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学专家于复新教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科技卷》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041
颗粒名称: 实验诊断学专家于复新教授
分类号: K826.2
页数: 7
页码: 155-161
摘要: 济南解放前夕,他拒绝随国民党政府南迁,坚决留在济南迎接解放,在齐大医学院任教,并担任化验室主任。1952年院系调整后,齐大医学院与山东医学院合并,他任山东医学院实验诊断学教授。1960年于教授退休,但他仍然义务担任山医附院化验室的技术指导,直到1966年“文革”开始后,被迫停止工作。在“文革”时期他患有冠心病,但得不到应有的治疗和休息,并遭受“四人帮”的爪牙的迫害,不幸于1969年1月21日病逝,终年79岁。于氏家庭贫寒,8岁时患猩红热得不到应有治疗,致两耳失聪。由于他多年来对麻风病防治研究的卓越贡献,解放后被人民政府聘为济南市麻风病院的董事。
关键词: 山东 实验诊断学 于复新

内容

于复新,字铭三,1890年出生在山东省安丘县的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1911年他到齐鲁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化验室任练习生,边工作边学习,因有创造发明和多部专著,先后被提升为化验室主任、技士专修科主任,1946年被齐鲁大学医学院聘为临床细菌学教授。济南解放前夕,他拒绝随国民党政府南迁,坚决留在济南迎接解放,在齐大医学院任教,并担任化验室主任。1952年院系调整后,齐大医学院与山东医学院合并,他任山东医学院实验诊断学教授。1960年于教授退休,但他仍然义务担任山医附院化验室的技术指导,直到1966年“文革”开始后,被迫停止工作。在“文革”时期他患有冠心病,但得不到应有的治疗和休息,并遭受“四人帮”的爪牙的迫害,不幸于1969年1月21日病逝,终年79岁。
  自学成才 堪为楷模
  于氏家庭贫寒,8岁时患猩红热得不到应有治疗,致两耳失聪。12岁时才有机会入私塾就读,14岁转入教会小学学习,17岁因生计所迫辍学两年,去外地打工谋生,以后半工半读才完成中断了的学业。21岁时经人介绍到齐鲁大学医学院化验室当练习生,从刷试管等基本功开始,踏入了医学检验的门坎。在20世纪初叶,我国的临床检验工作才刚刚起步,只有少数几家大医院才有化验室,且多在外国人的领导下工作。因为实验诊断学是在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微生物学、病理学等现代科学基础上产生的一门新兴的学科,两耳失聪,文化水平低,中文学习资料少,成为他前进路途上的拦路虎,但这些都没有难倒他。为了掌握实验诊断这门先进技术,他把家务琐事托给了妻子,自己则全力投身于工作和学习中。他每天坚持跑步上班,以锻炼身体,随身带着窝头,饿了就啃上几口,就这样他以勤补拙,以俭养廉,不断地积累知识,提高业务水平。经过多年的艰苦自学和选课进修,他不但掌握了高超的检验技术,而且养成了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勤俭朴实的优良品德,成为患者最信得过的检验工作者。
  众所周知,在化验过程中,致病性和非致病性阿米巴的鉴别是很难掌握的技术,30年代痢疾阿米巴病又是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只有依靠化验检查才能明确诊断。为了找出痢疾阿米巴包囊与非致病性包囊的区别,他常对一份粪便标本连续观察4~5小时,多方比较。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取得了辨认各种阿米巴的要领,并总结出鉴别要点,写在了他的专著中。于教授不仅是这方面的专家,就连他的在海关做检疫工作的学生,也多次纠正了外国检验人员的错误检验,在医学检验界传为佳话。
  尤家骏教授是国内外知名的麻风病学专家,而他的一些病理检查及徐片检查则多得力于于教授。于氏对麻风病人态度和蔼,不怕脏,不摆架子,和老病号成了好朋友。为了确定或排除一名麻风病患者,他常常为一名病人做十几次检查,查几十张片子以明究竟。他对检验工作真正做到了“完全”“彻底”,因此病人及其家属都对他感恩戴德。由于他多年来对麻风病防治研究的卓越贡献,解放后被人民政府聘为济南市麻风病院的董事。
  于教授在医学检验方面是博学多才的,除以上所述,他在诸如黑热病、结核病、疟疾、法医检验、细菌学、血清学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由于于氏的人品、才学非常出众,因此齐大徐伟烈教授等人,于1946年向齐大医学院联名推荐,被院方破格聘任为临床细菌学教授。一个没有大学文凭的贫农儿子,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超群的工作热忱和高尚的品德,在外国人主办的名牌大学中被提升为正教授,这在当时我国检验界中是绝无仅有的。于氏自学成才的光辉榜样激励了不少检验界的后来人,这在巩固和提高我国检验队伍方面,起了良好的作用。
  于氏试验 名扬医坛
  在旧中国,梅毒病的发病率是很高的,它严重地危害着人民的健康,在大中城市尤甚。在20世纪20年代确诊此病的最先进的检验方法为梅毒血清反应——康(Kahn)氏反应和瓦(Wassemann)氏反应。这两种试验各有其优缺点:瓦氏反应的准确率高,为98.3%,但出结果需等一天以上,且操作复杂,并可因抗补体的因素而无法判定结果;康氏反应的准确度低,为94.3%,其缺点是易出假阳性,操作也较复杂。因此人们都在寻找简易、可靠的梅毒血清试验法。
  于氏在1921年发明了一种新的梅毒血清试验法,称为梅毒血清环状试验(后人称为于氏试验)。经过2000多份血清的比较观察,得到了充分肯定,于1923年发表在齐鲁大学《齐鲁医刊》第3卷第2期上。于氏试验的特点是操作简单,便于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应用,准确度为97%,低于瓦氏反应,而高于康氏反应。它最大的优点是不易出现假阳性,对于一些不能开展瓦氏反应,只能做康氏反应的检验科,加作于氏试验能明显的提高梅毒血清试验的准确度。
  于氏梅毒血清试验的出现,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为我国检验界增添了光彩,对防治梅毒病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因此,在新中国成立后,于氏被聘请为华东区皮肤花柳病防治委员会委员。于复新教授的名字也名扬医坛。
  罄其所学教书育人
  于教授毕生从事临床检验工作,热心培养医务人才,并著书立说罄其所学教书育人。在20年代,他深感中文医学检验书籍的缺乏,严重地影响了我国检验事业的发展,于是他将他积累多年的资料和经验,汇编成《实验诊断学》一书,于1929年出版,贡献给检验界同仁,这是我国早期的自编检验专著。为培养我国自己的高级检验专业人才,他于1937年主办了我国最早的医学检验技士进修班,史耕九教授、史博之教授等就是该班的学生。1937年于氏又改版了他的《实验诊断学》,行销国内。解放战争时期,该书在于教授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华东解放军卫生部重印,作为解放军检验人员的重要参考书。那时济南尚未解放,而于教授的专著却已在为解放战争作贡献了。
  1948年济南即将解放,有些别有用心的人策划南迁。于教授深明大义,毅然留在了济南,和革命群众一起迎接解放。人民是不会忘记支援过解放战争和卓有成就的科学家的,1949年7月,于老应邀参加了中华全国第一次科学会议,并担任筹备委员。1950年被聘为济南市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特邀代表、华东区皮肤花柳病防治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科普协会筹委会委员、济南市麻风病院董事长等职务。
  于教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精湛的检验技术,因此先后受国家卫生部、华东卫生部、青岛海军医院等许多单位的邀请,去实地指导工作或建立检验科,为提高重点医院的检验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
  于教授在解放后(1951~1958年)短短的9年中,编著了3本临床检验专著,其中两本是全国临床检验专业教材,共计120多万字,为医学检验的发展和提高做出了积极贡献。
  于教授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抗美援朝时,他组织和领导济南市检验界同仁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亲手制备瓦氏抗原和康氏抗原出售,积极义卖捐献,支援抗美援朝运动。解放后他从历年来几份梅毒血清检查结果中,看到了梅毒试验阳性率逐年减少,性病趋向消灭的光明前景,便在国内一级医学刊物上著文,以实际数字颂扬人民政府的这一德政。1958年大办人民公社时,他响应政府号召,把老家的少量遗产卖了,把所得款项捐给家乡人民政府,支援家乡经济建设。
  于教授对他的学生充满着爱护,积极培养,鼎力相助不遗余力。由于他在国内的知名度高,对人热情、诚恳,因而全国慕名来学者不乏其人,如曾任华东白求恩医学院化验科副主任、后任北京医科大学党委书记的陈化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电镜、病毒专家洪涛教授,都曾跟他进修过。在济南解放初期,齐大医学院还归外国人经办,没有助学金制度,有些同学经济困难,生活难以为继,面临辍学的困境。于教授青年时期曾有家贫辍学的痛苦经历,得知此情况后,对这些同学深表同情,他便从他所经管的伙食费利息中,提出部分资金补助这些同学,使之能继续学习。当时被资助的这十多位学生如张茂宏、刘丽思、唐子询、赵玉田、吴兴闵、刘景祺、高秋生等都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高级人才,正在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作贡献。“三反、五反”运动中,于教授这一义举,反被诬指指为“贪污行为”,责令于老将救济学生的钱全部退赔。以后事情弄清楚了,于教授对此也毫无怨言,认为这是历史的误会。他为自己做了一件应做的事而怡然自得。
  闪闪发光的遗嘱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被迫离开了义务技术指导的岗位,中断了他心爱的事业,这加重了他冠心病的病情,他预感到为人民服务的日子已经不多,为防止不测,他挥笔写下了遗嘱,其中第一条便是“我死后先作尸检,如发现对科学研究或教学有用的组织,可留作标本,存山东医学院病理科使用,余体可以火化”。另有一条是“除了火葬费外,不许浪费一文,火化时穿我平日穿的衣服,不许另做衣服……”一个来自旧社会,成长于外国人所办的大学的高级知识分子,不仅在生前能为建立我国的医学检验事业竭尽全力,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其即将与世诀别之际,还把中国共产党所一贯倡导的节约美德铭记在心,还要把自己的遗体的有用部分奉献给他所热爱的科学事业,这是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政策的胜利,是于教授思想品德的升华,他这种罄其所学教书育人的高尚品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附:于复新教授的主要论著
  (1)《实验诊断学》,1929年出版,齐鲁大学医学院印。
  (2)《实验诊断学》,1937年出版,齐鲁大学医学院印。
  (3)《实验诊断学》,1951年华东医务生活社出版。
  (4)《实验诊断学》,195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全国医士专业教材。
  (5)于复新、徐涛、田君藩:《临床检验》,全国临床检验专业教材,195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6)《梅毒血清环状试验》,载《齐鲁医刊》1923年度。
  (7)《诊断梅毒血清各种方法之比较》,载《齐鲁医刊》1930年度。
  (8)《梅毒反应的百分率及血型分类统计》,载《华东卫生》1951年度。
  (9)《单做康氏反应的缺点及其补救办法》,载《内科学报》1952年度。
  (10)《乏色曼氏补体结合反应、康氏、环状两种沉淀反映之比较》,载《中华皮肤科杂志》1955年度。
  (11)《梅毒的血清诊断问题》,载《临床检验杂志》第2期,1957年度。
  (12)《解放前与解放后济南梅毒血清阳性率的比较》载《中华内科杂志》第2期,1957年底。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科技卷

《山东文史集粹·科技卷》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著名科学家郭永怀烈士、杰出物理学家王淦昌、我国早期原子能物理专家王普博士、忆束星北教授、著名力学专家刘先志、著名航空工程专家丁履德、电子计算机专家王正、“西圣”孙学悟等多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徐涛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于复新
相关人物
山东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