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象春及其所著《齐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6941
颗粒名称: 王象春及其所著《齐音》
分类号: I106
页数: 5
页码: 157-161
摘要: 王象春字季木,号问山亭。山东新城(今桓台)人,出身于世代科第的官宦之家,少颖异,长身清癯,终日读书,不善言谈,好游览,寻访名胜古迹,结交文友,不问家事,其性秉直,好善嫉恶,慷慨直言,不同俗流。于明万历三十年乡试中举人,复于万历三十八年会试,其试卷本定为第一名,因妃党关节,被排为第二。殿试中,王氏在对策中坦诚进言,毫无回避,直陈时弊,为此,读卷官而将其压在了后边,〓唱发榜,被排为三甲之末,循例须在京观政三年,始得任职,其间,阉党又诬陷王氏科场受贿,使王氏受到了降级选用的处分。王象春满怀激愤,假归养病,回到新城。王氏人奇、情奇、诗亦奇,其诗才气纵横傲睨一切,务欲超出常规,而惊骇流俗。
关键词: 历城区 王象春 著作

内容

王象春(1578年—1632年)字季木,号问山亭。山东新城(今桓台)人,出身于世代科第的官宦之家,少颖异,长身清癯,终日读书,不善言谈,好游览,寻访名胜古迹,结交文友,不问家事,其性秉直,好善嫉恶,慷慨直言,不同俗流。于明万历三十年(1603年)乡试中举人,复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会试,其试卷本定为第一名,因妃党关节,被排为第二。殿试中,王氏在对策中坦诚进言,毫无回避,直陈时弊,为此,读卷官而将其压在了后边,〓唱发榜,被排为三甲之末,循例须在京观政三年,始得任职,其间,阉党又诬陷王氏科场受贿,使王氏受到了降级选用的处分。
  王象春满怀激愤,假归养病,回到新城。时山东连年大旱,饿遍野,灾民相食,卖儿鬻女,王氏辗转来到济南,住鹊华桥以西之滨湖园,见百花洲旁李攀龙(号沧溟)旧居白雪楼已残破蔽败,以景仰沧溟先生故倍值市之,逐居于此。期间,王氏交纳文友,遍访城乡耆老,也结识了许多社会地位低下的穷苦之人,探问济南之旧闻传说,考察名胜古迹,调查社会状况。黎民的重重苦难、官吏的骄奢肆虐,这悲惨的社会现实令王氏痛心疾首,忧国忧民之情、强烈的爱和恨,情之所至,思如绾珠,佳句名篇从其笔端喷涌而出,在王氏居济的一年里,就诗而言,王氏主要创作了《齐音》这一不朽诗集。
  王氏候选期满,先后任上林苑典籍、大理寺正、兵部车驾司员外郎及吏部考功司郎中等职。期间,王氏“绝弊窦、杜请托”,恪尽职守、据理力争,而为阉党所嫉恨,在阉党群小所编之所谓《东林点将录》、《东林同志录》、《百官图》及《东林籍贯》等所要打击、陷害的名单中均列王象春的名字,以此,王氏被削职禁锢,永不录用。
  崇祯四年(1631年)清兵南侵,明之骄兵悍将为害地方,王氏胞兄王象复及其子与夔被杀,全家遭洗劫,新城百姓横遭涂炭。王氏多病之身,实难承受如此巨变,遂卧病在床,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含恨去世,年仅55岁。
  一代文星虽已陨落,但他的不朽诗集《齐音》至今仍放射着耀眼的光彩。《齐音》是王象春在济南百花洲旁李攀龙先生的白雪楼居住的一年中所写的107首绝句集成。它以诗的语言,介绍或歌咏了济南的地理沿革、山川湖泉、古今人物、风俗人情、名胜古迹及史实掌故,全诗温柔敦厚、语多含蓄,而笔注则坦示胸怀、绝少回避,直接说明了诗的本意,还真实地反映了明末济南的社会状况,黎民的灾难、苦痛与官吏的贪婪骄横无不跃然纸上。并讴歌了正义、道德与伦理,开济南风物诗之先河,起到了不可低估的社会作用。
  一、秉笔直书,映现黎民疾苦。王氏出身于官宦之家,其门之左有一大槐树,常在树下施粥,赈济灾民。其父王之猷,史称其“秉性亢直”、“节义所在、奋不顾身、有古烈士风。”耳濡目染,王氏受其影响极深,故家风不辍。明万历四十三、四十四年(1615年一1616年),山东一带连年大旱,饥民相食、饿殍遍野、人市遍地。他深深地同情在水深火热中的黎庶百姓,这在《齐音》有不少真实的反映,忧国忧民之情数见于字里行间,“赤龙专政四龙降、焦树枯禾困此邦。”(《五龙宫》)、“连年大旱苍生渴”(《瓢儿岩》)、“炎蒸苦待三江水”(《奎山》),作者不只真实地映现了济南连年大旱的情况,还揭示了黎庶百姓的悲惨命运,“大麦干枯小麦黄,诧闻二月扑飞蝗”(《东麦》)、“官价买将三四折,未行逃负丙辰年”(《西米》)、“莫问束柴当〓桂,但听野哭当樵歌”(《南柴》)、“早徙千畦如刮板,葫芦五月未开花”(《北菜》),大旱又加蝗灾,粮菜绝产,小麦从南方、大米从西南方运来,粮价飞涨,柴又象桂木一样珍贵,真是“一黑炭一白骨”。泺口盐民吃的竞是“今年淡水煮飞蝗”,粮行赔累倒闭,穷人卖儿鬻女,“青衫笠草惨愁颜”,处处悲泣,饿馑流离,填壑满道,一片荒凉凄怆,济南四方哪有一方乐土?作者以深沉的情感、诗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在干旱、蝗虫严重威胁下济南下层民众的苦难,忧国忧民之情淋漓尽致,实足发人深省。
  二、嘻笑怒骂,鞭挞黑暗邪恶。明末干旱中的济南,一边是卖儿鬻女,求告无门,一边是尸居其位,荒淫奢靡。作者痛心疾首地陈述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民众生路维艰、悲愤凄凉,又感物兴怀,意有讽喻,揭露与鞭挞统治集团的贪婪与奢靡,《铺衙》诗中揭露官吏去职时挖地三尺,“席卷环举,地几无皮”。贪得无厌,榨取黎民膏血,《官舫》中则揭露在灾荒中官员们对灾民熟视无睹,游山玩水,“一日宴赀,百人可活”。而这些尸居其位、昏庸无能官吏的原形又到底是什么呢?于是诗人把鞭子指向了凛然不可犯的神权,他把奎山能致雨的山神斥之为大而无用的山魈,把五龙宫中的龙神斥之为弯弯曲曲的蚯蚓,又云天旱不雨则骂之,骂而无用,就将他“请下座位”,又直黑虎伤人,反要焚香祭祀,猛于虎者(指施苛政者)城中已有几处生祠,我曾焚香祷告:“请稍稍收敛贪欲与暴敛的罪行,饶恕残存的庶民吧。”爱憎分明,嘻笑怒骂,皆成文章。而神又是怎样居其位的呢?《晏公祠》中称:所谓“晏公”原为棕绳两条。为害于江,得仙人许旌阳食余之柿而成其目,小小神通反逼许仙,许仓卒以印击之,中其额因之成神,而立庙祀之,讽喻那些以不正当手段窃取官职的小人,你看他虽然装模作样、作威作福,其原形也不过是条腐朽不堪、不值半文的烂棕绳而已。他又在《济守》中崇敬地赞扬了济南太守李邕、曾巩、晁无咎、赵孟頫等人,颂扬其文采风流、温恭宽容,因之民得享安居乐业之福;而不为民造福,居之如虎添翼、沐猴而冠,使之“四野凋残非往代”,如此的话,有辱于济南的湖山泉石。作者与平民同呼吸、共爱憎,感情强烈、恩怨分明,作为时任官吏的一员来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三、匡正风气,弘扬伦理道德。在《齐音》中,王氏本诗之“教化人心”之旨,歌颂了真善美,他高度颂扬了百战苦守济南而惨遭磔死的忠臣铁铉,以铁围山引喻济南城守之坚固,歌颂了因英勇抗金而被奸侫杀害的关胜,提出应和岳飞同受祭祀;还颂扬了善处人伦之变,恪尽孝道的大舜与孝心感动后母的闵子骞;宋人刘庭式不因聘女瞽而娶之,夫妻琴瑟和谐,表彰了刘氏真诚不渝的感情;毛二不卖故宅,力拒德王,自刎以示抗争,烈妇王氏因殊色被朱高煦(明成祖朱棣之子)执留寨中,因夜刺高煦不中而被杀,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王氏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与高度的赞扬。象“鬼哭城崩当六月,几时秋雨灭青磷”(毛二巷)、“八十五城都迎迓,济南痴死是王娥”(王烈妇),当是作者流着眼泪写的。史因诗传,数百年来,这些逸闻掌故一直广为流传,道德伦理的观念通过在诗的艺术感染中潜移默化、熏陶、铸造着广大读者的灵魂。
  四、妙笔生花,再现胜迹神韵。王氏热爱济南,这里有他坦诚知心的文友和乡亲,有他流连忘返的湖山泉水和名人遗迹,是他所景仰的辛弃疾、李沧溟、边贡等的故乡,他深深为之陶醉与感染,情之所至,名篇佳句,妙语连珠,连翩而至,他把大明湖比作镂金翡翠盆;历山(千佛山)比喻为凤翼金销的十二屏风;描绘趵突泉不从喷涌壮观下笔,而写泉水之味和声,以之衬托泉水喷射的质美和声音之悦耳……这些实属精炼的传神之笔,为历城的名胜古迹增光赋彩,至今吟哦不绝。
  王氏人奇、情奇、诗亦奇,其诗才气纵横傲睨一切,务欲超出常规,而惊骇流俗。《齐音》中,他不因有“改嫁”之诬陷而赞扬李清照;不因地位之卑下而称颂毛二与王烈妇;亦不因家道贫穷而以女妻名臣穆深之遗孤,他还客观地评价了宋末长白山农民起义军女首领杨妙真,及其在当时三分天下中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高度赞叹杨妙真梨花枪二十年纵横天下无敌手,精湛绝伦的武艺,“三分轻重归谁是?枪号梨花二十年。”真如项王叱咤,傲视世人,千人皆废。另外还有一些反映民俗方面的诗篇,对于了解、研究民俗也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地方资料。
  《齐音》所收绝句,凡所涉及到的地域归属除个别篇目外,绝大部分归当时历城县辖区,故当时邹平张延登在《齐音》小引中除肯定了《齐音》诗潜移默化转移时尚的巨大的社会效应外,还写道“况历(城)旧无专志,今《百咏》所载千秋得失之林备矣。”《齐音》成书时间较刘敕之历乘》、叶承宗之《历城县志》均早,故《齐音》以风物诗的形式开历城乡邦文献之先河,且吟咏所及凡历史沿革、名胜古迹、山川河流、泉石亭阁、道观寺庙、古今人物、风俗人情、历史掌故、民间传闻实述千古之得失,颇具完备,也应该称作较早的历城乡邦文献。但作者由于受时代影响及思想局限,在《齐音》中也流露了所谓“大药”、“还丹”以及“升化”等观念,这不过是作者在严酷的社会现实面前,无力回天,意在消极避世,超脱现实内心世界的暴露。从总的来看,《齐音》创作思想的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它的社会意义与历史价值将在浩若烟海的书林中放射出奇光异彩。
  从今天讲,我们阅读《齐音》,更重要的是能够进一步更加具体地了解到明末在贪官暴政下历城劳苦大众的悲惨遭遇与巨大不幸,而激励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社会安定和繁荣幸福,热爱家乡,为铸造明天的辉煌而加倍地努力。
  参考书目:张昆河文《明末诗人王象春》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历城文史资料》

本文记述了历城文史资料的情况。其中包括名人轶事、人物春秋、人物写真、烽火岁月、史林探幽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谢兆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王象春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