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文化的发现及其意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科技卷》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091
颗粒名称: 龙山文化的发现及其意义
分类号: K872.52.K825
页数: 3
页码: 395-397
摘要: 吴金鼎先生对龙山文化的发现,在中国乃至世界考古学史上,都称得上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1928年3月24日,他在调查距龙山镇5华里的汉代东平陵故城,途经城子崖时,注意到断崖上暴露出灰层和陶片,认定是一处重要的古文化遗址。吴先生判断这是一处极为重要的文化遗址,它对于中国史前史的研究,将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关键词: 山东 吴金鼎 龙山文化

内容

吴金鼎先生对龙山文化的发现,在中国乃至世界考古学史上,都称得上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吴先生早年所在的齐鲁大学是一所教会学校,20年代曾在章丘龙山镇设立了一个社会服务站。吴先生在齐大研究院读书时,常利用假期来此读书学习,并从事一些公益活动。1928年3月24日,他在调查距龙山镇5华里的汉代东平陵故城,途经城子崖时,注意到断崖上暴露出灰层和陶片,认定是一处重要的古文化遗址。此后他又专程来此调查,发现遗址有上下两个文化层,下层为东周文化层所覆盖。依据文献记载,这里应是春秋时期的谭国所在。在下文化层,吴先生发现了大量黑陶片,这些陶片胎土细腻,厚薄均匀,采用熟练的轮制技术制作,表面多进行了磨光加工,漆黑光亮,几可为鉴,与后代制陶的粗疏作风迥然不同。这种非釉非瓷的精美陶片,总是与石器、骨器共存,没有例外的。吴先生判断这是一处极为重要的文化遗址,它对于中国史前史的研究,将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吴先生非常兴奋,为之命名为龙山文化。他的研究兴趣也由平陵故城的调查转移到这一新发现的遗址上来了。1929年秋,吴先生连续四次由济南到龙山,对遗址周围七八里范围内的古迹进行了全面调查,收获甚丰。他夜不能寐,“于床上矢誓言:‘将来机会苟如我愿,吾为在鱼脊骨(指遗址)上凿百丈之深沟,以窥龙山文化之底蕴’”(吴金鼎《平陵访古记》)。
  当时中国学术界正为几年前由瑞典考古学者安特生提出的中国文化“西来说”所困扰。1921年安氏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了仰韶文化,在没有弄清其基本性质的情况下,就匆忙断言,中国远古文化的根在它的本土之外,是由西方经西亚地区传入的。由于安氏在国际学术界的声望,这一谬论影响很大。中国远古文化的根源问题,吴先生对“西来说”极为冷静。他奔波于济南与龙山之间,决心通过严谨科学的发掘、研究揭开远古文化根源之谜。1930~1931年,吴先生与李济、董作宾、梁思永、郭宝钧等人一起,先后两次城子崖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此后发表了中国第一部田野考古报告集《城子崖》,经科学的资料证明了中国远古文化源于本土,有力地粉碎了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谬论。引起了全世界的注目。
  龙山文化是的发现,极大的推动了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今天我们已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明确了在史书无载的中国史前文化的面貌,对龙山文化的认识也更加深入了。简而言之,龙山文化是分布于山东地区的一类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其年代大致在公元前2500~2000年之间。当时的物质文化已有了巨大的成就,其后期这一阶段已出现了文明社会的萌芽。这一结论,今天已写在了中学的历史课本上,成为尽人皆知的一般常识。而当年吴鼎先生在龙山镇的伟大发现,也成为中国考古学史上的一座永不泯灭的丰碑。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科技卷

《山东文史集粹·科技卷》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著名科学家郭永怀烈士、杰出物理学家王淦昌、我国早期原子能物理专家王普博士、忆束星北教授、著名力学专家刘先志、著名航空工程专家丁履德、电子计算机专家王正、“西圣”孙学悟等多篇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吴金鼎
相关人物
山东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