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圣”孙学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科技卷》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027
颗粒名称: “西圣”孙学悟
分类号: K826.13
页数: 3
页码: 65-67
摘要: 在我国化学工业的历史上,孙学悟与范旭东、侯德榜一起,被誉为中国化学工业的奠基人。孙学悟,1888年诞生于威海卫孙家〓村。翌年受命回国,参加推翻清王朝的斗争。当新中国成立不久,他即认定祖国有了无限光明的前途,给一切爱国者创造了施展才能、报效国家的条件。并主动申请把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交国家接管,为新中国的化学工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孙学悟是一位严谨求实、注重将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科学工作者。凡是熟悉孙学悟的人都说,他不仅保持了一个老知识分子的高尚节操,而且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为祖国做出了重大贡献,最终实现了他“科学非在中国土壤上生根不可”的夙愿。
关键词: 山东 化学工业 孙学悟

内容

在我国化学工业的历史上,孙学悟与范旭东、侯德榜一起,被誉为中国化学工业的奠基人。
  孙学悟,1888年诞生于威海卫孙家〓村。1905年,他东渡日本就读于早稻田大学,同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翌年受命回国,参加推翻清王朝的斗争。1910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取清华大学官费留美预备学堂就读。1911年赴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化学,与宋子文等人结成小同乡会,矢志实业救国。1915年他取得化学博士学位,应聘留校任教。1919年,为振兴中华,毅然回国,应张伯苓之邀,为南开大学筹建理学系。后又应哈佛同学之约,在开滦煤矿任总化学师。只因当时开滦为外国人操纵,自觉寄人篱下,有悖于振兴民族工业之初衷,因此于1922年应著名爱国实业家范旭东盛邀,就任我国民族资本私营工业的第一个科研机构——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社长,至1952年6月因病谢世。其间,他和同人、学生经过6年的勤奋研究,于1934年电解出中国第一块金属铝,为开创我国铝工业奠定了基础。尔后,他又首先研究出我国近代高粮酒、龙口粉丝、麦牙糖生产法和化学肥料三要素(钾、磷、氮),开创了中国自制化肥的先例。他还积极支持和配合同人侯德榜研究出我国唯一的“侯氏制碱法”,冲破了号称“世界碱王”的英国卜内门公司在制碱技术上对我国的封锁。1945年,范旭东、侯德榜从美国回到四川,转达美国朋友邀请他去参观讲学,他说:“我现在不想去。去了他们对我个人虽会厚礼相待,但终究我在他们心目中是位弱小民族的科学家。我要等祖国富强了,再作旧地重游。”当新中国成立不久,他即认定祖国有了无限光明的前途,给一切爱国者创造了施展才能、报效国家的条件。他嘱咐国内的三个儿子积极投身祖国的建设,同时急电截留旅美已抵达香港的儿媳刘爱璧,函令远在美国的次子孙继高回国效力。1952年又极力敦促永利制碱公司、久大盐业公司走公私合营的道路,开创了全国工商业社会主义化运动的先例。并主动申请把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交国家接管,为新中国的化学工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孙学悟是一位严谨求实、注重将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科学工作者。他自进入黄海社,就以科学研究的对象当作身家性命,从严从实,严谨创业。黄海社的每一个科研项目,都是在他亲自参与、指导、实践下完成的。在他的亲自参与和主持下,先后发表有价值的研究报告计有《发酵与菌学》特辑12卷70册,《化工汇报》的盐专号2册、铝专号1册,《黄海研究调查报告》1—39号。其它还有刊登在各种化学化工杂志的论文报告若干篇。
  孙学悟还是一位很有学识远见和为使科学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而竭思尽虑的贤人。他在1943年为纪念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成立20周年时写道:科学的应用,乃积各种研究所得的结论而成,决非偶然巧合者;科学与工业,犹水力与机轮,相需为用,科学为工业之原动力,无科学基础的国家,即无工业可言。他说:发展科学的要素至多,可归纳为二:一为哲学思想;一为历史背景。哲学思想,支配每个民族一切行动。科学的观念出自哲学,无哲学观念的科学犹如无源之水,干涸可期,其结果仅为一技巧而已。关于历史背景与发展科学的关系,他指出:历史背景何故亦是发展中国科学要素之一?因为历史是吾人自信力的前驱,民族继往开来的意志,全靠历史培养出来。孙先生为了将自己的远见卓识推而广之,竟在黄海社处于极度困难的1945年6月,毅然设立哲学部,并聘请北大教授熊十力主持哲学研究事宜。对于这件事,当时有些人竟说起闲话来,什么一个搞自然科学的研究社,竟搞起社会科学研究来了,真是不伦不类,等等。但是,孙先生对于那些流言蜚语根本不屑一顾,他下定决心,要从哲学和历史学的角度,趟出一条唤起民众,振兴中国科学技术之路来!
  孙学悟不仅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而且又是一位尊重知识、诲人不倦的导师。当时人们都称他为“西圣”,但他从不“自圣”。他十分尊重知识,爱护人才,在他的身边聚集着一大批国内第一流的专家,在一般研究员中更是汇集了国内东西南北各地大学的精英。这些人虽求学于不同国度,但孙学悟待之均同手足,不分门户,尽抒才华。不仅如此,他还亲自培养造就出一批用他的话说是“手脑可以合作的人才,可以整理改进农产制造的人才,可以继续专家开创行业工作的人才。”建国后在全国各地化学工业部门,担负着领导职务和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技术骨干力量的,不少人就来自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他们象其导师孙学悟那样,默默地为振兴中华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凡是熟悉孙学悟的人都说,他不仅保持了一个老知识分子的高尚节操,而且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为祖国做出了重大贡献,最终实现了他“科学非在中国土壤上生根不可”的夙愿。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科技卷

《山东文史集粹·科技卷》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著名科学家郭永怀烈士、杰出物理学家王淦昌、我国早期原子能物理专家王普博士、忆束星北教授、著名力学专家刘先志、著名航空工程专家丁履德、电子计算机专家王正、“西圣”孙学悟等多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孙高鼎
责任者
张吉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孙学悟
相关人物
山东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