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家王正教授小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科技卷》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087
颗粒名称: 林学家王正教授小传
分类号: K826.3
页数: 3
页码: 383-385
摘要: 王正,字义路,山东省安丘县郚山乡店子村人。早年毕业于山东省立农专林科。其后只在大兴安岭一林业机构工作短暂时间,即考取山东公费留学资格,于1921年赴德国。先后就读明星大学、来福齐喜大学和塔廊他森大学,获林学博士学位,并以《中国黄土的研究》的论文获塔廊他理学博士学位,为我国利用近代土壤科学理论研究中国黄土地的早期学者之一。同时,还曾在保定河北省立农学院兼任教授,讲授《岩石土壤学》课程。王正原配生二女一子,子早夭,小女哑,大女博爱尚健在,居台湾。生一子一女,解放前夕均赴台湾。
关键词: 山东 王正 传记

内容

王正(1901~1950年),字义路,山东省安丘县郚山乡店子村人。早年毕业于山东省立农专林科。其后只在大兴安岭一林业机构工作短暂时间,即考取山东公费留学资格,于1921年赴德国。先后就读明星大学(即慕尼黑大学)、来福齐喜大学和塔廊他森大学,获林学博士学位,并以《中国黄土的研究》的论文获塔廊他理学博士学位,为我国利用近代土壤科学理论研究中国黄土地的早期学者之一。王正于1929年学成后经苏联归国,受聘于北平大学农学院任教授,并兼任过森林学系系主任;除主讲《造林学》课程外,还兼授过《森林立地学》(亦称《造林学原理》,即今之《森林生态学》)、《树木学》、(称《森林植物学》)等课程。同时,还曾在保定河北省立农学院兼任教授,讲授《岩石土壤学》课程。
  由于他的基础理论扎实,知识渊博,治学严谨,为30年代北平大学森林系的主要教授之一。
  王正于1930年加入中华全国林学会,为林学会早期会员之一。
  抗日战争期间,曾任西北联合大学教授。当时他不辞辛苦,带领森林系全系师生到秦岭林区对略阳县张家河一带的原始天然森林进行了考察实习,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受到很大教益。
  1938年秋,国民党政府决定解散西北联大,分成几个单独院校时,联大农学院与原设在武功的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国立西北农学院。联大农学系师生全体传入西北农学院。王正继续在西北农学院任教授,并兼任该院农业推广处主任。1945年改兼森林学系主任,后再兼西北农学院教务长,直到解放。
  1949年5月20日解放后,王正仍兼着森林系的系主任。
  教学方面,他独挑重担,主讲着森林学系主要课程中的三门:《森林立地学》、《森林保护学》和《森林利用学》。学生从二年级到四年级,每年都要听他的课。每届毕业班中尚有不少学生的毕业论文要由他来指导写作。在1945~1947年间,他还兼任了远在沈阳的东北大学的教授兼森林学系的主任。
  为发展中国的林业建设,他不遗余力。在1949~1950年间,他带病,除照样讲授着原有的三门课程外,又为林学系高年级学生开设了《中国林业建设方案》讲座,讲述我国各地区森林的基本情况及营林造林措施等,讲稿约五六万字。为学生在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能较快地了解实际和提出切合实际的营林造林措施方案,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而受到赞扬。
  1950年冬,因积劳成疾,患肺结核和脊髓结核,医治无效病逝,年仅50岁。
  王正生性鲠直,为人正派,能主持正义,从不阿虞奉承。对我国林业建设及林业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诲人不倦,鞠躬尽瘁,道德学风,至今令人难忘。
  王正的译著亦多,《中国黄土的研究》用德文在德国发表。在平大农学院工作时,出版的有《树木学》共三册,《农业化学》一册。有些著作因爱抗战影响未能发表,讲义也多失散。译稿有德斯普的《森林土壤学》等。
  王正原配生二女一子,子早夭,小女哑,大女博爱尚健在,居台湾。继配德国人。生一子一女,解放前夕均赴台湾。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科技卷

《山东文史集粹·科技卷》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著名科学家郭永怀烈士、杰出物理学家王淦昌、我国早期原子能物理专家王普博士、忆束星北教授、著名力学专家刘先志、著名航空工程专家丁履德、电子计算机专家王正、“西圣”孙学悟等多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云立峰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东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