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城年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6957
颗粒名称: 历城年俗
分类号: K892.1
页数: 4
页码: 222-225
摘要: 春节,俗称“年”。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各种除旧迎新的喜庆活动此时最为集中和活跃,年的种种习俗也得以充分体现。每年此时,背井离乡的游子都纷纷回家与亲人团聚,可见人们的这种文化心理根深蒂固。旧时历城人所指的过年,并非是除夕之夜至正月初一、初二、初三短短的几天时光,而是从腊八起到来年的正月初五,几乎近一个月。此节时间之长,形式之隆重是其他节日莫能比的。腊八蒜是将洁白肥大的蒜瓣浸在贮醋的坛罐里,封固,至除夕经过20多天的腌制,蒜瓣呈绿色,酸辣适中,蘸饺子吃,味道清香可口。此辑是根据民间老人言传和有关资料整理而成,意在供人们研究历城的发展史与民俗文化。
关键词: 历城 年俗 民俗

内容

春节,俗称“年”。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各种除旧迎新的喜庆活动此时最为集中和活跃,年的种种习俗也得以充分体现。每年此时,背井离乡的游子都纷纷回家与亲人团聚,可见人们的这种文化心理根深蒂固。
  旧时历城人所指的过年,并非是除夕之夜至正月初一、初二、初三短短的几天时光,而是从腊八起到来年的正月初五,几乎近一个月。此节时间之长,形式之隆重是其他节日莫能比的。
  〔腊八〕腊月初八,历城民间有喝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习俗。相传释迦牟尼得牧女奶粥后,于腊八日“成道”,随后僧家便煮粥供佛,以示纪念,民间也纷纷效之。(腊八粥用江米、红豆、麦仁等煮熬制成)。人们除自己食用,有的还熬粥施众。腊八蒜是将洁白肥大的蒜瓣浸在贮醋的坛罐里,封固,至除夕经过20多天的腌制,蒜瓣呈绿色,酸辣适中,蘸饺子吃,味道清香可口。
  〔扫尘〕从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历城把这段时间称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此间,家家户户用新笤帚、新鸡毛掸子扫屋,从房壁到房樑,里里外外,将一年的陈尘珠网来一次大扫除,使屋里无纤尘,干干净净过年。因“尘”与“陈”字谐音,新春扫尘有“除旧迎新”的含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祭灶〕也叫“送灶”“辞灶”,民谚有“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早在先秦时代就把祭灶列为“五祭”之一。这天家家户户买灶糖(糖瓜)、蒸粘糕筹备祭祀灶王供品,送灶王爷上天。除供灶糖外,另有草一束、豆一盘,是为饲喂“灶王马”,让灶王骑上兼程而去,“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送灶时,人们还念叨“二十三,灶糖粘,少多言”!这一天,历城也叫“过小年”。
  〔贴春联〕春联古称“门贴”、“桃符”。据《宋史蜀世家》载:“五代十国时,后蜀主孟昶写在桃木板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门贴”,至今已有千年历史了。历城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日)家家户户都忙着贴春联,挂年画。年画与春联起源于门神。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是沿着绘画方向发展。
  〔隔年饭〕历城有不少人家年前备一盆饭,烧好供过年吃,叫做“隔年饭”,是年有剩饭的意思,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煮,这叫“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
  〔贴福字〕春节贴“福”字,是历城由来已久的风俗。传说始于周朝姜子牙,即姜太公。当年姜太公封神时,封妻叶氏为穷神,说“有福的地方你不能去”。从此百姓过年贴“福”字,以驱赶穷神,寓意富可到我家。人们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意向,还特意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气到了”。
  〔除夕夜〕腊月三十日夜,即除夕夜。“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故此间的活动都以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守岁〕除夕守岁在历城家喻户晓。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吃到深夜。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新年寄予美好希望的一面。
  〔祭祖〕中国人过节总不会忘记死去的先人,春节也不例外,祭祖形式虽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历城一般是年三十这天,在堂屋八仙桌上围上红桌头,供奉祖先碑位,上写“×氏门中三代宗亲之神位”,下属子孙名字,也有的摆放家谱和挂家堂轴子、先人遗像的、黄昏时刻都在大门外或村头焚香烧纸老幼咸拜,接祖先回家过年。以示慎终追元之意。
  〔年夜饭〕大年夜,将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凡出门在外的游子,例必赶回家来,一家人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天伦之乐团聚欢乐的气氛,年轻一辈可以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先辈们也可向晚辈进行传统美德和治家方面的教育。
  〔包饺子〕包饺子要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字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吃饺子可以团团圆圆。饺子有荤馅素馅之分,吃荤馅饺子图的是“肉肉透透”乃富富有余之意,吃素馅饺子图的是一年“素素静静”平安无事。
  除夕夜,十二点钟声一响,开始吃饺子,因此时正是子时,取其新旧交替,子时来临之意。
  〔放鞭炮〕午夜子时,爆竹声震响天宇,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最高潮。传说“年”是一种给人们带来坏运气的动物,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放鞭炮的习俗。
  〔拜年〕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先向长辈拜年,长辈受拜以后,要将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古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向平辈相互道贺。如今机关单位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压岁钱〕春节拜年时,长辈将事前准备好的压岁钱,用红纸包好,用红纸包钱象征好运。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年。
  此俗始于唐玄宗天宝年间,古籍《开元天宝轶事》载:嫔妃们过年,三五结伴做掷钱游戏,为助兴,宫廷金库就拨些钱给她们。后来此俗传到民间。
  〔回娘家〕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儿都要带着女婿、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点心、糖果,由母亲分给邻里乡亲,以表达姑娘对乡亲们的切切思念,真正是:“礼轻情意重”。
  〔破五〕正月初五,历城民间有过“破五”的习俗。家家包饺子,叫“捏破五”,燃放鞭炮,称“送年”,这一天一般不串门访亲,不动剪刀,此属凶器,动之不吉,所有菜肴、水饺馅需在年前准备好。晚上“送家堂”,取回“拦门棍”,意味着年过完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有些民俗已经消迹不复存在。此辑是根据民间老人言传和有关资料整理而成,意在供人们研究历城的发展史与民俗文化。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历城文史资料》

本文记述了历城文史资料的情况。其中包括名人轶事、人物春秋、人物写真、烽火岁月、史林探幽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赵延君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历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