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房洞探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城名胜古迹》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6753
颗粒名称: 子房洞探幽
分类号: K928.7
页数: 3
页码: 96-98
摘要: 子房洞位于历城区高而乡东沟村铜壁山山腰上,洞门坐北朝南,料石砌成,嵌额碑刻有“汉留侯子房隐仙洞”8个大字。洞外有明、清石碑四通。相传,这里是张良拜师学艺和后来隐居成仙的地方。祖先为韩国贵族。秦灭韩后,他曾谋刺秦始皇未遂。建立汉朝后,他被封为留侯,后辞官过起隐居生活。两侧洞壁皆有小洞室,非常规则,叫仙人洞。子房庙与子房洞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根据现存古迹和遗址看,当年纪念张良的建筑规模非常宏大。虽然千百年沧桑变迁,可喜的是子房洞、子房墓、子房庙保留了下来。而且附近山青水秀,交通方便,由济南到东沟村仅20公里,山上已铺设299级石板台阶路,这些都是旅游参观得天独厚的条件。
关键词: 子房洞 名胜古迹 历城区

内容

子房洞位于历城区高而乡东沟村铜壁山山腰上,洞门坐北朝南,料石砌成,嵌额碑刻有“汉留侯子房隐仙洞”8个大字(见图24)。洞外有明、清石碑四通。相传,这里是张良拜师学艺和后来隐居成仙的地方。
  张良,字子房,西汉大将军。祖先为韩国贵族。秦灭韩后,他曾谋刺秦始皇未遂。后拜黄石公为师学习兵法,成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刘邦的得力干将,在推翻秦王朝和楚汉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建立汉朝后,他被封为留侯,后辞官过起隐居生活。
  走进洞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圆形的洞室,室内有一座小型石庙,叫做“汉留侯祠”。沿石庙西侧向前,登三级台阶,路渐平坦。再向前,有一天然洞厅,高约5米,宽约7米,略呈方型。顶部圆而平滑,似人工所致,然而并无斧凿之痕。两侧洞壁皆有小洞室,非常规则,叫仙人洞。相传为仙人的卧室。洞厅里有石鼓、石锣、石蛤蟆,分别敲打便可发出近似鼓、锣及蛤蟆叫的响声。再往前走,还有几处大小不等的洞厅,里面阴凉幽暗,时而有蝙蝠碰壁。洞的尽头狭窄而低矮,有凉风嗖嗖之感,老人说从这里撒下麦糠能从趵突泉漂出来。该洞全长95米,洞外环境幽雅,洞内宽阔而凉气袭人。
  子房洞西侧10余米处,有古建筑遗址和天然浅洞一处。洞呈完整的龟状。相传张良成仙后,骑神龟仙去。此洞形状与龟样极其逼真(见图24),疑为真龟化石剥落后形成的。据碑文载,明崇祯九年曾在这里修建楼阁,叫“子房五帝阁”。清朝时多次重修,现仅存残垣断壁。
  子房洞下还有子房庙一处,现存正殿三间,小殿一间,古柏一株。院内泉水清澈甘冽,四季不竭。从这里有通子房洞石阶200余米,现已重修。子房庙与子房洞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子房庙以东隔山约1.5公里处,有石砌长方形古墓三座,左为张良墓,中为黄石公墓,右为尹宗墓。黄石公是张良的老师,有史书记载,尹宗是何许人?正史无从考查。当地传说他是附近尹家店村农民,有一天上山打柴,恰遇张良与黄石公下棋,他站在旁边看入了迷,因喝了张良的仙茶也成仙了,是张、黄二仙的道友。
  子房墓附近还有子房庵一座,曾盛极一时,现仅存痕迹。但四周环境十分宜人,又有大路北通锦阳川,东通锦云川,仍不失为一景观。
  除此之外,附近还有仙人桥、脱壳河、登云山、爬天梯等古迹。传说爬天梯是仙人升天的地方。
  根据现存古迹和遗址看,当年纪念张良的建筑规模非常宏大。虽然千百年沧桑变迁,可喜的是子房洞、子房墓、子房庙保留了下来。而且附近山青水秀,交通方便,由济南到东沟村仅20公里,山上已铺设299级石板台阶路,这些都是旅游参观得天独厚的条件。

知识出处

历城名胜古迹

《历城名胜古迹》

本书记录了历城区的名胜古迹史料,分为古迹篇、名胜篇、革命纪念地、古树名木篇,其中包括了千年古刹——神通寺、济南最古的道教宫观——华阳宫、洪家楼天主教堂、党家庄清真寺、老寨清真寺、天齐庙、云雾润蒸华不注、幸福柳、济南战役山东兵团指挥所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全仁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历城区
相关地名