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小队在商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003
颗粒名称: 七小队在商河
分类号: K265
页数: 10
页码: 206-215
摘要: 商河县商惠路以南地区,逐步被敌人蚕食,我们县区机关全部撤出,对敌斗争异常艰苦。县长王宗仁同志,为了迅速改变这一局面,要求地委书记李广文同志,派一支小部队来帮助。李广文同志当即派自己的警卫员陈士奎同志,组织了一支精干的小部队——七小队,协同商河地方部队,共同开展反蚕食斗争。
关键词: 抗日斗争 历史 商河县

内容

1940年下半年。商河县商惠路以南地区,逐步被敌人蚕食,我们县区机关全部撤出,对敌斗争异常艰苦。县长王宗仁同志,为了迅速改变这一局面,要求地委书记李广文同志,派一支小部队来帮助。李广文同志当即派自己的警卫员陈士奎同志,组织了一支精干的小部队——七小队,协同商河地方部队,共同开展反蚕食斗争。
  1941年初,七小队三十余人来到商河。队的领导成员是:陈士奎同志为指导员,张文成同志为副指导员,韩永举同志为队长。开始,由王宗仁同志带领,先熟悉情况。后来,就象一支利剑一样,神出鬼没地活动在敌人的眼皮底下,经常出其不意地战斗在敌人的心脏里。这支小部队采取了卷帘战术,即敌人不进村不打,不进院不打,不掀门帘不打的“三不打”战术。
  为了打开局面,站稳脚根,七小队进驻商河以后,决定首先开辟十排甲(赵奎元乡展集、赵集一带)。经过周密侦察和安排,部队突然闯进村子,抓住伪乡、村长进行训话。警告他们要真正做革命的两面派,不为敌伪效劳,要为革命为抗日做贡献。否则,我们就采取果断措施,给予惩罚。经过几次震慑,有不少伪乡、村长成了革命的
  “两面派”,能够为我们服务,使部队站稳了脚根。后来,冀鲁边区的十七团,也经常到商河活动。为给七小队扩大影响,团政治部主任杨忠同志宣布:凡十七团穿便衣的侦察人员,在商河活动时,都要说是七小队的人。由于七小队神出鬼没,到处打击敌人,致使敌伪一听到说七小队,就感到头痛。连日本兵也常说:“七小队大大的厉害!”
  由于七小队在商河的声威,引起了敌人的注意,对其恨之入骨。1941年底,七小队在买虎站一带活动,突然被敌伪“扫荡”的大部队包围。我指战员奋勇抗击,但因众寡力量悬殊,七小队遭到重大伤亡,指导员陈士奎和队长韩永举以及多数同志都光荣牺牲了!
  我因离队去执行一项其他任务,所以是这次遭遇战的幸存者。遭遇战失利后,我立即向王国华同志提出要求,重新组织七小队,继续在商河开展反蚕食斗争。王国华同志批准了我的要求,并指定我为七小队指导员,邓文祥为队长,王长林为副队长。我们又组织起了三、四十人的队伍,继续在商河活动。为了更好地开展对敌斗争,1942年夏天七小队合并到商惠独立营,编为二连二排。当时独立营副政委是刘天祥,营长是钱光。不久,李广文同志从北方局开会回来,把我带走了。我在七小队的名字叫孙化峰。下面,我谈谈七小队在商河参加的几次战斗:
  南徐战斗
  1941年春,七小队进入商河,开辟了十排甲,站稳了脚根。但敌伪顽在商河南部的活动还十分猖狂。特别是顽军,经常在商河东南部,靠近济阳一带的地方活动。一日,我们七小队会同十七团,逼近顽军,住到南徐村,了解到顽军是经常住在这里的。为了打击顽固势力,我们很快又转移出去。当我军走后,顽军果然又住到了南徐,我军便迅速回师包围了他们。为了有利于消灭顽军,又使群众尽量不受损失,我们有意留出了村东南角,顽军便从这里突围,企图逃窜。结果,中了我们的埋伏,不到两小时,二、三百顽军就被我十七团骑兵营全部歼灭,无一漏网。这次战斗以后,我们在商惠路南的局面,就逐步打开了。
  徐范突围战
  1941年春末夏初,特派员741带领十七团的两个连,还有七小队和六区区中队,驻在商河的徐、范、周等村一带。有一天,哨兵发现敌情,我部队立即撤到村外南北走向的道沟里。这时,发现东西南三面都有敌伪军,我军已处在敌人的三面包围之中。只有北面未发现敌情,于是便往北撤。刚撤离不远,又发现北面五寨子一带,也有敌伪军阻截。当时我部队在道沟里,不但遭到敌伪的四面围攻,而且敌军还施放毒瓦斯,使我们的战士憋的喘不过气来。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七小队指导员陈士奎看到情况不好,立即向741提出迅速突围的建议。741同意了,我们便开始突围,在归化街一带道沟里的一个阻隔下,遭到了敌伪军的袭击。这次突围战,我们伤亡二百余
  人。
  徒骇河战斗
  徒骇河战斗,是一次大的战斗。那是在1941年冬天,我七小队由阳信前后高出发,跑步行军百余里,到了商河的兴隆镇,找到杨忠同志。他让我们休息一夜,然后再参加战斗。当时天气冷得很,把我们冻得不得了。
  当时,为什么要打这么个大仗,是有它的背景的。我们七小队在对敌斗争中,经常化了装打击敌人。时间一长,敌人也变得狡猾了,也化了装来迷惑我们。有一次,日寇化装成农民,把枪装在口袋里,叫老百姓用小车推着,去找八路军,车下还放了一挺歪把子机枪。敌人一出动,我们的地下交通就送来了信。结果,没费吹灰之力,就全部收拾了这伙敌人,缴获了一挺歪把子机枪。这下可把敌人惹恼了,他们便集中兵力,对我进行大“扫荡”。这时,十七团和七小队一夜就要转移一两次,天天行军,战士们十分疲劳。边区司令部为了粉碎敌人的疯狂“扫荡”,调遣主力部队及县、区地方武装数千人,来同敌人进行一次决战。敌人也集中了几千人的兵力。战场在徒骇河一带,东西有十多里长。我边区司令部驻兴隆镇,指挥着这次决战。战斗打响以后,为了对付敌人施放毒瓦斯,每个战士分给一头大蒜,一条毛巾,一块肥皂。战斗打得十分激烈,进入第三天时,由于连续作战,我指战员更加疲劳,为避免更大伤亡,司令部决定撤出战斗,迅速转移。主力部队很快往西撤走,敌人仍尾追不放。我后方人员,由一个营作掩护,往北撤退。这个营连续三次冲锋,都没有成功,后方人员被敌人冲散了。那时,我由于脚部受伤,也到了后方,暂时离开了七小队。当我转移到一个村时,正碰到王建国同志,他说咱俩都是共产党员,应把后方安全转移的担子担起来。这样我们随即召集人,王建国同志进行了小动员,他说:“这位同志(指我)是七小队队长,我们为了有计划的转移,一定听他指挥!”我们将后方失散人员组织到近千人,越过了商惠路,安全转移到边区根据地,将这部分人员交给了王宗仁同志。
  褚集战斗
  部队在东进途中(因到清河一带去接黄骅,所以这次行军叫东进),杨忠同志让我护送部分伤员,同时,还押着几个俘虏,返回商河交后方管理。当我们走到褚集,见街里有敌伪军,正在抢夺老百姓的东西。我们护押组五同志一商量,决定赶走抢东西的敌人。我们五人分为三路,朝敌射击,并不断喊话。敌伪军一时摸不着头脑,便仓皇逃窜了,抢的东西也没来得及带走。褚集的群众,对我们这次战斗的胜利,感到十分高兴。
  夹河战斗
  一日,部队驻到夹河,杨忠同志让七小队跟随他的十七团不要离他太近。他只带一个连,还有司令部政治处的人员也住在一起。不料,突然被惠民的日军包围。在这次战斗中,杨忠同志光荣牺牲,龙书金同志挂花。后来,为纪念杨忠同志,曾将惠济县改为杨忠县。
  刘成基战斗
  七小队配合主力军在商惠一带活动一段时间以后,准备返回根据地。由于敌情复杂,七小队和主力部队分别绕道走。主力部队先向东,然后折向西北;七小队先向西,然后转向北,准备到乐陵、阳信交界地带进行休整。
  黄昏前,队伍行进到根据地边沿地带的刘成基村。由于长时间在敌占区的紧张活动,加上一天的急行军,战士又累又饥,队首长命令暂时休息。村里的村干、群众听说七小队来了,纷纷前来慰问。几个村干到队部报告,他们最近摸到了黄家屯据点敌人的活动规律。这个据点是个较大的据点,驻有日寇一个小队和伪军一个中队,在东南方向,离此有十多里路。这个据点的敌伪军原来十分嚣张,最近在抗日军民的打击下,一般情况下不敢轻举妄动了。但他们为了补充给养,每个月的最后一天,总要出动一次。出来后,一路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给当地群众造成了很大损失,群众对此无不愤恨。敌人的行动路线是这次东出西归,下次必是西出东归。明天是九月三十,正是敌人出动的时间。上次敌人是东出西归,这次很可能是西出东归。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必经刘成基村。村干要求部队住下,天亮前和本村民兵一起在村西头打一个伏击。指导员陈士奎同志答复了村干的要求,和村干一起到了村西头察看了地形。
  刘成基村西有一条东南西北走向的交通沟,沟南五十米处有一座破窑,北面不远有一座场院屋,再往西北是一片坟地。地形很有利于打伏击。
  为了全歼敌人,周密地研究了作战方案。敌人出动的规律,每次都是日军在前,汉奸在后。因此,七小队埋伏在破窑和场院屋周围,打前面的日军。联防民兵埋伏在坟地里,打后面的汉奸。
  按照作战方案,部队和村干部分别做了动员准备。天亮前,指战员饱餐之后和民兵分别进入了阵地。
  天亮后,远处出现了敌人的身影,渐渐地走近了。前面是十几个日本兵,看来他们毫无警惕。后面相隔二十几米是汉奸队。在敌人全部进入埋伏圈后,陈士奎同志一声命令:“打!”一阵急促的排子枪,打的鬼子晕头转向,鬼子们在惊恐之中,仓皇跳进离他们不远的交通沟内,企图利用深沟进行顽抗。这里正是我们给敌人按排好的葬身之地,在沟中,敌人的小炮就用不上了,十分有利于我们发挥手榴弹的特长。若是等鬼子喘过气来,架起了机枪,我们的人也很难接近。这样,一是会给我们造成伤亡,二是敌人可以利用交通沟逃跑。
  陈士奎果断地指挥着队伍,迅速冲了过去,很快就接近了交通沟,还没等敌人做好反抗的准备,一阵手榴弹在他们头上开了花,十几个日本兵当场丧命,没死的一个被活捉了。汉奸队一听枪响,往后就撤。民兵们利用这个机会,迅速地切断了敌人的前后联系,从三面包围了汉奸。
  根据打击消灭日军,争取瓦解伪军的政策,民兵们对汉奸进行喊话,发动了政治攻势:“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中国人不替小日本卖命!”“只要放下武器,就给你们留条活路!”
  经过一阵喊话,汉奸队的枪声渐渐稀疏下来,最后完全停止了,丢下了十几具尸体和几十条枪逃跑了。
  整个战斗进行的干净利索,全歼了出动的日军,瓦解了汉奸,缴获武器一百多件,而我无一伤亡。
  入据点除汉奸
  返回根据地,经过休整,七小队的战士们个个精神饱满,斗志昂扬。
  据当地群众反映,黄家屯有个外号叫“徐黑心”的副乡长徐贵财,为非作歹,民愤极大。因为王长林认识他,所以指导员把任务交给了他。
  一天晚上,指导员将排长王长林叫去,交给他一个入据点除汉奸的任务。
  经过研究,确定了行动计划。第二天天刚亮,王长林就带领着化了装的通讯员小明子和三名战士,来到黄屯南门。他们并没有立刻进去,而是蹲在不远的地方假装歇脚,悄悄地观察着周围的情况。过了不大会儿,进南门到街里赶集的人越来越多了起来。于是,他们便趁机巧妙地躲过岗哨的搜查,进了南门。一进门,他们就开始分头行动。小明子和一名队员直奔北门。排长交待给他们的任务是“守住北门,保证退路,注意观察据点里(炮楼设在离北门不远的地方)的动静。见了鬼子不要动手。”王长林带领其余两名队员,去集市上找徐贵财。
  他们三个拉开一定距离,来到集市上转了几个地方,没有找到徐贵财。后来,他们到了鸡蛋市。因为每逢大集,徐贵财总是打着买东西的幌子,调戏良家妇女,哪里妇女多,哪里准能找得到。王长林到了鸡蛋市,看到徐贵财正蹲在一个卖鸡蛋的年轻妇女跟前。只见他两手托着几个鸡蛋,两眼直勾勾地盯着那妇女的脸。他那支匣子枪,就夹在他左边的腋下。这时候,王排长摘下头上的破毡帽,在手里拍了两下。这是暗号。两名战士见到暗号,知道排长已经发现了敌人,便很快地挤到了王长林跟前。王长林指一指蹲在那里的徐贵财,悄悄向他俩交代了一下,然后三人便轻轻地走向徐贵财。当走到离这小子不几步的时候,这家伙正要动手调戏那年青妇女,王长林一个箭步跨过去,照头狠狠地给了徐贵财一巴掌,把他打懵了。可是他略一清醒。便蓦然转过身来,伸手抓枪,但他的枪早已被王排长抽了过来。紧接着,两名队员冲到跟前,顶着这家伙的脑门“砰!”“砰!”就是两枪。当场就送这小子上了西天。
  此时,去北门的两名同志也正处在紧要关头,他们正在同一名日本兵搏斗。小战士双手抱住了日本兵的后腰,小明子趁机拔出尖刀,猛然向他的心窝刺去。就在这一瞬间,日本兵的手勾动了板机,“砰”的一声枪响,子弹朝空中射去……
  分头行动前,排长本来交待他们“见了鬼子不要动手”,他们错听成了“见了鬼子要动手”。因此,当他们来到炮楼跟前时,小战士一见在据点门口持枪站岗的日本兵,便出其不意地突然冲到他的背后,拦腰把日本兵抱住枪声一响,惊动了赶集的群众,整条街上一下子全乱了,受惊的人群四处奔跑。王长林见此情形,纵身跳到身边的一段矮墙上,冲着四处奔跑的群众大声喊到:“乡亲们!不要怕,刚才的枪是我们放的,我们是八路军七小队,是来处决徐贵财这个狗汉奸的,是为你们报仇来啦!”人们一听说是七小队,渐渐地停住了奔跑。有些人转过身来,翘着头四下里寻找着喊话的人。人群中有认识王长林的,不知是谁喊了一声:“王排长,真是你们呢!”“他是七小队的王排长!”人们都想见识七小队的英雄们,相互推着挤着朝矮墙这边涌来。就在这时,三名队员已悄悄地离开了垣墙,消失在一片人流之中……

知识出处

商河文史

《商河文史》

本书主要收录了张北华的回忆文章和在商河县工作过的部分老领导在抗战时期的亲身经历。

阅读

相关人物

孙玉山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商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