到当时中国田野考古力量薄弱,要迅速发展考古事业,必须培养一大批立志田野考古工作的人才。他虽身兼数职,仍坚持亲自为历史系的学生讲授《田野考古学》。他根据自己的考古实践经验,编写了考古学讲义。
关键词: 山东 吴金鼎 教书育人

内容

抗日战争胜利后,吴先生回到济南,筹划母校齐鲁大学的恢复工作。他看到当时中国田野考古力量薄弱,要迅速发展考古事业,必须培养一大批立志田野考古工作的人才。他虽身兼数职,仍坚持亲自为历史系的学生讲授《田野考古学》。他根据自己的考古实践经验,编写了考古学讲义。从1945年,齐大还在成都时就担任田间考古学的教学工作。他经常带领学生长途跋涉去参观一些古遗址,注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有不少学生以后成为新中国考古事业的骨干。今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敦愿先生曾在成都听过吴先生讲课。他非常敬佩吴先生渊博的学识和朴实的作风,时常对学生说:“吴先生的为人和治学,理想和抱负,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应该是一个学习的榜样,不因时光的流逝而削弱他的意义。”
  吴先生在教学的几年里,急切地盼望恢复田野发掘工作,立志为祖国的考古事业贡献自己的才华。他在写给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的信中说:“自胜利以来,弟无时不在梦想着田野工作,俟一切安定,弟必及早返所(历史语言研究所),陪诸兄再晒太阳也(指田野发掘)”。然而,内战的炮火使吴先生的愿望终难实现。由于长期操劳过度,渐感体力不支,到北京体检时,已是胃癌后期,难以医治,不幸于1948年9月18日晨在济南去逝,年仅48岁。更为遗憾的是,此时离新中国成立仅有一年的时间!夏鼐先生在悼念他的文章中写道:“吴金鼎先生的死讯,不仅使我们朋侪间觉得丧失了一个不可多得的良友,而且也是中国考古学界的一个大损失。今日中国考古学界中,真正能够吃苦,肯下田野去做发掘工作,即有丰富的田野经验,又有充分的考古学识的学者,不过十来个人,正感到人才的缺乏,现在呢,在这十来位中,又弱了一人。”
  吴先生一生勤勤恳恳,吃苦耐劳,为人宽厚老实,坦率诚恳。他在西南从事田野发掘时,吃的是粗粮窝头,还要亲自推磨。发掘时总是仔细认真,亲自动手。休息时谈笑风声,极为乐观。吴先生为人谦虚,不喜宣扬,憎恶夸张,所以长期以来,除了熟人和同行以外,知道他的人并不多,但他的精神和品质以及对我国考古事业的贡献,在我国考古学界中影响是很深的,时至今日,许多学者仍在不断地著文怀念他。1986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将吴先生作为最有成就的现代考古学家之一,列专条介绍了他的业绩。今天,我国大批考古工作者不怕艰苦,默默无闻地努力工作,其作风赢得了国际学术界的肯定,这不能不说是吴先生这一代学者精神的继续。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科技卷

《山东文史集粹·科技卷》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著名科学家郭永怀烈士、杰出物理学家王淦昌、我国早期原子能物理专家王普博士、忆束星北教授、著名力学专家刘先志、著名航空工程专家丁履德、电子计算机专家王正、“西圣”孙学悟等多篇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吴金鼎
相关人物
山东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