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陈炯明叛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6846
颗粒名称: 六、陈炯明叛变
分类号: K295.2
页数: 3
页码: 74-76
摘要: 一九二二年六月,正当北伐军两路出兵,一路由广东出韶关经湖南取武汉,由许崇智率领,蒋介石任参谋长,为第一军,已入湖南。二路由黄大伟率领,东出潮汕,经福建取江西,为第二军,兵至漳州。不意陈炯明忘恩负义,竟于六月十六日晚公开叛变,炮轰观音山,兵围总统府,图谋杀害孙先生。当晚海军司令温树德,陆战队司令孙祥夫及海军官员正在东堤某酒楼宴会,忽然据报,陈军在沿岸布防,风声紧急,不久即闻枪炮声,知粤局有变。温司令当时认为海珠接近长堤,不太安全,于是商同孙先生乘小轮至楚豫舰上保护,当夜孙先生宿于该舰。次晨,孙先生指示海军应对陈炯明严加讨伐,温树德当时态度犹豫,恐
关键词: 陈炯明 叛变

内容

一九二二年六月,正当北伐军两路出兵,一路由广东出韶关经湖南取武汉,由许崇智率领,蒋介石任参谋长,为第一军,已入湖南。二路由黄大伟率领,东出潮汕,经福建取江西,为第二军,兵至漳州。不意陈炯明忘恩负义(孙中山先生曾将朱庆澜的粤军十营拨给他,任为粤军总司令),竟于六月十六日晚公开叛变,炮轰观音山,兵围总统府,图谋杀害孙先生。当晚海军司令温树德,陆战队司令孙祥夫及海军官员正在东堤某酒楼宴会,忽然据报,陈军在沿岸布防,风声紧急,不久即闻枪炮声,知粤局有变。温即率领各官员急回司令部,并下令在省各舰即刻升火,听候命令,午夜十二时许,胡文溶在海珠司令部,接到总统府谢持秘书长的电话,说速派队伍在海珠对岸至永汉马路一带警戒,迎接二人去到海军保护,当时已意识到所接之人必是孙先生,当即报告温司令派陆战队八十人,分在海珠附近及永汉马路一带实行布防。约一时半即将孙先生和随从一人(姓名忘记)接到海珠,孙先生当时光头未戴帽,身着夏布长衫,满头大汗,见温司令即说“陈炯明反了,反了!”随至办公室略饮汽水,喘息后,即索纸笔,连写三封信,着人分送,其中有一信送“三水”给黄强,余二信(记不得了)同时送出。温司令当时认为海珠接近长堤,不太安全,于是商同孙先生乘小轮至楚豫舰上保护,当夜孙先生宿于该舰。次晨,孙先生指示海军应对陈炯明严加讨伐,温树德当时态度犹豫,恐
  一旦对陈开火,岸上没有陆军响应,难以收效。孙先生即到舱面,向全舰士兵讲话,阐明陈炯明叛变,破坏护法,必须惩伐.并说“你们不必顾虑,就凭你们的十生的半大炮,还敌不过他那六厘米五的步枪吗?”当时讲话异常愤慨而激动,旋到舱内,经司令部副官长胡文溶、舰队副官袁方乔、海圻副长赵梯昆等向孙先生表示,拥护他的主张,一定向叛逆陈炯明开火,以表示决心重予惩伐。赵并说“海军就是剩了一粒子弹,也要打他!”孙先生听了,牢骚顿消而高兴起来,即命温树德赶快布置,通令泊在白鹅潭的永丰、永翔、楚豫、同安、豫章等五舰,准备下午一时乘涨潮时间,各舰鱼贯顶潮直驶,向叛军开火,并已预测得敌军炮兵阵地白云山、瘦狗岭等距离及长堤一带各据点。孙先生当即转到永丰舰,温树德、胡文溶等到永翔舰指挥为临时旗舰。届时各舰开航,由永翔领先打响,各主炮一致向白云山、瘦狗岭轰击,各小炮扫射长堤各据点,事后得知当时叛军的总指挥是叶举,旅长是熊略,在开火时,有不少叛军军官正在长堤探花楼楼下开会,海军曾有数弹正轰在该楼楼上,一时惊惶逃散。五舰一直沿江轰击,所未料者,沿河南北江边有不少小渡艇内,叛军预先埋伏了机关枪,由两侧来夹击各舰,致初开火即有五名官兵受伤,永丰舰首锚练舱左舷上部,被击中一炮弹,幸无伤亡,战事非常激烈,人民则惊惶万状,一直打出省城抵黄埔,绕过深井村,入西江再进入省城,经车歪炮台时,有叛军守卫,炮台先曾开炮,经五舰集中火力,立即消灭之,各舰打了一个来回,陆上绝无友军响应者,于是再停泊于白鹅潭。孙先生由此就驻在永丰舰上。曾一度去泊在黄埔外莲花岛的海圻舰,接见法国领事和税务司英国人某(名均忘记),外人竟无理干涉,抗议孙先生在省城作战,说什么妨
  害了他们的商务和侨民的安全,要求不要这样,打了无效还不如离开广州,否则,我们就调舰来保侨等语。孙先生听过,即拍案斥问他们说:“你们以我为什么人?我是中国大总统,我在中国任何地方讨伐叛军,皆有自由权,你们不能干涉,我们把‘沙面’租借给你们,水面并没有租借给你们,你们不满意,尽可以调兵舰来,如敢无理干涉我们自己的事,我同你开战!”当时问的外国人面红耳赤,无言可答,立即道歉!孙先生转也和蔼地说:“在必要时我可以离开广州,但也可以再来广州。”外国人碰了个大钉子去后,孙先生又回到省城永丰舰。各舰虽在停泊中,仍每日戒备,叛军私下想尽种种方法迫害,如禁止一般舢板靠近,断绝陆上蔬菜供应,还有一次想放水雷轰炸永丰等等,企图逼走孙先生,但所有一切阴谋,均为海军所克服而归失败,每日有专艇供应永丰舰,并传递消息,叛军是无法阻挡的。孙先生就这样在永丰舰困守多日,以期北伐军能够回师广州,而解此厄。但由于北伐军的某部投降陈炯明而归于失败,已无回师之望。同时,又因叛军的虎门要塞司令吴礼和(安徽人)以同乡关系勾结了肇和舰长田士捷等倾向于陈炯明方面,而使海军分化,成为两派,一部分仍坚持维护孙先生继续革命,多为北方官兵,如赵梯昆、胡文溶、袁方乔等,以及各粤籍舰长;另一部分,以田士捷为首的江浙人多倾向于陈炯明。但当时身为司令的温树德反没有鲜明表示,一味因循应付。其原因,是他眼见中山先生已失败,军饷即成问题,又不甘与陈公开妥协致本身有失败危险。孙中山先生见在广东再继续支撑下去,已无意义,终于在当年八月九日乘一只英国驱逐舰离开广州而去上海。以上经过,即所谓“中山先生广州蒙难”。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

《山东文史资料》

本文收录了临城劫车案始末回忆、田中玉操纵山东省议会和议会反田斗争、从护法舰队到渤海舰队的经过、济南“五三”惨案见闻、回忆昌邑县“五·一八”惨案、抗战爆发后沈鸿烈放弃青岛的真象、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政部鲁西招募处的一些内幕、我所知道的国民党山东省绥靖统一总指挥部、山东印染工业的历史沿革、青岛开埠以来至解放前近海轮船航运概况、“七七”事变以前的齐鲁大学、德国人在青岛办教育的片断回忆等12篇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陈炯明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